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04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docx

人教版历史中考考点

人教版中考历史考点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

a.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b.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的意图,并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商定税款。

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因为鸦片战争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马关条约》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地);危害:

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赔款);危害: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又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通商);危害:

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长江流域);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

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对中国经济侵略,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

影响:

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些,清政府完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最突出的不同点:

列强获得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2016综合题考过近代化)

8.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步。

在思想脉络上,上承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下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也给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历史机遇。

1、导火线:

1919年,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

3、结果(初步胜利):

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原因:

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4、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经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后会议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中共的性质:

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0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合作成果:

(1)建立黄埔军校

(2)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

11.南昌起义过程: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地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

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12.长征进军:

从江西瑞金出发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13.九一八事变(14年抗日战争开始)

背景: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日本为了摆脱危机的困境,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沈阳。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意义: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取代了原来的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结果:

A、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根本原因:

蒋介石把共产党和红军看作最大的威胁)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B、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进入了局部抗战时期。

14.西安事变的概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意义(作用):

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过程:

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史称“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意义:

它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16南京大屠杀史实:

1937年12月,日本占领南京后,以集体屠杀、开展杀人“竞赛”等方式,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人。

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学习南京大屠杀的感想: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应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2)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是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的重要原因,国富才能民强。

(3)对日本近年来种种抹杀真实历史的不良企图,我们应该保持警惕。

17.1.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临沂血战。

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王铭章殉国。

台儿庄战役结果歼敌1万余人。

意义:

这是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

百团大战经过: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18.1945年9月2日抗战胜利的意义:

A、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性质),宣告了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结束。

B、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C、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今日本右翼分子对侵略中国罪行持否认态度。

其目的是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

对此我们的态度是:

牢记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用历史的真相揭穿其阴谋。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有:

日本修改教科书;某些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处理中日关系,我国的基本政策是: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9.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概况: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双十协定》规定:

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事例: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战时接受国民政府对红军的整编;重庆谈判作出让步)

20.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毛泽东、周恩来率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地歼敌2万多人,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中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作用(意义):

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战场转向了国统区,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开始了。

2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过程按练习册表格记忆)

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大战役的意义(影响、作用):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2。

渡江战役。

意义:

(1949.04.23)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1927-1949年,即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到南京解放)。

作用:

渡江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23。

张謇“实业救国“背景: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口号:

“实业救国”实践:

创办大生纱厂企业命运: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24。

1、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詹天佑,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1905年他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

采用“竖井施工法”开凿燧道。

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

(京张铁路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25。

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3,清政府通过了张之洞的《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光绪帝)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由于科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国庆节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意义: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7.土地改革时间:

1950--1952年底原因(背景):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为争取农村广大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内容:

1950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8。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9。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的任务结束。

30。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对农业的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手工业的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意义: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产生: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为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而开展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又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开来。

2、结果: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重大的损失,以至出现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经验教训:

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②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③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

32.“文革”的主要史实

1.概况:

①文革开始后,发展异常迅猛,仅半年时间,其风暴席卷全国城乡各行各业,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国家机关被冲击瘫痪,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经济停滞的局面,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动乱。

②一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③叶剑英、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与林彪、江清一伙展开斗争,被污蔑为“二月逆流”;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自发地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总理,被“四人帮”污蔑为反革命运动,遭到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

2、影响:

(1)国家政权受到极大的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人民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2)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拉得更大。

3、教训:

(1)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2)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

(3)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时间: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

①思想上: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

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3、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背景:

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前提:

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主要内容(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5.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增设了海南,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2017年(河北省的)雄安新区)从而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作用和影响①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吸收侨资、外交,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我国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代表作,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创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6。

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通过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形成;第二阶段,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邓小平理论形成。

通过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实现。

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1992年召开十四大,内容: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5)、1997年召开十五大,(内容:

①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②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3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提出:

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

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38.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概况:

1997年7月1日,香港从英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占领)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直接原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意义(作用):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39.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海峡两岸的交往:

(1)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3)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的内容:

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1993年:

“汪辜会谈”(海协会“汪道涵”和海基会“辜振甫”在“新加坡”会谈)达成的协议和共识: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作用: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5年:

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四点强硬的反“独”主张(四点意见)

3、2006年4月14-15日,两岸经贸洽谈会在北京举行,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出席会议。

胡锦涛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四点建议

4、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并实行《反分裂国家法》。

5、海峡两岸经济上发展形成的局面;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形成基础:

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政策措施起了推动作用。

6.认识:

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4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影响(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又称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结果: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

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

41.70年代中国外交高峰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3.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42.9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例子:

2001加入世贸,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5.12.25亚投行(AIIB)成立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北京“一带一路”峰会

中国外交思路和特点:

为维护和促进世界与地区和平,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3.1.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伟大诗人,代表作是《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他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的影响(作用):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

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哥伦布相信自己到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

影响(意义、作用):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

(消极影响)

4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内容: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发表《独立宣言》内容:

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最早规定天赋人权)。

内容: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5评价拿破仑:

他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军事独裁者。

(1)1799年发动著名的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2)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