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22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docx

抗肿瘤药物市场资料

抗肿瘤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抗肿瘤药市场近几年来销售呈逐年增长趋势,且有的品种临床消耗增幅较大。

目前抗肿瘤药物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2%左右,所占份额虽小,但进入90年代以来,抗肿瘤药物的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最高年份达12.5%左右,大大高于其它大类药物的年平均增长率。

由于肿瘤病人呈逐年增加势头,加之癌病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因此临床对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据报载,1992年世界抗肿瘤药物年总销售额为58亿美元,1999年估计将突破140亿美元。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我国抗肿瘤药物的总销售额也已突破2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新崛起的国产阿霉素经国内173家医院单药和联合方案治疗42种癌症,5852例患者有效率达56.78%,其中,以恶性淋巴瘤的缓解率最高,达85%以上,临床用量大幅度增加,商业销售近3年来直线上升,不仅满足了国内临床用药的需求,而且还得到美国FDA的认可,打入了美国和国际市场,市场前景乐观。

此外,国产抗癌新药——米托蒽醌,目前已被列为“难治性”白血病的药物之一,临床应用不断扩大。

由此可见,我国抗肿瘤药物产销形势十分喜人。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癌症病人的“年轻化”,以及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临床上对疗效好的抗肿瘤药物市场还将不断“升温”。

  目前全球销售额领先的抗肿瘤药物依次为:

紫杉醇(8.30亿美元)、亮丙瑞林(8.10亿美元)、戈舍瑞林(5.63亿美元)、他莫昔芬(5.61亿美元)、卡波铂(3.71亿美元)、氟他胺(2.71亿美元)、表柔比星(2.08亿美元)、顺铂(1.59亿美元)、依托泊甙(1.23亿美元)、多西紫杉(0.89亿美元)、异环磷酰胺(0.80亿美元)、替尼泊甙(0.70亿美元)、拓朴替康(0.47亿美元)、雌莫司汀(0.42亿美元)。

  国内外专家认为,中国人品众多,近几年来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十五”期间,中国国内的抗癌药市场无疑将具有惊人的发展潜力。

国内临床上治疗急需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尤其是发病率高的胃癌(占癌总死亡率21.76%)、肝癌(17.83%)、肺癌(15.19%)、食管癌(15.02%)等治疗药物将成为医药市场上增长的新热点。

目前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药物,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故研制和生产新型抗肿瘤药物特别是新型天然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3-05-0114:

50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

    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平均每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为16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为130万人,占全国平均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8.63%。

据调查,在死于各种原因的人群中,每年因患恶性肿瘤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列第一位(城市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致癌因素不断增多,各种癌症的发病率也有所变化。

近些年来,肺癌、肝癌、胃癌的发病率均有明显上升。

东方健康市场研究中心就我国癌症发病情况、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进展、抗肿瘤药物的生产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下面就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一简要介绍,供有关业内人士参考。

    近三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1973年至1975年,我国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为12.6%,20世纪90年代为17.9%。

并且,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的种类也有所变化。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的发病率最高。

近几年,宫颈癌、鼻咽癌及食管癌的发病率都有所下降,其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幅度最明显,下降了60%。

目前,在大、中城市里,肺癌、乳腺癌发病率最高,在农村地区仍然是胃癌、食管癌的发病率最高。

同时,随着癌症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有一定疗效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成功,使癌症的治愈率有所提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癌症的治愈率在20%~30%之间。

但是,虽然我国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是每年仍有很多患者死于癌症。

据统计,目前在各种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胃癌、肝癌、肺癌及食管癌。

每年死于这四种恶性肿瘤的患者人数约占全部癌症患者死亡人数的74.3%。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各国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制药企业一直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并不惜投入巨额资金。

近年来,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现在一些药物治疗方法或综合治疗方法在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肯定的、积极的作用。

    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多家抗肿瘤药物原料药生产企业、60多家抗肿瘤药物制剂药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北京等地。

    据了解,目前疗效较好的常用抗肿瘤药物约有50种,WHO公布的常用抗肿瘤药物为49种,我国能够生产其中的40种抗肿瘤药物。

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品种与用量的增加,我国抗肿瘤药物的产量也不断增加。

1993年,我国抗肿瘤药物原料药产量为33.44吨,1996年为40.51吨,1999年为44.29吨。

从总体上看,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生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临床需求,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抗肿瘤药物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

