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14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docx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

 

摘要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与此相对应股市的资源配置方式有配置方式和再配置方式两种类型股市资源的配置方式是指一定时期内股市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分配和使用方式这是股市资源的增量配置方式股市资源的再配置方式是指继股市资源配置之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股市资源的再配置方式这是股市资源的存量配置方式采用实证方法对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和再配置及其绩效进行了研究检验的时间从1990年到1998年6月30日研究的结果对中国股市的发展有重要启示

  

  一、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从试验转向发展关键在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以计划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向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股市的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如何将股市中有限的生产要素资源投向不同的地区、行业和公司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在这里股市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最为关键它不仅决定着股市的运作是否有效率而且也对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相对应股市的资源配置方式有配置方式和再配置方式两种类型股市资源的配置方式是指一定时期内股市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分配和使用方式例如募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股市资源的再配置方式是指继股市资源配置之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股市资源再配置的方式例如股市中的资产重组方式

  

  从经济体制角度分析资源配置主要有政府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在政府配置方式下生产要素资源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力、行政手段和行政机制来实现配置在市场配置方式下生产要素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配置一般来讲二者相比政府配置方式更能体现政府意图按照政府的偏好直接和自觉地配置资源便于实现资源的数量配置;市场配置方式更能体现市场的供求关系根据市场供求间接和自动地配置资源从而实现效益配置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完全采用政府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常做法实践证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是不适宜的;而完全采用市场配置方式则会由于市场体制尚未发育成熟同样会产生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在过渡经济中所选择的是政府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型配置方式

  

  中国的混合型资源配置方式在其股市中反映的淋漓尽致在目前情况下从上市公司基准的确定、上市公司的选择、上市公司的评估到上市中介机构的确定、上市公司的重组、上市时间以及上市额度的分配其中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公司上市后股票的价格走向和运作情况则基本上由市场起作用不少人批评股市中这种混合型资源配置方式的种种弊端但是对一个刚刚经历10多年和正在发育的股市而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二、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及其方式股本与资金

  

  目前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应用股本这个生产要素的载体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我国新股发行的办法是根据地区和部门的审定以及股指情况利用股本把筹来的资金转化为资本并投向预先确定的生产和经营方向是股市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特征;股市中发行筹资和配股筹资就是通过股本载体实现其资本转化和生产要素配置的目标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四个层次第一是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上市;第二是如何使这些公司在一级市场获得筹资成功;第三是采取什么方式促使二级市场接受这些公司;第四是上市公司本身怎样配置募集到的资金即增量配置问题就第二个问题而言从近年来深沪股市的平均中签率来看1996年为3.57%1997年为2.1%1998年上半年为0.86%平均中签率呈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幅度还比较大可见中国股市的筹资潜力较大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新股发行受阻的个别情况但这并不代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流举个简单例子来讲中国证券市场的全部市值之和比美国微软一家公司的市值还低这已充分说明我国股市潜力是较大的因此在这一部分讨论中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一、三、四个层次的研究上

  

  

(一)一级市场对新上市公司的选择

  

  一级市场对新上市公司的选择是股市资源配置方式应用的第一步1998年5月29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股票发行审核工作程序》已经明确地规定对上市公司的选择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预选阶段其中有五个步骤

(1)中国证监会下达股票发行家数指标;

(2)地方政府或国务院有关产业部门推荐;(3)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受理预选材料;(4)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5)中国证监会预选审核第二阶段是审批阶段其中又有五个步骤

(1)地方政府或国务院有关产业部门初审;

(2)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受理申报材料;(3)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审核;(4)发行审核委员会审议;(5)发审委审议通过后中国证监会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企业发行的具体时间并按程序核发准予公开发行股票的批文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和产业发展要求来选择上市公司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股票一级市场对新上市公司的选择基本上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近年来新股发行的大部分集中在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电子、石化、汽车等国家支持的产业以及其他政府鼓励支持的行业范围特别是其中的国有企业因所在行业中的地位重要、主业突出、潜力较大在新股发行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从家数上看1997年和1996年基本持平1996年发行207家1997年发行204家但从发行股本数和筹资金额来看1997年增长较快全年共发行92亿股较1996年增长7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1997年新股发行的平均规模是5500万股远大于1996年的平均规模2500万股1997年深沪两市的筹资金额为650多亿元较1996年增加1.6倍进入1998年以来管理层采取了“双向扩容”措施即一方面有序发行并上市新股另一方面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这不仅扩大了证券市场需求增加了市场资金量也为证券市场稳健地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二级市场对上市股份的认同

  

