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79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青藏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南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141km,新线建筑长度1110km。

线路沿青藏公路南行,途径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沿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

一期工程十个标段已于2001年6月29日陆续开工。

青藏铁路第二批土建工程第十五标段位于通天河(不含)与雁石坪(含)之间,起讫里程CK1275+800~CK1335+250,线路长度49.583km,主要工程为路基、桥涵工程(含16m及以下梁预架)和轨道工程。

其中路基填方276.96万方,挖土3.10万方,挖石6.46万方;特大桥1座长704.7m,大桥4座累计长1058.4m,中桥1座长53.8m,小桥2座累计长57.2m;矩形涵77座,累计横延米2462m;轨道铺碴、整道49.583km。

本标段线路处于多年冻土地段,多年冻土区与融区并存,其中少冰冻土7.3km,多冰冻土26.3km,饱冰冻土1.1km,融区14.1km,基岩0.8km。

不良冻土现象分布较多,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主要有:

冰幔路基处理3处长30m,冰椎路基处理3处长368m,湿地地基处理1处长75m,冻土沼泽化湿地地基处理10处长1975m。

其他路基个别设计工点有:

多年冻土路基2处长470m,浸水挡土墙1处长190m,路堤坡面防护72处长20506m,路肩挡土墙3处长280m,路堑挡土墙1处长250m,路堑坡面防护6处长566m。

桥基采用钻孔桩、插入桩基础。

1.2.主要技术标准

1.2.1.铁路等级:

I、II级混合标准,线下工程I级标准;

1.2.2.正线数目:

单线。

1.2.3.最大坡度:

20‰。

1.2.4.最小曲线半径:

800m,个别困难地段600m。

1.2.5.牵引种类:

内燃、预留电化条件;

1.2.6.机车类型:

近期DF8B型。

1.2.7.牵引质量:

2000t。

1.2.8.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另加70m),预留850m。

1.2.9.闭塞方式:

自动站间闭塞。

1.3.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改移道路

km

2.694

1

土方

m3

3310

二、

路基工程

1

区间路基土石方

m3

2865137

断面方

(1)

土方

m3

2769609

断面方

(2)

石方

m3

64562

断面方

(3)

多年冻土

m3

30966

断面方

2

站场土石方

m3

238606

断面方

(1)

土方

m3

13579

断面方

(2)

石方

m3

225027

断面方

3

路基附属工程

km

49.583

续上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路基加固及防护

m3

3103743

断面方

土方

m3

91852

干砌石

m3

1236

浆砌石

m3

33139

钢筋混凝土

m3

24099

铺草皮

m2

164977

土工格栅

m2

45000

复合土工膜

m2

3174

平铺卵砾石

m3

200791

填卵砾石

m3

1656

填砂

m3

1039

填砂夹卵石

m3

539

挖淤泥

m3

443

铺设PVC管

m

6587

铺乙烯板

m2

3060

(2)

挡土墙

m3

6763

片石混凝土

m3

1113

锚杆钢筋混凝土

m3

5650

三、

桥涵工程

1

特大桥

延米/座

704.7/1

续上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2

大桥

延米/座

1058.40/4

3

中桥

延米/座

53.8/1

5

小桥

延米/座

57.20/2

5

涵洞

延米/座

2461.6/77

横延米

(1)

孔径<3m

延米/座

2091.3/65

横延米

(2)

3m≤孔径<5m

延米/座

370.3/12

横延米

四、

轨道工程

km

49.583

正线公里

1

铺粒料道床(正线)

m3

141875

2

铺粒料道床(站线)

