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94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docx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

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演变历程

在中国悠久历史里,每一样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物质或非物质的,其起源往往都伴随着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神话故事。

中国古典园林也如此。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初,人们普遍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和神话传说的敬畏,比如有“三皇五帝的说法”;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园林的雏形出现在宗教仪式、祭祀祖先与神灵的祭拜活动中,如“灵囿”等;春秋战国到秦汉统一时期,古典园林出现了像阿房宫及上林苑等气势宏大之作,这时期首次出现了中国皇家园林独具特色的设计“一池三山”。

随后,中国经历了频繁战乱的三国、二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导致许多文人志士归隐循世,寄情山水,私家园林得以发展;隋唐时期,古典园林又出乎意料的迎来了空前繁荣;宋朝出现了将摹写山水发展到顶峰的艮岳;元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比较平静;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迎来了大爆发,成熟阶段,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齐发展的势头非常猛,期间出现了很多艺术价值极高的园林。

表一为周维权先生总结归纳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简表。

[1]

表一中国园林发展历史简表(周维权先生体系)

发展阶段

时间发展顺序

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古典园林全盛时期

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二

古典园林成熟期后期

古典园林衰微状态

现代园林时期

公元前11世纪-220

魏晋南北朝220-589

隋唐589-960

宋代960-1271

元明清初1271-1736

清中叶及清末1736-19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前半页至今

 

 

中国古典园林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由单一的崇拜,到祭祀的仪式,到观赏游玩的功能,由粗陋到艺术层面,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的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扮演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

它包含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又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的主流哲学思想。

中国的许多古典园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等。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往往会涉及到园林的设计理念,会研究到每一种每一座园林所要表达什么意图。

一个园林往往可以从社会背景、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价值认同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归根结底,追溯这些方面的源头,那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传统主流哲学思想对每个园林的理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简述

对于园林景观来说,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是园林形成的根本,因为人的哲学世界观从根本上指导着人的创作行为,由人的主观出发,创造出形态各异,风格迥异的园林。

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背景下,产生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才有后世对中西园林艺术风格不同的比较。

除了地域的不同,还有时代的不同,主流哲学思想的变迁,也造就了不同时期园林的不同风格。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无论哪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哲学主流思想,但同时也有着其他哲学流派,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

然而,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里,经得起大风吹,浪淘尽的也只有寥寥几种主流思想,其中最为坚挺的是儒、道、佛三大体系下的哲学思想。

这三大思想产生的时代、缘由都不相同。

但它们都在各自不同时代里独领风骚,乃至贯穿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

这三种思想或其分支都在不同的时代里都有着一帮虔诚的信徒,把它们发扬至今。

儒家思想的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等级伦理,实用主义;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佛教的“悟”。

各具特色,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

但是这三大思想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

都提出过“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同化”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儒家以“人合天”,道家以“天合人”,佛家认为“人既在宇宙中,宇宙也在人心中”。

而中国古典园林以“虽有人作,宛如天开”的基本原则,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艺术地表达自然美,遵循自然规律,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起来,将现实生活与艺术境界融为一体。

可见,儒、道、佛三大哲学思想体系都有与“天人合一”这一思想不谋而合的思想。

[2]

中国古典园林处处都显现出传统主流思想的痕迹,因此,能更好的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他们的联系点,对今后现代园林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3.1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末期,由孔子创立,该思想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的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殷商时期,最早出现的是“囿”。

从周文王开始,出现了灵台等园林的雏形,以祭祀为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宫室园囿的经营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受到儒家主张的“仁与礼”“礼乐制度”的思想影响,很多君王都建立不少富丽堂皇的宫殿,以彰显自己的身份特殊以及天命难违的君主专注思想。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吴王的姑苏台、鹿苑等,其中“姑苏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上巍巍高台可饱览方圆二百里范围内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

”姑苏台的雄伟壮观,奢华极致都体现着君王九五之尊的身份,在那提倡“礼治”,即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的社会也是很常见的,只是这得多劳民伤财呀。

这里就不讨论儒学得糟粕了。

[3]

秦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造园高潮。

然而秦朝的以法家为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击,但在园林建造方面,秦朝也大力发展了宫殿园林的建设。

当时最著名的当属阿房宫,其规模之宏大,尽显帝王之气,但这也摆脱不了儒学思想的影响。

至此,可以总结出,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最初建设思想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期间虽有几次没落,但也无碍其生命力之顽强。