  新股扩容的规模和节奏与中国股市二级市场表现紧密相关管理层一般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去配置资源管理层在宏观层次上的资源配置方式一方面在股价指数高涨阶段抓紧发行和上市新股;另一方面在股价指数低迷阶段则放松发行和上市新股以深圳股市为例从1995年1月到1996年3月大市低迷深圳成指在958.71—1225.38点之间新上市公司22家月平均上市1.47家公司;从1996年6月到1997年7月大市高涨深圳成指从2059.13点连续爬高最高达到5210.74点在此期间深市共上市新股192只月平均上市13.71只上海股市的走向及扩容情况与深圳市场基本类似从1995年1月到1996年3月大市低迷上证指数在537.35到723.87点之间波动期间新上市公司27家月平均上市1.80家;从1996年6月到1997年7月大市高涨上证指数从804.25点稳步攀升最高达到1393.75点在此期间沪市共上市新股143只月平均上市10.21只从深圳和上海两个市场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反映出宏观层次上资源配置方式和规律显然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利于市场对上市股份的接受和认同

  

  我们把视野深入到中国股票市场股本结构的内部去看股本情况的变动也可以反映出市场对上市股份的认同情况1996年随着大市的高涨和上市公司的增加总股本的扩张率为44.4%国家股的扩张率为3979%法人股的扩张率为48.65%流通股的扩张率为87.92%职工股的扩张率为298.70%;国家股的扩张率低于总股本扩张率4.61个百分点法人股的扩张率高于总股本扩张率4.25个百分点而流通股和职工股的扩张率分别高于总股本扩张率43.52和254.3个百分点1997年大市进入高位盘整阶段在此期间股市的扩容并未放慢与1996年相比总股本扩张率为58.80%国家股扩张率为64.21%法人股扩张率为41.09%流通股扩张率为66.21%职工股扩张率为160.66%;国家股扩张率高于总股本扩张率5.41个百分点法人股扩张率低于总股本扩张率17.71个百分点而流通股和职工股的扩张率分别高于总股本扩张率7.41和101.86个百分点从表象上看尽管流通股的扩张幅度并不太大但大比例的职工股一般能在新股上市流通实际上是流通股的再次扩张可见通过1996年和1997年股本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二级市场对上市股份的认同的原因除了管理层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增强市场对新股的确认程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市新股中加快了流通股和职工股的扩张速度流通股和职工股所占比重的逐步提高容易改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募股资金投向分析

  

  对募股资金投向和效果的分析是考察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和绩效的重要方面从微观层面看募股资金的使用与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从宏观层面看募股资金的使用又关系到产业结构的状况、区域经济的优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过1996年和1997年的大规模扩容后中国的股票市场在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股票市场在1996年发行筹资金额为91.32亿元配股筹资金额为74.30亿元两者合并的筹资总额为165.62亿元1997年发行筹资金额为715.05亿元配股筹资金额为261.89亿元两者合并的筹资总额为976.94亿元1997年股市的发行筹资金额是1996年的7.83倍配股筹资金额是1996年的3.52倍合并筹资总额是1996年的5.90倍实践证明股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和资源配置方式转化的重要渠道

  

  从发行筹资的资金投向上看、1996年投入纺织、机械、建筑、商业4个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发行筹资总额的47.58%除此之外各行业资金投人占当年发行筹资金额的情况分别是房地产占1.58%高科技占4.88%公用事业占1.10%家电和金融为o酒类占1.76%石化占6.41%冶金占5.35%医药占5.67%纸业占1.15%综合占7.33%农业占5.37%1997年发行筹资资金投入高科技、公用事业、机械、石化、冶金、综合等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发行筹资金额的70.78%其他行业的资金投入比重则在相对下降由此看来进入1997年后发行筹资的投向有了重大的变化即资金的应用更加注重对高科技行业和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倾斜1997年的统计表明在募股资金中新建项目投资占全部实际投资的49.2%技改投资占25.8%两项合并占全部投资的75%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进化

  

  从配股资金投向上看1996年配股筹资金额为?

