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46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投资估算表

2、招标基本情况表

附件:

1、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可研编制委托书

2、项目地理位置图

3、项目平面示意图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名称: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

建设单位: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部

建设地址:

阳城县凤城镇南关村

法人代表:

酒邢锁

项目负责人:

酒邢锁

1.2可研编制依据

1、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可研编制委托书

2、《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卫医发[1994]第30号)

3、《医院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4]第149号)

4、《综合医院建设标准》(JB110-2008)

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6、《阳城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8、《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

9、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10、阳城县人民医院提供的基础资料

1.3主要研究内容

本报告主要对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工程设计方案、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4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本报告认为:

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符合阳城县社会经济及医疗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对于缓解阳城县当前医疗机构功能不完善、医疗设备紧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改善该院的医疗环境,解决该院各类业务用房不足的问题,可同时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绿色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为阳城县医疗事业工作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该项目总投资9851.04万元,总建筑面积42994m2,建设条件具备,应尽快立项实施。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100

2

建筑占地面积

m2

8084

3

建筑面积

m2

42994

4

容积率

0.65

5

建筑密度

%

13

6

绿化率

%

35

7

总投资

万元

9851.04

7.1

建安工程费用

万元

7012.81

7.2

设备购置费

万元

305

7.3

其他费用

万元

1803.52

其中:

土地费

万元

1000

7.4

预备费

万元

729.71

8

资金筹措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央专项资金

万元

1500

省级配套资金

万元

800

市级配套资金

万元

600

县级财政资金

万元

6951.04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阳城县人民医院位于凤凰西街,始建于1947年,是阳城县最早的县级医院。

历经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所规模较大、专业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二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全县人民医疗、康复、保健、急救的重任。

阳城县人民医院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5000m2,占地8100m2,编制床位253支,开放床位400支,年门(急)诊量8-10万人次,出院病人8500-10000人次,现有在岗职工400人。

拥有固定资产4500万元,2008年业务收入达3900万元。

一九八四年山西省卫生厅首批“文明单位”,二00四年七月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命名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二00五年经山西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甲等医院。

全院共设置科、部、室30个,其中:

临床科室13个,分别是:

神经内科、心肾内科、消化呼吸内科、骨科、五官科、普通外科、胸脑外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急诊科、康复科、门诊部。

医技科室6个,分别是:

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药剂科、供应室。

行政后勤科室11个,分别是:

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预防保健科、总务科、财务科、信息科、保卫科、设备科、考核办。

阳城县人民医院建成至今60多年,虽经过几次改扩建,但一直受到条件制约。

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主入口狭窄,出入不便,形成交通瓶颈,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

2、建筑密度过大,采光通风条件差,内部功能布局混乱,人流物流相互交叉干扰;

3、随着业务递增,业务用房严重不足,且病房配套条件不能满足当今医技水平要求;

4、绿地面积太少,周围环境杂乱,没有一个安静养病场所;

5、没有停车场地,交通组织混乱拥挤。

因此,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显得尤为必要,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对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发展阳城县医疗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晋城市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委托,对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

阳城县人民政府关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解放思想、推进四个确保、造福阳城人民”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阳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是阳城县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阳城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项目建设是阳城县人民医院扩大规模的需要

阳城县人民医院始建于解放前,选址于现在的凤凰西街兴仁巷深处坡地上,随着周边建筑物不断增加,逐步造成阳城县人民医院入口瓶颈、占地狭窄、建筑密度大、交通混乱等情况,虽经过几次改扩建,始终受到周边条件的制约。

到目前为止,现状条件已不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

特别是医院周边被百货公司、邮政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自来水公司以及民房等包围,拆迁安置难度大,而且发展空间仍然受很大局限,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因此,只有迁建才能满足阳城县人民医院扩大规模的要求。

3、项目建设是改善就医条件和工作环境的需要

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为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应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和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环境适宜、经济合理。

阳城县人民医院位于郾城县凤凰西街兴仁巷内,患者就医需要进出于一条长约120米、宽不足4米的小胡同,而且两侧还有大小11家店铺,人车混杂,经常堵塞,严重影响及延误危重病人及时诊治和抢救,也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

