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70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docx

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

2016中国留学生在美被开除报告群体陷入诚信危机学霸更容易被劝退?

中国留学生申请中存在诚信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然而,最近今年,这个问题已经被提上了留学生白皮书。

今年,被劝退的留学生数目又进一步升级到5000人。

为什么留学生被劝退成为了潮流?

劝退人数还逐年上升?

  2015年5月,在全球教育工作者大会NAFSA上由厚仁教育发布的中国留美学生开除报告曾引发广泛关注,每年至少8000留美学生被开引起海内外媒体哗然。

今年同期,2016年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出炉,“开除”二字被替换成了“劝退”。

尽管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的情况并没有好转,但因学习成绩被劝退的学生比例开始下降,且被劝退的学生中超过90%已重回美国校园或正回归学术正轨。

一方面是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提升,而一方面,则是少数留学生引起的群体诚信危机。

相较去年,因学术不诚信而被劝退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由去年的24.56%增至32.57%,协同作弊、商业作弊的案例也大幅增加。

令人吃惊的是,73.79%被劝的留学生都是位于学校排名前100的“好学生”。

加之留学生“挂靠”案件屡次发生,中国留美学生再一起集体躺枪,为诚信问题“背锅”。

与留学低龄化对应,被劝退的主要人群集中在留美本科生中,占到了六成以上;18岁以下的学生被劝退比例连续2年有小幅增加。

不管是中国留学生极其家长,还是美国学校,甚至整个留学行业,其实都尚未做好应对留学低龄化的充分准备。

被劝退留美学生的数字分析只是表象,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更值得留学家庭警醒。

摒弃冷嘲热讽的心态和贴标签的看客做法,大众或许应该更该关注这些被劝退学生在孤立无援时应该怎么办,关注如何让他们重回学术正轨、完成学业,不受到二次伤害。

毕竟,留学已经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

  群体诚信危机  白皮书通过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的1185名学生样本数据资料分析发现,中国留美学生被劝退原因主要分为七类:

  其中,学术表现差和学术不诚信是最主要的劝退原因。

学术表现差(主要体现在平均绩点GPA过低)虽是中国留学生被劝退的首因,但相关案例正逐年减少。

2014年因成绩低而导致的劝退比例曾高达62%,2015年降到53%,2016年则降到39%,降幅达26%。

  厚仁教育首席发展官陈航分析,这说明中国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他们对学业的态度更加端正,留学前做的准备工作也更加充分。

  此消彼长,愈发严重的学术不诚信问题却让人忧心忡忡。

  学术不诚信是中国留学生被劝退的第二大原因,呈现连年上升态势,2016年占比升至32.57%。

最常见的学术不诚信行为包括:

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代写代考、申请材料造假、引用不规范、篡改成绩等。

不恰当引用文献是中国留学生最容易犯的学术诚信问题。

美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接受了文献引用规范的教育,而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出国后才第一次接触写论文,写作业、论文或考试时,随意引用资料,而不采用标准的引用格式注明。

及至一些留学生因为引用不规范被警告时,尚认为美国教授大题小做。

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表明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对知识产权和原创意识的相对陌生。

对美国学生中约定俗成的学术诚信习惯或者不了解,或者采用随意或侥幸的态度不去严格遵守,则源于对美国文化及制度了解的匮乏。

一些留学生认为家庭作业和同学商量、对答案在国内很正常,在家庭进行的网络考试中偷偷查资料无伤大雅,殊不知在美国均被定义为作弊。

主管学术及战略国际化的NAFSA副主席、旧金山州立大学副校长吴彦伯博士介绍说,美国是有着“学术洁癖”的国家,对于涉及学术诚信的问题十分重视,因为无知导致的引用不规范尚且有转圜余地,但抄袭、篡改成绩、代考等则触及了底线,犯了美国学术的“重罪”,被发现后基本都会被开除。

