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16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docx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

2013年社会保障学辅导重点

◆题型:

单项选择题(25%);多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15%);简答题(20%);论述题(20%)

◆单选、多选参照练习册

第一章

1.社会保障P1:

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以及有子女家庭补贴的提供。

2.《贝弗里奇报告》确立的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4条基本原则P3

普遍性原则、满足最低需求原则、充分就业原则、费用共担原则

3.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练习册P6)

(1)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关系全体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政策。

(2)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证。

(3)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4.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P4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和自助型等五种模式。

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不测事故时,能得到救助而不致于陷入贫困。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

其目标是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起源于德国,后为西欧、日本仿效。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比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北欧流行。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

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保障形式。

其特征是政府不提供资助,除公共福利和文化设施外,费用由雇主和雇员负担,主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实行。

5.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练习册P6)P7

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

社会救助:

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需求。

社会保险:

基本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社会福利:

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保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

社会优抚:

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

6.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特点:

全民保障;各种保障待遇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调了社会保障的平等性与普遍性;政府统一管理;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存在问题:

社保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高税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社会保障的服务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7.P161984年,中国各地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额的20%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

8.P17:

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的绝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9.P18:

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

10.P19:

2004年1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章

1.P24: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英国。

2.P25简答: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社会保障领域又出现了“第三条道路”学派。

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以及“中间道路学派”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中最为活跃的三大流派。

3.民主社会主义学派关于“四化”的主张。

(课本P27)

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主张有收入均等化、福利社会化、就业充分化、国有化等。

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论述P37-40

①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对资本主义生产,马克思只是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对生产资料(不变资本)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的角度来谈建立保险制度;对未来不仅提出要对生产资料建立保险制度,而且论述了对劳动者也要建立保障制度。

②阐明保险基金的来源.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保险基金最终都是来源于社会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

③社会保障的分配.社会保障规模取决于社会剩余产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保障物品的可供量,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因此社会保障分配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既要体现社会保障的功能,又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④阐述社会保障的功能.资本主义保险制度具有分摊损失和补偿损失两大功能.保险基金的特殊功能在于它既不用于直接消费,也不直接用于积累,而是用来补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保险基金用于积累是偶然的,用于补偿奉献是必然的,使保险基金固有的功能;

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社会保障属于分配范畴,是对部分剩余产品或国民收入的一种特定的分配和再分配,是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具有社会属性;社会保障的性质有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体现;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根据资本的共同利益和需要,通过社会保障的形式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而已。

资本主义国家支付的社会保障金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从工人工资中扣除下来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归根到底是由工人自己负担的.

第三章

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P46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经济基础。

2.P47:

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财政拨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3.P53:

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

(1)必须兼顾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政治目标,同时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实现公平和效率结合;

(2)必须重视宏观只读方式选择,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领域的技术设计与应用;

(3)基金筹集模式的选择要对应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

4.社会保障基金筹资问题的三个方面。

P55

(1)筹资模式

①现收现付制:

特点是社会共济性强,费率调整灵活并易于操作。

优点

是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缺点是难以应付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2完全积累式:

特点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费率。

优点是具有

较强的储蓄功能,不存在支付危机,缺点是易受物价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3部分积累制:

特点是相对较为稳定。

优点是筹资对象易于接受,又能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支付需要。

缺点是确定费率和基金的储备额度较为困难。

(2)管理方式

①社会统筹模式:

特点是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支付。

优点是具有

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缺点是收缴困难,不利于调动个人积极性。

2个人账户模式

特点是个人缴纳,自我受益;优点是能提高个人积极性;缺点是共济性

和互助性较差。

3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

特点是包括公共所有和个人所有两个部分,优点是具有共济性,能调动

个人积极性,缺点是共济性差于社会统筹模式。

(3).筹资形式

①缴费制:

特点是以缴费的形式缴纳;优点是每个项目的缴纳有相关办

法;缺点是项目一般较复杂

2缴税制:

以税收的形式缴纳;优点是具有强制性、项目简洁明了的特

点;缺点是项目一般较为复杂

3储蓄制:

特点是以储蓄的形式缴纳;优点是能提高个人的积极性;缺

点是共济性和互助性较差

5.P59:

论述: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新途径。

(1)开征社会保障税;

(2)发型社会保障专项国债;

(3)有偿转让部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

(4)发型社会保障彩票。

6.P60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

①DB型现收现付制。

即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指用现在工作的一代人上缴的保险费来立即支付给当今退休一代人的基本融资制度。

退休一代人养老金给付标准主要看他在工作生活中的总工资水平以及资历、工龄、级别和贡献等综合因素。

②DC型完全积累制。

包括智利模式和“中央公积金”制。

③混合型。

包括半积累制和“名义缴费确定型”两种。

7.P63: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三种模式。

(1)完全自由的零售市场模式;

