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复习题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9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抗震复习题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震复习题二.docx

《抗震复习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复习题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震复习题二.docx

抗震复习题二

结构抗震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多、高层建筑结构中,随高度增加,水平荷载对结构的作用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变化。

2.随高度增加,多、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增加较内力增加〔〕。

A.一样;

B.更慢;

C.更快;

D.无规律。

3.框架是多、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大侧移小;

B.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大侧移小;

C.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小侧移大;

D.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4.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平面灵活,刚度小侧移大;

B.平面受限,刚度大侧移小;

C.平面灵活,刚度大侧移小;

D.平面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5.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小侧移大;

B.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大侧移小;

C.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大侧移小;

D.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6.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抗震墙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剪弯型。

7.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剪弯型。

8.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剪弯型。

9.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剪弯型。

10.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剪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下部剪切型,上部弯曲型;

B.下部弯曲型,上部剪切型;

C.剪切型变形;

D.弯曲型变形。

11.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

A.4~6m;

B.3~5m;

C.3~8m

D.2~5m。

12.在地震区须设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房屋,其缝宽均取为〔〕。

A.伸缩缝缝宽;

B.沉降缝缝宽;

C.防震缝缝宽;

D.三者平均值。

13.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型式不宜采用〔〕。

A.交叉梁式条形基础;

B.刚性基础,独立基础;

C.筏板基础,箱形基础;

D.桩基础,复合基础。

14.高层建筑在天然地基上时,其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A.1/20;

B.1/18;

C.1/15;

D.1/12。

15.在验算悬挑构件向上漂浮的风载时,取局部向上风载体型系数为〔〕。

A.1.2;

B.1.5;

C.1.8;

D.2.0。

16.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它们的传播速度有以下规律:

〔〕。

A.面波传播速度>纵波传播速度>横波传播速度;

B.纵波传播速度>横波传播速度>面波传播速度;

C.横波传播速度>纵波传播速度>面波传播速度;

D.纵波传播速度>面波传播速度>横波传播速度;。

17.抗震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所谓小震的50年超越概率为〔〕。

A.63.2%;

B.36%;

C.10%;

D.2~3%。

18.抗震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所谓大震的50年超越概率为〔〕。

A.63.2%;

B.36%;

C.10%;

D.2~3%。

19.地震动的三要素是指〔〕。

A.强度、频谱、场地;

B.强度、原因、频谱;

C.强度、频谱、持时;

D.位置、深度、距离。

20.对一般高层建筑,确定等效地震荷载的方法为〔〕。

A.静力法;

B.底部剪力反应谱法;

C.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D.时程分析法。

21.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力时,为考虑小塔楼的不利影响,通常将小塔楼的等效地震力增大〔〕。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22.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底部总剪力时的等效质量系数一般取〔〕。

A.;

B.;

C.;

D.。

23.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时的等效质量系数一般取〔〕。

A.0.75;

B.0.80;

C.0.85;

D.1.00。

24.高层建筑的竖向地震作用一般只在〔〕地震设防时考虑。

A.6度;

B.7度;

C.8度;

D.9度。

25.地震设防区的建筑物,一般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的烈度为〔〕。

A.6度;

B.7度;

C.8度;

D.9度。

26.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它适用于〔〕。

A.单层建筑;

B.多层建筑;

C.高层建筑;

D.多层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

27.在框架结构布置中,梁中线与柱中线〔〕。

A.不宜重合;

B.必须重合;

C.偏心距不宜过小;

D.偏心距不宜过大。

28.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的高度不宜超过〔〕。

A.120m;

B.80m;

C.55m;

D.30m。

29.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下的框架结构内力时,假设框架柱的反弯点在〔〕。

A.柱半高处;

B.柱顶;

C.柱底;

D.一般柱在半高处,底层柱在2/3高处。

30.某框架底层柱高6m,在用反弯点法计算时,该柱的反弯点距柱底〔〕。

A.2m;

B.3m;

C.4m;

D.5m。

31.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下多层框架内力时,梁柱线刚度比宜〔〕。

A.≥5;

B.≤5;

C.≥3;

D.≤3。

32.用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下的框架内力时,当某层柱相邻上层柱截面减小了,则该层柱反弯点位置较标准反弯点位置〔〕。

A.不变;

B.变化;

C.上移;

D.下移。

33.当层高相同时,具有相同截面的上层柱D值较底层柱D值〔〕。

A.相等;

B.不等;

C.较小;

D.较大。

34.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框架结构上层柱D值较底层柱D值〔〕。

A.相等;

B.不等;

C.较大;

D.较小。

35.当框架结构的层高相同时,具有相同截面的上层柱D值较底层柱D值〔〕。

A.相等;

