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82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1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docx

三基训练简记版+缩略版999

三基训练--临床检验医学

九九重阳君

§1临床检验医学

§1.1概述

l临床检验医学不断进展

近年来,我国临床检验医学事业取得飞跃发展,首先在仪器设备和技术方面进展迅速,大量先进的自动化仪器取代或部分取代了一般仪器和手工操作,有些技术和方法涉及最新的尖端学科;检验人员的伦理道德、法制观念、基础理论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又有一些临床医师、检验医师以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检验人员充实检验队伍,使检验与临床关系更加密切,检验质量和水平可持续地稳步提高更有了保证;检验工作的任务从简单地为临床提供实验信息,进一步积极参加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有的检验科不仅担负一般的实验室检测,还要承担教学、单独或与临床协作承担科研任务;为保证检验质量,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和强化。

2.努力学习推陈出新

先进的自动化仪器已进入实验室,正在逐渐替代部分手工操作,检验人员如何适应这个转变,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和准确;基础医学的发展及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要求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直接地、有效地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治,这些都要求检验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专业,还要充实基础和临床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已于1991年发布命令分步淘汰35项临床检验项目,随后又公布了有关替代项目和方法。

目前临床实验室化验项目已有上千种,随着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是必然的规律,如除卫生部过去公布的淘汰项目以外,有些其他化验项目和方法在实践中已经或将被淘汰。

如作尿蛋白半定量的艾氏试管法已被分光光度法取代;卫生部于2000年又发出通知,停止使用出血时间测定项目的Duke法,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的玻片法和毛细血管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

目前虽然化验项目众多,检验工作者应努力探索,科学论证,寻求对疾病能高效、科学的诊断、监测项目,以取代方法欠妥、高耗低效甚至无效、操作繁杂的化验。

3.严格质量管理,加强质量控制

为保证检验质量,必须强化质量控制,首先应搞好室内质控。

要抓好每一环节质控,保证终末质量。

自梅毒、伤寒等血清学检验即康氏试验、华氏反应和肥达反应等应用于临床以来,即强调要作阳性、阴性对照,实际上此即室内质控措施。

20世纪60年代初,有的医院自制简易的质控血清,开展了临床化学的室内质量控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逐步开展了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及临床免疫学等检验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评价,这些科学、适用的质控措施对检查和提高检验质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规定检验科几项质量控制指标为必备的统计指标,可见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随着检验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质量管理理论不断提高,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对质量控制又将有不同要求和采取不同手段,这也要求检验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适应和执行更新的质控方法,确保各项质控指标高水平和室间质评好成绩。

4.了解各种客观因素对化验的影响,争取最佳的化验结果

检验工作者除应重视仪器、操作、方法及试剂等实验室自身影响因素外,还应该了解和排除一些客观影响因素,以获得最佳的化验结果,如:

(1)某些检验特别是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可因某些生理因素影响而产生很大变化。

如激动、兴奋、恐惧等均可使血红蛋白暂时升高;白细胞计数在一天内最高值与最低值可相差一倍。

(2)很多药物对检验也会产生影响。

巳知有上百种药物可影响尿常规检验,如右旋糖酐、放射造影剂可使尿比密增高;非那西丁、阿司匹林、磺胺药以及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可使尿蛋白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

(3)样品质量不高或代表性不强往往可以造成误诊。

如作血气分析的血样品不能有气泡,也不能凝固;标本溶血对很多试验是不适宜的;多数试验特别是酶学试验要求新鲜样品;作细菌培养时采集样品,如病人已用过某细菌对之敏感的药物,则培养结果阴性,其临床意义也是有限的。

(4)选择最佳时期采样。

由于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周围血中出现变化的时间不一;各种化学成分代谢各有其规律性以及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故应掌握在最佳时期采样。

如要找间日疟原虫或三日疟原虫最好是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采血;心肌梗死做酶学检查,则要求在发病后2—4小时采样,如肌酸激酶(CK)在这一时间即开始增高。

(5)注意饮食对某些检验结果的影响。

由于进餐可使血液中很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临床化学的参考值一般均用空腹血,故抽血化验除某些急症化验外,一般均应空腹,特别是进餐后对血糖和血脂影响更明显。

另外食高蛋白饮食或高核酸食物,可分别引起血中尿素或尿酸增高;而营养不足可使血中总胆固醇浓度降低长期饥饿、营养不足还可使尿中酮体出现阳性反应。

如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除愈创木酯法外,于实验前3天内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及含丰富叶绿素食物等等。

