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06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民营经济属于“民本经济”,又有人称之为“草根经济”。

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民营经济是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因其产权明晰,责权清楚,机制灵活,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颇具活力的一支生力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根据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占据了中国GDP总量的66%,占社会总投资的45%,占就业人口的近90%。

其中的中小企业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注册资本总资产超过了20万亿,完成了中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在出口方面,70%以上的都是民营企业在做。

在苏、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主角。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该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民营经济越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就越有潜力。

欠发达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可以说就是民营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

因此,必须尽快确立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提升民营经济地位,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社会财富、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实现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投资已占据我国全社会投资的半壁江山,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民营经济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成分,现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体制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内容和形式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单一的所有制形式是高度集中垄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伴随着所有制改革的深化不断进行的。

为了打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要求,不仅大胆吸收了外资经济成分,而且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此外,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改革中还吸收了个体、私营经济的优点,实行了包括吸收私人投资在内的、多种产权主体的股份制经济,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灵活性和适应市场机制的能力。

因此,吸收外资经济和引入民营经济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改革,并由此奠定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模式。

允许和发展私人投资和私人产权,不仅成为各类民营经济的基本内容和企业形式,而且成为公有制经济改革为股份制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形式。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着示范效应

第一,民营经济的发展促使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并为国有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示范效应。

第二,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导致社会收入水平提高,使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能够投入国有经济的产权重组过程。

并且伴随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既具有资本实力,又具有管理知识的新型企业与企业家,使通过收购、兼并等较为平和、中性自然的方式改革国有中小企业获得成功,使围有中小企业在无震动中顺利转制变为可能。

第三,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收入增长和经济剩余、使政府手中有钱来对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受到损害的利益群体进行一定的补偿,减少改革的阻力。

第四,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为国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30年来,民营经济在其孕育、产生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改善社会就业结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8年以来,我国公有经济就业人数以每年3%的平均速度递减,而非公有经济就业人数以每年3.1%的平均速度递增。

目前,民营经济解决就业人口2亿多,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近90%,日照市09年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63.8万人。

同时,民营经济在新增就业方面也贡献突出,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民营经济提供的。

这对稳定中国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民营经济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

1、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2、吸纳一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3、安置城镇待就业人员(毕业大学生)。

4、吸引了行政机构改革分流的各类管理人员。

民营经济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就业难的社会矛盾,而且是“富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家庭收入普遍较大幅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拿农村来说,大量的农村人口经商办企业或在民营企业就业,从事民营经济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都来自于从事民营经济的收入。

(四)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化了城乡结构,构筑了社会和谐基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民总人口的很大比重,存在着比较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人对农村人的歧视,农民在城市中的不平等待遇以及两者之间严格的身份界限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

到目前全国仍有4300多万人没有摆脱贫困。

当前,我国城乡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已达到3.33:

1,基尼系数超过了0.4这一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这种状况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而民营企业的出现,大量吸收农民进入城市,使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镇,有利于逐步优化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民营企业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数百家国家级、数千家省级的龙头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他们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100多万家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他们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主力军。

(五)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税收,推动了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的逐步提升,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高。

民营经济上缴的国地税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995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每年都超过50%,2008年,民营经济对全国的税收贡献率是71%。

在苏、浙等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入库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率已达到80%以上。

从日照来看,尽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民营经济遭遇空前困难,但2008年,日照市民营经济共上交税金54.5亿元,同比增长77.6%,占全市国、地税收总额的66%。

民营经济实现的税收收入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

08年,各区县民营经济实交税金东港区5.4亿元、岚山区34.9亿元、莒县4.7亿元、五莲县4.5亿元、开发区0.85亿元,分别占县域国、地税总额的54%、64%、70.9%、79%、80%。

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富民强县,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随着2005年“民营经济非公三十六条”的实施,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民营经济在其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制约因素,既有民营经济自身的,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层次低,个体规模小

民营经济在发展初期,企业生产大多依靠手工或简单机械,设备工艺落后,资源型特点明显,大多是高能耗、高污染型企业。

同时,在利益驱动下,往往是某一产品或行业有利可图时,大家一拥而上,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属粗放型增长方式,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民营经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民营经济90%以上的企业为资源型、污染型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难觅其踪。

从全国来看,民营经济中的科技型企业所占比重,仅仅在14%左右。

山东省民营企业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比重占不到0.1%。

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多数只有高中以下的学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不到总数的5%。

从莒县情况来看,民营经济质量层次低的特点也十分明显。

表现为传统产业多,新型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精深加工型企业少,且企业大多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阶段,创新能力不强,品牌产品不多。