B.不等;

C.较小;

D.较大。

36.洞口较窄而墙肢较宽的小开口整体墙的内力计算方法,一般可采用〔〕。

A.壁式框架计算方法;

B.连续连杆法;

C.整体墙计算方法;

D.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37.双肢剪力的墙整体系数的物理意义是连梁与墙肢的〔〕。

A.刚度比;

B.弯矩比;

C.剪力比;

D.轴力比。

38.双肢剪力墙整体系数越大,墙肢的弯矩〔〕。

A.越大;

B.越小;

C.并不变化;

D.发生变化。

39.当框-剪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近似呈弯剪型时,其刚度特征值为〔〕。

A.小于1;

B.大于6;

C.1~6;

D.任意值。

40.当框-剪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近似呈弯曲型时,其刚度特征值为〔〕。

A.小于1;

B.大于6;

C.1~6;

D.任意值。

41.水平荷载作用下框-剪结构中框架的最大剪力发生在〔〕。

A.结构中部某层;

B.结构的底层;

C.结构的顶层;

D.结构的任意某层。

42.一般情况下,离刚心越远的抗侧力结构,考虑扭转作用的剪力值扭转修正〔〕。

A.越大;

B.越小;

C.相同;

D.不同。

43.距离结构刚度中心越远的抗侧力单元对结构抗扭刚度的奉献〔〕。

A.相同;

B.不同;

C.越大;

D.越小。

44.在进行框架柱设计时,应尽量防止出现短柱,为此柱的长细比

应〔〕。

A.<4;

B.>4;

C.<2;

D.>2。

45.“强柱弱梁”是指〔〕。

A.柱的截面大于梁的截面;

B.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C.柱抗弯强度大于梁抗弯强度;

D.柱抗剪强度大于梁抗剪强度。

46.抗震框架梁端截面必须配置受压筋形成双筋截面,其中一级抗震框架的梁端截面受压筋与受拉筋之比As’/As应〔〕。

A.≥0.3;

B.≥0.5;

C.≤0.3;

D.≤0.5。

47.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其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应满足〔〕。

A.≤0.25;

B.≤0.35;

C.≤0.54;

D.≤0.61。

48.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得小于〔〕。

A.400mm;

B.500mm;

C.600mm;

D.800mm。

49.剪力墙与柱都是竖向构件,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剪力墙的截面高宽比〔〕。

A.>4;

B.>6;

C.<4;

D.>3。

50.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比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

A.相同;

B.不同;

C.较大;

D.较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缺点是〔〕。

A.剪力墙间距太小;

B.平面布置不灵活;

C.结构侧移刚度过大;

D.结构自重较大;

E.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

2.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的要点是确定〔〕。

A.框架的跨度;

B.框架柱的大小;

C.框架梁的大小;

D.剪力墙的数量;

E.剪力墙的位置。

3.风荷载作用的特点是〔〕。

A.与建筑外形有关;

B.与周围环境有关;

C.具有静、动力性;

D.在建筑物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E.较地震的出现时机多,持续时间长。

4.风振系数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A.结构自振特性;

B.结构的高度;

C.基本风压值;

D.建筑物体型;

E.地面粗糙度。

5.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可采用〔〕措施来提高计算精度。

A.取0.9系数修正各柱线刚度;

B.取0.9系数修正上层各柱线刚度;

C.取各柱传递系数为1/3;

D.取上层各柱传递系数为1/3;

E.结点不平衡弯矩再进行分配。

6.框架柱标准反弯点是依据满足〔〕条件的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求得的柱反弯点。

A.各层等高;

B.各跨相等;

C.各节点转角为零;

D.各层梁柱线刚度不变;

E.受均布荷载作用。

7.影响框架柱标准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有〔〕。

A.梁柱线刚度比;

B.框架的总层数;

C.框架的总高度;

D.柱的楼层位置;

E.荷载形式。

8.连续连杆法适用于符合〔〕条件的联肢墙计算。

A.开洞规则;

B.墙厚相等;

C.层数较少;

D.层高不变;

E.受均布荷载。

9.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计算方法有〔〕。

A.杆件单元矩阵位移法;

B.反弯点法;

C.能量法;

D.手算的近似法;

E.力矩分配法。

10.建筑抗震设计包括的内容有〔〕。

A.概念设计;

B.地震区划;

C.抗震计算;

D.确定设防烈度;

E.构造措施。

11.确定结构抗震等级的主要因素有〔〕。

A.结构高度;

B.结构类型;

C.设防烈度;

D.场地类别;

E.建筑类别。

12.当遇到〔〕情况,必须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验算。

A.高度超过40m的建筑;

B.7~9度设防的所有高层建筑;