430亿元其中投入资金占配股筹资金额的比重超过10%的行业是房地产、公用事业、家电、商业、综合这5个行业所占用的配股筹资金额为该年度全部配股筹资总额的61.70%其他行业的配股资金占用比例分别是纺织4.80%高科技1.77%机械7.62%建材1.18%酒类0.90%金融和农业为0石化3.49%冶金4.19%医药0.67%1997年的配股资金总额比1996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配股资金的投向却没有多少改变配股资金占1997年度配股资金总额的比重超过10%的行业仍然是房地产、公用事业、家电、商业和综合投入这5个行业的配股资金占该年度配股筹资总额的58.73%在这5个行业中实行配股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上市时间较早的老牌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公司试图通过配股来扩大规模和壮大实力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募集资金投向与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投向情况不同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况解释了我国的产业发展方向而配股资金的应用则主要是为了增强上市公司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从募股资金投向的大方向上看应该肯定基本格局是朝良性的方向发展但所存在的消极情况也不容忽视根据1997年的年报统计共有514家上市公司对募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其中1/4的上市公司投资项目发生变动1/3的上市公司未按计划进行投资某种程度上讲这样大面积的投资变更应该引起管理层及上市公司的注意从融资体制来看在资本稀缺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上市额度也就可以使本地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是为争上市额度上项目而不是从合理配置资源和市场需要出发上项目因此造成了随意立项和缺乏应变准备的情况时有发生从上市公司运行机制看虽然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但由于我国上市企业在转制中形成的特殊的股权结构股东大会的监督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限度这种情况导致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相对弱化促使个别上市公司把上市变成了圈钱结果是募资立项随意更改而忽视投资者的权益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募股资金应用的监督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股市资源再配置方式资产重组

  

  

(一)存量配置总体印象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再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按照国际惯例资产重组的概念是指集团公司内部对其子公司或其他有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关联企业在经营资产范围内的整合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导致现行资产重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其内容也显得十分丰富从1993年到1996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只有52家1997年一年中就有336家上市公司实行资产重组是过去4年的6.46倍1998年上半年又有290家上市公司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一道引入注目的风景线

  

  事实上有关资产重组的概念相当宽泛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本研究报告所采用概念是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资产重组也就是侧重于对股权重组的考察我们把股权重组的类型分作6类进行检验即二级市场重组、股权无偿划拨、股权有偿转让、股权投资重组、整体并购、资产置换并购二级市场重组是指并购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而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资产重组股权无偿划拨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把上市公司的产权无偿划拨到并购公司的资产重组股权有偿转让是指并购公司根据股权协议价格受让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的资产重组股权投资重组是指上市公司向目标公司投资从而把目标公司改组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的资产重组整体并购是指上市公司以资产为基础确定并购价格并受让目标公司全部产权的资产重组资产置换并购是指上市公司用一定价值的资产并购等值优质资产的资产重组截至1998年6月底中国股市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共有678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3.60%其中以二级市场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9家以股权无偿划拨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34家以股权有偿转让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23家以股权投资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53家以整体并购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105家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家统计数据表明实行资产重组公司主要集中于股权投资并购、股权有偿转让和整体并购三种方式它们分别占全部资产重组公司总数的37.32%、32.89%、15.49%三者合并占全部资产重组公司的比重为85.70%从重组的内容来看这三种方式又集中于对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资产重组上毫无疑问这是弥补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直接上市流通问题的重要方式

  

  

(二)资产重组及进入行业情况

  

  从1990年到1998年6月底通过6种资产重组方式进入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情况是房地产18家、纺织服装制鞋化纤55家、高科技50家、公用事业73家、机械制造67家、家电32家、建材21家、金融信托4家、酒业8家、农业4家、商业82家、石油化工64家、冶金36家、医药26家、造纸11家、综合108家、其他29家从表象上看中国股市中的资产重组的行业进入情况趋向于多元化但从深层次上看这不仅是一些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成长企业向衰落企业的扩张而且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产业调整与升级

  

  买“壳”、借“壳”、换“壳”无疑是资产重组这首恢宏交响曲中最活跃的音符“美纶股份”与“泰达股份”的重组是没落的普通化纤产业向交通、能源、高科技工业等政策鼓励产业的转移;备受市场关注的托普控股“川长征”创智入主“五一文”以及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等则是新兴信息、微电子产业对机械、零售商业等传统行业的替代;而“烟台华联”等利润日薄的零售百货业更换大股东后均明确了向潜力巨大的生物生化工程及投资业的方向发展

  

  更大规模的产业更新和升级换代正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普遍发生在广大上市公司中通过局部的资产优化和结构调整长虹、海尔、海信、TCL等一大批已趋于成熟的家电企业纷纷向数字电视、电话、电脑一体化的新领域拓展;“广州控股”、“湘中意”等则面向以大城市水、电、气工程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产业;而长期被视为“老大难”的纺织板块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实施了大规模产业转向“龙头股份”、“嘉丰股份”等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进入了高附加值的名牌成衣业、高科技楼宇及新型建材等行业让我们浏览一下1997年初至1998年6月底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发生的626起形式各异的资产重组一条清晰的产业结构变更主线便会呈现在人们面前即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技术、高收益的产业转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由国家限制发展的竞争激烈、效益低下的产业向国家政策鼓励的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转化;其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生化、精细化工等高科技产业及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国际上公认的在21世纪综合国力较量的决定因素#0;#0;知识经济的核心构成