而作弊、论文枪手、代考在中国留学生群体里屡见不鲜。

曾帮助过一位面临劝退大三的留学生申诉,他因拗不过面子,帮助师妹代考,被学校发现。

跨国代写、代考甚至已形成商业作弊产业链。

陈航分析道,如果代考机构向一位中等学习能力的留学生推销,只要几百美元就能帮他考到A或者B,比他自己认真学习考到的分数还高,并且达不到承诺成绩就退款,那么这对于挣扎于学业压力中的留学生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而代考如同吸毒,一旦用过,其后就更容易投机取巧,越陷越深。

因申请材料造假而被劝退的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多。

为了被理想的学校录取,过度美化甚至虚报背景,在留学生当中越来越普遍。

有些学生自主使用假材料,有些却是被中介机构隐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递交了假材料申请。

一些美国院校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核实来自中国申请者的材料的真实性,很多学校已将中国学生的文书只作为参考,而更看重标准化成绩。

申请材料造假一经发现,学校有充足的理由撤回录取甚至将学生列上“黑名单”,并且被劝退没有时间限制。

即使临近毕业,学校也可以因为发现学生申请时造假或此前学术作假而开除学生。

曾接触过一例案例:

一位大四的中国留学生申请一所常青藤大学的硕士时,被发现4年前申请本科时提供的托福成绩代考,该常青藤大学取消了该生的申请资格,并向他在所的本科院校发去信件,最终该生在大四时被本科母校开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留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已经引起了部分教授的警觉。

在许多案例中,即使学生没有在考试或作业中采取不当的行为,教授们也对他们过于严格。

而这些偏见的产生,在留学生出国前可能就已形成。

近年来一再发生的SAT大规模泄题和成绩延迟发布事件,让中国留学生在拿到录取前就背上了“诚信原罪”。

留学生入学后一些表现,也不时验证教授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并非都是偏见。

加州一所大学的教授,为了严格考试制度,在一次考试中要求考生把自己的学生证都摆放在桌面以便逐个核实。

此时,三名亚裔学生起身离开考场——很明显,他们是代考的学生。

对待中国学生要格外留心已经成为美国院校的共识。

为了防止录取作假的留学生,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加入面试环节,这意味着美国大学已开始不相信中国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了。

  集体“犯罪”:

学术协同作弊  除了申请造假、作弊等个人行为,将中国留学生推向群体诚信危机的则是协同作弊。

协同作弊指的是数个或更多学生联合起来,各自负责一个方面,合伙作弊,包括互相抄作业,互相轮流做网上考试,在不适当的沟通情况下分享考试结果,考场多个人传答案等行为。

2016年5月中旬曝出的爱荷华大学中国留学生集体作弊事件既属于此种情况。

5月,美国本地媒体报道有将近3000名中国留学生就读的爱阿华大学爆出学术诈欺事件,涉及至少30名中国留学生。

事件涉案人在网络课程中找人代课、代考,但之后被学校从网络摄影机中发现,在“镜头”前上课的学生长相与学生证的照片“不吻合”,从而事发。

涉案留学生因学术欺诈行为收到校方警告信,甚至可能面临休学或被开除的危机。

尽管爱荷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在朋友圈和论坛纷纷吐槽此事只是少数人行为,坚决不背集体学术欺诈的“锅”,拒绝被代表和躺枪,但爱荷华校方至今未公开此事的进展和细节,态度模糊,网络上对于此事也是一边倒的讽刺。