m3

7761

3

线路有关工程

km

49.583

正线公里

五、

大临设施和过渡工程

1

汽车便道

km

14.88

2

成品厂

1

1.4.现场施工条件

1.4.1.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条件

1.4.1.1.地形地貌

本标段位于通天河盆地和布曲河谷地,该段为冲洪积平原,主要由河谷及其阶地组成,海拔4600~4700m。

通天河盆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

通天河蜿蜓漫流,盆地内局部分布沙地,植被稀疏。

布曲河谷地主要由布曲河谷漫滩,一、二级阶地及雁温峡谷区组成,布曲河受南北高山控制,由南向北摆动,在山间谷地之中,地形起伏较大,河谷狭窄,三级阶地零星残存。

线路位于青藏公路东侧约1km范围内,现场交通便利。

布曲河水水量较大,对混凝土无浸蚀,可供施工用水。

1.4.1.2.工程地质

本标段地处通天河盆地及布曲河谷地,通天河盆地以粉质粘土、粉土、细砂等细颗土为主,多年冻土层厚20~40m,冻土上限1.5~3.0m。

布曲河谷地地层以角砾土、卵石土为主,多年冻土层厚度5~40m,天然上限2.0~5.0m。

本段内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段较长,不良冻土现象发育,线路多次经过冻融过渡带,对工程设置不利,地质条件较差。

1.4.1.3.水文

本标段地表水文主要为季节洪水,多年冻土层将地表水阻隔形成冻结层上水、冻结层下水、融区水等几种特殊的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融雪水、冰川消融水。

地表水在多年冻土区汇集成溪流,在迳流过程中,补给多年冻土区的层上水以及非多年冻土的地下水。

冻结层下水,主要通过融区排泄,迳流缓慢。

1.4.1.4.气象条件

本段处于青藏高原冰雪型气候区,气候干燥,气温气压低,冰冻期长,春秋季节短暂,急风、暴雨、雷电等变化无常。

平均气压585.0mb;年平均气温-4.0℃,极端高温24.7℃,极端低温-45.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7.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6.2℃;平均绝对湿度3.0mb,平均相对湿度53%;年均降水量248.5mm,降水量集中在7~8月;年均蒸发量为1638.9mm;年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3.9W,春冬季节多风,最大风速及其风向为30wsw,瞬时最大风速及风向40W;降雪初冻期348.1(15/8~28/7)cm,最大积雪厚度39cm;年平均雾天日数8.8天;平均雷暴日数47.8天。

1.4.1.5.地震基本烈度

本标段地处喀拉昆仑~三河微板块,基本烈度为七度。

1.4.2.交通道路、场地

本标段线路沿青藏公路南行,与公路相距0.2~1.0km。

青藏公路为II级公路,是进入本标段的唯一通道。

本标段北距格尔木500km,南距拉萨600km。

从布曲河1号桥至雁石坪车站,线路沿山脚河边行走,山势较陡,施工场地较窄,其它场地都较开阔。

1.4.3.电力、通讯

电力:

本标段沿线没有电网,工程用电和生活用电全部靠自发电解决。

通讯:

沿青藏公路铺设有兰~西~拉地下军用光缆,没有民用通讯线路。

1.4.4.水源条件

标段沿线施工水源较丰富,布曲河河水矿化度较低,水质好,可供施工用水。

1.4.5.地方材料

石料:

沿线石料主要分布在南山口~望昆(116km)、那曲~谷露(86km)、羊八井~塞曲(50km)之间,其余地段仅风火山、开心岭、错那湖附近有少量分布,多为花岗岩、石灰岩及砂岩。

本标段石料可考虑从开心岭开设石场取料。

砂:

沿线河砂比较丰富,格尔木河、昆仑河、楚玛尔河、通天河、沱沱河、那曲河、拉萨河等均有质量较好的中粗砂分布,但多与卵石伴生,使用时需筛分。

本标段施工用砂可从通天河、沱沱河砂场拉取。

卵砾石:

卵砾石可从通天河及沱沱河拉取。

砖、石灰、粘土:

沿线砖、石灰十分缺乏,仅格尔木有砖厂,雪水河有石灰厂,但距离较远。

沱沱河有粘土分布,可供钻孔护壁使用。

1.4.6.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现状

人文环境:

沿线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对修建青藏铁路盼望已久,各地政府倾力支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修建青藏铁路给了优惠条件,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落实。

沿线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施工时应尊重少数民族习惯。

自然地理环境:

本标段深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具有典型的高原特征,对人体健康有较大伤害,施工时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

生态环境现状:

本段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相当脆弱,一经破坏难以恢复。

施工时要从“环保”出发,爱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每根草、每条河、每只野生保护动物。

1.4.7.地区卫生防疫情况

1.4.7.1.高原病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压低,人体在低氧环境下所引起的机体供氧和耗氧平衡失调,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发高原病。

