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136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方剂学中药方详解表格.doc

剂名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太阳伤寒)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太阳病中风)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辩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脉浮

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苔白滑

病机

风寒束表(主),

肺气不宣(次)

风寒客表,营卫不和

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内

风寒束表(主),水饮内停(兼)—表里同病

治法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发汗祛湿,清里热

散寒解表,温肺饮逐

方解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佐:

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使:

炙甘草—和中,调药;

*麻+桂—相须为用,加强发汗散寒解表;

麻+杏—宣降肺气,增强平喘止渴。

君: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助卫阳;

臣:

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

佐:

生姜—辛散风寒,助君解表调卫;温胃止呕;

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和营血;

使:

炙甘草—调药;

*桂+芍—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散中有收,祛邪不伤正,养阴不留邪;

桂+草—辛甘化阳,助阳实卫;

芍+草—酸甘化阴,加强敛阴和营。

君:

羌活—散寒祛湿,祛风止痛(太阳头痛);

臣:

防风—祛风散寒,盛湿止痛,“一身尽痛”;

苍术—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太阴头痛);

佐:

细辛—搜风散寒止痛(少阴头痛);

白芷—祛风散寒止痛(阳明头痛);

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少阳、厥阴头痛);

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防辛温伤津;

黄芩—清泻里热;

使:

甘草—调药;

*防+苍—助君发汗祛风寒湿邪;

辛+芷+芎—辛温香燥,助均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配伍,药备六经。

君:

麻黄—发汗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

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佐:

五味子—温肺敛气,止喘咳;

白芍—养阴和营,防麻、桂过汗伤津;

半夏—燥湿化痰,祛饮降浊;

使:

炙甘草—调药;

*姜+辛+味—温肺散寒化饮,收敛肺气平喘,散中有收,散寒化饮不伤正,敛肺气,止咳不留邪;

麻+桂—相须,发汗散寒解表力强。

方歌改编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姜枣甘草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苍术辛芷与川芎,

黄芩地黄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麻枝辛姜和五味,芍药半夏甘草同。

备注

剂名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败毒散#

主治

风热表证

风温初起,邪伤肺络证(风热咳嗽证)

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

气虚外感证

辩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咳嗽,微热微渴,脉浮而数

喘咳气逆,发热,口渴,脉浮数

憎寒壮热,无汗,头痛

病机

风热袭表,热毒偏盛

风热犯肺,肺气不宣

风热袭肺,风寒郁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风寒湿邪外袭肌表;正气虚弱(气虚)

治法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方解

君: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轻散透表,除上焦邪;

臣:

薄荷、牛蒡子—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

佐:

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苇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

甘草—清热解毒,调药

*荷+蒡+荆+豉—助君疏散风热,透邪外出

(荆芥被“致性存用”)

*解表药+清热药

君:

桑叶—清宣肺热而止咳,疏散肺卫风热而透邪;

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臣:

桔梗、杏仁—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佐:

薄荷—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轻透散邪;

苇根—清热化痰,生津止渴;

使:

甘草—调药

*桑+菊—相须,增强清宣肺经风热止咳。

君:

麻黄—宣肺平喘,辛散透邪(制性存用);

石膏—清泄肺热,生津止渴;

臣:

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佐使:

炙甘草—和中,调药;

*麻+石—以寒制温,清泄肺热,宣肺平喘;

麻+杏—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

君:

羌活—发散风寒,祛湿止痛,

独活—以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而止痛。

臣: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柴胡—解肌发表。

*二药助君散邪透表,通痹止痛。

佐:

桔梗—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前胡—宣利肺气,化痰止咳。

枳壳—行气宽胸,消痰除满。

生姜、薄荷—辛散解表而和中。

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

人参—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使:

甘草—调和药性。

方歌

银翘散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热邪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穹,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备注

类方比较:

败毒散—九味羌活汤

剂名

再造散

加减葳蕤汤

大黄牡丹汤

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辩证要点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倦怠嗜卧,脉沉或浮大无力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右少腹疼痛拒按,或善曲右足,牵引则痛剧,脉滑数。

病机

阳气亏虚,外感风寒,邪正交争于表

阴虚内热,复感风热

湿热内结,气血凝聚,热结不散,热盛肉腐

治法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滋阴解表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方解

君:

桂枝、细辛—辛散解表,温经通阳;

臣:

羌活、防风—辛温发散;

熟附子—温壮元阳;

黄芪、人参—补益元气,助阳气鼓邪外出,又防阳随汗脱;

佐:

川芎—活血行气,辛散祛风;

芍药—敛阴和营,制诸辛热药之温燥;

*桂+芍—寓发汗中兼和营卫

使:

甘草—调药,缓和发汗。

君:

葳蕤—润肺养胃,清热生津,滋而不腻;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臣:

葱白、淡豆豉—解表散邪,助薄荷发散表邪;

佐:

白薇—味苦寒清热不伤阴;

桔梗—宣肺止咳;

大枣—甘润养血;

使:

甘草—调药

君:

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

桃仁—破血润燥“血瘀、血闭之专药”;

臣:

芒硝—软件散结,泻热导滞,协大黄荡涤实热;

佐:

牡丹皮—凉血清热,活血祛瘀;

瓜子—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方歌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栆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加减葳蕤用白薇,

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栆薄荷八味共,

滋阴发汗功可慰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备注

扶正不恋邪,发汗不伤正,标本兼顾

与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的大黄、芒硝比较P64

剂名

大承气汤#

温脾汤#

麻子仁丸#

济川煎#

主治

阳明腑实证

寒积腹痛,便秘腹痛

脾约证。

(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证)

肾虚精亏,肠燥便秘证

辩证要点

燥,实,痞,满

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大便干结,脘腹痞胀,舌红苔黄而干。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酸舌淡,脉沉细

病机

热邪、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脾阳不足,寒积内结(肠胃)虚实夹杂

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肾虚精亏,肠道失以滋润

治法

泻下泄热,行气消积。

峻下热结(急下存阴)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君:

大黄(后下)—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

臣:

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

*黄、硝相须为用,攻柔相济,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

佐:

枳实—破气散结,消积除痞。

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满

*枳、朴相配,助黄、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

君:

附子—温壮脾阳;温散寒凝,以宣通寒积;

大黄—荡涤泻下,攻积通滞,(制性存用)。

*附、黄相配,以温制寒,温中阳,下冷积。

臣:

干姜—助附子温中阳以散寒凝;

芒硝—软坚,泻下攻积

佐:

人参—补脾益气,防大黄泻下伤中;

使:

甘草—和中调药。

君:

火麻仁—滋脾润燥,滑肠通便。

臣:

杏仁—苦泄降气,润肠通便;

白芍—养阴以助润下;

*麻、杏、芍合用,养阴增液,润肠通便。

佐:

大黄—通便泄热以除燥结之屎。

枳实—下气破气,行滞消胀,

厚朴—助黄、麻以降泄通便。

使(兼):

蜂蜜—润燥滑肠,调和诸药。

君:

肉苁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臣:

当归—养血和血,润肠通便;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佐:

泽泻—渗湿以泄浊;

枳壳—下气宽肠以助通便;

升麻—宣以升清阳。

*三药降泄浊气而升清阳,以助通便。

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乘气,便硬痞满轻泻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备注

热结旁流证—体现“通因通用”法

急下存阴·釜底抽薪·通因通用

大,小,调比较

剂名

十栆汤

黄龙汤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主治

悬饮证;水肿腹胀之实水

热结阳明,气血不足证

伤寒少阳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

少阳湿热痰浊证

辩证要点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腹痛拒按,身热口渴,体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

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吐酸苦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机

水饮内停,正邪俱盛

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热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

邪热偏盛,郁滞少阳;湿热痰浊中阻;

治法

攻逐水饮

泻热通便,益气养血

和解少阳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和解少阳

方解

君:

甘遂—善攻逐经遂络脉中之水湿痰饮。

臣:

大戟—善泻脏腑中之水湿痰饮。

芫花—善消胸胁间的伏饮痰癖。

*遂、戟、芫相须为用,泻水逐饮力强,以除积聚,消肿满。

佐、使:

大枣—益气护胃;缓和诸药的峻烈、毒性,使下不伤正。

大黄、芒硝—(大承气汤)

枳实、厚朴—泻热通便,行气除积。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既扶正以祛邪,又使下不伤正。

桔梗—宣肺(上)以助通下。

生姜、大枣—调补脾胃。

甘草—兼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泻热通便药与益气养血药同用,攻补兼施。

君:

柴胡—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柴、芩相配:

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佐: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

使:

(兼)炙甘草—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a.柴胡+黄芩

b.配伍参、枣、草之义

君:

青蒿—清透少阳邪热,芳香“辟秽宣络”。

黄芩—清泄少阳邪热;清热燥湿。

*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

臣:

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佐: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赤茯苓—清热利湿解毒,导邪从下而去;

枳壳—行气消痰,散结除痞;

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使:

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方歌

十栆逐水效堪夸,

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

水肿腹胀用无差。

黄龙汤枳朴硝黄,

参归甘桔栆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

攻补兼施效力强。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次为宗。

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赤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湿夹痰,胸痞呕恶总能除

备注

“黄龙”者,喻龙能兴云致雨以润燥土之义。

剂名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半夏泻心汤#

主治

阳气内郁之四逆证;

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证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

脾虚肝旺,木乘脾土之痛泻证

肠胃不和,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

辩证要点

胸胁、脘腹疼痛,脉弦。

两胁作痛,目弦,食少体倦,舌淡,脉弦细而虚。

泄泻,泻必腹痛,肠鸣,脉弦缓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舌苔薄黄腻。

病机

肝脾不和(气机郁滞),阳气内郁。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脾虚肝乘,脾不健运,清浊升降失调

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治法

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

方解

君:

柴胡—疏肝理气,透邪解郁。

臣:

白芍—养阴柔肝,缓急止痛。

佐:

枳实—行气导滞而理脾。

*柴、枳相配,疏肝理脾,调畅气机。

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

*芍、草相配:

酸甘化阴,增强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之力。

君:

柴胡—疏肝理气而解郁。

臣:

当归—养血补肝,调血行滞;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佐:

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资营血生化,又实土以御木乘;

薄荷—疏达肝气,助柴胡以解肝郁。

烧生姜—温胃和中。

使:

炙甘草—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益气和中调药。

君:

白术—益气补中以治脾虚,健脾燥湿以促脾运;

臣:

白芍—养肝柔肝以泻肝之实;缓急止痛;

佐:

陈皮—芳香化湿以醒脾;行气和胃;

防风—散肝疏脾,能升清阳以止泻;

君:

半夏—辛开散结以除痞;和胃降逆。

臣:

干姜—温中散寒;

黄连、黄芩—清降泄热。

*姜、夏+芩、连:

既寒热并用以平调寒热;又辛开苦降以散结消痞。

佐:

人参、大枣—a.补益脾胃之气以促运化;b.防温燥、苦寒药伤及虚土。

使:

炙甘草(兼)—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方歌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

疏肝理脾奏效奇。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薄荷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痛泻要方用陈皮,

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又腹痛,

治在抑肝与扶脾。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备注

四逆散与逍遥散比较

辛开苦降

与枳实消痞丸比较

剂名

大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白虎汤#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

1.外感风热、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

2.疮疡肿痛、头面疮癣之证;

3.皮肤瘙痒、丹斑瘾疹证。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之热利证。

阳明气分热盛证

辩证要点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大便不解,脉弦数有力

发热恶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身热(微寒),下利臭秽,烦渴,舌苔黄(黄腻),脉数(滑数)。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病机

少阳病未解,病邪已传入阳明,有化热成实之象

表里俱实,内热蕴结。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

温病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阴津损伤

治法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解表清热,燥湿止泻。

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方解

君:

柴胡—

臣:

黄芩—和解清热,除少阳之邪;

大黄、枳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佐: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芍+枳—除心下急痛,;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呕吐不止;

大枣+生姜—调脾胃,和表里,调药。

君臣药:

防风、荆芥—轻浮发散,疏风解表。

麻黄、薄荷-(汗)

大黄、芒硝(调胃承气汤)-(下)

炙甘草—泄热通便,破结通腑。

滑石、栀子—降火利水,导邪下解;

石膏、桔梗、连翘、黄芩—清解热毒(肺胃)。

-(清)

佐使药:

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补)

白术-健脾燥湿;

甘草-和中调药。

君:

葛根—解肌发表,

—升清阳而止泻利解表清热,

臣:

黄芩—清泻阳明邪热,燥湿止泻。

黄连—清热燥湿以止泻。

佐使:

炙甘草—和中调药。

*配伍要点:

·解表与清里并用,尤重在清里。

君: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臣:

知母—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石+知:

相须为用,加强清热除

烦,生津止渴的作用。

佐、使:

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生津止渴;—调和药物。

*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益胃护津的粳米和甘草,

防寒凉伤胃,祛邪不伤正。

方歌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栆表兼里,

妙法内功并外攘。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葛根黄芩黄连汤,

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

喘汗下利保安康。

白虎膏知甘草粳,

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

加入人参气津生。

备注

*诸药相配,泻中寓补,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

剂名

竹叶石膏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黄连解毒汤#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末清,气津两伤证。

热入营分证。

热入血分证;

热伤血络证;

蓄血发狂证。

三焦火热证

辩证要点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

各种出血,斑疹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

大热烦扰,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病机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温热病,热毒深陷血分,以致耗血,动血。

火热毒盛,充斥三焦,波及上下内外。

治法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泻火解毒

方解

君:

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竹叶—清热除烦

臣:

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养阴生津

佐:

半夏—降逆止呕

粳米—养胃和中

使(兼):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君:

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引药入心

君:

犀角—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臣: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使:

芍药—养阴敛阴(白);凉血散瘀(赤);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凉血与活血祛瘀并用。

君:

黄连—清心泻火,兼泻中焦之火;

臣:

黄芩—清肺热,泻上焦之火;

佐:

黄柏—清下焦之火;

栀子—清三焦之火,又导热下行,兼引药入三焦并为使;

*配伍要点:

苦寒直折,上下俱清,三焦兼顾。

方歌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

清热益气养阴津。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

犀角丹玄连地麦,银翘竹叶服之康。

犀角地黄芍药丹,

血热妄行吐衄斑,

蓄血发狂舌质绛,

凉血散瘀病可痊。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为。

备注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比较

透热转气

剂名

普济消毒饮

凉膈散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主治

大头瘟

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证

心经火热证;

心热移于小肠证;

肝胆实火上炎证;

肝胆湿热下注证。

辩证要点

头面红肿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口苦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病机

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攻冲头面

上中二焦邪热炽盛

心经蕴热,热绕心胸或心热移于小肠

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

治法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养阴清心,利水通便

请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方解

君:

黄连、黄芩—清热解毒

臣:

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疏散头面风热。

佐:

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

柴胡、升麻—疏风散热,火郁发之,并引药上行。

陈皮—理气疏壅

使:

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集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苦寒解毒药于一方,解毒利咽之功用相得益彰;清疏并用,既能疏邪于外,又能解毒于内;柴胡、升麻、薄荷升散上行头面,黄连、黄芩苦寒降泻疫毒,升降并用,相反相成

君:

连翘—清热解毒,去上焦热

臣:

黄芩—清胸膈郁热

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佐:

薄荷、竹叶—轻清疏散,解热于上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导热于下

佐使:

白蜜、甘草—益胃护中,缓和药性

*配伍要点:

清上泻下,以泻代清。

君:

生地—清心凉血,养阴增液;

臣:

木通—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木通配生地,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恋邪,共佐:

竹叶—清心除烦,引热下行,奏清心泄热之功。

佐:

竹叶—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佐、使:

甘草梢—直达茎中而止淋痛;调和诸药。

*清热、养阴、利水之品配伍,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养阴不恋邪。

君:

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

臣:

黄芩、山栀—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佐: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邪从下而去;

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热伤阴血,又防苦燥、渗利伤阴。

柴胡—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引药归入肝胆(兼使药)。

使:

甘草—调和诸药

*1、清泻与渗利并用,上泻肝火,下利湿热。

2、泻中有补,祛邪不伤正。

3、照顾肝之生理特点,配用柴胡疏肝气。

使肝气条达,肝火下泻。

方歌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未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

引热同归小便中。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备注

剂名

左金丸

泻白散

清胃散#

玉女煎

芍药汤#

主治

肝火犯胃证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

胃热阴虚证

湿热痢疾

辩证要点

胁痛口苦,呕吐吞酸,舌红苔黄,脉弦数。

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

病机

肝郁化火,肝火犯胃。

肺有伏火郁热。

热伤阴分,以致肺气不降而喘咳,肺热阴伤而“热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