实际上,某教育机构曾在2015年就接触过一起大型协同作弊案例。

美国中部一所排名前100大学的上百位中国留学生,通过购买代课服务让别人代替自己上网课,被学校发现后全部给予停学处分。

2016年接触到的一起协同作弊案件,依然发生在网课考试中。

某校的一位学生在考试时,多名中国同学在隔壁帮忙为其传答案,这一被学生们理解为“义气”的行为严重违反学校规定。

陈航介绍,美国学校的网上课程和网上考试正逐渐增多,网上课程大多是录制课程,相应的考试线上线下均可进行,很多学生对网课抱着不严肃的认知心态。

美国教育秉承“荣誉系统”原则,即平时信任学生自觉遵守规定,一旦发现作弊再严惩。

例如网上考试时,通过考试监考系统,开启摄像头,验证学生身份后,并不会监视学生的作答。

一些留学生就钻了这个空子,请人代为上课、写作业甚至考试,而网课代考,一个人可以代替多个学生,容易复制,从而成为学术作弊的高发区。

此外,协同作弊更容易发生在留美第二年。

第一年初来乍到,学生之间还难以形成团体。

而随着第二年课业的加重,留学生之间也互相熟悉,形成小圈子,容易在“互帮互助”的思维下误入歧途。

  名校“学霸”更容易被劝退?

  普通大学里的“差生”更容易被劝退吗?

事实上,被劝退学生大多就读于排名靠前的大学。

超过八成的劝退案例发生在本科及以上学历中,而这之中,超过70%的学生就读于综合排名前100大学,超过30%被劝退情况发生在全美综排前50的大学。

  并且,根据三年数据对比,被劝退学生所在学校的排名分布只有小范围波动,并未出现大的变化。

也就是说,排名前100的大学是被劝退情况发生的高危环境。

  一般来讲,能够申请到排名前100甚至前50大学的留学生,都是相当优秀。

为什么这些“学霸”反而成为被劝退的主力呢?

经分析得,排名越高的学校学习压力越大,更容易发生无法紧跟教学进度的情况,导致学术成绩不理想,这是被劝退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能进入排名靠前大学,说明学生之前的学术表现良好,进入新阶段后成绩不如从前,更容易产生压力和心理负担,甚至出现以作弊来获得高分的不当行为。

上文提到的2015年网课协同作弊案例,就是因为涉案留学生来美后出现了功课做不完、成绩上不去的问题,压力较大。

而代写代考代课者,正是抓住了留学生们对成绩的重视和担忧这一心理,提供不当服务以此牟利。

提供代考代课的人通常是高一两届的留学生,而牵涉到集体作弊的学生们大多集中在本科二年级,这样的恶性循环致使留学生群体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GPA过低(本科GPA低于2.0,研究生GPA低于3.0)这一因素在排名51至100名的学校非常明显,而学术不诚实的问题在排名前50名的学校中比较严重。

旧金山州立大学副校长吴彦伯博士认为,TOP100大学的留学生被开除,与国人盲目的“名校情结”密不可分。

许多中国家长竭力把孩子送到综合排名更高的大学中去,甚至不惜更换专业,排名50-100区间的学校属于通过包装美化简历、不断刷分可以够得着的范围。

这类“伪学霸”虽然基础学术成绩以及语言成绩通常比较好,但是创新能力、领导力等综合能力方面并不是非常突出,进入到好学校后就会觉得学业压力非常大,学习吃力,或者对所学专业无兴趣,继而出现学术成绩差等问题。

一所位于美国中部排名60左右的大学国际办公室负责人感慨地说,“这里就有大概20个作业来自中国大陆的本科学生,他们不应该来这所大学,凭他们现在的水平,维持学校要求的及格标准,是肯定跟不上的。

”陈航建议,这一类的学生,主动转学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可能是个明智的选择。

申请到排名前50名校的学生,入学后往往发现名校其实是“鲨鱼池”,周围同学都是“大鲨鱼”,竞争极为激烈,不争上游就会被吃掉。

面对日益严峻的升学和求职环境,名校留学生需要竭力保住光鲜的成绩,而中国学生的功利心通常较重,部分“学霸”在平时作业或考试时抱着投机取巧心理通过作弊获取高分。

某留学机构总经理周容认为,夯实语言能力,选择与自身实力匹配的学校,尊重学生的兴趣意愿,家长不要过多干涉,是减少“好学生”被劝退的根本方法,拔苗助长式的申请策略难免后患后穷。

  留学低龄化凸显心理问题  2015年美国国际教育部《开放报告》指出,2014-2015学年,美国高校的国际留学生人数增长率达到了35年来的最高值,为10.03%;在美国际学生人数达到了近97.5万人。

