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28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十九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docx

专题十九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专题十九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专题复习目标】

(1)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现代世界科技成就及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

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论、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及近现代文学美术流派特征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命题形式多为选择题,偶尔从科技角度命制非选择题;多侧重于近现代科技成就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影响的理解认识角度,充分认识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作用;对文学艺术的考查多着眼于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主要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艺术价值及影响的判断认识。

(2)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复习备考时,理解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达尔文等科学家的成就及影响,认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从科技发展创新、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等,突出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艺术作品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复习备考时,一要把握世界文学艺术不同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文学艺术作品体现的时代特征、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等,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时期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二要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的进步,艺术和科学有机结合,产生了影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同时,注意紧密联系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

【专题知识梳理】

考点一世界近现代科技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创立或提出

内容

意义

经典力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发表《_____________》,标志经典力学创立,使物理学有重大飞跃

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________定律;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作出定义;用于天象计算的实例

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相对论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____提出来的

______和光速不变原理,指出时间、空间运动和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

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为人类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量子论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_______提出来的

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在量子论基础之上,发展量子力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使人类认识微观世界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生物学的革命性变化——进化论的提出

1.提出: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_______》,标志生物进化论诞生。

2.观点:

(1)生物普遍表现变异。

(2)“物竞天择,________”。

(3)生物发展过程在______的条件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步性发展。

3.意义:

在欧洲科学界,特别是宗教界引起轩然大波,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挑战;对中国也引起巨大震动。

三.科技革命的两个时代

1.“蒸汽时代”:

(1)主要发明:

英国人瓦特改良_________,并开始影响到其他各领域。

(2)历史地位: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人类社会步入“______”

2.“电气时代”:

(1)主要发明:

英国的法拉第发现_______现象;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_____,_______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历史作用:

电进入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四.现代信息技术

1.计算机的出现:

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把人类社会引入“______”。

2.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末,________把独立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导致互联网的产生,中文简称“因特网”。

3.信息技术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人们带入信息时代;网络突破了空间限制,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国家

作家

作品

艺术特色或地位

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

拜伦

《__________》

对欧洲社会弊端以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雪莱

《西风颂》

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

法国

巴尔扎克

《_______》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俄国

列夫·托

尔斯泰

《_______》

现代主义文学

法国

贝克特

《_______》

 

体现迷惘与荒诞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和音乐作品

1.美术:

(1)流派:

自18世纪末以后,先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______、现实主义、_______、现代主义美术。

(2)印象派

①特点:

借助______研究成就,用_____描绘外部世界。

②代表:

法国画家_____的《________》。

③发展:

20世纪初,荷兰的______、法国的高更,被称为后期印象派。

(3)现代派

①特点:

对_____深入研究,反对_______,重视艺术家的__________。

②代表:

西班牙画家_______的《_______》。

2.音乐

18世纪末以来,先后经历了________、浪漫主义、________等发展阶段。

(1)古典主义音乐:

18~19世纪之交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与______音乐的桥梁,代表作品是九部________

(2)印象派音乐:

特点是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强调的也是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_______,他创作了《牧神午后·前奏曲》,从而确立了印象派音乐的地位。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

(1)诞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______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

(2)发展

①“默片时代”:

美国人_____表演方面成就巨大。

②有声电影:

影像与声音结合,世界电影进入_______阶段。

2.电视

(1)1926年由______发明。

(2)20世纪50年代,美国普及电视。

3.影视艺术的功能

(1)有很强的______和_______,还具有_________的功能。

(2)丰富和充实人们的____________。

【真题回放】

1.(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答案】:

D

【解析】:

A、B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项“学科越来越少”不符合实际;D项正确。

2.(

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顾炎武(1613-1682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

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年)。

故选A项。

【自主学习】

1、列举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瓦特、爱迪生的重要科学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的重大意义。

 

2、列举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音乐、美术发展的主要流派,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简述20世纪初世界科学革命取得的成就,理解其重要影响。

 

4、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并分析其作用。

 

【重难突破】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图一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图二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

……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码汉卡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恩格斯的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20——21世纪能源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17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成就?