(2)间接投资模式;(3)国家计划模式

8.P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模式:

审慎性监管模式;严格的限量监管模式

第四章

1.社会保险P74:

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2.社会保险的内容。

P75

①养老保险:

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推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高的生活来源。

②医疗保险:

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其特征包括强制性、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保障性原则(以保障人们平等的健康权利为目的)。

③失业保险:

是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筹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④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⑤生育保险:

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其具体内容包括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

3.社会保险的特征。

P75

保障性、法定性、互济性、福利性、普遍性

4.论述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课本P76)重点

(1)相同点:

客观上具有对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功能,都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2)区别:

①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在一定时期只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行,这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以社会劳动者为保障对象。

而社会保障始终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经济发展水平只决定其保障水平的高低,不决定其范围大小,以全体国民为保障对象。

②职责不同;社会保险是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失去劳动机会的劳动者承担生活保障责任,职责只限于补偿由此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

社会保障是以保障整个社会机体正常运行为己任。

③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分配和劳动者对保险基金的贡献直接相关,待遇给付适当考虑劳动者原有的收入水准,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生活保障分配在多数情况下是国家或社会对国民的单方面援助,待遇给付不考虑受援者原有的收入水准,保障最低生活需要。

5.社会保险的功能。

P77

①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②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③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④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⑤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6.社会保险的意义。

P77

①完善的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②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劳动制度改革;

③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启动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7.P78:

社会保险首先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因素)

8.P79论述:

社会保险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1)人们对既定社会经济环境依赖心理的转变。

(2)人们对劳动危险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收入损失所持的侥幸心里的转变。

(3)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比较选择结果的不同。

客观条件:

(1)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

(2)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课本P85)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差异。

社会保险是一种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具有纯粹的商业性,是一种企业行为。

(2).经营管理的主体不同。

社会保险一般由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下设的经办机构管理,是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

商业保险由符合保险法规定条件的企业充当保险人,其性质为营利性的法人。

(3).经营原则与实施的方式不同。

社会保险主要采取强制方式实施,较高的以补偿性和社会公平为原则;商业保险主要依靠个人的意愿来确定,以营利性为经营原则。

(4)保险覆盖面不同。

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社会化程度大于商业保险。

(5)保险费的负担水平和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最低生活为目的的保险,商业保险不以最低生活水平为界。

(6)保险基金筹集的方式和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筹集方法主要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保险费来自于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商业保险由投保人按自己的经济能力缴纳保险费,强调等价交换和权利义务的对等。

(7)立法范畴不同。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立法范畴(由劳动法调整),商业保险属于经济法调整范畴。

(8)舆论监督的差异性。

8.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P92

(1)覆盖面问题(小)

(2)管理体制存在政出多门、机构重叠,相互制约问题;(3)社保基金筹资困难、基金安全性差;(4)社保立法工作滞后,立法体系不完善,缺乏法律监督。

第五章

1.P98:

养老保险:

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推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高的生活来源。

2.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P99

①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②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③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3.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P101

①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②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③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需要

④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及协调发展

4.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

P102

①年龄和投保年限

②年龄和工龄条件

③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

④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

5.养老金的计算P103

①绝对金额制。

将被保险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种类,每一种类的人按同一绝对金额发个养老金,此方法与被保险人退休前工资的多少无关。

②薪资比例制。

以被保险人退休前某段时期内的平均工资获最高工资数额为基数,根据是否与投保年限有关,按一定比例计算养老金。

6.论述:

我国养老保险的层次构成P105

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7.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P107

①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②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

③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

8.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多样化趋势;②效率优先趋势;③基金运营商业化趋势;④给付年龄提高趋势;⑤重归家庭趋势;⑥分步走趋势。

第六章

1.失业保险P118:

是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筹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论述:

P116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进行了关键性修改,主要表现在:

①将制度正式命名为“失业保险”,表明我国已经承认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客观经济现象并将长期存在,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加以之力;

②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至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

③调整了失业保险费缴费比例,确立了单位和个人的保险费分担机制。

④将是元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与最低工资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挂钩。

⑤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明确规定。

(累计缴费时间1-5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3.失业保险的类型P118

∙按照参加失业保险是否自愿,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国家立法或政府制定规章强制实施)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工会组织实施)

∙按照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分为权利型失业保险和调查型失业保险

∙按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分为单层次失业保险和多层次失业保险。

4.失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P119

∙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德国、加拿大、日本等)

∙由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

(法国、希腊等)

∙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

(意大利、美国、冰岛等)

∙由企业一方全部负担(印尼、阿根廷等)

∙全部由政府负担。

(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

∙全部由个人负担(前南斯拉夫)

5.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

P119

•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

•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

•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

•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6.P122、P128: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对建立社会失业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2)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不足:

①资金严重短缺;②现行制度所提供的保障能力有限;③覆盖范围小;(3)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失业者再就业方面的功能较弱:

①我国的失业主要属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同时兼有技术性失业的特征。

②促进再就业功能弱的原因:

立法上的缺失;失业保险费用收缴困难;失业金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4)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度缺陷:

①资格条件审核不够严格,资格审核欠缺相应的机构;②监管滞后,制度运行成本高:

③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相对完善的法律责任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1)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度改进

①促进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改革

②根据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处于不同结构状态中的失业者实行不同的失业保险政策

③在失业保险的对象上,应按“国民待遇”原则,扩大失业保险的范围,尽快使城乡所有劳动者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享受同等权益。

④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失业预警制度。

⑤从新设计失业待遇方法

(2)增强失业保险制度对促进就业的功能

①失业保险的两大功能:

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促进再就业.

②失业保险制度在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同时,更应体现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③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关键是通过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来促进再就业

④加强制度的促进就业功能,是制度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也是根本目标

(3)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①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基金来源,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②加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不断增强基金承受能力

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④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防止基金流失。

⑤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基金征管的基础数据体系。

第七章

1.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征P136

∙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一俩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特征

•强制性

•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

•保障性(以保障人们平等的健康权利为目的)

2.P139:

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关系。

(1)联系:

①从保障范围而言,两者互为补充;②从保障方式而言,两者之间是互助关系;③从社会发展需求而言,均具有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④从给付标准看前者首先考虑的是国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医疗需求。

(二)区别:

①从事业务所采取的手段不同;②覆盖对象有区别;③保障性质不同;④运行机制不同

3.补充医疗保险P140、:

是指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为部分收入较高的行业或单位维持较高的医疗需求而设立的医疗保险形式,是一种资源性的辅助医疗保险。

4.补充医疗保险特点及与医疗社会保险的关系P140

(1)参保方可以选择补充医疗保险的具体方式

(2)相对的自愿性

(3)福利性与非福利性并存

(4)保障性

5.医疗社会保险给付原则P143

•公正原则、适当原则、连续性原则

6.医疗保险的特点

•普遍性

•短期、经常性

•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方式

•涉及面广,更具复杂性

7.医疗社会保险的类型

①国家保险类型②公共保险类型③储蓄保险类型

8.医疗社会保险费用分担形式P149

定额自付;按比例自付;扣除保险;最高自付限额。

第八章

1.工伤和工伤保险P167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岗位上,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或由于劳动条件、作业环境所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病的总称,它随着现代化工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化、社会化的发展而发展。

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2.工伤保险的功能P167

•国家强制实施,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

•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

3.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P169

工伤社会保险是世界哈各国实行最早和最广泛的一种社会保险,其公平性原则体系包括补偿部究过失原则、差别费率原则及完整补偿原则。

(1)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工伤的形成不是源于雇主或劳动者,而是源于职业本身;工伤责任对于劳动者和雇主是相互的、双向的;工伤社会保险的投保具有典型的强制性。

(2)差别费率原则:

在工伤社会保险基金提取过程中,按照生产单位的不同分别确定不同的基金提取率。

行业提取费率的高低取决于其工伤事故风险发生率的大小;行业提取率根据工伤事故风险发生率的变动及时调整。

(3)完整补偿原则:

对被伤害的劳动者给予的补偿应该充分完整,达到劳动者因伤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国外工伤保险制度的类型。

P173

(1)社会工伤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国家采用,如每、英、法等国)

(2)雇主责任制的工伤保险制度(埃塞俄比亚、冈比亚等)

(3)私人保险性的工伤保险制度(芬兰、比利时等)

5.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P177

①工伤认定

②工伤保险待遇问题

•医疗待遇

•伤残待遇

•死亡待遇

要求了解各种情形

6.工伤预防P180:

是指实现防范职业伤亡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7.P182:

工伤康复:

是对工伤职工进行的一系列康复工作。

8.P184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

①建立科学有效的费率机制

②加强工伤保险的制度管理

③重视职业康复工作

④加强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

第九章

1.生育保险P185:

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其具体内容包括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

2.生育保险的具体内容P185

包括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和生育休假。

3.生育保险的特点P190

(1)覆盖面仅限于女性;

(2)给付项目多;(3)标准高;

(4)生育期间得料服务主要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5)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6)无论女职工妊賑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

4.P190生育保险的作用和意义

①保证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②有利于延续后代,保证劳动力的连续再生产;

③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

5.P197: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生育保险的统筹覆盖面还比较低;

(2)生育保险费用筹资渠道单一,仍未摆脱传统的企业保险模式;(3)生育保险统筹各地差异大;(4)生育保险基金运作和管理风险较大;(5)生育保险难以实现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均衡。

第十章

1.住房保障制度P201:

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