其中,中国留学生就占到了30.4万人,增长率为11%。

2014-15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中,包含12.5万本科生和12万研究生,比2013-14学年分别增加了12.7%和4.0%,这是中国赴美留学生中,本科人数首次超过研究生人数。

《华尔街日报》报道,根据美国国土安全局数据,截至2015年9月,中国赴美读中学的低龄留学生在5年中上涨了290%,人数增涨至3.46万人。

留美群体低龄化与中国学生数目的持续增长,也给美国学校的相关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相应低龄留学问题逐渐增加。

  低龄、自我约束力差、兼顾学习与生活的角色转换、全新教育环境的压力,让大一大二的留学生成为被劝退的高危人群。

连续3年的数据显示,18-22岁的留学生占到了被劝退学生的六成左右。

  18岁以下的学生被劝退比例连续2年有小幅增加,行为不当和心理问题导致的未成年留学生被开除,逐渐凸显出来。

  因心理问题导致被劝退的情况多发生在小留学生身上,对应数据从去年的0.44%增长到了今年3.43%。

如果按照每年约3%的留美中国学生被劝退计算,2015年则有约200名小留学生因心理问题被劝退,这一数量在留美中学生基数中所占比例并不低。

2016年5月24日,新东方发布的《2016年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在取得海外院校录取后,心理变化跟踪排在留学生需求的第四位,也佐证了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青少年本身就处于心理问题高发期,孤身远洋读书,面对新环境更容易产生焦躁、忧虑的情绪。

一些小留学生因为语言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不愿与他人交往,从而感到孤独。

加之缺乏独立学习生活的经验,心智不够成熟,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各种状况,容易不知所措,继而出现心理抑郁等情况。

曾接触到一位在美读高中的女孩。

因为母亲要求女孩每天汇报学习情况、要求甚高,女孩非常郁闷,在一次争吵后,女孩抱怨要自杀,甚至说要杀掉寄宿家庭的家长。

寄宿家庭立刻报警,女孩被带至医院,经过三轮检查被确诊为患有心理抑郁,但不具有攻击性。

女孩面临被学校劝离,进行心理治疗。

陈航说,他接触的几起心理问题案例,不同程度上都是源于家长给学生的压力。

家长爱子心切,不了解美国本地的教育情况,而又希望能遥控学生的行为,最后适得其反。

男生则更容易因为行为不当被劝退,例如不遵守课堂纪律、打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不正当言论、恶作剧过火、开玩笑威胁他人等。

陈航将之归于不了解学校基本规范和美国校园文化,法制意识的淡薄,这些“不作不死”的行为可以通过行前培训、参加学校开学培训来预防。

  挂靠:

被开除后饮鸩止渴的不归路  2016年4月初,《纽约时报》报道,为打击签证造假,美国国土安全部实行“钓鱼执法”,派卧底探员在新泽西州办了一所“野鸡大学”——北新泽西大学,以引诱不法中介上门。

今年2月,为期三年的”钓鱼执法“开始收网,共诱捕了20多个非法协助挂靠的中介和机构,1000多名学生涉案,其中主要是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

这场诱捕大戏的起因,则是2012年美国政府问责局的一份报告指责移民局和海关执法局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验证和控制管理不够,频发的签证欺诈案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顾虑。

