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看西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33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景看西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全景看西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景看西沙.docx

《全景看西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景看西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景看西沙.docx

全景看西沙

全景看西沙

曾经有一个梦想,想着能够踏足于那片遥远和充满想象的岛屿,她位于祖国最南端广袤无垠的海域,那里有浩瀚无边的海面,有洁白绵软的沙滩,有晶莹剔透的海水,有妩媚丰润的霞光,那里的一片片岛屿,仿佛一朵朵星莲,一直悬浮于万顷碧波之上——她就是祖国美丽的西沙群岛。

9月10日,“梦想西沙”摄影作品展在中国摄影画廊开幕。

蔡绘刘艳华、刘保唐、彭春水、沈锦山、佟仰华、于强、祝厚元8位摄影师的作品,以“陆海空”多方位视角,呈现了一个较为全景化的西沙群岛。

蔡绘/摄

由于地理位置及尚未开发等种种原因所限,涉足于西沙群岛的人少之又少,用影像专程去记录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于强/摄

此次八位作者展出的作品以全方位的视角覆盖了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中的三个各具特色的小岛,即全富岛、鸭公岛、银屿岛。

全富岛由洁白的珊瑚砂冲击形成,鸭公岛由珊瑚尸体堆积而成,银屿岛则由礁石和无机砂砾构成,三个岛屿相距不到5公里,组成和样貌却各不相同。

沈锦山/摄

 

摄影师用镜头聚焦这承载着我们民族自豪感的岛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并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这里曾是西沙海战的发生地,先辈曾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最南端的海洋国土。

图为西沙群岛永乐环礁银屿岛全景。

冯严/摄

如今,西沙群岛已划入海南省三沙市的行政区属,国家对西沙进行了保护和有限度的开发,旅游、渔业、油气、考古、航运、测绘等社会生活生产活动正相继展开。

沈锦山/摄

祖国的强大终于使普通摄影师能够有条件登上西沙的岛屿并用镜头记录她、表现她,每一张面孔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粒珊瑚沙都是一种积淀,每一滴海水都是一种承载。

梁达明/摄

 

展览力图呈现一个立体的西沙群岛,以西沙的自然风光和地理风貌、岛上居民生活为主线,又探秘了美妙富饶的水下世界,还辅以空中俯瞰全岛的航拍视频,这些丰富的影像均为首次展出。

图为椰香公主号邮轮。

刘艳华/摄

这片土地没有污染,人迹罕至,这里更多的是淳朴的渔民以物易物的原始美,每一寸土地都透着天地初开的清澈,每一滴海水都透着晒满了阳光之后的闪光。

刘艳华/摄岸边的渔船。

于强/摄

西沙群岛鸭公岛渔民。

佟仰华/摄

西沙群岛鸭公岛渔民。

彭春水/摄西沙群岛鸭公岛渔民。

西沙群岛鸭公岛渔民。

刘保唐/摄

西沙群岛鸭公岛渔民。

刘艳华/摄西沙群岛鸭公岛渔民。

刘艳华/摄西沙群岛鸭公岛渔民。

沈锦山/摄

西沙群岛永乐环礁银屿岛升旗仪式。

沈锦山/摄

西沙群岛永乐环礁鸭公岛。

刘保唐/摄海下生物。

冯严/摄

海下生物。

冯严/摄

海下生物。

冯严/摄全岛的面积不过2.1公里。

你能活动的范围不过是岛西边长度一公里的沿海地带。

因为海岸大多部分都是海港和防波堤,想把脚踩到海水里感受一下南中国海的温度,就要走到最北端的海洋局验潮室下面,那里有一块平台伸入海里,涨潮的时候,海水会漫到平台上面一点。

想在岛周围大片的、翡翠色的海水中畅游一番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永兴岛周边海域禁止游泳。

是的,禁止游泳。

从西海岸向里(也就是向东),大约200米的纵深,是属于西沙工委的管辖范畴,可以活动和游览的部分有气象台、日本炮楼、中华民国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碑、一个西沙工委食堂、一个饭店、一个超市和一个电信邮局一体的电信营业厅,以及岛的最南部大概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渔村,如此而已。