    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已不能再单纯依靠仿制国外上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来维持本企业的生存,企业自身必须创制新型抗肿瘤药物。

在进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时,企业应该注意的是,必须将新开发的药物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常用药物或标准药物进行对照分析。

此外,由于中药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因此,企业在中药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上,应该考虑到拓展国际市场的因素。

    二、尽快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抗肿瘤药物的生产中还存在着劳动保护差和“三废”处理困难等问题。

企业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将制约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三、加强营销推广工作

    目前,我国对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他莫昔芬以及紫杉醇类制剂的进口额较大。

1997年这五种药品进口额达512.07万美元,占当年抗肿瘤药物总进口额的三分之一。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在生产上述五种药物,且产品在生产工艺和质量上与国外产品相差无几,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对此,企业应该加强营销推广工作,抢占市场份额。

铂类抗癌药物的市场状况

  自从1967年人们发现顺铂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今天,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上近百种抗癌药物进行评价,顺铂的疗效、市场等综合评价得分位居前茅,居第二位。

另据统计,在我国抗癌化疗治疗方案中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伍的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80%。

  顺铂和卡铂所获得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各国学者去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新药。

在过去的30余年里有几千个新的铂系列化合物进入筛选,其中有28个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有4个化合物已获得批准进入市场,还有2~3个化合物将获得生产批文。

  铂类抗癌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几十年来增长迅速。

1996年顺铂和卡铂已进入全世界销售额领先的十大抗肿瘤药物之中,分别列第8位和第5位。

1999年卡铂又进入全球最畅销的前150个非处方药行列中,列第66位,其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市场中铂类抗癌药物的状况做一分析。

  1、顺铂于1969年应用于临床,从开始应用发展到现在,经历过三次大的反复。

其中最关键的一次是昂丹司琼的出现减轻了顺铂一直存在的恶心呕吐症状,且不会(或者很少)由于它的使用而引起另一些不良反应。

最近又有报道,用昂丹司琼可控制急性或迟延性顺铂诱发的呕吐,多数患者在第一个疗程内即可达到100%的效果。

昂丹司琼的出现使顺铂在癌症化疗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推荐的癌症治疗首选药物中,顺铂在食道癌、非小细胞肺癌等18种癌症中被推荐为首选药物,另外在其它许多癌症治疗中还作为次选药物。

在我国的多种癌症治疗中,顺铂也都作为首选药物参加治疗。

最近,顺铂在联合用药治疗癌症的研究方面又有不少新进展,特别是与紫杉醇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晚期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晚期小细胞肺癌的反应率可达40~50%及60%以上。

还有采用顺铂加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总反应率达30~50%。

可见顺铂的抗癌谱及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许多临床新方案也正在研究之中。

  顺铂于1978年在美国投入市场,在投入市场后,顺铂的销售额很快就超过当时美国抗癌药销售额占首位的阿霉素。

1996年仅美国施贵宝公司生产的顺铂销售额就达到1.6亿美元。

目前顺铂已被收入中、美、英等多国药典,世界上有数十家企业生产。

我国于1973年研制成功,1976年投产,产地分布在广东、山东、辽宁等。

目前全国有原料药生产批文的企业8家,主要生产厂家为山东齐鲁制药厂、辽宁锦州九泰公司、上海华联公司等。

顺铂的原料药产量不大,70年代年产量为几公斤,80年代增长到十几公斤,目前为30公斤左右。

现在我国市场上有国产及进口顺铂药品,制剂主要有粉针剂、注射剂。

为提高顺铂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国内外专家还研究开发了各种新剂型,如速溶干粉剂、混悬液、栓剂、植入剂、脂质体、白蛋白微球和聚乳酸微球等。

顺铂虽然有诸多毒副作用,但由于其疗效比较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目前仍是使用量较大的品种。

2000年6月顺铂被列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抗肿瘤药物的乙类品种中。

  2、卡铂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以及JohnsonMatthey公司于80年代合作开发的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

  西方国家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对顺铂有反应的肿瘤,使用卡铂同样有效。

但由于非血液系统方面的毒性低,在西方国家中卡铂更易被患者接受。

卡铂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肝胚细胞瘤等5种癌症的首选治疗药物(联合用药),还可作为膀胱癌、子宫颈癌等8种癌症的次选治疗药物。

