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94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

名校名卷速递新课标Ⅰ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Li7B11C12N14O16Na23Mg24P31Cl35.5Ga70As75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光合作用时ATP形成的图解,图中b6f复合体能将叶绿体基质中的质子(H+)转移到类囊体腔内,该过程需要依赖于水光解时产生的电子(e-)进行推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质子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腔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光合作用中ATP合成过程会减小类囊体内外的质子浓度差

D.物质X既具有催化功能又具有运输功能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有色素,将水分解产生了H+和氧气,为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质子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腔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B错误;图中光合作用中ATP合成过程会推动质子的运输,从而减小类囊体内外的质子浓度差,C正确;物质X催化了ATP的合成,还具有运输质子的功能,D正确。

2.下面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其呼吸方式

B.剪取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后在光镜下可看见有丝分裂动态变化过程

C.在高倍镜下观察黑藻的装片,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D.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遇双缩脲试剂可以显紫色

【答案】D

3.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院确认了X染色体上有109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有趣的是,这1098个基因中只有54个在对应的Y染色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而Y染色体上仅有大约78个基因。

这些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24条染色体上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C.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

D.伴X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

【答案】C

【解析】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24条染色体上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序列,而不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错误;XY染色体同源区上基因的遗传仍然与性别相关联,B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为0(含有Y染色体的次级精细胞)或1(减二前期、中期)或2(减二后期),C正确;伴X染色体遗传病包括伴X隐性遗传病和伴X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C.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

D.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答案】D

【解析】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A错误;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进入组织液,与突触后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C错误;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则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会增加,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

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

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

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5.下列有关植物的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敏感的程度为根>芽>茎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促进是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乙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同一植物的根、茎、芽对生长素敏感的程度为根>芽>茎,A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可促进植物生长,B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乙烯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植物激素的作用:

1.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6.“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比如六安市的南湖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湿地公园必须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食物

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C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SiO2、MgO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

B.天然气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C.硝酸铵属于氧化剂,严禁用可燃物(如纸袋)包装

D.纤维素属于多糖类物质,但不能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答案】B

【解析】A、SiO2和MgO熔点高,可以制作耐高温仪器,故A说法正确;B、天然气的成分是CH4,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说法错误;C、硝酸铵属于氧化剂,与可燃物反应,引起火灾,因此不能用可燃物包装,故C说法正确;D、纤维素属于多糖物质,但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不是人类的营养物质,故D说法正确。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苯和饱和溴水制溴苯

B.用浓盐酸和铁粉制少量氯气

C.用NaOH溶液除去MgC12溶液中的AlC13杂质

D.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D

【解析】A、苯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故A错误;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制取氯气,故B错误;C、Mg2+和Al3+不与NaOH反应,故C错误;D、能够制备乙酸乙酯,故D正确。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0.5L2mol/L盐酸中含有NA氯化氢分子

B.在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NA个电子

C.常温下,24gC2H518OH分子中含有3.5NA个共价键

D.若2H2S+O2=2S+2H2O生成3.2g硫,则反应过程中转移0.1NA个电子

【答案】B

【解析】A、盐酸是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没有HCl分子存在,故A错误;B、氖是氮原子组成的分子,因此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2.24×10/22.4mol=1mol,故B正确;C、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量24×8/48mol=4mol,故C错误;D、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3.2×2/32mol=0.2mol,故D错误。

10.LiFePO4电池广泛用于电动车。

电池反应:

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放电过程

充电过程

A

Li+向电池的正极迁移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B

可以加入磷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率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e-=FePO4+Li+

C

若正极增加7g,则有NA个电子经电解质由负极流向正极

阳极材料的质量不断减少

D

若有nmolLi+迁移,则理论负极失去nmol电子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

【答案】D

11.2017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

(-CHO,一种官能团,其名称为醛基),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

A.4种B.6种C.7种D.9种

【答案】C

【解析】如果处于间位,

,②和④属于等效位置,如F固定在①号,则Cl在②③位置,如果F位于②,Cl在①③④位置上,如果F位于③号,Cl在①②位置,上共有7种,故选项C正确。

12.25℃时,Ag2CO3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已知Ksp(AgCl)=1.8×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示可计算出Ksp(Ag2CO3)=9×10-9

B.向Ag2CO3饱和溶液中加入K2CO3饱和溶液,可以使Y点移到X点

C.反应Ag2CO3(s)+2Cl-(aq)