因此,有关影响检验结果的客观因素,检验人员必须非常熟悉并能鉴别。

5.争取临床检验医学可持续发展

临床检验医学的可持续发展,除检验工作者自身业务不断充实外,还需基础和临床医学的支持和参与。

如对实验项目的开发和研究,除需实验室与临床知识外,还需较好的基础知识,有效地运用高科技手段,以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对化验结果临床价值的评估;对本专业已开展或待开展的实验项目的临床评价;寻求对疾病最直接、最有效、最准确、最合理、最经济的实验项目及其组合,以用于临床的预测、诊断、治疗和监测;等等,均需临床医师的参与和合作,才能达到更佳效果。

1.2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问答

1.简述普通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普通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分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两大部分。

光学系统由反光镜、光栅(光栏)、聚光器、接物镜、接目镜等部件组成。

机械系统由镜座、镜臂、载物台、转换器、镜筒、粗和细聚焦旋钮、载物台移动控制旋钮(推尺)等部件组成。

2.试述物镜上常用的一些数字。

物镜上常用一些数字表示其光学性能和使用条件。

如“40/0.65”中“40'’(或“40X”、“40:

1”)表示放大倍数,“0.65”(或“N.A.0.65”或“A0.65”)表示数值孔径。

又如“160/0.17'’中“160”表示使用该物镜时,显微镜的“机械筒长”应为160mm,“0.17'’表示使用该物镜时,盖玻片厚度应为0.17mm。

有的低倍物镜(如“4X”)在有无盖玻片的情况下均可使用,所以以“一”代替“0.17"o

3.简述物镜所使用的介质及其折射率。

空气(折射率为1)用于干燥系物镜;水(折射率为1.333)用于水浸物镜;香柏油(折射率为1.515)、甘油(折射率为1.405)或石蜡油(折射率为1.471)等用于油浸系物镜。

4.如何按放大倍数区分物镜?

放大1~5倍者称为低倍物镜,5—25倍者为中倍物镜,25—65倍者为高倍物镜,90—100倍者为油镜。

5.何谓镜口角?

它与数值孔径有何关系?

镜口角是指从标本射过来的光线,伸展到接物镜下组透镜边缘所张的角,通常以。

表示。

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A.)又称为镜口率。

N.A.是指光线从聚光器经盖片折射后所成光锥底面的孔径数字,为判断物镜或聚光镜能力的重要依据。

提高N.A.可采取提高镜口角和介质折射率的办法。

采取提高镜口角的办法即让标本尽可能靠近物镜;采取提高折射率的办法,即在物镜与标本之间加入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如香柏油,此即为什么要使用油镜的道理。

6.简述显微镜的维护。

防潮、防尘、防震、防腐蚀、防热。

7.试述常用的天平及其用途。

普通天平:

灵敏度差,感量一般为0.1-1.0g,适用于一般药物的称量。

分析天平:

摆动天平、双盘空气阻尼天平、双盘电光天平(半机械加码)、双盘全自动电光天平(机械加码)和单盘电光分析天平等。

此类天平灵敏度高,感量一般为0.1mg,适用于定量分析。

8.写出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及变异系数的符号、公式及意义。

均数:

符号为X-。

均数代表一组观察值的集中趋势。

标准差:

符号为S。

标准差代表一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标准误;符号为Sx或SE。

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接近程度。

变异系数:

艾称离散系数,符号为CV。

变异系数是相对数,没有单位,因此更

便于资料之间的分析比较。

CV常用于比

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

或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几组资料的变

异度。

9.如何计算抗体的平均滴度?

简答:

采用几何均数法。

公式略。

10.如何进行两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简答:

进行显著性检验可用t检验法,不同类型的资料可用不同的方法。

常用样本均数与总体(理论)均数的比较、配对资料的比较、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及两样本含量较大时的比较。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时,如两样本方差相差太大,则应先检验两组方差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如差别有显著性,须用校正t’检验,即t’检验代替t检验。

11何谓卡方检验?

简答:

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差别的显著性,用卡方检验。

基本数据只有二行二列,则用四格表;如行数或列数大于2,则用行X列表。

12.何谓真值、定值、准确度及精密度?