产业集中在建材、建筑、食品、餐饮、服装以及农产品的初级加工。

这种状况,与近年来中央要求各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愿望相背。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经济将逐步告别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

现有民营经济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和考验。

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个体规模小、抗市场冲击能力弱的状况影响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升级发展。

(二)家族化现象严重,管理不科学

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

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经营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

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家族制民营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缺少家族外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引进高级人才、不利于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半径越来越宽,远远超出了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从而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中居于要位,这就势必加剧了专业化分工与家族管理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使企业面临严重的管理瓶颈制约;而且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了很大阻力。

近年来。

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地采用了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

因为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已分别建成了民营合伙企业、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股份有限公司,但均存在运行不够规范的问题,绝大部分还是沿袭陈旧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还没有建立健全各种规范的管理制度。

据调查,日照市10%的中小企业没有任何文字式的规章制度;40%的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60%的中小企业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执行;90%的中小企业没有实行现代化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

(三)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不但是企业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寻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来源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创新、核心业务的整合及核心员工的培育。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具有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特点,形成了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使民营企业创业成功。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既有来自国有企业的竞争,更有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

民营企业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被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逐渐瓦解。

因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市场竞争的发展,企业品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形象地说明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产品,称企业品牌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核武器”。

可见,品牌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产品竞争力的象征。

从一定意义上讲,品牌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拳头产品,就可以在市场中塑造起自己的良好形象,扩大消费群体,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民营企业,大多缺少必要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规划,同时受科技、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再加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名牌产品的培植重视不够,很多企业产品无品牌、无商标,挂靠知名企业的商标实行“贴牌”服务,致使经济效益难如人意。

虽然有的企业产品也拥有自己的商标,但创名牌的意识不强,民营企业有品牌,缺名牌的现象十分突出。

到目前为止,占全国产量65%、全球产量三分之一的诸暨袜业,仅拥有浙江省著名袜业商标2个。

分别占国内及国际产量80%和33%的“中国领带城”嵊州,也只拥有6个省级著名商标。

目前整个日照市只有3个国家级品牌,分别是缫丝厂的长白丝、东升地毯和昌华的模拟蟹肉,还都是资源型的初级产品。

总的来说,日照民营企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比如说,像水产品、坯布、抽纱品、五金工具、水泥、实木家具等都是附加值较低、利润微薄的初级加工产品,几乎没有降价空间,现在海外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市场尚未完全打开,企业生存压力都比较大。

另外,咱们市民营经济的行业结构也不是很合理。

食品加工、纺织抽纱、机械制造、建材等传统型行业所占比重大,利润率都比较较低。

产品档次低,品牌附加值不高,不仅导致价格低廉,还使企业失去了大片高端市场,在这次金融危机下,最先倒下的就是那些没有创新,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

其实,在这样的大冲击面前,所有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只有程度上的区别。

同样的行业,处于产业链条上位的企业,日子过得稍微宽松些,而更多这个走低端竞争路线,没有品牌没有技术的加工企业则很难度过危机,这是一种自然淘汰过程,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四)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加剧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经济困难时期,民营企业融资尤其难。

可以说,“融资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身“造血功能”较弱,资金不足。

企业在发展中技术改造、购买材料、扩大规模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民营企业本身是没有这么多钱的。

国企一旦身陷困境,还有政府的直接补贴。

国家每年补贴给几大航空公司和两大石油企业的资金动辄就高达五六百亿元,民营企业则不会有这样的好事!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人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

可以说,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基本上没有开通,很难利用现有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三是难以获得间接融资。

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支持。

在融资方面对银行有很大的依赖性,导致融资工作就等同于单纯的“跑银行,拉贷款”。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弱,再加上贷款担保主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抵押,而民营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程度差,使得金融机构总以不信任的眼光看民营企业,对其贷款的审查、发放非常严格、慎重,加上我国银行体系的高度集中,缺乏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相应的中小银行,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服务。

据说很多银行信贷员都有一种“意识”,把资金贷给国企,即使发生问题,都是国家对国家,不会引起非议;而贷给民企,则是“贷给私人”,出现问题,信贷员“吃不了兜着走”,会被怀疑有什么“猫腻”。

有数据表明,去年新增的7.37万亿元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仅占8.5%。

再往前看,截至2008年年底,个体私营企业在几乎无法获得长期贷款的情况下,其在短期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也仅为3.37%,据测算,日照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仅流动资金缺口就达50亿元以上。

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家控制信贷规模的影响,全市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比年初下降了2.37个百分点。

(五)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缺乏民营经济服务市场

尽管中央的方针政策已经明确,并且有“非公经济36条”和相关配套措施,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仍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仍沿袭“依权监管”的模式。