C.7~9度设防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

D.7~9度设防的高度较大且高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很不均匀的高层建筑;

E.特别重要的建筑。

13.限制结构水平变形的主要原因有〔〕。

A.防止结构产生较大附加内力;

B.保证正常使用;

C.防止填充装饰的开裂或损坏;

D.防止结构的开裂或损坏;

E.防止结构的整体倾覆。

14.设计延性框架时所采用的各种措施的原则是〔〕。

A.强柱弱梁;

B.强梁弱柱;

C.强剪弱弯;

D.强弯弱剪;

E.强节点强锚固。

15.框架梁塑性调幅只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A.竖向荷载下;

B.水平荷载下;

C.梁端负弯矩;

D.梁跨中弯矩;

E.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框架。

16.当框架为〔〕框架时,其节点区不需进行抗剪验算,仅按构造要求设置箍筋。

A.非抗震等级;

B.一级抗震等级;

C.二级抗震等级;

D.三级抗震等级;

E.四级抗震等级。

17.当截面不能满足轴压比限制条件时,通常的解决方法有〔〕。

A.加大截面的尺寸;

B.提高混凝土等级;

C.提高纵向钢筋等级;

D.增加纵向钢筋数量;

E.增加横向钢筋数量。

18.当截面不能满足剪压比限制条件时,通常的解决方法有〔〕。

A.加大截面尺寸;

B.提高混凝土等级;

C.提高横向钢筋等级;

D.增加横向钢筋数量;

E.增加纵向钢筋数量

19.剪力墙的〔〕部位,称为剪力墙加强部位。

A.剪力墙的底层及顶层;

B.一级抗震等级结构中的剪力墙中部;

C.现浇山墙、楼电梯间横墙;

D.内纵墙的端开间;

E.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

20.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宜由以下〔〕条件确定。

A.剪力墙截面高度;

B.不小于剪力墙总高的八分之一;

C.大于底层层高;

D.大于剪力墙总高的十分之一;

E.不小于底层层高的1.5倍。

三、简答题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哪些特点?

2.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几种主要体系?

3.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什么?

4.在抗震结构中为什么要求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对称、并要求平面及竖向刚度均匀?

怎样做到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刚度均匀?

5.在高层建筑中,特别是抗震的高层建筑中,应如何处理沉降缝、温度缝及防震缝?

6.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可采取哪些措施以使高层部分与裙房部分不设沉降缝?

7.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要点是什么?

8.高层建筑上的风荷载作用有哪些特点?

9.计算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载的目的是什么?

二者计算有何异同?

10.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可采用哪些措施来提高计算精度?

11.什么结构设计必须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验算?

12.什么是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

它有什么用处?

可以用它计算剪力墙的侧移吗?

13.当连梁尺寸减小时,整体系数有什么变化?

连梁内力、墙肢内力及剪力墙侧移又会有什么变化?

14.壁式框架中的梁柱构件与普通框架中的梁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5.对框-剪结构协同工作计算,铰接体系与刚接体系有哪几方面的不同?

16.框-剪结构中总剪力在各榀抗侧力结构间的分配有什么特点?

与纯剪力墙结构、纯框架结构有什么根本区别?

17.框-剪结构铰接体系计算简图中的铰接连杆代表什么?

作用是什么?

刚接体系中总剪力墙与总框架之间的连杆又代表什么?

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框-剪结构的弯剪型变形在下部是弯曲型,到上部变为剪切型?

框-剪协同工作在变形性能上有哪些优点?

19.在框-剪协同工作计算简图中的总剪力墙是否有具体几何尺寸?

总框架是否有具体的跨度与跨数和梁柱几何尺寸?

该计算简图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20.什么是刚度特征值?

它对侧移及内力分配有什么影响?

21.已经计算完毕的框架结构,后来又加上一些剪力墙,是否一定更安全可靠?

22.什么是近似计算中所定义的刚度中心?

刚度是指什么?

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培结构中,怎么确定各榀抗侧力结构的抗侧刚度?

23.高层建筑限制结构水平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4.荷载效应组合包括内力及位移组合,试问二者的组合项目及分项系数是否相同?

25.抗震措施分为四个等级,怎样确定某个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

26.选择抗震措施等级的地震烈度与结构设防烈度是否是一回事?

二者有什么关系?

27.为什么抗震结构要设计成延性结构?

延性框架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28.柱箍筋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抗震结构中柱的箍筋特别重要?

从柱的破坏形态分析为什么长柱与短柱箍筋加密区不相同?

29.柱的轴力很大而截面不能满足轴压比限制条件时,解决方法有哪些?

30.面积配箍率和体积配箍率的区别是什么?

