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场定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99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官场定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官场定律.docx

《中国官场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官场定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官场定律.docx

中国官场定律

一、中国官场定律

  

1、矛盾定律一:

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跟领导走得太近了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

跟得太近了怕站错队,一旦大树倒下,大难就会临时;离得太远也不行,好处永远得不到坏事却少不了。

  

 

2、矛盾定律二:

只要是有利益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矛盾。

  

 

3、帕金森定律:

官僚机构自我繁殖和自我持续膨胀的规律,是行政系统中存在的可怕顽症,目前还尚无药可医。

  

 

4、权力定律:

如果权力高于法律,人民就会向权力求助,运用“关系”解决;如果法律高于权力,人民就会向律师求助,通过规则解决。

  

 

5、尴尬定律:

苦干的不如巧干的;还有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

因而上去的不一定是能力强的,原地踏步的不一定是低能的。

  

 

6、变脸定律:

见到上司唯唯诺诺,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学会随机应变,因人而异,看风使舵,是机关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7、活跃定律:

领导在办公室的时候,气氛永远是“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而领导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气氛就会变得异常活跃,海阔天空、说说笑笑、无所不及。

   

 

8、不公定律:

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事情,不能干的总是没有事情干。

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机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少干或者不干的人,往往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

  

 

9、加班定律:

领导到了下班的时候不走,下级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加班等于敬业,至于效率可以不闻不问。

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等于白加。

  

 

10、新官定律:

新上任的领导不管见到谁都是笑容可掬,亲切有加。

如果你认为新来的领导平易近人,联系群众,没有架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天过后,原形毕露,眼睛朝上,目无群众,官腔十足。

  

 

11、趋同定律:

领导的爱好,往往会成为办公室成员的共同爱好,即爱好着领导的爱好,幸福着领导的幸福,快乐着领导的快乐。

  

 

12、转移定律:

领导的领导批评了领导,作为被领导的你就得小心领导拿你当做“出气筒”;你要是觉得窝火,可以再找被你领导的人发一通脾气;如果没有,那就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有经验的老婆、孩子发现其脸色上阴到多云,一般都会知趣地走开。

  

 

13、关系定律:

有本事没关系的吃苦饭;没本事有关系的跟着吃;有本事又有关系的不愁吃;没本事又没关系的看别人吃;问题在于自认为有本事的人未必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因此,有本事和没本事的,都要拼命地找关系,有了关系的则不惜一切巩固好关系。

   

14、竞争定律:

能写的往往不如跑腿的;能干的往往不如能吹的;能说的往往不如会送的;踏实本分的往往不如擅长张扬的;遵守制度的往往不如听领导话的;坚持原则的往往不如灵活变通的。

  

 

15、对错定律:

错了马上认错的是科员,错了保持沉默的是科长,错了也能找到理由的是副处长,错了也从不认错的是正处长,错了众人还一再说没错的人是“一把手”。

  

 

16、忌讳定律:

在办公室通常听不到牢骚怪话,人人都会把握住“说古不说今、说外不说中、说远不说近”的原则。

  

    

17、归因定律:

凡是职务上不去的,众口一词就是不会拉关系,朝中无人没后台。

没有人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不行。

这是最体面的理由;但在领导面前却从来不会说自己怀才不遇。

 

 

18、痛苦定律:

死亡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亡更痛苦的,那就是等待死亡。

   

19、错误定律:

人人都会有过失,但是,只有重复这些过失的时候,你才犯了错误。

  

 

20、幸福定律:

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的时候,你就获得了幸福。

  

21、沉默定律:

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观点。

  

 

22、动力定律:

动力往往起源于两种原因:

希望或者失望。

  

 

23、愚蠢定律:

愚蠢大多在手脚或舌头比大脑还快的时候。

  

 

24、价值定律:

当你一旦拥有了某种事物以后,你就会发现这种事物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有价值。

  

 

25、社会定律:

行得通的并不表示正确,有时歪打正着。

  

 

26、名声定律:

窝里人不认可,越往外走越行。

  

 

27、升迁定律:

仕入官场,每升一级,人情味便减少一分。

 

  

28、危难定律:

总是问题越复杂,期限越短。

  

 

29、会议定律:

所有重要决议,都将在会议结束或者午餐前最后五分钟完成。

  

 

30、化装定律:

在修饰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你需要掩饰的缺点就有多少。

  

31、省时定律:

要想学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首先必须学会说“不”。

  