  

  (三)资产重组公司的经营业绩

  

  通过资产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业绩重组是股票市场永恒的主题比较中国股票市场实行资产重组公司的经营业绩可以发现资产重组的水平在不断提高1995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44亿元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62亿元的水平;平均每股收益为0.20元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27元的水平;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3%比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低7.96个百分点1996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65亿元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53亿元的水平;平均每股收益为0.28元基本上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持平;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21%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5.91个百分点1997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65亿元基本上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持平;平均每股收益为0.28元略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0.27元的水平;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32%比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高出2.28个百分点资产重组效果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分析

  

  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是考察股市绩效的重要内容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主要通过两个内容来了解我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总体上的经营绩效一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二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从1997年与1996年和1995年对比的统计指标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的总体趋势表现为第一平均主营收入和平均净利润增长较快;第二平均净资产利润率稳步攀升;第三平均每股收益基本稳定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6.94亿元分别比1995年和1996年增长4.2%和15.86%;1997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1.06%分别比1995年和1996年高出2.2和12.23个百分点;1997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66亿元分别比1995年和1996年增长6.45%和2453%

  

  1997年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04%低于1995年和1996年的对应指标;而这3年来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则稳步攀升1997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8.52%分别比1995年和1996年高出2.02和1.34个百分点

  

  1997年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27元与1995年的对应指标持平但略低于1996年0.29元的水平这3年我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在0.27~0.29元之间的情况说明该指标是基本稳定的

  

  

(二)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统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稳定提高而资产负债比率则逐年下降199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流动比率为1.63倍;1996年上升为1.95倍比上年提高19.63%;1997年该指标是2.14倍比1996年增长9.74%1995年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比率为47.06%;1996年下降为45.11%下降幅度为4.54%1997年该指标为41.75%在1996年的基础上又下降了8.07%这说明上市公司在总体上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提高减小了信用风险出现的概率增强了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2.资产管理分析

  

  199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6.52次1996年上升为6.64次1997年又进一步提高为10.14次;而1995年的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为0.63次1996年上升为0.67次1997年为0.65次高于1995年的水平但低于1996年的水平存货周转率增大说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效率在提高而总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相对较快从而导致其销售额的提高受到限制研究表明从长远角度看整体上的上市公司要想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在扩大经营规模和资本扩张的同时深入挖潜和革新开拓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益更上一层楼

  

  应收账款是公司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它相当于公司向客户提供短期贷款在流动资产的管理上被看作是一项特殊的投资项目应收账款是公司经营中无法回避的事实应收账款一般有三个作用

(1)增加销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大多数公司都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商品和劳务这已成为许多公司采用的一种营销策略

(2)提高市场占有率或开拓新市场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般采用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销售有利的信用条件不仅成为企业保持或提高其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一种工具而且也是企业开拓新市场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3)减少存货公司持有产成品存货必须支付保管费在发生损耗、有的产品还会过时的情况下如果将存货赊销出去转化为应收账款则可避免上述问题特别是季节性销售的公司在销售淡季一般都采用较优惠的信用条件以减少存货和各种费用支出我们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指标看一下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情况这个指标揭示了一定时期内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公司资金回笼情况越好;反之则表明公司的资金回笼情况较差199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3.51次1996年上升为91.23次1997年则下降为19.64次从这三年的情况来看1996年的情况最好1995年次之而1997年较差这项指标的波动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质量不高一般而言公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销售情况如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仅能够及时收回应收账款而且还能够预收一部分资金;反之如果产品在市场上供大于求时资金的回笼就有限度可见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宽营销市场是促进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沪深两市股指大幅下跌股票市值缩水30%左右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人们开始担心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景笔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这次大缩水实际上是对多年股指高居不下的一次大调整回顾我国股市中的基本元素上市公司的情况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次调整实际上隐藏着历史的必然

  

  上市公司造假和掏空现象在中国股市比比皆是其根源是在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划分2/3的股票不能流通上市公司控制在非流通股股东手中控股股东利益与股票的涨跌不相关即控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同股不同权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这种制度安排和利益格局决定了控股股东占用、挪用上市公司资源情况的必然发生上市公司造假是由于融资成本低同时控股股东无法分享股价上涨的好处最终是为了追逐幕后的暴利

  

  事实上在我国特殊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