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148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doc

一、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

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

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

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

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

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

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

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

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

①第一次革新:

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

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

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

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

(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

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

③第三次革新:

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

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简答题

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

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因素

3.性别和年龄因素

4.器质性因素:

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2.应激

3.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第三章

1.精神症状:

是指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表情、动作、书写等)表现和表达出来的人的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2.精神症状的特征

①判断精神症状时需多方比较

②恰当的检查方法是准确判断精神症状的基础

③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可观环境不相称;多数情况下精神症状使患者感到痛苦;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④判断精神症状的程序

3.常见的精神症状有哪些?

答:

11种,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自知力、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意识障碍。

A感知觉障碍(常见的感知觉障碍有哪些?

(1)感觉障碍:

①感觉过敏②感觉减退③感觉倒错④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

①错觉②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①视物变形症②空间知觉障碍③时间知觉障碍④非真实感

B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形式?

(1)思维形式障碍:

①思维奔逸②思维迟缓③思维贫乏④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⑤思维不连贯⑥思维中断、思维被夺⑦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⑧思维化声⑨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⑩病理性赘述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思维

病理性赘述:

表现为联想粘滞,思维过程显得迂回曲折,过分详细,拘泥于细节,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赘述,但并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能够到达预定的终点。

临床特点为言语啰嗦、内容繁琐、无用细节过多。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

①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影响妄想、被洞悉感)②超价观念

妄想的特点:

①妄想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却坚信不疑,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

②幻想的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

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C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

(2)注意减退(3)注意涣散(4)注意转移(5)注意狭窄

D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3)遗忘(4)错构(5)虚构(6)似曾相识症(7)视旧如新症

E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①全面性痴呆②部分性痴呆③假性痴呆(童样痴呆、刚塞综合症)

F定向力:

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G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的异常或病理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认识到自己有精神疾病,能够认识自己的心理和应为中哪些部分是异常表现。

不要求患者对病因有认识,更不要求有符合医师观点的认知。

H情感障碍

(1)情感性质改变(①情感高涨②情感低落③焦虑④恐惧)

(2)情感波动性改变(①情感不稳②情感淡漠③易激惹)

(3)情感协调性改变(①情感倒错②情感幼稚)

I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

(2)意志减退(3)意志缺乏

J动作与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是指整个精神活动降低,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3)刻板动作

(4)强迫动作

K意识障碍(临床常见的意识障碍有哪些?

①嗜睡②意识混浊③昏睡④昏迷⑤朦胧状态⑥谵妄状态⑦梦样状态

第四章

治疗性护患关系:

指护士在特定的治疗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得与患者沟通所形成的一种治疗性人际关系。

1.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

①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

②准确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

③接触患者的基本技巧

④护士的良好素养

2.简述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各期护士的主要任务。

答:

初期:

①与患者建立相互了解、信任和开放的治疗关系②了解患者寻求医疗帮助的原因③了解患者对医院的期望④做好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

工作期:

①认识和确定患者的问题,与患者共同制订治疗目标②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讨论功能失调的原因③鼓励患者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增进其独立能力和自我责任感,发展有效的应对机制。

结束期:

①帮助患者认识分离事实,共同讨论其感受②再次评价患者的健康状态,评价护理目标是否达到③制订出院计划,做出院指导。

2.简述疾病观察的方法及要求有哪些?

答:

观察方法:

①直接观察②间接观察③护理观察量表。

观察要求:

①整体性②客观性③目的性、计划性④针对性⑤隐秘性

3.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要点。

答:

①患者的安全管理:

责任护士要掌握病情,对“四防”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严重者必须安置于重症病室内24小时重点监护;按照分级护理的要求,护士定时和不定时得巡视病房。

②环境设施的安全管理:

病房设施应尽量简单并且安全,如病床高度、地面平坦、干燥等;专人定期和不定期得检查门窗、水管等设备;医护人员进出应随手锁门并确认是否锁好。

③危险物品的管理:

禁止患者或家属带刀、绳、剪、玻璃制品、金属器械、打火机等到病房;药品、约束带要定位、定量存放;对危险物品须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④安全知识的宣教:

重视对家属和患者有关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

⑤护士安全的管理:

护士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危急状态:

