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31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docx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中央)

一、名词解释:

(打√的是重点中的重点,其它的以理解、记要点为主)

1、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方式:

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4、商品:

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5、价值:

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内在的、特有的、本质的、社会的属性。

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货币:

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8、通货膨胀:

是指由于纸币发行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9、劳动生产率:

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劳动生产率=产品量/一定劳动时间。

10、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它准确反映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也称剥削率。

其计算公式是:

m′=m/v或者是: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11、资本集中:

是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12、剩余价值:

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13、成本价格:

生产商品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即K=C+V。

√14、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

即P′=m/c+v.

√15、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16、超额利润:

是由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过部门平均利润的利润。

√17、平均利润:

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闰”的原则,按各自资本量大小和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18借贷资本:

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息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态。

√19国民收入:

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总和。

从价值上看,它是v+m;从实物形态看,它是体现新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20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劳动力的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形式。

√21、经济体制:

指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22生产集中:

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它们在同类产品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23垄断:

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而形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

√24、金融资本:

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25、金融寡头:

是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或资本家集团。

√26、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27、国际市场价值:

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它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8、资本输出:

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29、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每隔若干年就要爆发一次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危机。

√30、股份合作制:

是采用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是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

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经济的特征。

√31、合作社:

又称合作经济,是劳动者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济组织。

√32、股份有限公司:

指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有限的两层含义)

√33、企业经济行为:

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34、市场体系:

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35、经济增长率:

是指通过期末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来计算的。

√36、经济效益:

就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37、产业结构:

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38、知识经济:

是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39、国民生产总值:

是一国国民一年内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40、消费结构:

是指人们对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

√41、按劳分配:

是指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42、进口替代:

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外国进口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

√43、出口导向:

又称出口主导,出口替代,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44、国际贸易:

又称世界贸易,它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45、国际垄断同盟:

是资本主义各国最大垄断组织根据协定而结成的国际联盟。

√46、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进行货币资金借贷和各种有价证券买卖,以融通资金的市场。

二、知识点(填空、选择、判断)

1、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

生产关系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造规律,但可以主动认识利用规律。

5、经济规律的特点(不同于自然规律之处):

是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重性的关系:

(1)商品的二重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它们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3)商品的二重属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属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8、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成反比(需理解)。

9、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由简单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流通手段(一切现实货币,可以是价值符号如纸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其余三种为派生职能。

10、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

第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第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乘积为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之成正比)第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成反比)

11、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是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其中包括纸币发行过多和信用膨胀。

其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经济因素。

12、简单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与个体劳动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

13、社会化大生产三个阶段:

形成阶段、成熟阶段、现代化(高级化)阶段。

14、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间分配的因素:

社会的需求结构和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15、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

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实现形式: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实现,是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

价值规律的调节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分散的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的分配,依靠的是自发调节;二是在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干预,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和国家的干预实现。

16、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通提高;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

17、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18、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有: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9、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必须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性,时间上继起性)。

20、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

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

是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21、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第一,可以在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时,节省预付资本量。

第二,可以在使用同样多的预付资本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2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

Ⅰ(v+m)=Ⅱc

23、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或内容。

平均利润形成后,市场价格的基础是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就不是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4、国民收入的构成:

(v+m)

25、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包括初级分配与再分配。

初级分配后产生6种分配的具体形式:

生产工人的工资、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利息、地租(后5种是剩余价值的分割形式)。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级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所进行的分配。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通过国家的财政预算和收付服务费这两大途径进行的。

2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7、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是土地质量优劣的差别;原因:

是土地有限引起土地经营的垄断;源泉:

是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8、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从形式上看,是来自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

有两种情况:

第一,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中,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因而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由于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农产品是按价值出售,所以,绝对地租就来自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第二,在近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接近或高于工业,绝对地租就来自农产品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即来源于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原因:

是由于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源泉:

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或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练习书P85)

29、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有:

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阶级、雇佣劳动者阶级、中间阶级、资产阶级政府。

30、金融资本的形成: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溶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3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

在政治上的统治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行的。

32、当代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目标,一是直接扶持私人垄断资本;二是调节整个社会经济。

33、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内容:

第一,通过国有经济成分和政府作为最大消费者、最大的债券发行者等,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全过程。

第二,制定法律法规,成立机构,管理市场,规范和监督市场经济活动。

第三,运用经济杠杆及法律、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以弥补市场机制调节的缺陷和不足,缓和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起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34、国家经济成分的形式有国有企业、国有租让企业、国私合营企业。

国有经济成分的性质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

35、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调整税收)和财政支出政策(政府购买、社会福利开支、政府直接投资等)。

36、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

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3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既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也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

38、国际市场价值取决于:

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9、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原因是资本对更大利润和利息的追求;资本输出的形主要有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40、经济危机的表现:

生产过剩。

实质:

是生产相对过剩。

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还不成熟的一些特征。

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要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

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2、国家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从资本组织形式上分有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混合企业;从经营方式上分有国有国营、国家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租货经营。

43、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家庭承包经营、合作社、股份合作制。

44、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因素:

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外部环境。

45、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容:

投资行为、生产经营决策行为、营销行为、经济核算行为、收入分配行为。

46、现代企业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体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有限公司又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7、公司的组织机构有:

股东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经营决策机构)、经理(负责日常经营活动)、监事会(是监督机构)。

48、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

商品市场(有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有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

其中金融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

49、按资金性质来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市场)和资本市场(一年以上的长期融资市场);按融资方式来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50、价格体系是由商品比价(指同时同地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和商品差价(指同一种商品由于质量不同,流通环节不同,购销的地区、季节、数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构成的。

51、按照竞争的领域和内容来划分两种竞争类型:

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

52、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

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

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有:

资源条件和制度条件。

53、两种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54、三次产业的划分各是什么:

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是第二产业,其它部门统称为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

55、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是:

二是相互依存的,一致的。

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

宏观经济为微观经济提供外部条件。

二者也会发生矛盾。

56、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

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的方式是:

税利分流。

57、按劳分配的对象:

是个人消费品。

尺度:

劳动。

5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第一,能获得很多益处(即可以获得绝对利益,比较利益,利用比较优势);第二,能获得后发性利益;第三,可以在竞争中求得进步。

(具体分析在练习书P251)

5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

是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

60、引进技术的原则:

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要将引进与独创结合起来。

61、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62、宏观经济调节的内容:

调节经济总量;调节经济结构;调节地区经济;调节收入分配;调节对外经济关系。

手段:

经济手段;计划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63、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

(1)生存资料(首先是食品)消费比重将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将上升。

(2)物质产品的消费比重将下降,生活服务的消费的比重将上升。

(3)人们消费的消费品和生活服务的质量将不断提高,高档次的商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群众的消费范围。

三、问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区别:

(1)公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

(2)体现的关系不同:

前者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3)在数量上剩余价值率要大于利润率。

联系:

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与不同资本的比率。

3、简述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为了便于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了划分:

(1)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此相联系,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2)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从实物上分为两大类,并相应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类,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4、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价格直接以价值为基础形成,各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大体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当。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利润在部门之间平均化的趋势。

(2)利润平均化趋势,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相同。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不断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资本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一个大体平均的利润率。

按照平均利润率或者按照各自资本量的大小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5、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的影响:

(1)对劳动力输入国来说,资本主义企业从中获得了科技人才、熟练技术工人和青壮年劳动者,尤其是从加重剥削外来移民中榨取大量超额利润,同时也造成对本国劳动者的压力,加重业已存在的就业难题。

(2)对劳动力输出国来说,劳动力受雇于外国资本固然会带来向本国传递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获取外汇收入等好处,但劳动力外流使它们损失了优秀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特别是由于劳动力输出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外流使它们蒙受很大的损失,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3)对向外国流动的劳动者本身来说,作为输入国的外来移民,要忍受比当地劳动者更重的剥削,并且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生活待遇等方面受到歧视。

6、资本输出的后果:

要从输出国和输入国方面来看:

(1)作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和利息,另一方面使本国投资增长幅度下降、国内经济停滞和失业问题加重。

(2)主要是资本输入国的发展中国家,本国资源被掠夺,广大劳动人民遭受剥削。

现在,各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中尽管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如果有正确的引进外资的政策,可以使本国得到所需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

7、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现状如何?

为什么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1)我国经济按所有制来划分,可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占主体地位的公有经济有两种形式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4)非公有经济有私有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资经济。

(5)我国社会主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来决定的,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总的来说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不发达,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城乡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低,人均收入低,因此,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适合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要求。

但理由是:

其一,为了迅速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需要有多种所有制经济。

其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适合于不同层次的生产力。

8、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总的来说搞市场经济,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具体来说有以下表现:

(1)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3)激励创新。

9、我国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你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如何设想或建议?

(1)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资本主义可以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

(2)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同商品经济的性质相适应,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优化资源配置,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能激励创新。

(3)西方资产阶段利用市场经济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4)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释放出推动经济发展的能量,给国民经济带来生机与活力。

根据以上分析,市场经济总体上优于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我们应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P261)。

关键是把原来由政府决定价格转变为由市场形成价格。

(2)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P262)。

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其表现是:

第一,它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第二,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第三,它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1、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主要内容:

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有限的责任;二是当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的责任。

科学的组织制度使所有者和经营者发生分离。

12、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练习书P195)。

13、怎样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定义。

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是:

(1)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

(2)各个产业部门互相协调。

(3)能够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4)能够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

(5)能够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

(6)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即能够达到投入小、产出大的要求。

14、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练习书P233)

15、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1)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相适应,个人收入的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首先,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