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70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4课 人类的朋友资料.docx

第4课人类的朋友资料

人类的朋友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

狗的忠诚、猫的温顺、牛的憨厚、狮子的勇猛……,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它们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在了解动物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动物学习。

动物有着各自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描绘动物时,不光要描绘其形态,更要把握其神韵。

本课通过画面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家运用不同的线、面捕捉的动物精彩的瞬间,借助画家高超的技巧让我们感受到动物神韵的同时也看到了画家的心情。

我们要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明白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需要的密切关系。

一、教学路径

欣赏——欣赏大师笔下各种动物的精彩瞬间,体会动物的动态和结构特点,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习——学习描绘动物的多种方法与表达方式,学习如何捕捉动物最传神的瞬间。

探寻——探寻动物的习性与结构特点,以及创作的方式。

创作——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借助图片、视频或直接走进大自然,用线条和色彩,捕捉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态,并记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自己创作时的心情故事。

二、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临摹动物作品;第二课时走进大自然捕捉动物的精彩瞬间,创造性地体验和完成作品。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体验动物骨骼和动态的关系,感受艺术作品中动物的精彩瞬间,了解描绘动物的方法。

技能目标:

运用所学,用线条和色彩,捕捉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态,并记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自己创作时的心情故事。

情感目标:

在感受艺术作品精彩之余,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善待动物。

树立动物与人类友好共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动物的描绘方法,了解动物的动态变化和骨骼的关系,观察研究不同动物的习性,用合适的表达手法描绘动物的习性和神态。

教学难点:

用合适的表现手法描绘动物的精彩瞬间。

三、教学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关系密切的信息资料,各种动物图片,绘画资料,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

1.了解动物

仔细体会作品中动物的形态,不同的动物其生活习性和动态各不相同,要想生动地描绘它们,就要了解它们的骨骼变化。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动物的一些习性和生长特征。

昆虫: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三对足,头上有一对触角,体表有外骨骼。

鱼类:

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鸟类: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哺乳类: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它们的骨骼系统十分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化,表现在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四肢下移至腹面,出现肘和膝,将躯体撑起,适宜在陆上快速运动。

头骨因脑与嗅囊(鼻囊)的高度发达而有较大变化。

从形态解剖特征来看,颈椎7枚、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头骨具有二个枕骨髁和牙齿异型,这些都是哺乳类骨骼的鉴别性特征。

老虎:

是哺乳纲中豹属的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是亚洲的特有种类。

虎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猎食动物,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最大的老虎为西伯利亚虎,圈养情况下最大体重超过三百千克,身长可达3米,而野生的西伯利亚虎没有这样巨大。

除了庞大的体型与有力的肌肉之外,老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身上白色到橘红色的毛皮中有黑色垂直的条纹,并且下半部的颜色较淡。

兔:

中小型草食性动物,与啮齿目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上颌具有2对前后生的门牙,后一对很小,隐于前一对门牙的后方,又称重齿类(Dupilicidentata)。

门牙前后缘均具珐琅质。

无犬牙,在门牙与前臼齿间呈现空隙,便于食草时泥土等杂物溢出。

上唇具有唇裂,也是对食草习性的适应。

常见代表为蒙古兔,背毛黄褐色,后肢长而善跳跃,耳壳长,尾短。

2.描绘动物

动物只有在其生活的环境中才最有风采,描绘时要关注动物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a.画鸟类是有一些难度的事,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鸟类的头和翅膀总是在动,身体是个蛋形,这样画起来就会有趣得多。

b.我们在了解结构以后就会发现,描绘大型哺乳类动物,需要特别关注动物的瞬间动态的变化,以及变化时候的动态规律。

动物的运动姿态总是由四肢以及与它们相连的那几块肌肉组成的,同时,抓住头颈、背脊及尾的形态变化就抓住了动物形态的一半。

眼睛能够反映出一只动物的性格特征,也是绘画时首先要考虑的。

c.探寻的记录:

去户外描绘奇异的动物世界,观察各种不同动物的特征是一个不断整理和添加的过程,一幅粗略的动物速写,会留下人们探访自然的初始印迹。

d.介绍我们的老朋友(身边的宠物):

用画笔来捕捉陪伴我们生活的那些宠物生动的瞬间,记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在图画中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e.灵感的给予:

在记录动物身影的同时,不妨随着想象给动物速写添加场景,整理成一幅幅完整的画。

从图书、网络等媒介中去搜索一些大型动物生动的瞬间图片,同时查找相关资料,记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在绘画中感受大型动物带来的形态和力量的美,并在画面中留下自己想象。

场景的刻画可以充满联想,并让画笔随着联想在画纸上移动,让灵感闪现。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因为我们喜爱,所以笔下的动物更具动人的风采,在教学中要抓住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展开,设置人文情境,使整个课程中因有了情感的作用而乐于被研究。

动物只有在其生活的环境中才最有风采,描绘时要关注动物生活的合适环境,不同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态各不相同,要想生动地描绘它们,就要了解它们的骨骼变化。

一、收集与分享

交流各自课前准备的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资料,分享自己与动物之间的各种故事,唤起学生对动物的情感共鸣,为课程的展开创设情境。

二、欣赏与分析

欣赏大量经典的描绘动物的作品,采用自我欣赏、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和对比欣赏的方式。

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疑问、讨论、交流、释疑等方式,体味探索知识的乐趣。

在欣赏的同时,应带着问题进行,使探索更有目的性。

可设置这样一组问题:

a.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b.不同的动物画家描绘时在线条的运用上如何体现其特点质感?

c.如何才能把动物的动态和习性用最合适的表现手法呈现?

d.我们从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动物?