游览整个范围,再慢再仔细,两个小时也足够了。

再往里(往东),就是禁止普通人进入、停留、拍摄的军事区了。

岛的东北面,还在围绕着永兴岛的泻湖之内,有一座面积极小的石岛,从前在落潮的时候,可以涉水到达。

岛的名字就叫石岛。

如今,两岛之间已经建起了一段堤坝,上有公路,可时时通达。

别小看这石岛,因为最高点的海拔有13.8米,是整个南海海域中的最高点,所以具有很高的军事意义。

要想到石岛必须穿过永兴岛东边的军事区,所以必须经过申请、批准的手续才可以。

客观的讲,从可游览的范围和内容来说,这可能是你性价比最差的一次旅行,但从意义上来说,这却是一个中国人,在我们自己的国境内,能够到达的国土最南端了,从这一点上,它又让你时刻都觉得兴奋和得意。

至于持外国护照者想来这里,对不起,没可能。

西沙群岛距离海南岛的距离并不远,只有180海里,是中国南海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群岛,有岛屿22座,7个沙洲。

这个距离,对于古代中国的海南岛南部渔民来说,完全在渔猎范围之内。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即使是非机动的小型渔船也可以到达。

所以,早在南宋时期的《琼管志》中,就有对中国南海的如下记录:

“万州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海南岛古代归万州管辖,故有此说。

这里的千里长沙,系指沙洲;石塘,则是指岛屿周边的珊瑚环礁围绕而成的浅水海域,泻湖。

因为珊瑚环礁把深水外海和岛屿周边的浅水区域隔绝开来,就如同围绕岛屿的石塘一样,固有此谓。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这些海岛的名称一直未能统一,直到清朝初期的《海国闻见簿》,第一次将中国的南海诸岛以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命名。

到了宣统元年,广东水师还曾赴西沙群岛视察,并举行升旗仪式。

1939年3月20日,日本占领西沙群岛,建炮楼筑公事捡鸟粪。

真的,在占领期间,日本人在岛上搜集运走的鸟粪超过20万吨。

收集这么多鸟粪干什么?

吃呗。

1946年11月23日,中华民国两艘军舰”永兴“和”中建“驶入西沙海域,宣布收复西沙群岛,并在永兴岛上立碑为纪(下一篇解密永兴岛中会有该碑照片)。

后来西沙群岛曾一度被越南占领,经1974年1月的一场中越西沙海战后,才告收回并经营至今。

本来年初的时候,中国政*府曾经高调宣布过西沙群岛的旅游开发计划,在民间也确实曾引起过一波西沙热潮,可这次西沙之旅的途中,听到的一种说法却是,在岛上尽量不要谈西沙旅游开发,不要给国家增加压力。

这说法有点搞笑。

当然,这里所说的国家,其实指的是政*府。

我们说说西沙旅游问题就是给你增加负担了?

在自己国土范围内,进行旅游开发,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给政*府增加压力,肯定是个别人的说辞。

要知道,中国最好的海水就在南海,而且越往南,越靠近赤道,海水的能见度和质量越高。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南海可能是最后的顶级旅游目的地,如果我们不开发,就是将资源拱手让人。

当然,开发这些岛屿,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还是人员物资的往来运送都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

但是只要国家担负起保护者的责任,确保这一海域内的领土安全,这些都不是大问题,远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深处的那些旅游目的地,也都运行了几十年了。

只要安全问题得以保障,自然会引来国际酒店集团投资,就像马尔代夫的那些海岛一样。

 

如何上岛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首府所在地,在级别上相当于县级,其行政机构是西沙工委。

它当然是中国领土,但上岛的手续却跟办理签证非常类似。

首先需要有来自岛上的邀请函,要么是岛上的居民,要么是驻建单位的邀请;有了来自岛上的邀请函,再向西沙工委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就可以考虑以何种方式上岛了。

岛上的飞机场可以停降波音737这类大型飞机,但机场基本是属于军用的,如果不是岛上驻军部门邀请你,乘飞机到岛上的可能性为零。

第二种方式就是乘船:

往返于文昌清澜港和永兴岛之间的客货混装船,也是永兴岛民用物资的主要补给船,琼沙3号,一个月两班。

有时会因为需要调整为三班,也可能因为天气原因,如台风等推迟甚至取消。

船票价格因船舱的等级差别而不同,有200的,300的,有一种类似于一室一厅那种等级的,估计会上千。

关于琼沙3号的具体细节,会在后面有专文介绍。

岛上有什么玩的看的?

客观的讲,永兴岛上可玩可看的东西都非常有限。

非军事人员可以活动的区域,仅限于岛的西部海岸一线,从北到南不过1公里的距离。

因为岛上规定禁止游泳,所以看着晶莹碧绿的海水,也就是涮涮脚而已。

除了海景,还可以游览的部分包括气象台、日本炮楼、中华民国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碑、一个西沙工委食堂、一个饭店、一个超市和一个电信邮局一体的电信营业厅。

岛的南部,有一个大概有10几户人家的小渔村,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你的好奇心。

另外,岛的东北角有一个石岛,那里有中国南海的最高点和主权碑,以及深入海中的一块礁石,名曰老龙头。

除此,岛上其它部分都是军事区了,不可进入,当然更不能拍摄。

 

岛上吃饭睡觉怎么解决?