汉代,儒学思想重新受到执政者的幸宠,成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

此时,汉朝在园林上的代表作为汉上林苑。

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后,上林苑很多宫殿的起名都隐隐透露出一种儒家文化的味道,例如宜春苑、思贤苑、博望苑等。

隋唐时期,古典园林迎来了全盛时期。

隋唐统一中国后,儒家提倡的“诗情画意”的文学艺术审美观运用到园林的建设中去,使园林的自然味道渐渐淡化,人文气息更加浓厚,很多文人志士把园林建设成为修身齐家的场所。

隋朝古典园林的设计更加注重内部的装饰与布局,大部分园林都运用了大量的人工湖,聚集了许多奇材异石,这其中与当权者的喜好有很大的关系,但也是受到儒学的“智者乐水,仁者爱山”的思想影响。

唐朝国泰民安,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国,宫廷建筑也日有兴建,宫苑的规模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都大。

当时的宫苑规模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山河千里国,城阙几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这与当时儒学大家韩愈提出的“天命论”“封建纲常”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除了皇宫贵族对园林的喜好,很多文人志士都会建造一些私人园林,这些文人志士都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是为了仁政,入世以及治世,为民众做民众工程,例如白居易在杭州西湖的白堤;有的是某些仁者志士受到中庸思想影响,辞官归隐,修建了属于自己园林,不入世,例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杜甫的元华西草堂等。

宋朝的园林发展为明清我国古典园林繁荣昌盛开了一个好头。

宋朝是一个崇尚文化艺术,摒弃武力暴力的一个朝代。

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而集众多文化元素于一体的宋朝园林自然而然地发展壮大。

期间园林内部的细部布局,细部设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很难说是哪些思想成为主导园林发展。

另外,儒学在宋朝结合其他思想发展成为了一种更具时代特色的儒学,历史称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它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

这里结合宋朝古典园林的发展,顺应天意,因地而为,给尽量保留自然的造园思想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也为明清时期古典园林的全盛状况奠定了基调。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园林建设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水平都很高。

当时中国园林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基本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

此时的园林在总体布局、组织空间、建筑风格上都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且各具特色。

就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来说,在布局上体现着儒家哲学思想提倡的“君臣民的礼制观”的观点,明清很多皇家园林中心和轴线的布局都是运用了这一思想。

例如,颐和园从后山到昆明湖有一条明显的轴线,而在这条轴线上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那就是佛香阁。

以佛香阁的位置、高度、规模和体量统率着景区所有的景点,体现着一种以某点为中心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

还有“学以致用”的思想,由清初儒学思想家顾炎武提出来的,提倡实学,这对很多园林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经世致用,注重实用功能的效果。

例如,颐和园的修建与水利灌溉;三潭印月与疏浚湖底;长春仙馆与乾隆读书;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与民族关系,都表现了古典园林的用途。

[4]

儒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上影响更为深刻。

中国古典园林细部设计布局上,都有很多涉及到儒家思想的东西,但是作为文化载体,园林内部布局设计同样会集其他思想之精华,所以利用哲学思想去细部剖析古典园林布局设计的普遍性明显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在个案中仔细分析才能得出更加权威、科学的理论,这里就不作讨论了。

3.2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

道家思想由先秦老子创立,庄周继承和发扬了老子之道。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

在讨论道家思想时,无法以讨论儒家思想那样,分得那么细,毕竟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中占的地位不是道家、佛教思想以及其他思想可以比拟的。

道家思想对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为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后世时期这三个阶段。

先秦时期,由老子创立的道家,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观点,提倡遵循自然,顺依自然的思想。

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这一理念上。

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设计一直受到这一基本逻辑的影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表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利用原始自然来表达出来。

正是这股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古典园林的设计大多都没有采用整齐的规划原理,没有西方园林那样的方方矩矩,大多都是顺应大自然的方式去设计。

“虽有人做,宛如天工”就是这样来的。

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古典园林经典设计——“一池三山”的园林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思想。

在以后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顺应自然”这一理念一直延续,每个时代的园林都深刻地奉行这一设计理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此时期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老庄对道家的思想也逐渐成为道家的正统。

他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清静无为”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不参物事,不与物谋”的齐物而论思想。

[5]这一思想成为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也正因为这一思想的流行,往后很多私家园林的出现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这些私家园林的内部设计里,增加了不少如流水、游鱼、花草、草堂建筑、书斋建筑之类的园林设计,这些无不显示出园林主人郁郁不得志心境,只能独自隐忍的态势。