另外,我国在使用卡铂治疗食道癌、头颈部癌和胃癌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引入注目的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卡铂的临床研究日益得多,许多含卡铂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许多含卡铂的化疗方案正在出现,特别是卡铂与紫杉醇联用在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等方面的应用更值得注意。

  卡铂于1986年在美国上市,后又在欧洲、日本等地上市。

由于其副作用小,疗效和顺铂差不多,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迅速被市场认同,销售额不断上升。

十多年来每年都以二位数的增长率增长,很快就超过了顺铂。

目前在世界十大抗肿瘤药物中列第五位。

  我国于1990年开发成功卡铂,目前全国有药品批准文号的原料药厂6家,主要生产厂为山东齐鲁制药厂、上海华联公司等。

原料药年产量90年代初为50公斤左右,目前为30公斤左右。

此外,还有大量进口卡铂制剂产品在我国市场销售。

目前卡铂列我国十大城市医院用药领先的二十个抗肿瘤药物中,2000年6月,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目录中,卡铂被列入抗肿瘤药物的甲类品种,预计今后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奈达铂(Nedaplatin)是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一个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物,1995年在日本首次获准上市。

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膀胱癌、睾丸癌、子宫颈癌等。

奈达铂对头颈部肿瘤有40%以上的有效率,优于顺铂,对肺癌疗效与顺铂相当,对食道癌的有效率大于50%,较顺铂高出约20%,对子宫颈癌有40%以上的有效率。

  奈达铂的毒性谱与顺铂不同,其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血液学毒性较顺铂高,肾毒性和胃肠道副反应有所降低。

目前,奈达铂其它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4、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开发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

奥沙利铂为一个稳定的、水溶性的铂类烷化剂,是已上市的第一个环己烷二氢基络铂类化合物,也是第一个显现对结肠癌有效的络铂类烷化剂及在体内外均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铂类抗肿瘤药物。

它对耐顺铂的肿瘤细胞亦有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奥沙利铂对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及乳腺癌等多种动物和人类肿瘤细胞株,包括对顺铂和卡铂耐药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奥沙利铂由瑞士Debiopharm公司研制开发,法国Sanofi公司生产销售,1996年10月在法国率先上市,目前还在欧洲及南美洲的其它国家上市。

我国于1999年批准奥沙利铂针剂进口,并在国内15家医院应用进口药品进行了临床试验,效果良好。

但进口奥沙利铂价格昂贵,一支进口针剂要数千元人民币。

2000年11月,南京制药厂研制开发的国产奥沙利铂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商品名为“奥铂”,产品已于近日投放市场。

国产“奥铂”和进口药质量相同,但价格只是进口药的1/4左右,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由于奥沙利铂在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中有很好的效果,而结(直)肠癌为几大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之一(美国每年死于结肠癌人数就有5万人),所以今后奥沙利铂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5、乐铂(Lobaplatin)是由德国爱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又一个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

研究表明,该药的抗肿瘤效果与顺铂、卡铂的作用相当或者更好,毒性作用与卡铂相同,且与顺铂无交叉耐药。

我国于1998年批准乐铂进口,山东等地医院采用进口乐铂进行鳞癌和腺癌的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正在进行乐铂加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食道癌的临床实验,预计不久乐铂将获准上市。

  6、其它几个正在开发的药物

  6.1环铂(Cycloplatin)顺铂类化合物,俄罗斯Kurharow普通和无机化学研究所开发,已进入Ⅰ期临床。

  6.2SK12053R韩国Sunkyong工业研究中心开发。

顺铂类化合物,Ⅱ期临床实验表明对胃癌有一定疗效,毒性为骨髓抑制。

  6.3L-NDDP由美国脂质体公司开发,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亲脂性铂同系物。

与顺铂无交叉耐药,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6.4TRK-710日本Toray工业公司开发,作用机制不同于顺铂,与顺铂无交叉耐药,已进入Ⅰ期临床。

  6.5JM216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口服铂(Ⅳ)药物。

由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JohnsonMatthey公司和癌症研究所共同开发。

与顺铂无交叉耐药,与鬼臼素有协同抗癌作用,毒性为骨髓抑制,Ⅱ期单药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小细胞肺癌、顽固性前列腺癌有效,对其它一些癌种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此外,在28个进入临床的铂类抗癌药物中,因疗效欠佳或毒副作用大而被淘汰的药物有近20个。