上岛之前的一个传言是,岛上没吃的,要在岛上呆几顿饭的时间,就要自己带几顿饭。

我这里辟谣了啊,没有的事儿,岛上有工委食堂,买饭票就可以吃的,一天三顿,准时开饭,过时不候,分别是7点,11点半和17点。

另外工委食堂隔壁,还有个饭店叫椰风的饭店,就是最南端的渔村里,也有一家家庭餐厅,算是全中国最南端的餐厅,卖超级新鲜无污染的“石头鱼”,对的,石头鱼,就是这个名字。

这个留待下集介绍。

除了饭店,岛上还有一个小超市,和小卖店。

超市的货品当然是不能有过高的期望,但饼干啊,火腿肠啊,方便面啊,脉动啊,可乐啊,绿茶啊一类的东西还是有的,而且价格跟内地超市的价格一样哦!

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甚至有点小感动。

从这一点上,也说明这里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做旅游目的地。

一瓶脉动4元钱。

在直射的西沙阳光下,咕咚一口,爽啊!

关于住宿,也不必担心太多,很多驻建单位都有招待所,比如气象局招待所,边防总队招待所,西沙宾馆,工委招待所,好像电信局后面也有个招待所。

条件一般都还不错,空调、热水都有,事实上,在西沙那样的天气里,冷水冲凉才是王道。

至于价格嘛,都是招待所级别的,非常平易。

有手机信号吗?

能上网吗?

 

永兴岛上,电信3G信号秒杀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的信号强度,又秒杀联通。

乘坐琼沙3号前往永兴岛的途中,电信3G的信号一直完胜另外两个移动信号提供商,在距离永兴岛差不多还有接近两个小时的船程的时候,电信3G就已经开始有信号了,接近1个小时的时候,信号已经满满的了。

中国移动的信号,则要等到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候才半死不活的出现两格。

而且,在岛上自始至终,移动的信号都不是满格的。

所以,在岛上用手机上网是没有问题的。

永兴岛简史

永兴岛,在谷歌地图上显示的英文名字是WoodyIsland,林岛。

原来海南的居民称之为“猫峙”,据说是因为岛上有老鼠,所以渔民带猫到岛上,故而得名。

1946年中华民国收回西沙群岛主权的时候,进入该海域的两条军舰分别名为“永兴”和“中建”,于是此岛更名为永兴岛,沿用至今。

50年代到70年代初,永兴岛曾一度被南越和后来的越南占据,1974年1月经过一场海战,才相当“幸运”的夺回控制权。

说幸运,是因为那场仗打的相当吊诡,能拿下,有很多运气的成分。

从那以后,岛上开始逐渐修建永久建筑、公事、码头、机场等,后来再增加了海水淡化设备和太阳能发电装置,使得岛上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如今,永兴岛一带,是中国在南海诸岛中控制最劳的岛屿。

就如同随风飘荡的植物的种子,人,其实也是迁徙和漂泊的动物。

对于某些个体来说,他们过的或许是定居的生活,但对于整个物种、族群、甚至家族来说,迁徙从未停止。

人,即是环境的动物,也是选择的动物,我们选择环境,也被环境选择。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当中很多人都生活在祖父辈想都不敢想的地方,而要想象我们的孙辈将来会生活在哪里,过什么样的日子,更是穷尽我们的脑力也不会有结果的事情。

旅行的多了,走的远了,就会有上面的那些想法。

因为,在世界的角落里,在某些文明的边疆地带,就像在某个远离大陆的海中极小的沙洲上,或在大漠深处的某处,你会发现一株树木突兀的、没来由站在那里一样,你总会发现一些人,以超出你的常识的方式生活在那里。

比如新疆伊犁地区的草原深处,比如肯尼亚纳库鲁湖的岸边,比如缅甸安达曼海边交通闭塞的小渔村里,比如遥远的南中国海的永兴岛上...自1974年中国从越南手中夺回西沙群岛,作为南海海域中最大岛屿的永兴岛,陆陆续续的建设工作就从来没停止过的。

因为大部分工程都跟军事有关,岛的管理也基本上都是军事化的,那么这个10多户人家的渔村的来历就很让人好奇,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个岛上的?

什么时候开始有第一户居民定居的?

