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79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向日村退耕还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1

二、基本情况………………………………………1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3

四、项目规模与布局………………………………7

五、分年度实施建设任务…………………………7

六、投资概算………………………………………8

七、资金筹措………………………………………8

八、效益估算………………………………………9

九、实施措施………………………………………9

 

一、项目名称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

项目负责人:

牛继舜(邹平县林业局局长)

二、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邹平县位于滨州市最南端,处于鲁中泰沂山区北麓与鲁北平原的叠交地带,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7°18′—117°57′,北纬36°42′—37°09′,南部、东部毗邻淄博市,西部及西南部与济南接壤,北部以小清河为界与高青县相邻,西北部隔黄河与济阳、惠民相望。

全县辖16个镇(办事处),887个自然村,人口68万,东西宽57.55公里,南北长50.15公里,全县面积1251.75平方公里。

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宜林(果)、宜牧、宜渔,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山东省有名的粮棉高产区。

(二)社会经济状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县府提出了“工业强县、环境立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思路,全县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00亿元,财政总收入46亿元,比2006年增加15.4亿元,同比增长43.5%,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全省列排第4名,农民人均纯收入6038元。

(三)自然条件

1、气候

我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回升快,生长季长,干旱多风,雨量稀少;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雨雪。

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低温度为-25.1℃,极端最高温度42.3℃,无霜期193天。

年平均降雨633.5mm左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

2、土壤

我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西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地貌复杂,类型多样,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山前冲积平原,北部和西北部为广阔的黄泛平原。

土壤主要有褐土、潮土、砂姜黑土3个大类。

山区、丘陵地形多样,多数山地为中基性岩,土壤多为近山阶地及缓坡山地,近山阶地土层厚,保肥保水性好;缓坡土质疏松,肥力好,呈微酸性至中性,极有利于板栗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3、果树生产历史与现状

我县果树生产历史悠久,据邹平现存的柿、文冠果、银杏等古树推算,在500年前已成为杂果类产区,30年代梁漱溟在邹平办“乡村建设研究院”期间,曾引进了苹果、梨、葡萄等良种。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果树生产的发展,提出了“抓管理,增效益,促发展,上档次”的指导思想,全县上下围绕由果树大县向果树强县跨越的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些年来,全县各级坚持把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之一,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林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林果生产已成为振兴我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曾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科技样板县”、“全国林木良种推广先进县”、“全省‘八五’绿化达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全县经济林面积10.8万亩,经济林产品总产量为1亿公斤,经济林产品总产值1.1亿元。

目前,全县已建成柿子、苹果、桃、杏、葡萄等果树生产基地6.5万亩,建成大型果品批发市场15处,年销售果品能力5000万公斤,建成果品保鲜企业10家,年贮藏加工能力100万吨,各类购销组织30个,从业人员1万人,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高效果村产业格局已具雏形。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板栗在我县的栽培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仅限于农家的房前屋后或零星分散种植,大都自产自用,几乎无商品价值。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农民自发引进板栗新品种,板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加之我县区位优势明显,有适合板栗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已具备了建设板栗生产基地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突出

我县毗邻济南、青岛、淄博大中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济青高速公路、张索路、寿济路穿越全境,离济南国际机场40公里,新建的周邹铁路即将运营,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我县成为鲁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近几年的生态建县、旅游建县每年都有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到邹平观光旅游,为板栗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便利的交通和销售条件。

2、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邹平县位于东经117°18′—117°57′,北纬36°42′—37°09′,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期,全年日光辐射总量123.94千卡/c㎡,年平均日照时数2619.8小时,年均降水量633.5mm,南部山区降雨较多,年均650mm左右。

平均气温13.1℃,无霜期193天,土壤主要有褐土、潮土、砂姜黑土三大类,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砂质灰岩等,土壤PH值7.2左右。

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可以满足板栗生产基地建设的需要。

3、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优势突出

我县聘请了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李宪利教授为邹平县科技副县长,他在专业研究开发的同时,为我县汇集了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果树专家、教授,培养了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

全县目前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3名,中级技术人员22名,初级技术人员20名,全县果树技术服务队伍健全,果树技术推广网络体系覆盖到村、果园和专业户。

雄厚的科技力量为实施板栗生产基地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4、优良品种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邹平县先后从山东果树所、河南林科所等地引进板栗品种10余个,分别在南部山区镇办栽植,2006年又争取到国家林业局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板栗、核桃优良品种推广与示范”,在山区镇办建立了200亩的板栗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引进品种石丰、硕丰、红光、海丰短枝等6个新品种,示范园苗木长势良好,有充足的良种接穗,供应基地建设项目的需要。

由于板栗对土壤、气候要求不严,结果早、见效快、经济价值高,是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于一体的经济林树种,板栗在我县与苹果、梨、水杏等大宗水果相比,尚属于稀有果品,应列为我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山区综合开发的首选树种。

我县南部有宜林荒山4.6万亩,山区农业人口占85%以上,土地、劳力资源充足,群众近几年发展板栗生产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早在2004年,县委、县府就提出来在我县南部山区建立南部生态特色经济林区,并把板栗列入特色经济林区的主要树种之一。

建立板栗生产基地项目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山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也必将为我县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目前,我县果品生产中存在“五多五少”问题,即浆果类多,坚果类少;仁果类多,核果类少;柿枣类中的枣类多,坚果类中的人工培育品种板栗少;同一类的低质、低值的树种或品种多,优质、高效的树种或品种少;浆果类的蔓生鲜食葡萄多,草本类的草莓少。