如顺铂类化合物的环戊胺铂、铂蓝、环丙胺铂、乙二胺丙二酸铂等;卡铂类化合物的恩络铂、僧尼铂、NK-121等;环己二胺类化合物的环硫铂、DACCP等,四价铂类化合物的奥玛铂等。

肿瘤发病与抗癌药市场近况

    从国内外近年的统计资料来看,肿瘤疾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世界第二号“杀手”。

虽然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上都投入巨资,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总体上对癌细胞的病变和转移以及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晰,所以到目前为止还难以彻底治愈该类疾病的患者,至多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延缓生命的作用。

而且肿瘤发病率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给肿瘤药物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一、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的概况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般性传染病的逐渐被控制,恶性肿瘤——癌症成为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从1996年以来全球每年新确诊的肿瘤病人都在1000万以上,死亡700多万人,到1999年底全球肿瘤病人总数已逾4000万人。

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同样十分惊人,据卫生部统计九十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0.127%。

过去20年中肿瘤发病率总体呈上升之势(当然也有少数癌症的发病率比较稳定或下降)。

近几年来国内每年新增肿瘤病人200万人,死亡130多万人左右,目前全国肿瘤患者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

由于治疗肿瘤的费用非常昂贵,且死亡率较高,在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因住不起医院而放弃治疗,也给准确的统计带来了困难,实际上肿瘤患者的数量要大于以上的数字。

    抗肿瘤药市场近几年来销售呈逐年增长的势头,目前抗肿瘤药物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2%左右,所占份额虽小,但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肿瘤病人呈总体增加趋势以及肿瘤发病者的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对于新型肿瘤治疗剂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抗肿瘤药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12%,大大高于全球其它大类药物的年平均8%的增长率。

由于肿瘤病人呈逐年增加势头,加之癌病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且多数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实施综合治疗,形成以抗肿瘤药物为中心的大量相关药品需求量的急剧上升。

据一份权威国外信息刊物公布的数字显示,1992年世界抗肿瘤药物年总销售额为58亿美元,1997年114亿美元,1999年为138亿美元,预计2000年的总销售额在155亿美元左右。

    1996年世界销售额领先的抗肿瘤药物及其销售排名依次为:

紫杉醇(8.3亿美元)、亮丙瑞林(8.10亿)、戈舍瑞林(5.63亿)、他莫昔芬(5.61亿)、卡波铂(3.71亿)、氟他胺(2.71亿)、表柔比星(2.08亿)、顺铂(1.59亿)、依托泊甙(1.23亿)、多西紫杉(半合成紫杉醇)(0.89亿)、异环磷酰胺(0.80亿)、替尼泊甙(0.70亿)、吉西他滨(0.62亿)、拓朴替康(喜树碱衍生物)(0.47亿)、雌莫司汀(0.42亿)。

由于资料的限制,仅有96年的资料供我们参考,可以想象由于近年来医药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药品的结构肯定有较大的变化。

    二、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迅速

    1、我国肿瘤发病率的结构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相应的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开发和生产也取得较大进展。

目前全球疗效较好的常用抗肿瘤药物约有50多种,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常用抗肿瘤药物为49种,我国能够生产其中的40多种抗肿瘤药物。

不但抗肿瘤药物品种与用量的逐年增加,而且抗肿瘤药物的产量也不断增加。

    从肿瘤发病率来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有明显的不同,近年来危害我国民众的主要肿瘤疾病及其死亡率(占癌症总死亡率的百分比)依次为:

1、胃癌(21.76%);2、肝癌(17.83%);3、肺癌(15.19%)4、食管癌(15.02%)5、结、直肠癌(含肛门肿瘤)(4.54%);6、白血病(3.53%);7、子宫颈癌(1.64%);8、鼻咽癌(1.53%);9、乳腺癌(1.49%)。

西方发达国家(以美、英、德、法、意等为代表),其国民中主要肿瘤疾病依次为:

1、乳腺癌;2、肺癌;3、前列腺癌;4、结、直肠癌;5、卵巢癌。

西方人很少患我国民众常见的消化道癌(如胃癌、食管癌、贲门癌等)和肝癌,这可能与东西方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不同有关。