e.动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三、交流与探讨

探讨描绘动物的方法,以及从何入手,线与色彩如何运用,通过交流探讨,完善各自创意,进行创作构思。

四、实践与创作

创作的核心不是仅仅画一只动物的形状,而是要有艺术性的表达,抓住动物的神韵特点,用线条表现并可以加上色彩。

可以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也可以从局部入手完善画面,或者以寻访日记的方式做探寻自然的记录。

在完成的动物旁还可以做适当的文字记录,可以是动物的特点,也可以是描绘时的心情故事。

在创作中还应关注动物生存的环境,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其风采。

五、展评与延伸

开个作品发布会,说说自己的作品、创作的过程,相互交流,并谈谈如何善待和保护我们人类的动物朋友。

教学评价建议

在本课教学中,教学核心在于通过对动物的动态、结构、习性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体验在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独特之美,感受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以探寻动物秘密的方式,运用合适的表现方法临摹和写生动物。

作品可以是寻访日记的形式,也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观察的过程和感受。

完成后进行作品交流,体验不同绘画表现的艺术之美。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课前把各自收集的自己喜欢动物的故事与大家交流,激起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共鸣,为上课做准备。

二、导入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片断,师生一起感受动物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并用线条快速的描绘印象最深刻的动物形象,交流所画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三、欣赏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艺术家们也很喜欢画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自我欣赏,关注:

a.最喜欢的动物作品是哪幅,为什么?

b.描绘动物时应注意和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师生一起欣赏讨论各自学习的成果,各小组派代表阐述。

2.师生一起对比研究不同艺术家描绘动物的不同手法。

欣赏德拉克罗瓦的《虎》与丢勒的《兔子》,讨论:

a.两种动物的神态;b.两种动物的动态特点;c.两位画家运用手法的特点;d.德拉克罗瓦遒劲奔放的线条和丢勒细腻轻松的线条是如何凸现动物性格的?

四、研究

1.以教材中描绘动物的方法为例,师生一起研究学习如何描绘动物。

描绘动物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从轮廓开始,逐渐深入,然后可以加一点明暗进一步深入,最后可以用水彩轻松罩上一层,或者从局部细节入手,再抓形体,深入,细化。

2.描绘的方式除了可以有针对性地描绘一种动物,还可以以寻访日记的方式做探寻自然记录,用绘画和文字共同记录动物的一点一滴。

3.描绘动物也要关注其生活的环境。

五、构思

描绘动物的途径很多,可以借助图片资料、动物标本或视频,还可以走出教室到户外直接观察写生。

考虑选择何种方式,从何处入笔,同时更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特点与神采。

思考并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完善各自的构思。

六、创作

用线条或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绘画方法完成一幅有关动物的作品,可以在作品上记录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自己画动物时的心情故事。

七、展评

交流各自的绘画心得、所画动物的科学知识以及动物的人文象征。

八、延伸与拓展

寻找动物与人类之间密切的关系体现在哪些地方。

关注因为人类的原因,动物的生存有着怎样的变故。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相关链接

线:

线条是视觉形式最基本的语言,是人的主观创造,也是人的感觉、领悟和想象的某种混合。

以线条的形式来观察和认识自然界,应该是人类视觉的一种普遍特征。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很强,既能表现物象的轮廓,又能表现其体积、形态、质感、量感和运动感。

线条的变化与造型的形式美紧密结合,使画面既有韵味又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线条可以说是一种符号、一种媒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概括性。

画家可以用线条描绘物象,传达自己的思想。

不同画家笔下会出现不同的用线特征,传达各自的内心情感。

线条有长短、曲直、刚柔、虚实、方圆、疾缓等的变化。

曲直对比是指线条运行过程中方向变化的灵动性。

直线呈刚性,曲线显柔性,两者若合理搭配,则会使画面刚柔兼备。

在用笔转折的表现上,转则圆,折则方;只方不圆则妄生圭角,只圆不方又会造成线条柔弱无力。

疾缓是指行笔速度的快慢。

行笔速度快,线条易率意;行笔速度慢,线条易厚重。

行笔过程中,疾与缓的用笔变化会增强画面的节奏感。

线条的走势、节奏、穿插、体积、力量感、动感等,都能通过用笔的变化体现出来。

豹体形高大,线条优美,性猛力强,动作敏捷,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

豹的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

其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

豹的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刺。

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

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

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黑色的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

世界上每一只豹都有自己独特的斑点图案,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各不相同。

狮子:

雄狮重达170~270公斤,身长大约1.75米~1.9米,母狮体型较公狮小,但全长仍可达1.4米~1.7米,体重重达110~140公斤,相当于两个成年男人的重量,是非洲最顶级的掠食者。

公狮颈部周围包着的一层鬃毛名为“狮鬃”,狮鬃颜色不一,有金褐、咖啡和黑色之分,有些狮的狮鬃浓密而杂乱,有的则稀疏且平顺。

科学家研究发现,狮鬃又黑又浓又乱的公狮因为长相较吓人因此很少受攻击,狮鬃少且颜色淡的公狮常受到攻击,狮鬃在打猎埋伏上并没有任何的帮助。

有些狮子体色为纯白,并不是因为白化病,而是因为其色素细胞的突变,这样的白狮数量十分稀少。

动物专家发现每只狮子的胡子部位特征也不相同,就如同人类的指纹一样各不相同,并且不会因为年龄变化而有所改变。

因此,辨认狮子身份可依靠此特征作为辨识方法。

法布尔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蝈蝈等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其代表作:

《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英文名称是《TheRecordsAboutInsects》,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被称之为“昆虫的史诗”。

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法布尔名言:

“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发生力量!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我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块地方而已。

“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勿庸讳言,昆虫学领域应该保有少许天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