 

32、承诺定律:

承诺未必能够保证成功,但是没有承诺,也就没有成功。

  

 

32、地位定律:

有人站在山上,有人站在山下,虽然站的地位不同,但是两者眼中看到的对方是同样大小的。

  

 

33、失败定律:

失败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生命,却往往意味着你又有理由拥有新的时间和生命了。

  

 

34、经费定律:

上级下来指导工作的次数多,证明单位的经费充足;若上级长时间没来指导工作,则反映近期经费短缺。

  

 

35、编制定律:

人员超编的,一定是“肥缺”单位;长期缺员的,一定是“清水衙门”。

 

  

36、变动定律:

每次新领导上任,机关必有一次人事变动。

  

 

37、晋升定律:

年底受表彰嘉奖的都是些做工作的;年底升官晋升的却常常是未受表彰嘉奖的。

  

 

38、提拔定律:

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应该被提拔的时侯,这个人肯定得不到提拔;单位一把手觉得这个人应该被提拔的时候,这个人很快就会得到提拔。

  

 

39、先进定律:

单位里年终评选出的先进工作者,并不是单位里工作最多或最有成绩的人,而是最会在领导面前干工作的人。

  

 

40、职称定律:

能晋升高级职称的人,准保不是单位里业务能力最强的人;而业务能力一般的人,却最会搞公关。

  

    

41、尊重定律:

单位里越是表面上被大家尊重的人,就越是容易受到大家轻视。

 

42 个性定律:

在单位里,一个人的个性与他的业务能力成正比。

一个人的业务能力越强,个性也就越强;一个人的业务能力越差,就越没有个性。

  

 

43、玩笑定律:

单位里的男女之间,表面上玩笑开得越大,实际上什么事情也没有;有时连句玩笑话都不说的男女,说不定背地里已经搞到一块儿了。

  

 

44、会议定律:

参加会议的人越多,会议的内容也许越不重要。

  

 

45、谎言定律:

人非生而知之,说谎也一样,原因无非有四:

大人教的、被领导吓的、利益驱使的、社会风气使然。

  

 

46、蓝斯登定律:

往上爬的时候,你一定要保持梯子的稳固,否则,你下来的时候,你可能会摔倒。

  

 

47、托利得定律: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要看他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48、彼得定律:

许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

 

49、布尔克定律:

如果官员不把气发在太太身上,就会把它发在下级身上。

   

50、成功定律:

站起来的次数要比被击倒的次数多一次。

  

 

51、弗雷德定律:

今天是威风凛凛,明天就可能威风扫地。

  

 

52、法兰克定律:

就爱而言,女人是专业的,男人是业余的。

  

 

53、哈里定律:

憎恨别人就象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自己的房子。

  

 

54、政客定律:

他们可以许诺你在没有任何河流的地方搭起一座桥。

  

 

55、诺尔斯定律:

辩论时间的长短与问题的重要性成反比。

  

 

56、游戏定律:

赢家说说笑笑,输家高喊“发牌”。

  

 

57、能力定律:

在两种情况下,人们特别容易抬高自己的能力:

一是恋爱中的男人,他们发誓要为女朋友做的事情总是超过自己的能力;二是当了科长想当处长,当了处长想当局长的人。

 

58、哈里森的行动定律:

行为者常常不如评论者高明;但评论者往往没有行动。

 

59、詹姆斯的历史定律:

历史本身不会重复,重复只出现在历史学家之间。

  

 

60、杰克逊的虚伪定律:

如果别人看不出你的虚伪,你就不虚伪了。

  

 

61、杰佛里的成功定律:

当有人到处议论你不如他的时候,那你就一定在某些方面比他更成功。

  

 

62、康威尔的组织定律:

每个组织中都会有人清楚地知道该组织的底细,这个人应当被开除。

  

 

63、建设与破坏定律:

交一个朋友,需要千言万语;和一个朋友断交,只需要三言两语。

  

 

  二、官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

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  

 

时下人们想发横财,无非是两个路径:

一是违法经营,如走私贩毒;二是行政垄断,以权谋私。

  

 

难怪有人说:

要想富,当干部,不种地来不养牛,大笔一挥成了暴发户。

 

 

最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买官的事在媒体曝光,也有不少人被罢官判刑。

如果读者细心,留意一下案发地点,这类案件,都差不多发生在贫穷省份,或者是发达省份里的贫穷地区。

贫穷地区何以频频出现买官现象呢?