    2、我国抗肿瘤药物的市场现状

    我国在八十年代以前仅能产生少数几种抗肿瘤药,抗肿瘤原料药总产量仅2吨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到1999年我国抗肿瘤药物的总销售额已突破20亿元人民币,抗肿瘤药物原料药产量1996年为40.51吨,1999年为44.29吨,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多家抗肿瘤药物原料药生产企业和60多家制剂生产企业。

抗肿瘤药物的生产已不再局限于上海一地,国内许多厂家均能研制生产抗癌药物,如上市的浙江海正、连云港恒瑞、三九生化等。

能生产的药物种已超过50种,我国的常规肿瘤化疗药物产销量基本可满足市场需求,部分原料药品种还出口国外,但一些国外九十年代开发上市的抗肿瘤药新品种(如长春瑞宾、替尼泊甙、表柔比星、雌莫司汀和亮丙瑞林等等),国内因涉及到外国公司的专利保护问题,不能随意仿制生产,故只能依赖进口以满足国内临床急需。

但以前一直靠进口的阿霉素、丝裂霉素和柔红霉素等三大国外常用化疗药物国内均能生产,产量不仅可满足国内临床用药,还有出口海外市场的能力,从而打破了外国公司自八十年代以来长期垄断我国抗肿瘤药市场的局面。

如1992年刚刚上市,由美国施贵宝公司首创的全球销量最大的抗肿瘤新药紫杉醇(Taxol),目前我国也已具备此药的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能力。

整体来看我国与国外相比差距并不大。

但目前保持常年生产的药物仅在30种左右,这是因为抗肿瘤药与其它药物不同,需求数量较小(有的仅以公斤计),但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或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某些小品种抗瘤药物生产厂家只能保持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的局面。

企业只能从全局着眼来安排生产与销售。

这不仅是许多生产厂家面临的两难选择,也是肿瘤生产企业与许多抗生素生产企业的不同之处。

    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天然药物大国,国人有使用中草药治病的悠久历史,所以在中草药中筛选抗癌新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统计资料表明:

国内九十年代上市的抗癌药中除米托蒽醌、羟基脲和顺铂等少数几种抗癌药为化学合成药外,已上市(或仍在研制阶段)的一系列抗肿瘤药(含人体免疫调节剂)均为从天然草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这完全符合当前"回归自然"的世界新潮流。

除康莱特(薏苡仁提取物)、榄香烯(莪术油提取物)、三尖杉酯碱等热销品种外,国内已上市和正在研制中的一系列中药抗肿瘤药(或免疫调节剂)还有多糖类中药制剂如猪苓多糖、茯苓多糖、香蕈多糖(即"香菇多糖")、灰树花多糖、人参多糖、银耳多糖、云芝多糖、地黄多糖、多项蘑多糖、枸杞多糖、猕猴桃多糖、树舌多糖、侧耳多糖、黄芪多糖、当归多糖、FC多糖、红芪多糖、绞股蓝多糖、竹荪多糖、刺五加多糖和牛膝多糖等等。

多糖类抗癌药大多为调节人的免疫功能以利于消灭体内的肿瘤细胞(组织)的新型药物。

它们不仅副作用较小,而且具有"扶正固本"的功能,符合中医的用药原则。

其它正在开发(或研制)中的天然抗癌药物有:

鬼臼毒素、蝎毒、姜黄、菝藜(皂甙)、川芎嗪、苦参碱、墓头回(可抗大肠癌)、瑞香、狼毒、败酱草与乌骨藤提取物等。

    随着国内制药企业对新药开发的高度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今后几年我国市场上很可能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天然药类抗肿瘤药物,从而彻底改变目前肿瘤化疗药市场上合成药占主要地位的局面(注:

近几年来美国开发的紫杉醇已首次成为世界头号畅销抗癌药),天然抗癌药很有可能在今后10年里成为中国或世界抗癌药物市场上的主要品种,因此研制和生产新型抗肿瘤药物特别是新型天然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然在抗肿瘤药物中还有一支生力军,那就是生物技术药品,如已上市销售的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等,虽然生物药品的销售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目前都很小,约占市场份额的2%,但其所受的重视程度和发展的势头足以让人刮目相看,有理由认为在不远的将来生物制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4、目前应着手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1)加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

    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将创新与仿制适当地结合起来。

在中药抗肿瘤药物的开发生产上,应该尽量按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利药品的推广使用。

但我国新药创制能力又不可能在近期内获得突破进展的情况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加强仿制或局部的创新仍是一个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2)加强药品的营销推广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