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33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docx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

2014—2015学年度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  )

A.a——洪涝灾害       B.b——夏季低温

C.c——灌溉水源D.d——低温

3.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  )

A.a——水稻、柑橘B.b——小麦、大豆

C.c——棉花、葡萄D.d——青稞、油菜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5.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6~7题。

6.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7.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②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 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 ④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是相对封闭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

据此回答9~10题。

9.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 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积极整治环境 ②扩大工业规模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

该图表示2009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12.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京津唐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水资源数量少 ②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③人口少 ④水资源利用率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4.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合理的做法是(  )

①减少耕地面积 ②多种饲草、饲料,大量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③研究并推广抗旱作物 ④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

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B.劳动力资源充裕

B.市场经济比较完善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16.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B.生产基地C.研发基地D.终端市场

17.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形剖面图”,图中表示淮河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阅读材料,完成18~22题。

  材料1:

专家认为:

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电力供应紧张,由此,才导致了煤炭和石油的连锁反应。

在未来2~3年时间内,中国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

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

   材料2: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及西电东送示意图。

18.不属于缓解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区能源短缺的重大工程的是(  )

A.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C.三峡工程D.西气东输

19.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主要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哪种污染的程度(  )

A.水体B.固体废弃物C.大气D.噪声

20.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D.木材短缺的问题

21.西电东送输送的电能属于(  )

①核电 ②水电 ③火电 ④风力发电 ⑤一次能源⑥二次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⑥D.③④⑥

2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

④高污染工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下图示意我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23~25题。

23.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4.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25.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A、B两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2)图中东北某流域本身表示________。

(提示:

自然区域还是经济区域)

(3)东北某流域,又可以分成A、B两个区域,这种划分说明在同一类型的区域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某流域作为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东北某流域的区域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个区域作为次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其区域特征分别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1: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

“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2:

部分地区图。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4)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28.为了保证能源安全,我国已正式启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程,第一期工程的基地确定为浙江的镇海和岙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原地是________地区。

(2)②运输线经过的重要运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在建或拟建的油气运输线③、④的合作伙伴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设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确定在浙江镇海和岙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及其产业转移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较周围的广东其他地区发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广泛升级,当地一部分产业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边远地区转移,转移的大部分是________型产业和________型产业。

(4)接受产业转移的广东边远地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产业转移,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缩小广东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答案

1、解析:

选C。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2、解析:

选B。

b区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其制约因素为水旱灾害。

3、解析:

选D。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4、解析:

选D。

从图中特大、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的数量都有较大的增加,故均发展较快;到2000年该区域形成城市群,呈岛状,开放程度加大,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

5、解析:

选D。

这种变化是在自然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长三角地区原有的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调整,促使其不断变化。

6、解析:

选D。

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发展最快,第二产业变化不大,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随着经济发展,经济产值总量增加,所以产值会上升,2003年与1992年比较,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了优化。

7、解析:

选D。

从图上看,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不大,第一产业劳动力多,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变化不大,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8、解析:

选A。

区域的空间结构变化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体现了一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

黄土高原地区的开发方式属于粗放型的,广种薄收,当已开垦的土地肥力下降后,就将其抛荒,再寻找更好的地方,长此以往,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封闭的,而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则是相对开放的。

9、解析:

选C。

本区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五大湖沿岸的铁,便利的水运交通,丰富的水源供应,但是由于这里的地形较平坦,水能资源较少。

10、解析:

选D。

匹兹堡主要从环境的整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着手,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压缩传统工业。

11、解析:

选C。

本题关键是看懂图,⑤国家产业构成可从图中直接读出

12、解析:

选D。

第一产业比例最低、第三产业比例最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因而④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13、答案:

A

14、答案:

D

15、答案:

B

16、答案:

B

17、解析:

选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贯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根据图中京杭运河河底和堤顶的海拔情况以及沿线的城市,可判断甲为海河,乙为黄河,丙为淮河,丁为长江。

18、解析:

选A。

水资源非能源资源。

南水北调是将南部的水资源调入北方缺水地区。

三峡工程是利用水能资源发电,供给长江中下游地区。

19、解析:

选C。

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比较清洁的矿物能源,天然气的输入,改善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有利于保护长三角的大气环境,减少酸雨。

20、解析:

选C。

西电东送工程有三条路线,北线输送的主要是火电,中线和南线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不管是火电还是水电,都属于二次能源。

21、解析:

选C。

西气东输是将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使用。

我国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东部地区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高。

西气东输可协调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22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东西部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不足,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但能源、资源丰富,两者可以互补,应将东部地区的高耗能产业和高原料消耗产业向西部转移,但并不是将高污染工业向西部迁移,因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

23-25解析:

第23题,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中对产业重心的理解,即产业重心的转移是一个全国产业重心的转移,而不是某一个区域产业重心的变化。

1986~2002年,①产业重心东西变化小,主要体现在由北向南的移动,符合第二产业南方发展迅速的特点;②产业重心向东和向南移动,即南方和沿海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③产业变化较小,符合农业即第一产业重心的变化特点。

第24题,三次产业重心转移中,第一产业重心南北虽有波动,但移动不明显,第二、三产业重心由北向南移动,其中移动最快的是第二产业重心,即曲线①的变化情况。

第25题,三次产业重心的移动,第一产业移动小,变化趋势不明显,第二产业向南稍偏西移动,第三产业向东南移动趋势明显。

答案:

23.B 24.C 25.D

26、解析:

本题是对区域概念的实际应用。

图中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东北地区)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A和B),但每个区域的划分都要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题图整体以流域为划分指标,图中A、B又以地形为分类指标。

答案:

(1)地形差异 

(2)自然区域 (3)可以划分下一级区域 (4)都位于同一流域 (5)都是平原 都是山地

27、解析:

本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宏观格局考查我国区域发展差异。

(1)题,都是借助了临海和国家政策优势。

(2)题,问的是气候条件,A、B、C不符合题意。

第(3)题,优势:

各种资源丰富;劣势:

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4)题,甲、乙地区主要是能源短缺,丙地区主要是水资源短缺。

答案:

(1)政策优惠、临海位置 

(2)D (3)优势:

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

劣势:

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

 (4)甲:

能源不足 乙:

能源不足 丙:

水资源不足

28、答案:

(1)西亚(中东)

(2)巴拿马运河

(3)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4)保证能源安全,在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甚至发生严重中断时仍能保证国内市场的能源供应;调节石油生

产与消费的需求 有便利的海运,接近石油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等

29、解析:

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各地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首先得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

(1)改革开放时间早,首先得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2)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3)粤东 粤北 粤西 劳动密集 资源密集 (4)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较为丰富 (5)产业集群经济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