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337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docx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5课时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共4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页《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

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

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

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

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

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

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

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

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      )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现在能解决了吗?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例1:

先合后分

(14+12+11+15)÷4

=52÷4

=13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共4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

那么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踢毽子,哪一队能赢呢?

结果是否公平呢?

学生讨论。

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比较才公平。

板书课题:

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并读题,引导学生思考:

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个数多就成绩好?

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

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总成绩来进行比较。

2、现在人数不同,又该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

(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

(18+20+19+19)÷4

=76÷4

=19

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4题。

(四)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二第5、6题。

板书设计

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

(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

(18+20+19+19)÷4

=76÷4

=19

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共4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6页《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

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师:

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师:

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2、师:

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

一起动手试一试。

出示两张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

标题;纵轴:

代表人数,单位:

万人,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

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3、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师:

你们会画吗?

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师:

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

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

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

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作。

2、师:

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

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师:

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

板书:

图例。

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板书:

复式条形统计图。

3、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3)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4、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5、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说明: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3)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6、小结。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7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三第1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4课时(共4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100页《练习二十三》。

教学

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和统计相关的内容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练习二十三。

(二)指导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98页第2题。

(1)指名学生说说能得到哪些信息?

(2)调查本班同学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并根据小组同学的数据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

2、完成教材第99页第3题。

(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要求完成条形统计图。

(2)之后集体订正,利用班班通展台展示几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想。

(4)指名学生说说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3、完成教材第99页第4题。

让学生根据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体重在26kg以下的共有多少人?

(2)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有3位男生的身高在137cm以下,体重在36kg以上,根据右边表格的数据,你认为他们的身高、体重怎么样?

(三)检测评价

完成教材第100页第6题。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三第5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三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实践活动:

营养午餐

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102页《营养午餐》。

教学

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4、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

教学重点

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轻松导入

师:

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

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

2、这些菜中你都喜欢吃些什么?

3、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4、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

你认为自己吃得科学、合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

(二)探究新知

1、分析菜谱

(1)到模拟的叮叮餐厅里看看新推出的菜谱,教师介绍热量、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2)让学生说说这些菜中,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3)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

(肉类和青菜类)

2、初次点菜

(1)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特别强调:

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

(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所选菜式及相关的数据。

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点出自己所喜欢的。

②通过热烈的汇报,菜式热量的总和一个比一个低,脂肪总和一个却比一个高。

3、对比专家建议

(1)出示专家建议。

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

(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

(3)让学生观看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而导致的图片。

(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

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

①学生阅读并汇报:

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餐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板书)

②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对“不低于”和“不超过”理解。

③学生惊讶地发现纯粹根据自己的喜好所点的菜,与饮食专家的建议有冲突。

④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

⑤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充分表述和理解,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⑥让学生明白到个人的喜好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发生了冲突,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点菜方式。

为接下来的合理调配做铺垫。

4、合理调配

(1)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

(荤素结合)

具体操作要求:

①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较符合营养标准。

②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

(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次点菜。

(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个别菜进行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

5、制作条形统计图

(1)反馈学生的投票结果

(2)能一眼看出投票结果吗?

有没有更直观的表示方法?

(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

(3)绘制条形统计图。

(4)对优秀的搭配菜式进行交流、分析,指出优点或不足。

(三)总结作业

1、根据学习常见的事物热量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比较合理晚餐食谱。

2、结合本节课的10种菜,小组合作,把所有符合专家标准的菜式列出来。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餐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