简答:

真值是用最可靠的决定性方法,即没有偏差或只有已知偏差的最佳条件下定量测得的数值。

在生化检验时,真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确切测得的。

定值是指标定的质控材料的已知值。

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是指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多次结果均值接近的程度,即对同一样品重复分析的结果间的符合程度。

13.何谓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医学决定水平、允许误差?

简答:

决定性方法:

这类方法的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不准确性的原因和不明确的方面。

测定结果为确定值,与真值最接近。

参考方法:

指精密度与准确度稍微低于决定性方法,其各种轻度干扰因素为已知的分析方法。

医学决定水平:

是指某项待测成分的某一浓度,围绕该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对确定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起帮助甚至关键的作用。

允许误差有两种提法:

(1)按照医学使用时有决定性作用的浓度为依据。

允许误差一般采用X-土2SD。

(2)根据参考值范围或生物学变异决定,Tonks提出以参考值范围的1/4为允许误差,后又提出以测定值的土10%为允许误差。

14.什么是室内质量控制?

其目的是什么?

室内质量控制系务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旨在检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15.什么是“OCV'’和“RCV"?

OCV(optimalconditionsvariance):

即最佳条件下的变异。

它是指在某一实验室内,在最理想和最恒定的条件下,对同一质控物进行反复测定,能得出的最低变异。

是在目前条件下本室该项目检测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精密度水平,是本室工作水平的一个基础指标。

RCV(routineconditionsvariance);即常规条件下的变异。

是指在某一实验室内,常规条件下测定,质控物所得出的变异。

它反映常规条件下该项目的精密度水平。

它不仅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方法、仪器、操作者等在常规工作下的精密度,而且是室内质量控制中靶值和允许误差范围确定的依据。

16.在质量控制中,如何判断失控?

对失控的判断标准有许多不同主张。

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原则是当质量控制血清的检测结果超出X-土3SD范围时,即判断为失控。

因为按统计学的原理,由随机误差引起结果超出X-土3SD范围的可能性小于0.3%。

对于几十次测定而言,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则提示可能存在非随机误差或特殊情况。

17.什么是室间质量评价?

评分方法是什么?

室间质量评价即由实验室以外的某个机构对各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定,以评价各实验室工作质量,逐步提高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我国,室间质量评价由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实施。

室间质量评价最常用的评分方法为VIS法。

18.何谓变异指数及变异指数得分?

变异指数(Variancelndex简写为VI):

室间评价通过测定控制血清,可得到两个主要指标:

一是均数,二是变异指数。

前者作为室间评价的参考靶值,后者是表示实验误差的指标。

变异指数得分(VIS),即用变异指数计分,当VI<400时,VIS=VI;当VI≥400时,VIS=400。

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VIS≤80为优秀;VIS≤150为及格;VIS最大值为400。

一般认为VIS>200,表明结果有临床上不允许的误差;VIS=400的测定结果则会造成临床上的严重失误,是绝对不许可的。

19.Westgard多规则质控常用规则有哪些?

有(X-平均数;s标准差)

12s:

一个质控结果超过;X-土2s,为违背此规则,提示警告。

l2。

5s:

一个质控结果超过X-土2.5s,为违背此规则,提示存在随机误差。

13s:

一个质控结果超过王土35,为违背此规则,提示存在随机误差。

R4s:

同批两个质控结果超过4s,即一个质控结果超过X-+2s,另一质控结果超过X---2s。

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随机误差。

22s:

两个连续质控结果同时超过X-+2s或X---2s,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41s:

一个质控品连续四次测定结果都超过X-+1s或X---1s,

两个质控品连续两次测定都超过X-+1s或X---1s,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10X-:

十个连续的质控结果在平均数一侧,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20.为什么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简答:

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是相互校正各参与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保持在临床所能接受的误差范围内,从而使参加活动的实验室之间结果有可比性。

故室间质评着重考察检验操作的整体状态。

21.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有何关系?