2AgCl(s)+CO32-(aq)化学平衡常数K=2.5×108

D.在0.001mol/LAgNO3溶液中滴入同浓度的KCl和K2CO3的混合溶液,CO32-先沉淀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Ksp(Ag2CO3)=c2(Ag+)×c9CO32-)=(9×10-4)2×10-5=8.1×10-12,故A错误;B、向饱和碳酸银溶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c(CO32-)浓度增大,c(Ag+)降低,但X和Y的c(Ag+)相同,故B错误;C、K=c(CO32-)/c2(Cl-)==[c2(Ag+)×c(CO32-)]/[c2(Ag+)×c2(Cl-)]=8.1×10-12/(1.8×10-10)2=2.5×108,故C正确;D、设溶液浓度为amol·L-1,生成Ag2CO3,需要c(CO32-)最小浓度为

mol·L-1=8.1×10-12/(10-3)2mol·L-1=8.1×10-6mol·L-1,生成AgCl,,需要的c(Cl-)最小为Ksp(AgCl)/c(Ag+)mol·L-1=1.8×10-10/10-3mol·L-1=1.8×10-7mol·L-1,因此Cl-先沉淀出来,故D错误。

13.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

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

B.A、D分别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C.C、D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

D.E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大于D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答案】C

【解析】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则C为Mg,,0.005mol·L-1戊溶液的pH=2,推出戊为二元强酸,即H2SO4,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且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D为S,两种氧化物是SO2和SO3,E为Cl,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因此推出B为O,A为C,A、构成的化合物是MgS,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构成化合物是CO2和SO2,CO2是大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物,故B错误;C、简单离子是Mg2+和S2-,两者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C正确;D、HClO属于弱酸,H2SO3属于中强酸,前者小于后者,故D错误。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α、β、γ三种射线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均不相同,β射线的实质即是电子流,一铝板放在匀强磁场中,让β粒子垂直穿越铝板,已知β粒子穿越铝板的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原来的三分之二,速度方向和磁场垂直。

不计重力,则β粒子在穿越铝板前后的轨道半径比()

A.3:

2B.1:

3C.

D.

【答案】C

【解析】穿过铝板前后的速度之比为

,根据

可知β粒子在穿越铝板前后的轨道半径比

,故选C.

15.关于质量亏损和原子核的结合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释放的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出现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为释放的能量

D.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就越小,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就越小

【答案】B

【解析】根据结合能的定义可知,分散的核子组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结合能,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故A错误;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该过程中要释放能量,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故B正确;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出现质量亏损,质量亏损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选项C错误;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就越小,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就越多,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结合能的知识,知道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要释放一定能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16.宽为L的两光滑竖直裸导轨间接有固定电阻R,导轨(电阻忽略不计)间I、Ⅱ区域中有垂直纸面向里宽为d、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I、Ⅱ区域间距为h,如图,有一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不计的金属杆与竖直导轨紧密接触,从距区域I上端H处杆由静止释放。

若杆在I、Ⅱ区域中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现以杆由静止释放为计时起点,则杆中电流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17.一方形木板置在水平地面上,在方形木板的上方有一条状竖直挡板,挡板的两端固定于水平地面上,挡板跟木板之间并不接触。

现在有一方形物块在木板上沿挡板以某一速度运动,同时方形木板以相等大小的速度向左运动,木板的运动方向与竖直挡板垂直,已知物块跟竖直挡板和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物块的质量为m,则竖直挡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A.0B.

C.

D.

【答案】B

【解析】物块沿运动方向受挡板的摩擦力f,f1=μ1FN ;

因物块沿挡板运动的速度等于木板的运动速度,故物体相对木板的速度方向与挡板成450角,物块受木板的摩擦力为f2=μ2mg,其方向与挡板成45°角.则在垂直挡板方向FN=μ2mgcos45°=

μ2mg ,则f1=μ1FN = 

μ1μ2mg ,故选B.

18.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地空量子通信,这种方式能极大提高通信保密性。

“墨子号”卫星运行轨道离地高度约为500km,该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

A.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B.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C.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D.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AC

【解析】“墨子号”卫星运行轨道离地高度远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则其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其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选项A正确;根据

可知其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选项B错误,C正确;根据

可知其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D错误;故选AC.