是指突然发生的、自身无法控制的、有可能威胁患者自己、他人生命或物体安全的一种需要立即干预的严重状态。

主要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木僵等表现形式。

2.精神科暴力行为:

通常是指一种强烈的攻击行为,可能是身体的、言语的或象征性的攻击行为,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急生命。

3.噎食:

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导致呼吸窒息。

4.出走行为:

出走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擅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患者的出走会使治疗中断,令家属和院方担忧。

由于精神障碍患者自我防护能力较差,出走可能造成自己受伤或伤害他人。

还可能因为走失而导致各种意外。

二、简答题

1.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危急状态有哪几种类型?

答:

主要有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木僵等。

2.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评估?

答:

①先兆行为,早期会出现一些异常兴奋行为,如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等。

②语言方面有一些语言的暗示,如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迫别人注意,说话声音变大,带敌意性威胁、谩骂等③情感方面与逐步升级的兴奋行为相伴随的情感表现,如愤怒、敌意、异常焦虑、异常欣快等,预示着患者情绪即将失去控制。

④意识水平意识状态发生改变,如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无力改变自身现状等。

3.试述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

答:

预防:

①控制精神症状(遵医嘱服用精神药物)

②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刺激,定时定人进行安全检查)

③注意交流技巧(保持恰当的交往距离,态度和蔼可亲,语调平静低沉,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避免患者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治疗活动,避免在患者面前或视线内与人私语)④提高自控能力(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式。

处理:

紧急处理的原则,安全第一,劝诱为主,将危害降到最低。

①言语安抚,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一米左右,成45度角,通过对话劝诱患者停止暴力行为。

②约束隔离,如言语劝诱无效,可采用适当的形式制服,并约束患者。

③隔离患者患者被约束后最好单独隔离,并加强监护。

隔离的应用基于三项治疗原则,封闭、孤立及减少感官刺激。

④药物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既可代替约束隔离患者也可与约束隔离同用。

4.如何预防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

答①高度重视(对精神障碍伴有自杀意向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护)

②环境安全(患者生活的环境中杜绝可用于自杀的物品)

③严密监控(将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置于医护人员的视线之内,每10~15分钟观察一次患者活动并做好记录,高度自杀危险者应有专人护理)

④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⑤其他措施(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电抽搐治疗,动员社会支持系统等)

5.自杀行为按程度不同如何进行分类?

答:

分为五类:

①自杀意念②自杀威胁③自杀姿态④自杀未遂⑤自杀死亡

6.出走的护理措施:

①加强护患沟通②动态观察病情③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④积极治疗控制精神症状⑤鼓励家属探视⑥患者出走时的处理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精神药物:

主要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狂躁药物、抗焦虑药物)

2.电抽搐治疗:

又称电休克治疗,是以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为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简答题

1.抗精神药物分为哪几类?

代表药有哪些?

答:

抗精神病药物分为四类:

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狂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代表药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氟哌啶醇;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利培酮,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

抗抑郁药代表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

丙米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马普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吗氯贝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

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其他地质机制的抗抑郁药:

文拉法辛、曲唑酮、安非他酮、米安色林等。

2.简述锥体外系反应及处理方法。

答:

①急性肌张力障碍,肌注东莨菪碱0.3毫克可及时缓解,或加服抗胆碱能药如盐酸苯海索。

②静坐不能,宜用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和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等处理。

③帕金森症,可通过减少药物剂量,或剂量不变加服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等处理。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关键在于预防,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换服椎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

3.简述抗抑郁药的分类。

答: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②单胺氧化酶抑制药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④其他的地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

五朵金花: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4.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答:

①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表现为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处理原则主要是减少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必要时加抗胆碱能对抗不良反应。

②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嗜睡、乏力,还可出现震颤,诱发癫痫。

处理原则是,:

减量和用β受体阻滞药。

③心血管不良反应,其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头晕等。

处理原则为减药或停药。

④性方面的不良反应。

阳痿、射精障碍、性兴趣和性快感降低。

处理原则:

判断是疾病的表现还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⑤过量中毒,表现为昏迷、癫痫发作,临床表现中还可出现高热、低血压、肠麻痹、瞳孔扩大、呼吸抑制、心脏骤停等。