魏晋南北朝后世时期,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的治国“急救包”,同时道家思想也是时代昌盛时期部分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时候处于边缘化状态,只能在文艺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直到唐宋时期道家才又发展至鼎盛。

这一时期道家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一种淡泊观、朴素观上,很多文人志士建造的不少归隐田园的私家园林。

在园林设计建筑布局中,也出现了不少道观之类的建筑,这得益于道家衍生出来的道教。

如圆明园中的“方壶胜境”、“海岳开襟”,颐和园龙王庙,北海铜铸仙人等。

道家思想的自然观深深的根植于中国古典园林之中,一种延续至今。

这应该是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大影响。

3.3佛教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

佛教思想与我国传统思想和宗教冲突和融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迎来了高峰时期,当时出现了一大批佛寺,有句诗是这样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为寺庙园林前身,许多佛寺不仅仅是单一的建筑建设了,还包括了园林院落设计的创作,当中不少佛寺的设计都显示出了宗教的氛围,不少建筑围绕着宗教活动、宗教神话而建,如佛塔、经阁、莲花池、放生池、迎仙桥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典园林的发展方向。

由佛教衍生出来的禅宗思想,强调一种“悟”性,要求人达到一种心境平和的境界,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相关的,不必去强求,与世无争。

这种思想虽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消极态度。

这一思想对后来很多文人雅士都有很深刻的影响,这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往往选择了避世,或者通过文化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许多文人雅士在古典园林上的设计都运用了这一思想,通过把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丘一壑、一池一水,通过“曲径通幽处”似的设计,把佛禅那种静的氛围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园林深处建一间草堂,用以参透凡尘,既表达了佛教的虚空静寂,又体现了悟的精神解放,人生的反思。

这一系列的中国古典园林布局设计,都沿用着佛教思想的思路。

这方面的代表作,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不乏的。

佛教对古典园林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某种植物的爱好。

比如“出于淤泥而不染”的莲,“风吹柳飘絮”的杨柳。

这些植物都是在佛教思想下流行于园林设计中的。

通过运用这些植物,来体现一个园主人的品性,例如莲花,多比喻为洁身自好,高风亮节的禅宗思想。

佛家寺庙建筑,堪称是佛教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了。

中国古典园林几大分类中,佛寺几乎都会运用在这几类古典园林建设中去。

例如颐和园中,万寿山部分的主体建筑佛香阁以及轴线上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智慧海,都是佛教建筑;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这些举世闻名的园林中都有着寺庙园林建筑的布局。

这些建筑在风格上都体现着宗教特色。

[6]

另外,佛教思想在园林的一些小品设计上,壁画、假山、水池、命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例如扬州的休园,体现着佛教思想的一种弃世出世的思想。

3.4小结

通过对儒、道、佛三家传统主流思想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

(1)在中国古典园林刚开始发展时,主要与每一个时期的主流思想有关系,等到古典园林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它虽然会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但是很多传统的思想在园林的体现它都会保留下来,然后这些思想再次碰撞糅合在一起,促进古典园林更加成熟发展。

(2)很多时候,一个园林的设计往往体现着一个设计者的意图,在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一个园林所表现出来的哲学思想理念,都是因为这个园林的设计者本身受到了某些哲学理念的浸淫。

因此,设计者的思想往往决定着一个园林价值的高度。

(3)儒、道、佛在历史长河上各自吸收,其实已形成了具有共性的思想——崇尚自然。

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提出的“虽由人作,宛如天工”的理念相符合。

(4)一个园林要体现一种哲学思想,必须要通过客观存在,以各种巧妙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往往就形成了一个园林的特色。

(5)中国传统哲学不仅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主题、意义的影响深远,还对园林内细部布局具有深刻的影响,虽然本次研究只在战略上对古典园林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但还有很多细节等着我们去挖倔。

4.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洗刷与沉淀,其艺术价值是无可计量的,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识,岂能由一篇文章就可道尽呢。

人们都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则是一艘承载着不同文化思想的巨轮,里面的一花一草、一池一山、一屋一亭都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故事。

随着深入的了解,笔者发现这是一个无底之洞,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待挖掘,相信以后能找到更好更细更有意思的研究角度去看待中国古典园林,并分析运用到现代园林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吴亮,对中国园林发展进行的哲学思考,北方园艺2008(3):

155~158

[2]顾炳荣,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思想,科技信息2008(11):

180~181

[3]梁慧晶,儒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体现,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170~171

[4]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哲学比较,中国园林,2003(4):

70~75

[6]苏芳,诗意栖居的立足点,先锋论坛,2013:

1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