简答:

只有首先搞好室内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达到一定的精密度,才能得到较好的室间质评成绩和达到室间质评结果可比性的目的。

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是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回顾性检查,而不能控制实验室每天所发出的报告质量,故不能代替室内质量控制。

当室间质量评价中某一项目出现明显差异时,又要从室内质量控制中寻找原因,订出改进计划,确切地保证本实验室检验结果质量。

22.解释几个有关质量控制名词:

参考物、校准物、质控物、质控方法、质控图。

(1)参考物(referencematerials):

所含欲测物的量是用参考方法或用与参考方法可比的其他方法测出来的,其所定的值应有高度准确性。

参考物常由权威或官方机构所承认。

(2)校准物(calibrationmaterials):

含有已知量的欲测物,用以校准该测定方法的数值。

商品试剂盒中常带有校准物并有标示值,它与该方法及试剂相关联,由于有介质效应,所标示的值可能与真值有偏差。

(3)质控物(controlmaterials):

用于和待测标本共同测定,以控制样品的测定误差。

最理想的质控物是用与待测标本相同的介质制备,而且要求保存期间十分稳定。

(4)质控方法(controlprocedures):

以统计学方法确定质控测定值是否不同于已知值的方法,也称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5)控制图(controlcharts):

系评价测定结果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图表。

控制限(controllimits)是在控制图上作出需要行动信号的标准,或判断一组数据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之中的标准。

控制限由上限和下限规定可接受的范围。

23.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预期值和总有效率如何计算?

注TP为真阳性;TN为真阴性;FP为假阳性;FN为假阴性。

简答:

诊断灵敏度为所有病人(TP+FN)中获得阳性(TP)结果的百分数。

诊断特异性为所有这类疾病的人群(TN+FP)中获得阴性结果(TN)的可能性。

阳性结果的预期值(PV+)为所有阳性结果中正确的阳性百分率。

阴性结果的预期值(PV一)为所有阴性结果中正确阴性的百分率。

总有效率指所有检验结果中正确结果的百分率。

在临床运用中,主要以阳性结果的预期值观察检测结果的使用价值。

24.什么是分析范围、干扰和介质效应?

简答:

分析范围是指使用某法可以测定到准确结果的浓度范围,可以从标准曲线来估计,但要注意介质效应。

干扰是指由于存在于标本或试剂中的其他物质干扰了该法的反应。

干扰带来的误差属于恒定误差。

介质效应分析标本中除了分析物以外的所有其他组分称为介质。

它是指分析方法在分析测定时,介质参与反应的影响。

它可以是加强反应也可以是抑制反应。

从方法学讲介质效应并不是干扰。

25.临床检验各项报告如何将惯用单位改为国际单位(SI)制?

简答:

一般有下面几种变换方法:

(1)凡一价元素改为mmol/L,其值不变。

如多价者,即“mEq/L÷价数=mmol/L”。

(2)除蛋白质(包括血红蛋白)及酶以外,所有临床化学项目,均以“mol/l”(因数值不一,可用“mmol/L”或“/μmol/L”)报告。

(3)蛋白质类使用“g/L”或“mg/L”报告方式。

(4)凡使用“%”者改为“0.XX”。

如白细胞分类中“N60%”改为“N0.60';其他如PSP、蛋白电泳均改为“0.XX”。

(5)血细胞和体液细胞计数过去报告为XX/mm’(或PL),现改为1升(1L)中细胞数,分子以X10’表示,如;WBC5600/mm3改为5.6X109/L;RBC520万/mm3改为5.2X1012/L;血小板20.5万/mm3改为205X109/L(6)酶活性单位很不统一,国际单位制规定用Kat表示,国际计量委员会尚未批准这个建议,故暂用原来单位。

26试述血液的一般物理性质;简答: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血浆约占55%,血细胞约占45%。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是一种复杂的胶体溶液,组成非常恒定,其中固体成分占8%一9%,水分占91%一92%。

固体成分包括各种血浆蛋白、营养成分、无机盐、维生素和代谢终产物等。

血液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相对粘度为4—5,血浆渗量(渗透压)为300mOsm/kgH2O,血液离体后数分钟即自行凝固。

27.简述枸橼酸钠、草酸盐及肝素的抗凝机制。

简答:

(1)枸橼酸钠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草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3)肝素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可以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因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的作用。

28.什么抗凝剂最适宜于血液常规检验?

试简述其原理。

简答:

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最适宜于血液常规检验。

其原理是EDTA与血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EDTA盐通常有二钠、二钾或三钾盐。

29.简述改良牛鲍(Neubauer)型计数盘的结构。

简答:

改良牛鲍型计数盘具有两个同样结构的计数室。

加血盖片后其高度为0.1mm。

计数室长宽均为3mm,平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平分为16个中方格)长宽均为1mm,故加盖充液后每大方格容积为0.1mmg。

为便于计数,中央大方格又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再分为16个小方格。

通常四角的四个大方格为计数白细胞用;中央大方格内取五个中方格(四角四个及正中一个)为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用。

30.血细胞计数时,常见的误差有哪些?