急救处理可用毒扁豆碱缓解抗胆碱能作用,每0.5~1小时重复给药1~2毫克。

及时洗胃、输液,立即处理心律不齐、控制癫痫发作。

⑦其他反应:

体重增加、过敏性皮疹、中毒性肝损害等。

5.简述锂盐常见的不良反应和中毒的处理。

(碳酸锂:

抗狂躁药物)

答:

锂盐中毒的早期表现有疲乏无力、嗜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便、腹泻、多尿、口干等,后期副作用是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粘液性水肿、手指细震颤,锂盐中毒的先兆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共济失调等。

后期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肌痉挛、肌束颤动等。

锂盐中毒应立即停药,给予大量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严重者进行人工透析。

6.简述改良电抽搐治疗中的护理。

答:

①协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小枕头,至于头颈下,使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给予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

③以75%酒精棉球擦拭头部两侧,去除油脂后涂导电胶,安放电极并固定。

④观察用药效果,检查患者睫毛反射是否消失,检查肌肉松弛情况,当肌肉松弛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时即可开始通电治疗。

⑤固定牙垫儿与下颌,通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除去口腔内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痰,并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和血压,持续给氧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器质性精神障碍:

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精神障碍。

2.谵妄: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疾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3.痴呆:

是指较严重的持续性认知障碍。

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4.遗忘综合征:

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所发生的事情,缺乏记忆。

二、简答题

1.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临床综合征及主要症状有哪些?

答:

常见临床综合征

主要症状

谵妄

急骤起病,表现形式多样化,落日效应,恢复后对病中经历多不能记忆。

痴呆

起病隐匿,慢性进展,不可逆性,智能全面减退而无意识障碍。

遗忘综合症

瞬时记忆未受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

2.比较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同。

项目

血管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病理改变

脑血管病变

脑萎缩

起病情况

缓慢起病,可有急性发作

隐匿

病程

阶梯式恶化,波动较大

持续性进行性发作

性别

男性多于女性。

女性多于男性

早期症状

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失眠记忆力下降

近记忆力障碍

精神症状

情感脆弱,情绪波动不稳,个性改变不明显,自知力保持。

情感淡漠或欣快,个性改变较早,并且不断加重,早期丧失自知力

全身性疾病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晚期合并压疮、肺炎等

CT检查

多发性梗死,腔隙性梗死软化灶

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精神活性物质:

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是指来自体外,能显著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

酒类、阿片类物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烟草等等。

2.耐受性:

是指长期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其药效逐渐降低,要达到预期效应必须增加该物质的剂量,若仍使用相同剂量则药效降低。

3.戒断状态:

是指减少使用剂量或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药占据受体后出现的一组特殊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症状群,其表现往往与其药物本身药理作用相反。

二: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酒精、巴比妥类及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咖啡因、可卡因、苯丙胺(病毒、麻果)、含咖啡因饮料等。

3.大麻:

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致幻剂。

4.致幻剂:

麦角酸二乙酰胺、仙人掌毒素、氯胺酮、苯环已哌啶等。

5.阿片类:

阿片、吗啡、哌替啶、海洛因、美沙酮、丁丙诺啡等。

6.挥发性有机溶剂:

丙酮、汽油、稀料、甲苯、嗅胶等。

7.烟草:

尼古丁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

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其中思维障碍是核心表现,并以精神活动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症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类神经症症状②情绪改变③认知改变④对自我和外界感知改变⑤行为改变⑥躯体改变。

第十章2.试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分别有哪些?

答∶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以及紊乱的言语和行为。

阴性症状是指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和言语贫乏。

3.简述精神分裂症常见类型及主要症状

答∶常见类型∶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等。

偏执型∶常伴有幻觉、妄想。

表现敏感多疑。

青春型∶思维破裂、情绪变化无常、行为幼稚。

单纯型∶情感淡漠、思维贫乏、行为退缩、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

未分化型∶存在各型精神症状。

4.简述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原则

答∶①一般原则 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用药的原则。

②选药原则 综合考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治疗反应、药物的不良作用、长期治疗计划、患者年龄性别及经济状况等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情感性精神障碍 ∶也称心境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和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征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