最开始,是因为打渔的时候,为了躲避台风上岛的?

当初驻建部队的家属留在岛上的?

政*府有计划的进行移民工程?

对不起,我没有答案。

但我们看到景象,是一处宛若世外桃源的环境里,十几户村民过着绝对堪称隐士一样的生活。

生活的环境,用贫苦来形容显然有些夸张,但说他们艰苦是绝不为过的。

近年的建设使得基础环境有所改观,比如已经有了电力供应和岛上集中供应的,来自于雨水收集的淡水。

大多数人家都有电视,也说明岛上已经有了电视信号。

生活最基本的条件,仅此而已。

这就是中国最南端的小渔村的基本情况了琼沙3号听说要坐15个小时的船;据有经验的人讲上船之前不要吃什么东西,反正吃了也要吐出来;带个苹果,或者一根黄瓜,实在饿了就咬一口,不过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饿的,晕船晕的不会有任何胃口;有没有地方吐倒不用担心,因为上船后每个人的铺位边上都会有一个塑料桶,那就是给晕船预备的。

有些人明明有机会可以去西沙,最后却放弃,原因就是被上面的“谣言”给吓回去了。

我出发之前也有点心理压力,虽然自己除了美女什么都不晕,但毕竟没坐过超过3个小时以上的海船,况且据说南海风浪很大,所以出发当天,也是抱着大不了减肥的心态上船的。

上了船才发现,哪有那些事儿啊,全是讹传,至少说全是过去时了!

整个过程,舒服的不得了。

整个过程,好吃、好喝、好睡、好玩儿。

琼沙3号,是永兴岛,乃至整个西沙群岛的生命线。

是岛上民用物资主要补给船,约3000吨。

每月两班往来于文昌清澜港和永兴岛之间。

它是客货混装船,除了运送永兴岛所需民用物资,同时也是往来人员的主要交通工具,船上共有195个铺位。

随着永兴岛上人员数量不断增多,所需物资也逐渐增加,两地之间的人员来往也越来越多,琼沙3号已经从原来的每月两班,增加到每月三班。

发船的时间并不固定。

比如这次,我出发去海南岛时,被告知从清澜港发船的时间是5月18日,可到了海口后,船期又被推迟到22号,最后到了21号上午,出发时间才最后定为5月23日。

虽然出发时间不固定,但是琼沙3号的行程基本是不变的,即第一天下午17时出发,第二天上午8-9时到达永兴岛,在永兴岛停靠一夜后,第三天的下午17时离港返航,第四天上午回到清澜港。

就是说,如果纯粹以到西沙旅行为目的的人们,乘坐琼沙3号上岛,在永兴岛实际停留的时间,只有两个白天和一个晚上。

西沙群岛是目前南海诸岛中唯一由中国大陆完全控制的岛屿,扼守南海交通要冲,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一些现实因素,西沙群岛仍然非常神秘,最近传出西沙群岛将要开放旅游的消息,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普通民众将有机会一睹南海明珠的秀美芳容。

西沙群岛,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是南海四大群岛之一。

永乐岛、宣德岛为纪念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在南海诸岛的活动。

西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

2007年,由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体厅共同承担的西沙水下考古项目,历经55天,出土近万件文物,瓷器占绝大部分,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

1974年,广东省考古工作者和守岛战士在西沙甘泉岛上发掘的唐、宋遗址(左图)以及在西沙群岛发现的中国古代铜钱和瓷器(右图)。

大量的考古和文物遗迹表明中国人自唐以来就开始在西沙群岛生活,是当时西南中沙群岛的主人。

近代,由于中国国力衰弱,西沙群岛先后被法国和日本占据。

图为西沙群岛永兴岛,日本炮楼遗址。

(2010年拍摄)

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1946年秋,中国政府派出“太平”、“永兴”、“中建”、“中业”四舰前往南海接收。

同年11月,由姚汝钰和张君然率领的“永兴”、“中建”两舰抵达西沙群岛的主岛——永兴岛,在岛上竖起“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碑的正面刻“南海屏藩”四个大字,并鸣炮升旗,以示接收西沙群岛工作完成。