简答:

(1)技术误差:

①取血部位不当;②稀释倍数不准;③血液凝固;④充液不当;⑤稀释血液后混合不匀;⑧计数红细胞时,白细胞过多的影响,或计数白细胞时,有核红细胞影响;⑦计数红细胞时,血浆自身凝集素或球蛋白过高;⑧仪器误差。

(2)固有误差:

即使技术熟练者,使用同一仪器,用同一稀释血液多次充池计数,结果也常有一定差异。

31测定血红蛋白的推荐方法是什么?

简述其原理。

简答: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测定血红蛋白的参考方法。

其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硫化血红蛋白(SHb)以外的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其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HiCN)。

32.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有什么缺点?

简答:

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存,能测定除SHb以外的所有血红蛋白,并易于建立质量控制。

主要缺点是血红蛋白转化液中,KCN为剧毒试剂,故严禁用口吸转化液,使用时应严加防范,比色废液应妥善处理。

33.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后的废液应如何处理?

简答:

比色废液可按每升加次氯酸钠液(安替福民)约35mL的比例混匀敞开过夜(使CN—氧化成CO2和N2挥发,或水解成CO2-3和NH+4),再排人下水道。

简记为:

比色废液加入次氯酸钠液处理,比例为1000:

35,敞口过夜后排入下水道。

34.试解释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

血红蛋白(g/L)=测定管吸光度*64458/44000*251=测定管吸光度*367.7

公式中,64458为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红蛋白平均分子量。

44000为1965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公布的血红蛋白摩尔吸光系数。

251为稀释倍数。

35.按计数细胞的原理,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可分为多少型?

目前通用的是什么型?

简答:

可分为光电型、电容型、电阻抗型和激光型。

由于电阻变化容易检测,性能稳定,因此应用最广。

目前国产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多为电阻抗型。

简记为:

激光光电,电容电阻等四型,电阻易测,国产多为电阻。

36.何谓库尔特原理。

简答:

20世纪50年代库尔特(W.H.Coulter)发明并申请了粒子计数技术的设计专利。

其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的性质,以电解质溶液中悬浮的白细胞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此法被称为电阻抗法,亦被称为库尔特原理。

37.显微镜法校正血液分析仪用什么公式计算?

简答: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显微镜目视法,一种是血液分析仪法。

前者是基础,血细胞分析仪要根据显微镜法准确计数结果进行校正后方能使用。

但这种计数应根据统计学研究白细胞计数结果的总变异系数进行分析。

总变异系数的公式为:

公式中nb为所见细胞实际数目,nc为用计算盘次数,np为用吸管的次数。

38.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标本有什么要求?

简答:

(1)从采集部位上一般要求用静脉抗凝血,因不同部位皮肤穿刺血的细胞成分和细胞与血浆比例常不一致,与静脉血差别较大;毛细血管采血量少,对自动化仪器而言,不易达到检测要求量,更不便于有疑问时复查;从病人角度,静脉穿刺更可防止因毛细管采血消毒不严带来的交叉感染;从仪器设计上讲静脉抗凝血有利于对仪器的保护。

(2)一般而言,采用抗凝血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小时(但PLT不宜在低温下贮存),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小时,Hb可稳定数日。

如作镜下白细胞分类,2小时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应及时推制血片。

上述保存时间还需根据各仪器说明书酌定,因各型仪器所用试剂各异。

简记为:

标本为静脉血,及时检测。

39.病理因素对血细胞分析仪使用有何影响?

简答:

①某些疾病血中含有冷球蛋白或冷纤维蛋白(如骨体瘤、血栓性疾病等)等,均可导致血液中某些物质凝集,致使血细胞计数增高;②血液中白细胞显著增高而影响红细胞计数或出现有核红细胞影响白细胞计数;⑧低色素性贫血或红细胞内含有大量SHb或Hb—CO,或某些新生儿、某些肝病病人红细胞膜质异常,抵抗溶血剂作用,导致溶血不完全;④多发性骨髓瘤的M蛋白增多时,在pH低的情况下,M蛋白可与溶血剂发生反应而使结果偏高;⑤各种病因引起的血栓前状态使血小板易于聚集而影响结果。

40.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上进展如何?

简答:

血细胞分析仪的改进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