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异常。

2.躁狂三主征 ∶  表现为三高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

3.抑郁三主征 ∶表现为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二、简答题

1.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答∶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情感障碍、持续性情感性精神障碍

2.试述躁狂发作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①减少和消除暴力行为的诱发因素。

②避免激惹患者。

③减少外出。

④加强巡视、严密监护。

3.试述抑郁发作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①加强安全检查 ②做好药品保管工作和执行服药检查制度 ③加强巡视,防范意外 ④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第十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功能等生理功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

2.失眠症∶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是指睡眠的启动和维持障碍导致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状况,临床主要表现有多种形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再睡困难,醒后不适或疲乏感,或白天困倦感。

3.进食障碍:

是指一组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摄食行为异常和心理紊乱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发显著体重改变和生理功能紊乱。

临床上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

4.神经性厌食:

是指个体对自身体像的歪曲,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导致体重显著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二、简答题

1.简述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失眠症的临床表现

答∶神经性厌食∶⑴病态恐惧肥胖,过度关注体型。

其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恐惧和对自身形体的过分关注。

⑵病理性减肥。

患者未达到自己制定的体重,目标,常通过严格限制自己的饮食过度运动等方法,以避免体重增加。

⑶心理障碍。

约有2/3的患者,合并有一种或多种精神障碍,抑郁症最常见。

⑷生理功能紊乱。

患者由于长期热量摄入不足,各种生理功能发生改变机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神经性贪食∶⑴不可控制的饮食,贪食症的主要特征是不可控制的发作性暴食。

⑵清除行为,患者往往非常关注自己的体型和体重,暴食后担心体重增加,所以会出现代偿性清除行为,如自己诱吐、导泻和过度运动等。

⑶心理障碍,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大易激惹易怒。

⑷生理功能受损,暴食行为与代偿性行为,长期持续是一出现躯体并发症,代谢紊乱,脱水,疲乏无力,心律不齐,月经紊乱,皮肤干燥,发黄牙齿和牙龈损坏等。

失眠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睡眠不能解除疲劳,睡后易惊醒,多梦早醒,白天困倦,还有表现为睡眠感缺失。

即患者体验不到睡眠的感觉。

患者诉说自己彻夜不能入睡,但家人却能听到患者的酣睡声,其中以入睡困难最多见。

第十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发育迟滞∶是一组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前有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所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其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同时可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

二、简答题

1.精神发育迟滞如何分级?

答∶⑴轻度∶智商在50~69,心理年龄相当于9~12岁,约占精神发育迟滞总数的85%,患者躯体功能一般无异常表现。

早期患儿较正常,儿童发育延迟,入学后经常不及格或留级,能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于正常水平,但生活可自理,通过职业训练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

⑵中度∶智商在35~49,心理年龄相当于6~9岁,越战精神发育迟滞总数的10%。

从幼年开始患儿出现语言发育差,如发音含糊不清,词汇贫乏,对抽象概念不能建立,并且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个位数的加减,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生活方面能够完成简单劳动,但效率低质量差,在指导和帮助下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自理活动。

⑶重度∶智商在20~34,心理年龄相当于3~6岁,约占精神发育迟滞总数的3%~4%。

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言语发育障碍,虽然经过训练可以学会简单语句,但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不会技术,不会劳动,不能接受学习教育,严重缺乏自理能力,日常生活需人照料,无社会行为能力。

常合并显著的运动功能损害和脑部损害。

⑷极重度∶智商在20以下,心理年龄相当于3岁以下,约占精神发育迟滞总数的1%到2%。

社会功能完全丧失,无语言能力,不会躲避危险,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表情愚蠢,以原始性的情绪表达需求,完全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常合并严重脑部损害,伴有躯体畸形,多数早年夭折。

2.简述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答∶⑴社会交往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患儿表现出极度孤独,和他人无目光对视,不期待甚至拒绝父母和他人的拥抱和爱抚,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不参加集体游戏,也不会主动接触别人,不能和同龄儿童之间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⑵语言障碍,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缄默少语,不会主动和别人交谈或错用代词。

当有某种需求或不舒服时,往往以动作和尖叫、嚎哭来表达,患儿常出现刻板语言和模仿语言。

⑶兴趣狭窄和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