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60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字音

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

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ǎo)无消息

凄(qī)然教诲(huì)瞥(piē)见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

二、词义

烂漫:

①颜色鲜明而美丽。

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

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标致:

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

飞腾杂乱。

客死:

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

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

无礼。

逊,谦逊。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名。

匿,隐藏。

犹言:

如同说。

诘责:

质问并责备。

托辞:

借口。

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

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厌恶、痛恨到极点。

疾,痛恨。

美其名曰:

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三、课文解析

选自《朝花夕拾》

本文分层依据:

第一部分:

在东京

第二部分:

在仙台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第三部分:

离开仙台后

本文记叙线索: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

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

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

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

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

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

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

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

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

“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

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第二课我的母亲胡适

一、字音

文绉绉(zhōu)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摹画(mó)眼翳(yì)舔去(tiǎn)侮辱(wǚ)

二、词义

责罚:

处罚。

管束:

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

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

广大空旷。

宽恕:

宽容饶恕。

质问:

责问。

文绉绉: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

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

仁爱慈善。

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三、课文解析

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本文分层:

一、(1-4)我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二、(5-12)母亲对我的管教三、(13)母亲对我的影响

第二部分:

对我学习上的督促

严厉的管教的方法

犯错的严厉惩罚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除夕打发债主

与嫂子们的相处,及如何处理她们的矛盾

母亲受到人格侮辱的反应

前三段内容并非闲笔,既为下文写母亲做了铺垫,又于文末相呼应。

母亲为人:

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教子:

严格

“与嫂子们的相处”:

写了母亲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写了言传,更写了身教。

如果……如果……如果……:

用假设表现自己已经具备的美德,表现了他不溢美,不自夸的品质,也符合自传的语言特点。

不能不:

双重否定来肯定“打了一点底子”,既表明态度,又不是很绝对。

注释:

1选自《胡适自传》。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学者。

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

2文绉绉(zho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3翳(yi)4凡:

总共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

动词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做谓语

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做谓语

名词谓语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

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做谓语

非主谓句是由单个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

动词非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

名词非主谓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牛汉(七月诗派)

一、字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读

二、词义

幽默:

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

凄凉悲惨。

奥秘:

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

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

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

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

极像。

三、课文解析

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

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

快乐和梦幻:

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父亲摸摸我头上的“马鬃”: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听到儿子取得好成绩的欣慰

父亲深深叹着气:

一方面对儿子的做法表示赞同,也为乔元贞家的贫困表示同情

人不能忘本:

双关,字面意思指书本,更是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最基础最初的东西。

人物:

“我”、父亲、祖母、乔元贞、冯百成、“狗”

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

崇敬,珍爱

父亲:

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注解:

1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

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一、字音

胡髭(zī)长髯(rán)鬈(quán)发黝(yǎu)黑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gù)轩(xuān)昂

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尴尬(gāngà)锃(zèng)亮甲胄(zhòu)粲(càn)然盎(àng)然

二、词义

滞留:

停留不动。

愚钝:

愚笨;不伶俐。

器宇:

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

束缚,限制。

轩昂: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

锋利;锐利。

侏儒: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

酒馆。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

极热。

粗制滥造:

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

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

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

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三、课文解析

本文结构:

一(1-5)托翁的外貌特征(比喻和夸张联用,使得画面气韵生动,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多用抑笔)

二(6-9)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高度赞美)

托尔斯泰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段落大意:

1须发特征2脸部轮廓结构3面容表情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拜访者对他的外貌表示失望6犀利的目光7富有感情8眼睛的威力9缺少幸福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目光犀利深刻,有深刻的洞察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夸张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

眼皮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的追寻其猎物来:

表现托尔斯泰用眼睛观察社会、人生、时代,并揭示其本质。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事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指戳要害,真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

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因为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黑暗、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尽自己的毕生努力去改变,但事与愿违,医生处于痛苦之中。

介绍眼睛:

精细深刻进步思想

广阔高远腐朽思想

比喻:

眼睛(本体)喻体:

珠宝、探照灯、猎鹰、晶体、匕首、猎人

目光(本体)喻体:

刚刀、手术刀、X射线、枪弹、金刚刀、黑豹、磁铁

注解:

1节选自《三作家》2髭(zi)

3髯(ran)4鬈(quan)