同时,阳城县人民医院由于现状所限,整体布局不合理,缺乏辅助设施用房,四周环境复杂。

医院由南向北依次分布门诊楼兼办公楼、医技楼、住院部大楼、职工住宅楼;东边分布着锅炉房、车库、公厕、洗衣房、职工食堂等生活服务用房。

各功能用房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行政办公和门诊在一栋楼内,秩序混乱,传染病隔离区与住院部相距太近,后勤配套服务用房面积小,分布零散。

占地小,交通拥挤。

绿化很少,只有极少盆栽树。

这样的环境和布局与目前医疗机构建设的发展水平很不适应。

为改善患者就医条件和医务人员办公条件,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阳城县人民医院的迁建,是阳城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医院发展扩大的需要,是改善群众就医条件的需要,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选址原则

1、医院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卫生部门卫生网点布局。

2、选址大小应按国家颁发的不同规模医院用地标准,在节约用地的同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3、综合医院的选址应满足医院功能与环境的要求,院址应选择在患者就医方便、环境安静、地形比较规整、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并尽可能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应避开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场所。

4、综合医院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医疗工作的特殊性质,按照公共卫生方面的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3.2项目位置

项目选址位于阳城县凤城镇南关村,育秀街以南、新建南路以东,建设用地100亩,用地范围内现有废弃电厂和矸石砖厂各一座,其余用地基本属于耕地。

项目实施前需拆除废弃建筑2645m2,清除建筑垃圾1500m3及平整土地,详见《项目地理位置图》。

3.3建设条件

3.3.1自然条件

1、气象

该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

具体气象参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11.7℃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9℃

年平均相对湿度63%

频率最多风向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2.2m/s

最高风速24.0m/s

年均降雨量659mm

标准冻土深度42cm

最大积雪深度21cm

基本风压0.35KN/m2

基本雪压0.25KN/m2

上述气候气象条件可以满足项目建设使用基本要求。

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场区内有原电厂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堆积,场区内最大高差约3米,项目设计要结合场区地貌,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

3、地质

场区未发现危及本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建议在初设之前做详细的地质勘察,确保地质条件能满足建设需要。

4、地震烈度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修订版):

阳城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3.2.2公用工程条件

1、供水

项目供水由育秀街供水管网供入。

2、供暖

项目供暖由场区新建锅炉房供给。

3、供电

供电由南关变电站接入,另外购置200kw发电机一台备用,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

4、通讯

该项目区通讯网络已覆盖,电视、电话、网络分别由网通公司、广播电视公司接入。

第四章建设规模确定

4.1建设原则

1、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适应阳城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的关系。

2、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应注意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和员工的工作条件,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3、按照阳城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利用原有设备,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4、遵循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

4.2规模确定的依据

1、《综合医院建设标准》(JB110-2008)

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3、《医院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4]第149号)

4.3规模的确定

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区域卫生规划》,阳城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以及阳城县人民医院原有病床数,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所需床位数。

4.3.1床位数

《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指出:

“十一五”末阳城县人口总量达到42万人,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规定,县以上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宜为4—6张,县及县以下地区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宜为2—4张。

阳城县应设床位840-1680张,床位取1260张,扣除县第二人民医院床位300张、县中医院床位200张和其他医院床位200张,还需560张床位。

所以阳城县人民医院规模按500张床位确定。

4.3.2日门(急)诊量

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实际建设规模确定的病床数)之间的比值,是确定综合医院门(急)诊总量进而确定门诊、医技及其他相关用房面积的重要依据。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规定,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一般宜为3:

1,则医院日门(急)诊量1500人次。

4.3.3建筑面积

综合医院中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等七项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医疗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床位)

建设规模

200床

300床

400床

500床

600床

700床

800床

900床

1000床

建筑面积

指标

80

83

86

88

90

该综合医院病床位规模为500张,由上表可确定该医院建筑面积指标83m2/床位,则医疗用房的建筑面积为41500m2。

其中急诊部1245m2,门诊部6225m2,住院部18426m2,医技科室8964m2,保障系统3320m2,行政管理1660m2,院内生活1660m2。

4.3.4停车场

根据《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中相关规定,医院停车位指标为:

机动车0.2个/100m2,自行车1.5个/100m2(按门诊和住院部建筑面积之和计算),机动车位45个(地下30个,地上15个),自行车位337个,其中机动车位按地下50m2/个,地上30m2/个,自行车位按1.8m2/个,应建设停车场面积为:

30×50+15×30+337×1.8=2557m2

4.3.5建设用地

综合医院的建设用地,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建设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堆晒用地(用于燃煤堆放与洗涤物品的晾晒)和医疗废物与日产垃圾的存放、处置用地。

床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指标(m2/床位)

建设规模

200床

300床

400床

500床

600床

700床

800床

900床

1000床

用地指标

117

115

113

111

109

根据以上指标计算得出建设用地57500m2,考虑到用于预防保健、单列项目用房、停车场等的建设以及医院的发展用地,本项目规划建设用地66670m2(100亩)。

第五章总图布置

5.1总图布置的原则

1、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3、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医院各部门的建筑布局合理,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4、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和院区绿化达到最佳程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5、医院的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满足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建筑组合的集中程度。

6、医院的建设,除应符合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外,尚应根据医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满足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

5.2总图布置

阳城县人民医院位于阳城县凤城镇南关村,育秀街以南、新建南路以东,总用地面积为100亩,总建筑面积为42994m2,建筑占地8084m2,场区绿化面积23335m2,道路及硬化面积35251m2。

场区由北向南依次布置为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并以连廊有机结合,综合办公楼、生活用房位于西南部,后勤、保障系统用房位于东南部。

场区共设置三个出入口,主出入口布置在育秀街,供病人就诊出入,次出入口布置在新建南路和滨河西路,分别供办公人员和污物出口。

(具体详见平面示意图)

整个院区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主出入口西侧设置停车位,急救中心入口处设置回车场,楼体周围及院区空地内种植树木花草等进行绿化、美化,这样可以洁污净化空气,院区内道路呈网状布局,并考虑建筑物之间预留的空地,形成多个绿化带,创造开敞流动的空间感和通透的景观面,形成疏密有致,错落有序的建筑组群和安静、宜人的就医环境。

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

6.1设计说明

6.1.1工程设计依据

1、《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8、《人防地下式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国家现行的其它相关规范

6.1.2工程设计范围

本工程主要对阳城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传染病房、办公楼、宿舍、食堂、保障系统、停车场和室外配套设施等工程进行了方案设计。

6.2建筑设计

1、门诊楼

门诊楼包括急诊和门诊用房,楼内主要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中医科、皮肤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麻醉科等,楼体南北走向,地上5层,地下一层,楼体占地面积1494m2,建筑面积8964m2,地下一层层高4.2m,一~五层层高3.6m,一层门厅层高4.5m,室内外高差0.3m,建筑总高度18m。

体检中心和急救中心分布在楼体的东西两侧,楼体中部设置二部电梯,两端设置楼梯间作为出入口,地下一层为停车场。

采用塑钢窗,木门,内外墙面刷涂料,屋面采用聚苯板保温层,水泥焦渣找坡层,SBS防水层。

2、医技楼

医技楼包括放射科、功能检验科、病理科、实验室、检查室、治疗操作室、高压氧治疗室、中心供氧站等用房,楼体南北走向,地上3层,地下一层,占地面积2241m2,总建筑面积8964m2,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3m,建筑总高度10.8m,两端设置楼梯间。

楼地面做防滑地板砖,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体,外墙300mm厚,内墙200mm厚,塑钢窗,木门,外墙面刷涂料,屋面采用水泥焦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防水层。

3、住院楼

住院楼包括入院部、病房、产房、手术室、康复中心等用房,楼体南北走向,地下一层,地上12层,占地面积1379.5m2,总建筑面积17933m2,层高均为3.3m,室内外高差0.3m,建筑总高度39.6m,楼体中部设置四部电梯,两端设置楼梯间,地下一层为库房。

住院部楼一至三层外墙面干挂花岗岩板,三层以上刷外墙涂料,采用平屋顶,屋面采用水泥焦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卷材防水层。