经济学的解释,是经济人的本性所致。

  

 

所谓经济人,有两层含义:

一是说人是理性的;二是指人是自私的。

 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会寻求在局限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办法。

比如贫穷地区,人们收入低,投资没本钱,做生意没市场,所以要改善自己,就得与政府扯上关系。

因为这些地方,国有经济比重高,而国有经济由政府管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进政府的门,成不了政府的人,政府的餐桌上没你的饭碗,国家的大锅饭肯定与你无缘。

 

曾听朋友讲过一个笑话。

说是春节期间,有一民工南下打工,由于人多拥挤,不小心打破了火车上的玻璃。

列车长让他赔,他说,火车是国家的,国有资产是全民资产,也有我一份,国家的东西我什么都不要了,就要现在这块玻璃,

打破了也就不赔了。

可列车长说,这块玻璃不是你的,弄坏了还得赔。

此事是否当真,笔者无从查考,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国有资产说起来是全民资产,

但平头百姓却没有支配权。

国有经济,实际上是政府所有制经济,政府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官员支配的。

  

设想一下,如果打破玻璃的不是那位民工,而是铁道部门的某位局长,列车长会让他赔吗?

也许列车长解释说,民工乘车是因私;局长乘车是因公。

既然因公是一种特权,损坏东西可以不赔,你说谁不愿去因公呢?

所以贫穷地区人们想当官,多半是看透了当官与国有经济的特殊关系。

  

 

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一日三餐,顿顿不能少。

别看吃饭是平常小事,可当不当官,吃法也大有不同。

老百姓上饭店吃饭,肯定得自己出钱,可当官的吃了大餐,通常是拿了发票,回单位报销的。

  

 

不仅吃饭如此,坐车也一样。

老百姓出门,得自己掏钱挤公交车;一般干部,可以让单位派车,官大一点的,可以有专车。

总之,只要当上官,像吃饭坐车一类的事,都可由公家付费。

就冲着这一点,你说贫穷地区想当官的人能不多吗?

 

   

时下人们想发横财,无非是两个路径:

一是违法经营,如走私贩毒;二是行政垄断,以权谋私。

第一个办法,虽有暴利,但利大风险也大,若有闪失,就会人财两丢。

这种掉脑袋的事,非虎豹之胆的人不能为也;

而行政垄断则不同,大权在握,呼风唤雨,赚起钱来堂而皇之。

像过去价格双轨制时,利用内外价差渔利,不知养肥了多少人。

而前些年靠批地皮、倒批文,一夜暴富者,也为数不少。

老百姓管这些人为“官倒”,为什么叫“官倒”?

因为像批地、倒批文这种营生,没有官位,手中无权,定然是倒不成的。

  

 

       难怪有人说:

要想富,当干部,不种地来不养牛,大笔一挥成了暴发户。

既然当官能无本生利,大家看在眼里,明在心头。

尤其是贫穷地区,人们发财无门,可又穷则思变。

故千军万马往官道上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定律:

实权越大通常难做大官  

 

       对实权越大通常难做大官的现象,经济学还有一种解释:

就是民主失灵。

政治市场的选择,通常奉行的是多数通过规则。

  

 

      而没有实权的干部,人家既不找你批项目,也不管你要资金,所以得罪的人不多,行贿的人更少。

这样升迁的机会,反而比起实权干部来要多得多。

  

 官场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年轻时实权大的,往往难当大官。

为什么呢?

经济学的第二假定,叫资源稀缺假定。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实权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实权越大,就越稀缺。

市场上稀缺的东西,想得到的人就很多,供不应求,竞争自是激烈得多。

所以当官有了实权,就会有人惦记,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求你的,也有恨你的,还有不少则是想取而代之的。

所以握有实权的人,除非你钢铸铁打,滴水不漏,不然稍有不慎,遭人算计,阴沟里也会翻船。

要是工作中再有个三长两短,被人抓了把柄,不仅升官无望,就连现在的职位,也是凶多吉少,去日不多也。

   

       对实权越大通常难做大官的现象,经济学还有一种解释:

就是民主失灵。

政治市场的选择,通常奉行的是多数通过规则。

比如选某人当处长,必须有多数人赞成才行。

从理论上说,“多数通过”无可非议,它比一个人乱点鸳鸯谱,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但难点在于,什么叫“多数通过”?

