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04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教实验报告 二.docx

化教实验报告二

中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

实验报告

试验方案和操作

1.试管的使用:

实验一:

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

步骤:

1.清洗试管;

2.往试管中倾入一定量的0.5mol/LAl(OH)3溶液,大概1ml左右;

3.用胶头滴管吸取0.5mol/LNaOH溶液,并逐滴滴入试管中,可发现沉淀,继续滴加直至沉淀不再增加。

(所用NaOH大约在3ml左右);

4.将沉淀完全的试管溶液分成两份,往其中一份试管逐滴滴入0.5mol/LHCl溶液至澄清为止;往另一试管中继续滴入0.5mol/LNaOH至澄清。

5.实验结束,倒去溶液,清洗试管。

操作要点:

1.往试管中倾倒溶液的规范操作:

瓶塞倒放口对口,缓缓倒液签向手;轻刮残液盖紧塞,放回原处签向外

 

瓶塞倒放口对口,缓缓倒液签向手;

轻刮残液盖紧塞,放回原处签向外

瓶塞倒放口对口,缓缓倒液签向手;

轻刮残液盖紧塞,放回原处签向外

2.胶头滴管的使用:

a.滴液体时,应竖直,不能倒放或平放,因为其液体有可能腐蚀胶头部分;

b.不需要清洗;

c.使用胶头滴管时要在试管口上方;

d.吸取药品时要先将气体挤出再吸取药品;用完后不应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二、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H2SO4的反应

步骤:

1.清洗试管;

2.用小的纸条折叠成纸槽,装入少量CuO粉末,将试管平斜,把盛有试剂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约2/3处,直立后轻轻抖动,试剂将顺利地落到容器底部。

3.用滴管吸取6mol/LH2SO4溶液滴加到试管当中,并震荡。

由于反应较慢,因此用酒精灯稍微加热,反应即完成。

4.将溶液回收,清洗试管。

操作要点:

1.将少量粉末状药品获或块状固体装入试管里时的操作:

(1)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试剂可使用药匙。

药匙的两端分别为大小两匙。

取少量试剂时可利用小匙。

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平斜,把盛有试剂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翻转药匙并使试管直立,试剂即可全部落到底部。

药匙用毕要立即用洁净的纸擦拭干净。

(2)往试管中装入粉末状试剂时,为了避免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把粉末平铺在用小的纸条折叠成的纸槽中。

再把纸条平伸入试管中,直立后轻轻抖动,试剂将顺利地落到容器底部。

(3)取用块状试剂可用洁净干燥的镊子夹取。

将块状试剂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平放,把块状试剂放入容器口后缓缓地竖立容器,使块状试剂沿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把玻璃容器底砸破。

2.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的操作:

a.加热前,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以免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b.从试管底部套入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或中上部),加热时手捏长柄,手指不能接触短柄,短柄朝上。

c.加热时,应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使火焰对准有药品的部分加热。

不要使试管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太远(用外焰加热)。

d.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对于液体加热,如图,试管略向上倾斜4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以免试管里的液体受热沸腾,喷出伤人。

实验三、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

步骤:

1.清洗试管,并烘干;

2.用小的纸条折叠成纸槽,装入少量带有结晶水的CuSO4颗粒晶体,将试管平斜,把盛有试剂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约2/3处,然后直立后轻轻抖动,试剂将顺利地落到容器底部;

3.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或中上部),加热时手捏长柄,手指不能接触短柄,短柄朝上;

4.点燃酒精灯,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可对准人,预热后对准药品处加热,直到药品由蓝色变为白色为止,将试管倾斜至冷却,不可将其竖起,否则试管口的水滴会回到底部,引起炸裂;

5.处理药品,清洗试管;

2、对5g粗盐进行提纯(只要求除去不溶物):

步骤:

1.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

2.溶解:

往装有粗盐的烧杯中加入10毫升左右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完全(加速溶解)。

将烧杯静置,是不溶物沉淀。

  3.过滤

a.滤纸的折叠把圆形滤纸或四方滤纸折叠成4层(方滤纸折叠后还要剪成扇形)。

然后将滤纸撕去一角,放在漏斗中,滤纸的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

用水润湿滤纸,并使它紧贴在玻璃漏斗的内壁上。

这时如果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仍有气泡,应该用手指轻压滤纸,把气泡赶掉,然后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几乎达到滤纸边。

这时漏斗颈应全部被水充满,而且当滤纸上的水已全部流尽后,漏斗颈中的水柱仍能保留。

b.过滤操作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将上层清液倾倒,保留不溶物在试管中。

c.沉淀的洗涤待溶液转移完毕,用少量洗涤剂倒入沉淀,然后用搅棒充分,静止一段时间,待沉淀下沉后,将上方清液倒入漏斗,如此重复两至三遍,最后把沉淀转移到滤纸上。

接着对滤纸进行洗涤,如下图。

操作要点:

1.一般过滤(常压过滤)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

各步骤应如何操作?