各项成就的意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归纳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自主构建】:

 

【巩固练习】

1.(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二调)2011年12月10日出现了10年来中国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现象,许多人利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进行了观赏。

而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人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

伽利略的望远镜观察和斜塔实验能够说明

A.只有观察才能发现科学定律B.只有实验才能发现物理定律

C.伽利略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D.近代科学以实验和观察的事实为依据

2.(辽宁省丹东一模)“我认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也没有的,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

至于达尔文的理论,我准备即使赴汤蹈火也要支持。

”为此,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进一步提出

A.生物进化论B.人猿同祖说 C.上帝造人说D.自然选择说

3(广东卷)“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

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B.毕加索C.贝多芬D.巴尔扎克

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期末)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

“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伽利略B.达尔文C.达•芬奇D.牛顿

5、(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二次调研)“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他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一理论

A.由普朗克创立B.指导人们发现海王星

C.发展了经典力学D.改变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

6、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

“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

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

”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石工》库尔贝(1819-1877)法国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7、不少学者认为,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命运。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得到全球最好的教师,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A.有线电视B.无线广播C.卫星电视D.互联网

8、“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有听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

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是

A.德彪西B.李斯特C.莫扎特D.贝多芬

9、(广东省平远高三二次调研)马克思这样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

……”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

A.爱迪生B.富尔顿C.史蒂芬孙D.瓦特

10、(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三二模)英国哲学家怀海特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

“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才是动的。

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

”作者意在说明

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B.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

C.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D.近代科学理

论在争鸣中不断发展

11、(安徽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专题自测】

1、有个物理学家说:

“19世纪物理学大厦已经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所大厦。

”这所“大厦”的奠基者是

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法拉第

2.有关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搭配,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②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并发现了海王星③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④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4.电视连续剧《宫》女主角洛晴川,她穿越时空从21世纪到了清朝,经历古代的宫廷生活。

这种穿越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盛行一时,能为这类作品和节目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基因改造工程B.空间控制理论C.相对论D.量子论

5.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了万物说以致命的打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神学的根基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④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

”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

7.19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8.随着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美术领域经历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发展。

下图画作属于塞尚作品的是

9.19世纪早期欧洲工人运动的爆发表明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失望与不满。

这一变化在文

学艺术领域突出表现为

A.浪漫主义兴起B.印象主义兴起c.现实主义兴起D.现代主义兴起

10.“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

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

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照常升起》属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魔幻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

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

……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

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寓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指什么?

牛顿的成就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中有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

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什么看法?

试举两例文艺作品佐证这一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临朐五中赵敏张伟)

 

专题十九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参考答案

【重难突破】

1.

(1)方法:

观察;实验。

(2)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举例: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3)理想化的王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

并没有真正消除社会的不平等。

能够。

这是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

(4)认识: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2、

(1)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是牛顿发表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生物进化论,标志是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在欧洲思想界、科学界,特别是在宗教界引起轩然大波,在处于国家危亡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了巨大震动。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831年,发现者是法拉第,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质能转换原理成为研发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工厂代替工场;英国等国由农业文明开始进入了近代工业文明;②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和煤炭开采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②促进了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化学工业和石油开采业的广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力时代”

【巩固练习】

1.D2.B3.B4.D5.B6.B7.D8.D9.D10.D

11、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专题自测】

1.C2.A3.C4.C5.A6.C7.B8.B9.A10.C

11.

(1)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定律(或《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地位:

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注重实验和数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影响:

批判封建神学,形成理性主义思潮。

举例: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北美殖民地在启蒙思想鼓舞下获得独立,建立共和国。

(3)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

如《西风颂》《悲惨世界》《自由引导人们》。

(4)认识: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