主要有高原反应、昏迷、肺水肿、心脏病、脑水肿、血压异常、红细胞增多症等。

1.4.7.2.地方病

青藏高原地理条件复杂,经济基础薄弱,地方病流行比较严重,主要有鼠疫、碘缺乏病、布氏菌病、氟中毒和克山病等6种地方病。

其中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威肋大。

1.4.7.3.传染病

青藏高原有结核病、肝炎、伤寒和副伤寒、淋病、梅毒、百日咳、流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感、痢疾等传染病。

其中以结核病、肝炎发病率较高,位居全国首位。

针对以上情况,在施工队伍进驻前要采取积极可行的防范措施,首先要对上高原施工人员体检,选择身体好年富力强的人员,其次是加强对上高原人员的高原健康知识教育,在到达工地前或高海拔地区要进行台阶式休整,安排一定的适应期,进行生理、心理调整,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并且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识意和自救能力。

再者就是完善医疗体系,建立山上医疗站,中途保健站,山下(格尔木)休养站,并配备足够的医疗和救护设施。

1.5.工程特点及难点

1.5.1.工程特点

本标段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深处,基本位于格尔木与拉萨中间,海拔在4600m以上,具有高原和连续多年冻土的两大特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造成本标段工程的特殊性。

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环境严酷:

高海拔、低气压、强紫外线,稀薄的空气加上强风、雷暴等造成施工人员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需要设立强大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生态环境脆弱:

高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经破坏难以恢复,施工时从组织机构到具体措施要有专门规划和布置。

物资资源缺乏:

本标段除砂、石等部分地方资源外,其余物资都需远运供应。

劳力资源缺乏:

标段沿线人烟稀少,劳动力的补充需从外地解决。

连续多年冻土:

本标段地处通天河盆地和布曲河谷地,是典型的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区,分布着大量的不良冻土现象,如冻土沼泽、湿地等,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施工时首先要搞清设计意图,按照保护、融化多年冻土施工原则,合理地确定路基、桥梁工程施工时间、工序、方法及措施。

交通运输困难:

本标段地处青藏高原深处,大量物资需远运,唯一的通道就是青藏II级公路,青藏公路大部分处地高原冻土区,由于高原冻土的不稳定,造成路面变形、扭曲,影响行车。

且从2002年起青藏公路全线陆续改造,要运送大量的铁路建设物资压力十分大。

1.5.2.工程难点

1.5.2.1.路基工程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地区路堤填筑及路堑开挖,通风路堤、铺设聚苯乙烯隔热板施工,不良地质地段基底处理,各种施工过渡段的处理等。

1.5.2.2.桥涵工程

桥梁桩基施工,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在保证成孔质量及桩身砼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对桩周土的热扰动。

砼、砌体砂浆特别是在寒季施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砼在受冻前达到临界强度。

2.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1.编制依据及原则

2.1.1.编制依据

2.1.1.1.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第二批土建工程施工预招标施工招标书、投标报价项目表、设计图纸等其它组成招标文件的资料;补遗书

(一)、(三)及、答疑书

(一)。

2.1.1.2.施工现场勘察、调查资料。

2.1.1.3.我单位多年来的施工经验、管理水平以及技术装备设施。

2.1.1.4.现行的铁路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以及有关的国家标准、规范、规则法规,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含环保)施工技术细则、桥涵施工技术细则、高原冻土区试验段大纲的技术要求,青藏铁路卫生保障指导意见及保障措施等。

主要遵循的规范、规则、标准如下: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

《铁路路基设计规则》(TB10001-99);

《铁路特殊土路基设计规则》(TBJ35-92);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则》(TBJ25-90);

《路基设计细则》(QJ/YY68-90);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

《新建与改建第二线桥涵设计细则》(Q/YY65-1995);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及验收规范》(TB10210-97);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96);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203-96);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04-96);

《水土保持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85);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99);

《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铁建函[1996]431号);

《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1]79号);

《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施工暂行规定》(上册)(建技[2001]87号);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含环保)施工技术细则》(第二稿)。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桥涵施工细则》(第二稿)。