4、传染病房

传染病房主要布置传染病用隔离病房,病房内设缓冲室,2层,占地246.5m2,建筑面积493m2,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总高度7.2m,两端设置楼梯间。

楼地面采用普通地板砖,木门、塑钢窗,屋面水泥炉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防水层。

5、办公楼

办公楼包括办公、图书馆、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用房,三层,占地面积553.3m2,总建筑面积1660m2。

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30m,建筑总高度10.8m,楼地面采用普通地板砖,内、外墙面及顶棚刷涂料,塑钢窗,木门,屋面采用聚苯板保温层,水泥焦渣找坡层,SBS防水层。

6、生活用房

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单身宿舍、食堂和澡堂等,总建筑面积1660m2。

单身宿舍四层,占地面积250m2,建筑面积1000m2,层高均为3.3m,楼地面铺地板砖,木门、塑钢窗,内、外墙刷涂料,屋面炉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防水层。

食堂包括职工食堂和营养食堂,两层,层高4.5m,占地面积250m2,建筑面积500m2,防滑地板砖楼地面层,木门、塑钢窗,内、外墙刷涂料,屋面炉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防水层。

澡堂,地上一层,建筑面积160m2,层高4.5m,内墙贴瓷砖,外墙刷涂料,屋面焦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防水层,木门塑钢窗,电气照明设置防水、防尘灯具,照明、动力钢管暗敷。

7、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包括锅炉房、太平间、后勤服务楼、室外厕所、污水处理站等,总建筑面积3320m2。

锅炉房:

建筑面积500m2,一层,砖混结构,层高5m,水泥砂浆地面,内外墙粉刷涂料,屋面焦渣找坡,聚苯板保温,橡胶SBS防水层,木门、塑钢窗,电气照明设置灯具防水防尘灯,照明、动力钢管暗敷。

太平间:

建筑面积200m2,一层,砖混结构,层高3.9m,水泥砂浆地面,内外墙粉刷涂料,木门窗,屋面焦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防水层。

后勤服务楼包括供应室、配电室、洗衣房、总务库房、维修室等用房,砖混结构,三层,建筑占地面积800m2,建筑面积2400m2,层高均3.6m,室内外高差0.3m,建筑总高度10.8m,楼地面铺地板砖,内外墙粉刷涂料,木门、塑钢窗,屋面焦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防水层。

厕所:

建筑面积100m2,层高3.9米,地面铺防滑地板砖,内墙贴瓷砖,外墙粉刷涂料,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焦渣找坡,聚苯板保温层,SBS防水层。

污水处理站:

单层,建筑面积120m2。

层高4.2米,细石混凝土地面,内外墙粉刷涂料,照明灯采用防水防尘灯,木门、塑钢窗,屋面焦渣找坡,聚苯板保温,SBS防水层。

6.3结构设计

6.3.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修订版)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3.2结构设计

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按7度设防,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住院楼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现浇混凝土梁、板、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围护结构和隔断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PB235和HRB335。

其他建(构)筑物均采用砖混结构。

基础采用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外墙为370墙、内墙为240墙,现浇混凝土梁、板、柱,混凝土等级C20,钢筋等级为Ⅰ、

级。

6.4无障碍设计

1、实施范围

①人行通道、庭院、停车车位

②医疗建筑入口和门

③水平与垂直交通

④门诊用房、急诊用房、住院病房、疗养用房

⑤放射、检验及功能检查用房、理疗用房

⑥服务台、挂号、取药、公共电话、饮水器及查询台等

2、无障碍设计

①建筑入口设雨棚,室外地面坡度不得大于1:

50;

②轮椅通行的坡道设两侧设安全档和扶手;

③坡道、走道和地面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

④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采用自动门、平开门和推拉门;

⑤配备电梯采用无障碍电梯。

6.5人防设计

依据《晋城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规定》(晋市政发[2003]22号)中相关确定,本项目人防地下室等级为六级,实行平战结合,平时作为地下仓库,战时作为物资储备仓库。

6.6给排水设计

6.6.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6.2设计范围

1、室内生活给水工程

2、室内生活排水工程

3、室外管网配套工程

6.6.3设计要求

1、医院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卫生部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标准的规定。

2、烧伤病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