分别用在什么情况?

31.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钢筋砼结构地震作用时增加顶层地震力的目的是什么?

32.确定结构抗震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3.某建筑物位于6度地震设防区,层数为15层,可不进行抗震计算。

试问此结构是否要进行抗震设计?

其内力及位移属有地震组合还是无地震组合?

34.框架-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筒体结构有何异同?

哪一个更适合于建造较高的建筑?

为什么?

35.试说明抗震设计的几项基本要求:

承载力、变形、延性及弹塑性变形,在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中,各属于哪个阶段的内容?

36.非抗震梁也要设计成延性的适筋梁,那末抗震要求的延性梁与非抗震梁究竟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塑性铰不能出现在框架梁的跨中?

37.剪力墙与柱均属压弯构件,试比较二者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异同?

38.剪力墙中水平钢筋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控制其最小配筋率?

39.影响剪力墙延性的因素有哪些?

为了提高剪力墙的延性应采取什么措施?

40.剪力墙的塑性铰区在什么部位?

塑性铰区的配筋有什么要求?

41.竖向荷载下多高层结构的内力计算,一般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吗?

为什么?

42.在框架、剪力墙及框-剪结构中,怎么进行总剪力在各抗侧力结构间的分配?

43.剪力墙中水平钢筋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控制其最小配筋率?

44.试比较联肢剪力墙与悬臂墙的抗震性能,为什么把连梁配筋设计得很强反而不利?

45.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6.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作用时增加顶层地震剪力的目的是什么?

47.刚性楼盖砌体房屋,各墙地震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按墙的截面面积比例进行分配?

48.确定结构抗震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9.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地震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50.延性框架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四、计算题

1.有一榀两层两跨的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跨度相等〔6米〕,层高相同〔每层6米〕。

假设已知:

各层柱子的截面尺寸为b×h=300×500mm,横梁截面尺寸为b×h=250×600mm,并承受16KN〔一层〕、18KN〔二层〕的水平荷载,试用反弯点法求各杆的内力〔弯矩和剪力〕。

2.某一级抗震框架结构,框架梁截面hb×bb=250×600mm2,经计算配上部负筋4φ25,下部正筋2φ25。

已知梁净跨为5.5m,组合内力中剪力设计值V=98kN,试按抗震要求检查纵筋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采用砼C30〔fc=15N/mm2〕,Ⅱ级纵筋〔fy=310N/mm2〕,Ⅰ级箍筋〔fyw=210N/mm2〕。

〔γRE=0.85〕。

3.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层高从顶到底分别为4m、5m、6m,计算所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为:

,该结构位于Ⅱ类场地,第二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特征周期:

;设防烈度为8度,最大地震影响系数

,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

,阻尼比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层剪力。

4.某四层砖混结构房屋,楼〔屋〕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层高从顶到底分别为4m、4m、5m、6m,该结构位于Ⅱ类场地,第二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为7度,计算所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为:

,试计算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5.

某框架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如图〔括号中的数值为各杆的线刚度相对值〕,试用反弯点法求各杆的内力〔弯矩、剪力和轴力〕。

 

6.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受水平荷载作用,如下图,混凝土等级C30,且已知各层柱截面尺寸均为bc×hc=400×400mm,各跨梁截面尺寸为bb×hb=250×600mm,试用反弯点法求各杆的内力〔弯矩、剪力和轴力〕。

7.某地震区〔7度设防〕高层〔H<50m〕,通过内力计算得知其中一框架梁的支座和跨中截面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标准值〔见下表〕,试根据荷载效应组合原则确定其内力组合设计值。

恒载

使用活载

风荷载

地震荷载

M

V

M

V

±M

±V

±M

±V

kN-m

kN

kN-m

kN

kN-m

kN

kN-m

kN

支座

-25

36

-9

12

15

3

27

5

跨中

33

11

2

支座

-30

35

-10

15

20

5

35

5

跨中

40

15

1

4

支座

-20

30

-8

12

14

2

25

4

跨中

30

10

2

8.某剪力墙为三级抗震等级,墙肢截面hw×bw=5.0m×0.16m,混凝土C20〔fcm=11N/mm2〕,采用对称配筋,墙肢端部竖向钢筋为Ⅱ级〔fy=310N/mm2〕,水平及竖向分布筋为Ⅰ级〔fyw=210N/mm2〕,并按构造要求选配φ8@300〔配筋率为0.22%〕,墙肢底部的地震组合设计内力为:

M=4860kN-m,N=1026kN,V=348kN。

试计算该截面的端部竖向配筋〔γRE=0.85〕。

M=5360kN-m,N=1226kN,V=458kN;M=5260kN-m,N=1246kN,V=428k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