大面积开发板栗、核桃等干果类树种,建设板栗生产基地,不仅是填补我县经济树种腿短、丰富树种品种基因库,而且在优化我县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解决果品生产上的低质、低效,提高果品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3、板栗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具有保健功能,抗性强,适于较瘠薄的山坡地栽植。

作为一种适应性较强,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特别是优良品种,在国际和国内普通受到重视。

板栗价格是同季果品价格的3—5倍,当前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际市场需求量更大。

建立板栗生产基地项目,发展板栗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我县山区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4、板栗是我国较早利用的果树树种之一,素有“千果之王”的称誉,营养价值丰富,每100g鲜栗仁中含水48—50g,淀粉28.1g,蛋白质4.0g,脂肪1.5g,维生素C41mg,胡萝卜素0.24mg,氨基酸4g,还有多种矿物质,食后极易被人体吸收,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就是宫廷贡品。

同时它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药用植物,深受消费者青睐,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四、项目规模和布局

项目总规模0.2万亩。

建设年限:

2010年—2012年,3年。

布局:

项目区分布在青阳镇的郭庄、醴泉等2个行政村。

五、分年度实施建设任务

1、2010年度

(1)整治土地700亩;

(2)打机井2眼;

(3)修水渠0.5万米;

(4)新建蓄水池4个;

(5)良种壮苗11.2万株;

(6)定植0.1万亩;

(7)技术培训1000人次。

2、2011年度

(1)整治土地900亩;

(2)打机井2眼;

(3)修水渠0.5万米;

(4)新建蓄水池4个;

(5)良种壮苗11.2万株;

(6)定植0.1万亩;

(7)技术培训1000人次。

3、2012年度

(1)整治土地400亩;

(2)打机井2眼;

(3)修水渠0.5万米;

(4)新建蓄水池4个;

(5)良种壮苗11.2万株;

(6)定植0.1万亩;

(7)技术培训1000人次。

六、投资概算

整个基地建设共需投资300万元,其概算情况如下:

2010年新建板栗生产基地700亩,投资100万元。

其中,整地39.2万元,修水渠15万元,打机井12万元,建蓄水池20万元,苗木12万元,定植1万元,技术培训0.8万元。

2011年新建板栗生产基地900亩,投资115.4万元。

其中,整地50.4万元,修水渠15万元,建蓄水池20万元,打机井12万元,苗木15万元,定植2.5万元,技术培训0.5万元。

2012年新建板栗生产基地400亩,投资73.9万元。

其中,整地22.4万元,修水渠10万元,建蓄水池20万元,打机井12万元,苗木7万元,定植2万元,技术培训0.5万元。

七、资金筹措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经济林项目的规定,申请国家农发资金1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其中:

省级70万元、市级10万元、县级2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00万元。

八、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5年,以年均亩产280公斤计算,年产板栗56万公斤,以每公斤5元市场价计算,年收入280万元,纯利润265万元,平均每亩纯收入1325元,经济效益较好。

项目完成后,可带动一批龙头企业的建成,基地生产的板栗,通过龙头企业统一收购,使栗农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关系,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可带动80%以上的农户依靠板栗增收致富,龙头企业可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同时,项目的实施可在板栗产区探索出一条企业、农户、技术部门与大专院校联合协作研究新技术、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创建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邹平板栗产业向优质高效方面发展提供经验。

项目的实施,可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的树下可间作豆科绿肥及禾本科牧草,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可提供禽畜饲料,蓄水保墒,改善土壤,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九、实施措施

(一)组织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

由县政府协调林业、科技、龙头企业、重点镇办等单位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突出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作好各部门在板栗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

制定和完善促进板栗生产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同时,将板栗发展列入重要工作的日程,将基地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层层分解。

为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迅速建立板栗产业协会,为企业和栗农提供信息传递、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并尽快形成网络,实现板栗在小生产与大流通、大市场之间的顺利衔接。

2、实施科技兴果,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在实施项目的同时,要加强新品种、高新技术研究和引进推广力度,与省内大专院校联姻,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林业、科技、加工企业等部门的力量,走科研和生产联合的路子,协调作战,制定板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实施和推广力度,强化各级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做好项目区栗农的技术培训。

3、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板栗产业化经营,提高板栗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

4、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打好搞好果品流通。

首先要建设和完善板栗产地批发市场,开发和建设销地市场,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展销售渠道。

二是要创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对板栗生产的宣传力度,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努力创建邹平板栗品牌。

5、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二)技术措施

1、高标准整地,重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2、选用优质壮苗;

3、精心栽植,地膜覆盖;

4、合理整形修剪,增枝扩冠,综合运用速生控冠技术措施及早花早果措施;

5、综合防治病虫害,保叶、保果、保质量;

6、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浇水施肥,推广穴贮肥水,树盘覆草、覆膜等节水栽培技术。

(三)资金管理措施

县林业局设立专用账户,保证专款专用,有偿资金按时偿还,县、镇(办事处)财政设立经济林开发基金,列入年度预算,保证地方配套资金按时到位。

县财政将该项目列入全县重点开发工程,采取统一会战方式,集中进行开发,县成立基地建设指挥部,有关部门领导分工负责,包片、包村、包镇(办事处),实施现场办公,保证预期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二○○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