今年4月,一共收集了受挂靠牵连的106名学生的案例数据。

若将这部分数据归入统计,则因挂靠被劝退的学生人数比例将增至11.00%。

  挂靠(pay-to-stay-scheme),指学生缴纳一部分钱后,过“有名无实”的学校获得学生身份,非法留在美国学习或工作。

这种“付学费换居留”(PaytoStay)的做法是一种签证诈骗行为,提供非法服务的学校主体通常为“野鸡大学”。

陈航介绍,挂靠的当事人大都是主动和知情的。

通过非法中介的介绍选择挂靠的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后果的严重程度。

遭遇开除状况的留学生,容易病急乱投医,选择看似“最省事”的挂靠学校,以保住学生签证,并向父母隐瞒。

一旦进入挂靠的学校,因直接违反了移民局的法律,被发现后会被立刻取消学生签证,如在规定期限内没有离境,将面临3年或10内禁止进入美国国境的处罚。

而有过挂靠野鸡大学的记录,即使再次申请到美国大学,被拒签的几率也极大。

目前正在美国挂靠的中国学生,陈航的保守估计有5000人。

在2015年中,仅加州、新泽西州被美国移民局关闭学校抓到的挂靠学生达2500名,其中一半是中国学生。

2013年,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引用美国大学统计的数据称,近年来全球野鸡大学数量增长迅速,美国是野鸡大学最多的国家,约1000所,其颁发的文凭,95%给了中国人。

挂靠学校一般都与语言学校相关,每年都有很多语言学校违规而被吊销执照。

被美国大学劝退后,应努力转学进入正规的大学,而非挂靠语言学校。

作为国际学生,在美国的高中或大学需要保持Full-time的学习,挂靠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

  被劝退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白皮书对被学校劝退的留美学生们的后续学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以研究中心数据库1000名被劝退学生为样本,以进入服务后一年为期的后续回访显示,截止2016年3月,64.37%的被劝退学生在一年内已经回到了美国四年制大学;30.42%的学生在转学过渡期,也就是正在回归学术正轨的途中,并没有因为被劝退而完全中断在美学习;被劝退后选择回国的学生仅占5.21%。

  在转学过渡期的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仍然因为成绩不能满足要求而不能重回四年制大学,需要更久的学术辅导。

如果不能在合法逗留期限内重回校园,这些学生可能面临被遣返的困境。

“我们不希望大众误解‘遇到开除状况’的中国留学生一定会被开除或被遣返。

三年的白皮书英文版本的表述是统一的‘Dismissalissue’,这是一种会导致学校单方取消学籍的情况。

虽然劝退和开除结果一样,都要失去学籍,但美国院校的处罚机制包括暂时中止学籍(suspension),意味着有返校的可能,最严重的一级才是永远除名(expulsion)——不得再录取。

而且美国认可‘二次机会’,允许学生转学或再申请。

2016年白皮书中文版本改用‘劝退’而不用‘开除’一词,是为了避免读者误解为白皮书的数据都是“永远除名”等级,对这些留学生形成偏见。

”陈航说。

《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的发布意外引爆海内外舆论,一些同行指责抹黑中国留学生群体形象。

陈航解释说,与抹黑相反,研究在美国处于劝退状态的中国学生的现状,为中美国际教育者提供了数据依据,也让中美教育者和留学家庭能更客观地了解中国留学生的现状。

被劝退的中国学生,是弱势中的弱势,最容易病急乱投医受到二次伤害,大众应理性对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关注被劝退学生如何抓住二次机会完成学业,关心如何避免被劝退,而非冷嘲热讽或污名化留学生。

  TIPS:

被劝退学生数据和地区分布  劝退情况集中发生在西部沿海以及东部地区。

西部沿海地区包括加州、俄勒冈以及华盛顿州,其中以加州洛杉矶及华州大西雅图地区最为严重;东部包括马萨诸塞、纽约州、宾州、俄亥俄、伊利诺伊州等。

被劝退情况严重的区域通常具有经济发达、华人集中的特点,是移民和留学的最热门地区;高校资源丰富,并且排名靠前的学校集中。

  被劝退学生在美年数分布  白皮书数据显示:

69.31%的被劝退学生在美时间不超过两年;41.37%的学生在美国学习生活时间只有一年甚至不到一年。

学生留美时间越久,适应状况越好,出现劝退的情况相应越少。

三年数据对比显示,在美1-2年学生劝退比例增长率为22.55%。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

美国学业在第二年难度增加,为客观因素;美国学校愿意给中国学生更多机会,第一年出现状况的同学被允许留校在第二年改进,但果不尽人意;协同作弊的案子多发于留美的第二年间。

  文章转载自INSIGHTCHI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