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5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docx

鲁教版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初二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你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2.本试题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对应的答题卡区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

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miè ),有嘲笑。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他真是祸不单行,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双亲。

C.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

“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毛蒜皮的。

D.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种类繁多,歌舞、小品、相声、魔术……可谓异彩纷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保证我省在中部崛起的条件之一。

B.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谁也没有理由不珍惜。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国梦。

D.经验告诉我们,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是要发奋学习的阶段。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①铁狮背负的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在后,呈前进状。

②沧州铁狮子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政府驻地东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沧县东关村西0.5公里处。

③姿态雄伟、栩栩如生的铁狮子是中国大型的精巧铸铁工艺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④它充分地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⑤它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体重约50吨。

A.③⑤①②④      B.②⑤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D.①②⑤④③

5.填空(5分)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既表现作者诗兴高远、感情豪壮,又表达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语远方的朋友。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和也者,。

(4)上善若水。

,,故几于道。

6.名著阅读(3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选段中的“他”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

(1分)

(2)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

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7.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

2017年10月7日,一场题为“一首歌,一个时代”的讲座在港大开讲。

当主持人问台下听众他们的人生启蒙歌是什么的时候,一名中年男士回答,是《我的祖国》。

随后,全场开始大合唱: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材料二: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创作于1956年,是一首著名的爱国主义歌曲。

它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1)请根据两则材料分别说说《我的祖国》为什么被国人所喜爱甚至成为他们的人生启蒙歌曲。

(2分)

(2)爱国,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最爱吟咏的主题。

他们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赞颂爱国的历史人物,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请写一句你喜爱并熟知的爱国诗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移家①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 ①移家:

即搬家。

8.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分)

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下面题目(共7分)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缩小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

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颜芳说:

“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

11.文中引用了很多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的原话,有什么作用?

(2分)

12.《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简要概括。

(3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8分)

背影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3.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2分)

1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有何作用?

(2分)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请从人称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15.“我”的两次流泪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四)说明文阅读(15分)

一榫一卯①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

考察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

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

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

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

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

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

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

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

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

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释】①榫卯(sǔnmǎo):

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

(1)、

(2)题。

(4分)

(1)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

(2分)

(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

为什么?

(2分)

17.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

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

(3分)

【材料】 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18.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2分)

19.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2分)

(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2分)

20.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

(2分)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

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2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分)

2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3分)

2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横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

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分)

2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分)

三、作文(50分)

26.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

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初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Jí蔑(2分)

2.C(2分)(A自言自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B.祸不单行: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C.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

不合语境。

应改为“鸡零狗碎”D.异彩纷呈:

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

3.B(A.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发扬”与“继承”互换位置;D.搭配不当,将“中学生”改为“中学阶段”)(2分)

4.B(2分)

5.

(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5分,每空1分)

6.

(1)祥子(1分)

(2)外貌描写。

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最后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

(2分)

7.

(1)从材料一中的歌词内容来看,这首歌曲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1分);从材料二来看,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1分)。

(2)【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分)。

理由:

诗人在临终前仍不忘嘱咐儿子,有朝一日王师北定中原,千万别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1分)。

二、阅读理解

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2分)

9.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分)

10.从主创者的角度阐述了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2分)

11.这则报道是新闻采访,引用人物原话使报道更真实,给人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1分);也体现了新闻真实性、严谨性的特点(1分)。

12.①《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②《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颇“接地气”,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滋养了人们的心灵,还引发了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每点1分,共3分)

13.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2分)

14.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时,不能作直接描写,用"似的"表明是在推测别人的心理活动。

同时,从内容上说,也表明买橘子这件事对父亲来说并不轻松。

(2分)

15.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

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分)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

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更艰难了,感到悲悯和心酸。

(2分)

16.

(1)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

(2分)

(2)榫卯的另两种功效。

而榫卯的另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2分)

17.示例一:

可以。

应该放在第④段中。

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选文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的连接功用。

示例二:

不可以。

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的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

(3分)

18.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榫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2分)

19.

(1)“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分)

(2)“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

20“一榫一卯总关情”关联着人的情感。

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意思对即可)(2分)

21.(3分)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遇难所“保护蝴蝶。

(意思对即可)

22.(3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1分)作用:

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意思相近即可)

23.(3分)议论,(1分)作用:

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4.(共4分)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1分);”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1分)。

(意思相近即可)事例(2分):

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25.(3分)示例: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意思相近即可)

三、作文(50分)

26.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    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①内容20分

20~18

17~15

14~12

11~0

②表达25分

25~22

21~18

17~14

13~0

③文面5分

5

4

3

2~0

写作部分评卷建议:

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

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

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入。

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

7分以上者,建议重判。

③宜在及格线(30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具体分数分布建议如下:

50分——46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0%,其中满分卷不少于1%。

45分——41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5%。

40分——36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5%。

35分——31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0%。

30分及以下约占试卷总量的10%。

④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者不计;扣至5分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