5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6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白夜》《罪与罚》《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7器宇:

气概,风度

8禁锢(gu):

束缚,限制

9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10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11轩昂: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12颔(han)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13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

14锃(zeng)

15广袤(mao)无垠:

广阔无边。

绺(liu)

第五课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二、字音

搓捻(cuōniǎn)繁衍(yǎn)迁徙(xǐ)觅食(mì)惭愧(kuì)譬如(pì)

栖息(qī)小憩(qì)遨游(áo)花团锦簇(cù)冥思遐想(xiá)

二、词义

企盼:

盼望。

繁衍:

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

迁移。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小心翼翼: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一点不敢疏忽。

三、课文解析

分段:

一、(1-1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二、(14-21)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三、(22-39)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个抽象事物

本文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又愉快的生活经历。

安妮·莎莉文老师:

爱海伦,有责任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海伦思维、情感、智慧,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海伦:

有毅力,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好学聪明,悟性极高,情感丰富

再塑生命: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2让“我”回到了自然,理解自然

3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他很高兴得想吻我:

1以真情回报海伦的送花举动

2借此机会让海伦感悟、理解什么是“爱”,唤醒海伦的爱

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生动形象地比喻,艺术性地解释了爱

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不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而且将爱的含义跟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注解:

1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他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

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求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

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

马克·吐温)

2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一百多首十四行诗。

第二单元

散文诗:

作家:

高尔基,泰戈尔,郑振铎,屠格涅夫

特点:

象征手法(托义于物)

   短小精悍(篇幅)

抒情性强

第六课雪鲁迅散文诗

一、字音

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朔方(shuò)凛冽(lǐnliè)

二、词义

博识:

见识广博。

凛冽:

刺骨的寒冷。

天宇:

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

精灵,魂灵。

消释:

消溶。

升腾: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三、课文解析

青春的消息,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江南的雪(1-3):

滋润美艳冬花杂草

柔美美丽且富有生机和活力雪罗汉的洁白明艳

蜜蜂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孤独的雪

北国的雪(4-6):

壮美随旋风蓬勃奋飞死掉的雨

在日光中旋转升腾雨的精魂

江南的雪:

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经不起环境外了的打击,不能过于眷恋。

北国的雪:

用了一连串动词,展现出北国的雪的奋斗和向上,决不妥协的个性,以及铺天盖地、横扫千军的气势。

北国的雪的环境:

“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了当时极度黑暗和严酷的社会现实。

向上:

指人身上向上的精神

但是: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全文重点,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相较于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摒弃柔弱的部分,剩下坚强的部分,凝成雨的内核。

注解:

1选自《野草》

鲁迅诗:

天地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第七课雷电颂

一、字音

伫立(zhù)睥睨(pìnì)咆哮(xiào)波澜(lán)污秽(huì)犀利(xī)

劈开(pī)稽首(qǐ)驰骋(chěng)虐待(nüè)

二、词义

睥睨: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

不干净。

犀利: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

摆布。

虐待: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

雷暴;霹雳。

踌躇:

犹豫。

鞭挞:

鞭打。

比喻抨击。

祈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

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三、课文解析

郭沫若作品《女神》白话诗《屈原》《高渐离》《棠棣之花》历史剧

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分段1(1-8)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

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

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

象征:

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1风雷电:

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

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

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

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本文的艺术特色

1运用了象征手法

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想象瑰丽奇特,富有浪漫主义光辉

哭,苦有什么用?

……:

揭示了统治者的外强中干的怯懦本质

鼓动吧,风!

……毁灭呀!

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的邪恶力量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体现它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呼唤风雷电:

表达了摧毁黑暗社会的强烈希望,对光明未来的强烈追求。

抒情方式分为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注释:

1节选自《屈原》

第八课短文两篇巴金

一、字音

旸谷(yáng)一撮灰(cuō)皓月(hào)妲娥(Héng)

二、词义

皓月:

明亮的月亮。

露台:

晒台。

旸谷:

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三、课文解析

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追求和向往,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黑暗、寒冷、死亡,要使民族得到解放

巴金,现、当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巴金作品:

长篇《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中短篇《将军》《神·鬼·人》《复仇》散文《龙·虎·狗》《还魂草》

注释:

1选自《巴金选集》,原载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灯火和太阳都能发光,都能发热

本文叙述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表达了作者不愿苟且偷生,而要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奉献一切的人生追求

月光冰冷,是死了的光

本文写了嫦娥奔月,她获得了寒冷寂寞的生

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

表达了对生者的期盼,希望他们担负起拯救民族的重任

第九课海燕高尔基前苏联

一、字音

高傲(ào)呻吟(yín)翡翠(fěi)掠起(1uè)困乏(fá)蜿蜒(wānyán)

二、词义

高傲:

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

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

轻轻擦过或拂起。

困乏:

疲乏。

震怒:

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蜿蜒:

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三、课文解析

高尔基作品:

《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

本文线索:

暴风雨的逼近

本文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

“暴风雨将要到来”,海燕高傲的飞翔,渴望暴风雨的来临

海上暴风雨的图景“暴风雨逼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勇敢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的呼唤暴风雨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写出了海燕矫健的姿态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写出大海强大的力量,浩大的声势

它在大笑,他又在号叫……:

表现海燕的乐观自信、坚强勇敢、慷慨豪迈

他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他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反动派是纸老虎,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念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强化海燕兴奋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革命的到来。

海燕是:

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的艺术形象,象征着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

海鸥:

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海鸭:

呻吟,吓坏了

企鹅:

蠢笨,胆怯

以上三者象征害怕革命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假革命者。

海燕与以上三者对比,突出了海燕的形象。

大海:

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狂风、雷声、闪电:

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环境描写(渲染烘托)

暴风雨象征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本文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2.丰富多彩的修辞3.圆熟精湛的技巧:

对比,烘托

4.句式灵活多变5.用词准确生动

作者:

抑恶扬善,爱憎分明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祈使句,表达了作者期盼经受革命风暴的洗礼,及召唤革命者奋起反抗,赢得解放的豪情,同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注释:

1《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三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俄国大革命爆发于1905年

第十课组歌纪伯伦

一、字音

炽热(chì)祷词(dǎo)执拗(niù)俊俏(qiào)衷情(zhōng)馈赠(kuì)憔悴(cuì)

真谛(dì)夫穹(qióng)璀璨(cuǐcàn)镶嵌(xiāngqiàn)翱翔(áo)丧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è)

二、词义

执拗: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

赠送(礼品)。

真谛: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

酷似。

海誓山盟:

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

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

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

三、课文解析

艺术特色:

美在:

1表达上富有诗韵和节奏,语言上的佳词丽句

浪之歌

彻夜不寐:

守护世界,让世界更和谐,更美丽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海浪和作者的形象已经融为一体,这句话既是海浪的倾诉,又是作者自己坚定的声音。

雨之歌

1洒落如银线泻地珍珠散落的雨(造福他人)

雨  2伴随雷而来的雨(滋润万物的雨)

   3敲击窗户的雨(启迪心扉的雨)

雨的形象:

奉献着、使者

注释:

1选自《泪与笑》,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严春有议论性散文

一字音

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尺(zhǐ)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二、词义

蓬蒿:

(方)茼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

(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

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

精细巧妙。

佳肴:

精美的菜肴。

三、课文解析

作者在议论上层层推进

一、引论1人类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

论历史、论关系、论智慧

二、本论2-4人类的智慧不值得骄傲:

从航天事业来讲

从人类的认识史

从矿坑成为陷阱

宇宙中存在智慧高于我们的生物

5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6-7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关系

8-10宇宙有生命

三、结论11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散文:

语言富有文学色彩,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

反问答案在问句本身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

一、字音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边缘(yuán)

二、词义

萧瑟: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

温暖。

干涸: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

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

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

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无限:

辽阔无边。

边缘:

沿边的部分。

三、课文解析

报道文学:

新闻/文学

本文主题:

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注解:

1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西域水道记》:

清代徐松撰。

罗布泊:

过去生命绿洲

现在死寂荒漠

变化原因:

1盲目地利用塔里木河水资源,导致河道下游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恶化2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第十三课旅鼠之谜位梦华科学小品

一、字音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啮(niè)齿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

二、词义

前赴后继:

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

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

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

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课文解析

旅鼠三大迷:

1繁殖能力惊人,是动物世界之最

2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自杀现象

3死亡大迁移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有一天

地点:

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