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仍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短期内难以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由原来为国有经济服务转变到为民营经济服务上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政策体制上的制约。

政府有关部门对民营经济投资资格的认定、注册资本的方式、用地指标的落实、经营范围的划分、投资项目的许可、贸易渠道的开放、产权转移与企业兼并等诸多环节依然实行更多的前置审批,导致民营投资的关卡多、手续杂、费时长,增大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

二是在“市场准入”上民营经济仍未享有公平待遇,“玻璃门”现象有待真正打破。

目前,许多领域对民营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是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甚至外资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

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民营经济在投资立项、能源供应、贷款支持、征用土地、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经济、外商经济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或难以落实,制约了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是财税政策不平等。

民营经济己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民营企业往往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以及国有企业的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

作为同等市场竞争主体的民营企业遭受政府财税政策的不平等对待,而且还面临众多权力部门名目众多的“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

同时,现行的过于集中的财税体制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也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四是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管理多,服务少。

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服务和支持力度与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少数部门还仍然存在着“生、硬、横、冷”现象。

民营经济发展缺乏政府有效的行政服务,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合理解决,政府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仍然不规范。

如民营企业在投资信息服务、产业指导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使其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从而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

在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上,政府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战略规划,支持和服务力度不够。

健全的服务体系是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催化剂,这里讲的服务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业务展开,包括融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管理、物流配送、广告宣传、产品设计、战略顾问、技术服务、法律咨询、诚信调查、市场分析、信息服务、管理培训等,目前我国这样的服务市场规模小,运行不规范,或还没有发育成长起来。

针对民营企业的服务领域有待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有待不断完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六)企业文化建设落后。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挖掘和激发员工的智慧和潜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原动力。

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多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企业就是讲经济效益,而企业文化是比较虚的东西,可有可无。

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目前不需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无为”,还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娱乐化”和“福利化”,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民营企业很少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融合作用和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上的滞后,已成为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主要精神层面上的障碍。

三、发展民营经济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今后发展既面临重大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如果说前30年的中国民营经济处于第一次创业阶段,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主要依靠的是改革开放正确的推动。

今后的中国民营经济已经进入第二次创业的阶段,解决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靠的必然是科学发展观。

当前,民营经济要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加快发展步伐,政府与企业要分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一)解放思想,转变民营经济发展观念

实践证明,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发展的速度。

人的思想解放程度每提高一步,改革就会向前推进一步,经济发展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我国改革开放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的思想不从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就不会有改革开放。

如果我们的思想不从“姓社”、“姓资”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也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根本的差别就在于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不同。

凡是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那里的干部群众的思想必定比较保守,甚至是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僵化,难以接受新生事物。

所以,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抓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个根本,用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再更新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要解放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这个关键。

欠发达地区只所以落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思想保守,观念落伍,整体素质不高,决策能力不强。

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把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加快经济发展上来,把人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

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引导规范”的方针,切实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自觉性。

要进一步冲破思想束缚和体制性障碍,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关系,正确认识资源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关系,毫不动摇地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地以大市场的观念和做法引导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舆论导向、媒体宣传报道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鼓励投资、支持创业、尊重财富的市场经济意识。

一是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典型性教育,逐步形成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和人人争创业的社会氛围。

强化全民创业意识,激活民间创业的潜力。

全民创业,对社会公众来讲,是指在合法的范围,让一切有能力、想创业的人投身到民营经济队伍中来;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主要是兢兢业业地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指导和服务。

二是要积极肯定民营经济对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贡献。

事实证明,农民增收和群众致富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创造性。

民营经济具有旺盛的营利心理和强烈的创业冲动,只要有一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创业平台就能成长。

这一点恰好诠释出思想解放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要建立创业支持体系,通过提供政策导向、培育创业典型,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和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及免费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创业优惠政策,培育壮大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激发民间创业的潜能和激情。

要引导民营经济以市场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以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来求得生存发展。

引导它们树立大市场观念,不仅要面向省内市场,还要面向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两个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中。

严格按照土地政策和能源消耗标准,引导民营经济集聚发展,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企业,淘汰资源浪费型企业。

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深加工型产业,大力发展具有低成本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引导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水平,确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民营经济的竞争优势。

(二)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真正落实扩大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降低其准入条件的政策。

认真按照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真正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的同等待遇,取消各种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的政策和规定。

比如,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注册资本额度调整、经营规模和经营负债等方面不公平的限制性约束,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依法获得行业经营资质、享受纳税人资格条件、接受外部审计、注册资本变更方面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