19.如图所示,A、B、C是水平面上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其中AB=BC,在4点正上方的O点以初速度v。

水平抛出一小球,刚好落在B点,小球运动的轨迹与OC的连线交与D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经过D点的水平位移是落到B点水平位移的1/2

B.小球经过D点的水平位移是落到B点水平位移的1/3

C.小球经过D点与落在B点时重力做功的比为1/4

D.小球经过D点与落在B点时重力做功的比为1/3

【答案】AC

【解析】从O到B过程,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运动公式,有:

AB=v0t,h=

gt2,

联立解得:

AB=

;在D点,速度偏转角正切值等于位移偏转角正切值的2倍,

解得:

,因

;

,解得

,则

,选项A正确,B错误;D点与出发点的竖直距离

,根据W=mgh可知小球经过D点与落在B点时重力势能之比是1/4,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AC.

点睛:

本题关键是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是平抛运动,然后结合平抛运动的分运动公式列式求解,注意D点是轨迹与OC直线的交点,要结合“速度偏转角正切值等于位移偏转角正切值的2倍”这个结论分析.

20.如图所示,ABCDEF是在匀强电场中画出的一个正六边形,该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图中没有画出)平行,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cm,将一电荷量为1.0×10-8C的正点电荷从B点移动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2.0×10-8J,将该点电荷从B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的功为2.0×10—8J,设B点电势为零。

由上述信息通过计算能确定的是

A.电场强度的大小

B.过A点的等势线

C.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为由C指向F

D.将该点电荷沿直线BF由B点移到F点动能的变化量

【答案】AB

【解析】

,因B点电势为零,则UC=2V,UA=-2V,则可知EB为等势线,场强方向由C指向A,根据

可确定场强的大小,故选项AB正确,C错误;点电荷若沿直线从B到F,必定要受到外力作用,因运动的性质不确定,则外力不能确定,故外力功不确定,不能确定动能的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AB.

点睛:

本题的关键找等势点,作出电场线,这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正六边形的对称性分析匀强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关系.

21.如图所示,倾角为370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将一质量m=1kg的小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放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10m/s2,sin37°=0.6,cos37°=0.8。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

B.0~8s内物体位移的大小为14m

C.0~8s内物体机械能的增量为84J

D.0~8s内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126J

【答案】BD

【解析】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物体相对传送带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

=l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cosθ-mgsinθ=ma,解得μ=0.875.故A错误.0~8s内物体位移为:

,故B正确.物体被送上的高度为:

h=ssinθ=8.4m,重力势能的增量为:

△Ep=mgh=84J

动能增量为:

机械能增加为:

△E=△Ep+△Ek=90J,故C正确.0-8s内只有前6s内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0-6s内传送带运动距离为:

s带=4×6m=24m…⑧

0-6s内物体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为:

Q=μmgcosθ•s相对=126J,则0〜8s内因放上物体,传送带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为Q+△E=216J,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

本题一要读懂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位移和加速度,二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求解相关的量,对于热量,要根据相对位移求解.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的250mA档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1)在图甲电路中,需要将多用电表的两表笔连接到a、b两处,其中黑表笔应与___连接(填“a”或“b”)。

(2)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当电源为1.50V时,对应的多用电表指针指示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mA。

(3)由于长期使用多用电表,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会降低,仍按第

(2)步骤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则测量示数会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b

(2)174(3)不变

【解析】

(1)因a点的电势高于b点,故应该红表笔接a点,黑表笔接b点;

(2)当电源为1.50V时,对应的多用电表读数为174mA.

(3)多用电表的电流档内不接电源,故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会降低时,测量值不变.

23.(9分)利用图甲装置可用来探究动能定理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等实验。

某实验小组利用该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其AB是水平桌面,CD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间距为s。

小车上固定着挡光片M,测得挡光片M的宽度为d,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与两个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挡光片M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示数如图丙所示,则d=_____cm。

(2)该实验中,在改变小车的质量M或钩码的总质量m时,需要保持M远大于m,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某位同学经过测量、计算得到如下表数据,请在图乙中作出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图像。

(4)由图象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

(5)若用该装置来“探究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操作或步骤,其中需要且正确的是(_______)

A.利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为200g和一组钩码的质量:

5g、10g、40g、50g;

B.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

不挂钩码,用小垫块调整木板左端的高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点;

C.他们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