2.1.2.编制原则

针对本标段海拔高、高寒缺氧、冰冻期长、空气稀薄、气压低的恶劣施工环境;多年冻土的世界性难题;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的特性,坚持“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突出环保、规范管理、拼搏奉献、争创第一”的思想,以多年冻土施工为重点,统筹安排好路基、桥涵施工先后顺序及时节,做好生活、卫生的后勤保障,科学组织施工,高起点、高质量圆满地完成本标段的工程。

遵守以下编制原则:

2.1.2.1.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制;

2.1.2.2.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执行国家和当地各项环保法规,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

2.1.2.3.根据青藏高原气候条件恶劣特点,各类工程施工主要采用机械化作业,选择适宜高原施工的机械设备;

2.1.2.4.充分利用高原施工的黄金季节,按照工程重点及难点,分轻重缓急,根据工程性质特点,合理安排各专业施工顺序,以确保本标段按招标文件要求的阶段工期和总工期时间完成;

2.1.2.5.确保工程质量。

本工程地处高原,海拔都在4600m以上,施工环境较差,从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机械设备、物资供应等方面确保工程质量;

2.1.2.6.充分考虑多年冻土地区的地质特性,合理选择施工季节、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工程质量。

2.1.2.7.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青藏铁路地处高原,人烟稀少,低气压、低氧、高寒、干燥、强紫外线照射等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拟从卫生防疫、医疗保障、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确保施工人员身心健康。

2.1.2.8.认真执行国家、铁道部关于铁路基本建设的法令、法规、政策和管理办法;

2.1.2.9.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关于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操作规程及青藏铁路施工细则的暂行规定;

2.1.3.编制范围

新建青藏铁路格拉段第二批土建工程第十五标段通天河(不含)至雁石坪(含)段,起讫里程CK1275+800~CK1335+250,长度49.583km范围内的路基、桥涵(含16m及以下梁预架)、轨道工程。

2.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施工队伍的组成

根据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特点,我单位将按照精干高效、机动灵活、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的原则组织管理机构,按照项目法组织施工,集团公司组建工程指挥部驻现场(雁石坪)全面负责本标段的对内指挥、对外联系,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效益、环保全面负责,下辖6个施工项目队,按项目法施工完成本标段的施工。

2.2.1.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2.2.2.施工队伍组成

为快速高效优质的完成本标段工程的施工任务,优选人员素质高、信誉好、业绩优良、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2.3.施工总体部署

2.3.1.部署原则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结合我公司过去的施工经验,按照科学合理、方便管理、注重环保、有利施工的原则,突出“保障与安全”进行总体部署。

2.3.1.1.注重环保,临时建筑物有专门规划

临时建筑物选在地质及地形条件良好地段,少占植被土地,基础进行隔热处理,避免对冻土环境的干扰。

设置位置应符合有关《细则》及《暂规》、总指对环保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临时建筑物要具有防风、防寒、防洪、防雷电、防震能力。

设置要相对集中,以便供水、供电、供暖、通讯、医疗卫生等,有利于管理。

2.3.1.2.加强卫生、后勤保障工作

青藏高原气候条件较差,建立一条完整的卫生防疫、医疗保障系统,配置完善的医疗设施,配备高压氧舱,由四个专门小组负责使用和养护。

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由于山上生活物资缺乏,大量的生活物品要从山下运上来,后勤保障是关系到施工现场正常施工的先决条件,从采购、贮存、运输等建立一套完整保障体系。

2.3.1.3.施工队伍专业化

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选派业务素质高、身体条件好、技术精湛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组成专业施工队伍,保证主要工序由专业化队伍施工。

在适当的情况下吸收地方劳力作为劳力不足的补充。

2.3.1.4.加强机械设备

由于高原人体消耗量大,工作效率低,尽量使用机械施工,机械要选用大功率并适应高原施工的设备。

2.3.1.5.加强指挥系统力量,做到靠前指挥

为了确保指挥效率,公司指挥部靠前设置,充实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施工技术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

使生产指挥有力、有效、迅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2.3.2.部署安排

总体部署按照山上、山下两大块进行布置。

山上是针对施工现场进行,主要包括与工程指挥部、工地医院、工地试验室、施工项目队驻地以及施工便道、料场、料库、砼拌合站、成品预制场等临时设施。

山下主要为保障山上正常施工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器材等供应而进行布置。

主要包括格尔木生活供应站、物资供应站、医疗院等。

公司拟在雁石坪设立指挥部,下设六个施工项目队,各项目队住址如下:

第一项目队:

队址设在CK1276+000公路左侧。

第二项目队:

队址设在CK1291+300公路左侧。

第三项目队:

队址设在CK1303+400公路左侧。

第四项目队:

队址设在CK1314+000公路左侧。

第五项目队:

队址设在CK1321+500公路左侧。

第六项目队:

队址设在CK1332+500公路右侧雁石坪镇。

各项目队驻地与公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0m。

2.3.3.施工队伍任务划分

 

序号

施工项目队

施工范围

施工项目

1

第一项目队

CK1275+800~CK1276+520

正线0.720km

通天河特大桥及标段内框架涵节预制

2

第二项目队

CK1276+520~CK1297+000

(短链9867m)

正线10.133km

管段内的大桥、中小桥、涵洞拼装、路基土石方及附属工程,轨道上碴整道工程。

3

第三项目队

CK1297+000~K1309+500

正线12.5km

管段内的涵洞拼装、路基及站场土石方及附属工程、轨道上碴整道工程。

4

第四项目队

CK1309+500~CK1318+000

正线8.5km

管段内的大桥、中小桥、涵洞拼装、路基土石方及附属工程,轨道上碴整道工程。

5

第五项目队

CK1318+000~CK1328+000

正线10.0km

管段内的大桥、中小桥、涵洞拼装、路基土石方及附属工程,轨道上碴整道工程。

6

第六项目队

CK1328+000~CK1335+250

正线7.25km

管段内的大中桥、涵洞拼装、16m及以下梁的预架设,路基及站场土石方及附属工程、轨道上碴整道工程

详见2.3.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插入平面图

2.4.施工准备

2.4.1.临时工程

2.4.1.1.临时工程设置原则

2.4.1.1.1.一切从环保出发,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尽量减少便道数量,少占或不占植被较好的绿地。

临时工程修建不得切割、阻挡地表径流。

2.4.1.1.2.临时建筑物要远离公路及铁路路基200m,临时建筑物与冻土层之间要设隔热层,以阻止热量传入冻土使冻土融化。

提高临时建筑物的防寒、防风、防雷、防震等功能,选址要合理,要尽量避免不良地质段,尽量设在融区、少冰冻土、多冰冻土或基岩浅埋处。

2.4.1.1.3.临时工程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正式工程之间的交叉和干扰。

2.4.1.1.4.认真调查输油管路和兰西拉光缆的位置,尽量避免临时工程与之交叉,在避不开的情况下要采取加固保护措施。

2.4.1.2.施工便道、便桥

本标段基本上沿109国道南行,线路与109国道距离在60~1000米,要充分利用既有国道,对与109国道隔河段设沿路基纵向便道。

特大桥、大桥、取土场修建与109国道连接的横向便道。

对跨越布曲河、输油管路地段设临时便桥,对大的冲沟设圆涵通过。

通往各主要施工点的横向便道,路基宽6.5m,路面宽5.5m;沿路基纵向便道路基宽4.5m,路面宽3.5m,并不得在两侧取土,对填高0.5米,高含冰量冻土地段的施工便道,其填筑高度不小于0.7m,每隔200~250m设一处会车道。

施工便道均以路堤通过。

便道、便桥设置情况见表2.4.1。

表2.4.1便道、便桥表

序号

工程分项

单位

数量

设置地点

一、

新修便道

km

17.8

1

新建纵向便道

km

3.8

CK133+500~CK1335+250路基右侧

2

通往特大桥、大中桥

km

1.5

各桥位

3

通往取土场

km

12.5

二、

汽车便桥

1

跨越布曲河至雁石坪站

m

75

2

跨越输油管

m

150

横向便道跨输油管处

2.4.1.3.施工用电、临时通讯

施工用电:

由于沿线无电力供应,生产及生活用电都要靠发电机发电。

计划大型施工生产发电机21台。

其中通天河特大桥2台,每台功率400kw;4座大桥各2台,其中400kw1台,200kw1台;中桥1台,功率400kw;小桥1台,每座搅拌站2台,成品预制厂1台,备用车装移动式发电机2台,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