1950年代,南越政府占领了西沙群岛部分岛屿,中国与南越在西沙对峙了10多年。

1974年1月,南越当局趁中国正值文革内乱,在西沙挑起战端,双方爆发西沙海战。

幸运的是,仓促应战的中国军民从南越手中夺回了被占岛礁,完全控制了整个西沙群岛。

图为西沙永兴岛军史馆里展出的越南军队的

西沙海战功勋舰,396编队的389舰,摄于1990年大连旅顺港。

西沙海战中,389舰重创后抢滩成功,海战后调入北海舰队直至退役,1990年于大连旅顺港供游客参观,改漆舰名“金州舰”。

1993年拖至丹东展览半年,后又拖至营口展览;1995年初回大连旅顺港,当年被拆解。

军报记者伍振超1974年拍摄的《西沙民兵》,主人公是西沙群岛金银岛的民兵班长吴先锋。

1974年1月,吴先锋带领岛上民兵击溃登岛的南越军人,毙敌10余人。

吴先锋的英雄事迹,成为海战之后的宣传典型。

当时新华社发了通稿,国内外许多报刊都用这张照片作为封面。

吴先锋随之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连任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六届全国人大列席代表等。

2011年11月,吴先锋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

这位当年的英雄人物,却因为无力负担昂贵的医药费,在海口市的一家汽车卖场帮人看店,每月赚取2000元补贴药费。

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建于1975年,坐落在三亚市红沙镇欧家园。

西沙海战中,南海舰队共有18名军人壮烈牺牲。

现在,陵园四周被新开发的地产项目包围。

1974年西沙海战之后,中国获得了对整个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控制权。

图为1974年,海军在南海进行军事演练。

1985年4月,西沙群岛驻军举行防空演习。

永兴岛位于西沙群岛的宣德群岛,是西沙群岛及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公里。

永兴岛是海南省人民政府派出县级机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驻地,岛上有政府大楼、银行、邮政、商店、机场等。

其中永兴岛机场1991年建成,拥有一条2400米的混凝土跑道,可起降战斗机与波音737。

1974年西沙海战时,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歼7战机只能在西沙群岛停留几分钟。

永兴岛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在南海不沉的航空母舰。

2005年11月20日,海军南海舰队首批驻西沙群岛女兵退伍,乘上换班专机返乡。

目前永兴岛还没有开通民航班机,普通游客前往永兴岛必须乘坐渡轮,从海南岛出发,要12个小时的航程才能到达。

2000年,停泊西沙群岛某海岛的海军潜艇。

2010年,西沙群岛石岛上的军事设施。

石岛与永兴岛在同一个礁坪上,相距1130米,最高处15.9米,是南海诸岛中最高的岛屿。

2010年3月,西沙永兴岛港口停泊的海军舰船,永兴岛码头可停靠5000吨位的船只。

琼沙号系列补给船是航行于海南文昌清澜港与永兴岛之间的一艘政府公务船,每隔20天左右往返于海南岛和永兴岛一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运送西沙驻岛干部职工和部队官兵上下岛及补给生活物资,因而它被西沙军民视为“生命船”。

琼沙号系列补给船先后经历了1号舰、2号舰、3号舰。

永兴岛上热带植物茂盛,林木遍布。

为了把西沙建成绿色明珠,驻岛官兵们不仅从祖国大陆运来好的土壤,栽种了数以万计的椰子树、木麻黄、野枇杷等,许多人还把家乡的树种、树苗带到岛上。

目前,西沙的绿化面积已达到90%以上。

图为永兴岛上的“将军林”,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00多位将军先后栽种的,每一棵上刻着栽种者的名字。

永兴岛的椰子树从无到有,至1997年3月,仅“将军林”中的椰子树达206棵。

图为已故中共中央总书记xxx1986年1月来西沙亲手种下的椰子树驻守石岛的官兵为刚栽种的椰树苗垒起防风墙。

(2003年1月拍摄)西沙战士正在收获椰子,现在岛上产的椰果都吃不完。

平时,很少有人喝开水,大家都用椰子汁解渴。

(2003年1月拍摄)

2010年9月,西沙群岛珊瑚岛上林木郁郁葱葱。

据统计,西沙群岛栖息的鸟类有6万多只,40多种。

2011年6月,渔民在珊瑚礁盘上作业。

西沙群岛海域海水清澈、洁净透明,最深能见度达到40米,在光影的映衬下,海水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犹如仙境。

2010年3月,西沙群岛赵述岛,简陋的渔家房子,这里现在设有村民委员会。

2010年3月,西沙群岛赵述岛,渔家棚屋外晾晒的水产。

2010年3月,西沙群岛赵述岛,渔民吃着纯天然无污染的海鲜。

2010年3月,西沙群岛永兴岛海滨的游客。

西沙群岛由于没有任何污染,因而是游泳和垂钓的理想场所。

根据国际“先入为主”的国际法规则,早日将西沙群岛开发将更有益于宣告主权的所属,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普通民众能登上祖国的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