经济学讲多数,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即少数人中的多数与多数人中多数。

还是以选处长为例,倘是由3个局长(一正两副)决定,则“多数”是两人;若是由全机关人员选举,“多数”可能是几十、甚至上百人。

要知道,局长选人与一般干部选人,角度会有不同。

局长选出的处长,与普通干部选出的处长,大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如果以局长们的选择为准,虽然也是多数通过,但结果却不能代表全局多数人的意志,所以民主在这里就失灵了。

  

 

       正是这种少数人选人,使得握有实权的年轻干部,往往难做大官。

假设某处长,管着工程发包。

工程发包,是让许多人垂涎欲滴的事,想插手的自然很多。

如此一来,那些比处长官大的,就可能写条子,给处长介绍工程队。

处长手里一个工程,也许要收20个条子,僧多粥少,如何是好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处长只能权衡厉弊,把工程包给某重要领导介绍的工程队。

可是,处长讨好了一个领导,却得罪了19个上司。

将来开会研究他的提拔时,一个人赞成,19个人反对,结果会是什么情形,人们可想而知。

   

 

        再有,那些官大的写条子,没官的呢?

想接工程就得送票子。

即使这个处长不收礼,100人送钱,拒绝了99个,而其中一个是丈母娘介绍的,就收下了。

可不料东窗事发,结果被人告到纪委,纪委办案,不是看你拒贿多少次,而是看你有没有受贿,是一票否决。

哪怕是一次,该撤职的就得撤职,该法办的就得法办,法纪无情嘛!

所以年轻的实权干部当大官,成功的概率只有1%,而失败的概率是99%。

而没有实权的干部,人家既不找你批项目,也不管你要资金,所以得罪的人不多,行贿的人更少。

这样升迁的机会,反而比起实权干部来要多得多。

 

 

  第三定律:

好人未必就是好官 

        这样的“好人”,却未必是一个好官。

因为当官,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履行职责就得办事,可一旦办起事来,就没有不得罪人的。

  

 

        办好事要得罪坏人,办坏事要得罪好人,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才什么人也不得罪。

像寺庙里的菩萨,啥事也不做,所以不会得罪任何人。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先生”,不乏其人。

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其实,这样的“好人”,却未必是一个好官。

因为当官,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履行职责就得办事,可一旦办起事来,就没有不得罪人的。

办好事要得罪坏人,办坏事要得罪好人,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才什么人也不得罪。

像寺庙里的菩萨,啥事也不做,所以不会得罪任何人。

 

 

        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总不能当菩萨吧?

假如你要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要打击假冒伪劣,那么那些制假贩假的,就会对你恨之入骨,恨不得半夜里去扒你家的祖坟。

倘若你办了坏事,如损公肥私,好人又饶不了你。

因此要做“好官”,就要做好事,不得罪好人,但同时要敢于得罪坏人,得罪的坏人越多,说明你当官就越称职。

   

       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时下做官,要看民意,可“民意”是一个复合概念,人上一百,心态各异。

若是搞起民主测评来,做事的,就往往比不过那些不做事的。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又是另一种民主失灵。

所以人们选官,既要民主,但又不能迷信民主;要看选票,但又不能只比选票。

正确的办法应是,坚持多数人选人与“多数通过”规则,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

我们的社会,毕竟好人是多数,坏人是少数。

如有70%选民通过,就已是一个好官;相反,如果有了100%的选票,也许此人是一个“好人”,但作为一个官,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难想见,如果我们能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能把多数人赞成的人选出来,并委以重任,官风必能大变。

这样一来,过去那些八面玲珑、只谋人不谋事的人,就没了市场;而那些刚正不阿、敢为老百姓办事的人,也没了后顾之忧。

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因此要容许干部犯错误。

尤其现在改革时期,好多事情前无古人,我们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

既然是靠摸石头过河,就得允许有闪失。

求全责备,谁敢开拓创新呢?

现在确实有些人,自己无所作为,却总在背后指手画脚,这个不行,那个不对,但究竟如何办好,他又不出手。

倘大家都如此,光说不练,那么我们的事业靠谁去推动呢?

中国的改革,历来服从一个规律:

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

农村改革如此,企业改革也如此。

倘若当初改革不准试验,只能包对不错,中国的改革断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经济学不反对你做“好人”,但发展经济,却需要的是好官。

我们的分析证明,好人未必就是好官,所以笔者的建议是:

为了国家的强盛,事业的勃兴,最好不要让“好好先生”当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