常压过滤操作可总结为“一角”、“二低”和“三靠”:

“一角”是滤纸的折叠,必须和漏斗的角度相符,使它紧贴漏斗壁,并用水湿润。

“二低”是滤纸的边缘须低于漏斗口5毫米左右,漏斗内液面又要略低于滤纸边缘,以防固体混入滤液。

“三靠”是过滤时,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嘴和玻璃棒相靠,液体沿玻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末端和滤纸三层部分相靠;漏斗下端的管口与用来装盛滤液的烧杯内壁相靠;使过滤后的清液成细流沿漏斗颈和烧杯内壁流入烧杯中。

用过滤漏斗进行常压过滤时,分以下几个步骤:

(1)取一张圆形滤纸,先对折成半圆形,再对折成四层,然后打开(一面是一层,一面是三层)成为与玻璃漏斗圆锥角相等的圆锥形。

(2)把圆锥形的滤纸尖端向下,放入漏斗里,滤纸的上沿应比漏斗口稍低约5mm左右(多余的应剪去)。

把圆锥形的滤纸放在漏斗里旋转一下,使滤纸紧贴内壁,用左手食指按住滤纸,用蒸馏水将滤纸湿润,再小心地用手指按压滤纸,使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不留有气泡,这样就做成了过滤器。

(3)将过滤器放在漏斗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其高度,使漏斗颈的尖端紧贴接受容器的内壁,以便滤液能顺着器壁流下而不致四溅。

(4)向过滤器中转移欲过滤的液体时,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入过滤器(最好先倒上层清液,最后倒混浊液,这样过滤速度较快)。

玻璃棒的下端应该轻轻指向有三层滤纸的一边,且不要接触滤纸,以防液体将滤纸冲破。

注入过滤器中的液体不能过多,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一般不超过锥形滤纸深度的2/3)。

停止注入液体时,应将烧杯沿玻璃棒稍向上提,并同时使烧杯直立起来到烧杯壁与玻璃棒几乎平行后再离开,以防液体淌到外边。

(5)如果过滤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待过滤器中液体基本滤下后,再向过滤器里加入少量蒸馏水(或相关的溶剂),使液面淹没沉淀物(或用玻璃棒略加搅动),等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几次就能得到洁净的沉淀。

(6)过滤浓酸、浓碱液时,不能用滤纸(以防被腐蚀),而应在漏斗的喇叭口处铺上玻璃纤维。

2.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如何操作?

为什么?

如果砝码和被称量物质位置放反了结果怎样?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十四个字:

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a.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b.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此时所称的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刻度所指的质量之和。

c.如果是右物左码,实际上砝码=物+游码,所称的质量会增加,变大。

3、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

步骤:

(1)计算:

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2.9g。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NaCl2.9g。

  

(3)溶解:

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冷却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4)转移:

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5)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操作要点:

1.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为什么?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1、100m1、250m1、500m1和1000m1。

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

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具体如图:

二.实验记录

1.药品和仪器:

药品:

粗盐、蒸馏水、NaCl固体、0.5mol/LNaOH溶液、0.5mol/LAl(OH)3、

带有结晶水的CuSO4颗粒晶体、CuO粉末、6mol/LH2SO4溶液。

器材:

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纸槽,漏斗,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胶头滴管,滤纸,火柴,容量瓶(100mL),试管(若干),试管架,试管夹。

2.实验现象和效果:

试管的使用:

a.对于加热情况,固体药品的加入操作中,发现不能将试管直立,否则药品会粘附在试管的上部;另外,加热时试管略向下倾斜,加热结束后,不能把试管直立,否则会引起爆沸,试管破裂。

b.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仍然发现会有抖手的情况。

在实验一中未能很好的把握加入NaOH的用量,对实验的准确把握不足。

提纯粗盐:

a.过滤中漏斗的水柱没有制成,过滤中速度很慢。

b.称量粗盐时由于天平的陈旧,所称物品偏差大,并且未用烧杯称量(用滤纸)。

容量瓶配制:

可以较好的规范使用容量瓶来制备标准溶液。

三.实验收获: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训练,确实对高中的基本仪器有了全面的回顾。

从实验预习开始,对试管,托盘天平,漏斗,容量瓶等高中必备的常用仪器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学习,一方面不仅纠正了自身在实验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同时也对高中实验的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另外,本次试验,我们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进行学习和实验,这和我们以前自己实验是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开始更加注重仪器的构造介绍,每个规范操作的原因分析以及操作要点的讲解,开始提高自身规范演示的素质,确保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我们现在已经从为了实验而实验的心理,开始了主动的进行教师实验技能的训练,我们会在使用试管的时候,嘴里头边解说着操作要点;我们会将托盘天平的操作面向学生,改变思维,改变原来的“左物右码”,开始了“右物左码”的实验生涯,力求通过实验一点一点的提高教师技能,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实验。

本次常规仪器的规范操作训练确实让我注意到了很多实验操作上的不足,开始摒弃以前随便实验的习惯,从新认真对待每个规范操作。

四.教学小片断:

对5g粗盐进行提纯(只要求除去不溶物)。

【引入】我们在课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中学过了包括过滤,溶解,萃取,分液等等的分离提纯的方法,那如果我要对5g的粗盐进行提纯,我们该怎做呢?

采用什么方法?

【过渡】对,过滤。

因为粗盐当中有很多不溶物,我们必须先通过过滤获得盐溶液,在课上已经复习过了提纯、过滤的操作,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过滤操作的练习。

【讲解】首先我们先用托盘天平称5g的粗盐,托盘天平的使用,我们归纳为二十四个字:

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大家还记得吗?

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示范一下用天平称取5g粗盐的操作,其他同学要认真看,指出不足哦。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取粗盐(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2、天平调平后,左右两边都放上称量纸(也可以用相同的烧杯),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加放5g砝码,用勺子缓慢将粗盐抖入左盘,直到指针指向中央红线,此时的粗盐就是5g了。

【讲解】刚刚这位同学的操作都正确吗?

(评价和纠正)

【讲解】好,接下来我们将称好的粗盐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使其全部溶解,我们发现会有一些不溶的杂质在烧杯中,过滤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不溶物给分离出来。

【讲述】过滤第一步要先做什么?

是的,先折叠滤纸。

大家和我一起开始折滤纸。

【演示】二.过滤

我们先把滤纸对半折死,接着呢再对折使其成相应角度的锥形状。

然后在三层滤纸的边上将外两层撕去一小角,用食指把滤纸按在漏斗内壁上,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

我们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再用玻璃棒轻压滤纸四周,赶去滤纸壁间的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讲解】滤纸折好之后,我们就开始验漏了,我们堵住漏斗下端出口,然后往滤纸的边缘吹入蒸馏水至满,然后松开拇指,观察能否形成水柱。

如果形成了,就说明漏斗可以开始使用了。

【讲解】做好了漏斗,我们正式开始过滤刚刚的粗盐溶液。

在这个操作中,大家还记得要诀是什么吗?

(“一贴”、“二低”和“三靠”)

【演示】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将上层清液倾倒,保留不溶物在试管中。

【提问】但是如果我们发现经过滤滤液仍浑浊,这是为什么呢?

(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讲解】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待溶液转移完毕,用少量洗涤剂倒入沉淀,然后用搅棒充分,静止一段时间,待沉淀下沉后,将上方清液倒入漏斗,如此重复两至三遍,最后把沉淀转移到滤纸上,用喷嘴清洗烧杯和玻棒之后,采用螺旋状的方法对滤纸上的不溶物进行清洗,防止沉淀吸收母液。

【讲解】清洗完之后,基本上把烧杯上的盐溶液分离出来了,接着,我们把沉淀包裹,用干净的玻璃棒将滤纸三成部分掀起,用洗净的手讲的待沉淀的滤纸取出,包裹好。

过滤操作也全部完成了。

【讲述】这样我们就把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除去了,得到了较纯的盐溶液。

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做粗盐的过滤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