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50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1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数学教案.docx

《1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数学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案.docx

1数学教案

教学笔记

2013年——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

小学一年级

 

2014年2月28日

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  间

内              容

课 时

备注

1

3.3—3.7

2----7页

4

 

2

3.10—3.14

8----12页

4

 

3

3.17—3.21

13---17页

4

 

4

3.24—3.28

18---24页

4

 

5

3.31—4.4

25---29页

4

 

6

4.8—4.11

30---35页

4

 

7

4.14-4.18

36---41页

4

 

8

4.21—4.25

42---48页

4

 

9

4.28—5.4

49---54页

4

 

10

5.5—5.9

55---60页

4

 

11

5.12—5.16

61---67页

4

 

12

5.19—5.23

68---72页

4

 

13

5.26—5.30

73---77页

4

 

14

6.3—6.6

78---83页

4

 

15

6.9—6.13

84---90页

4

 

16

6.16—6.20

总复习

4

 

17

6.23—6.27

总复习

4

 

 18

6.30—7.4

总复习

4

 

本学期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学科教材通览

单元

内  容

知识训练要点

学习方法指导要点

第一单元

1、买铅笔

2、捉迷藏

3、快乐的小鸭

4、开会啦

5、跳伞表演

6、美丽的田园

7、做个减法表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来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安排多种多样的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二单元

1、看一看

(一)

2、看一看

(二)

 

1、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面容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1、安排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安排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长度单位,促进学生估测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

第三单元

1、数花生

2、数一数

3、数豆子

4、谁的红果多

5、小小养殖场

6、做个百数表

7、练习二

1、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

4、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数学知识方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2、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4、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6、重视直观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单元

1、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动手做

(一)(折纸拼图活动)

3、动手做

(二)

4、动手做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利用所爱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3、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进行设计。

4、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去做,是否能清楚的辨认出各种图形并且能正确的找出来。

第五单元

1、小兔请客

2、采松果

3、青蛙吃虫子

4、拔萝卜

5、收玉米

6、回收废品

7、练习三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与计算的正确率。

第六单元

1、图书馆

2、摘苹果

2、阅览室

3

跳绳

3、练习五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鼓励学生用不能的方法进行估算。

3、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空间,提倡算法多样化。

 

 

 

 

总计第1节

课题

买铅笔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具

小棒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九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训练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填一填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

解决“还剩多少枝?

”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15—9=

师:

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

15-9怎样算呢?

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

(2)把15分成5和4。

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板书:

15-5=1010-4=6

(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

你最喜欢哪一种?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3、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12-9=

三、巩固算法

1、完成算一算。

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2、完成练一练第1、2、3、4、5题。

买铅笔(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有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

15-9=6

方法:

(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5分成10和510-9=11+5=6

(2)把9分成5和4(4)9+(6)=15

15-5=1015-9=6

10-4=6

总计第2节

课题

捉迷藏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具

小棒

教学

目标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训练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

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

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

谁能帮他解答呢?

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师:

13-8怎样算呢?

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板书:

(2)把8分成3和5

师:

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板书:

13-3=1010-5=

(3)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2+3=5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

师:

你最喜欢哪一种?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3、尝试练习课本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17-8=

三、巩固算法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

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3、4、5题。

五、总结评价

师:

这节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捉迷藏(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13-8=5

方法:

(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5分成10和5

(2)把8分成3和510-8=2

13-3=10  2+3=5

10-5=5(4)8+()=13  13-8=5

总计第3节

课题

快乐的小鸭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具

小棒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训练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两幅图,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学说算式板书12-7=5

二、探究解题策略

1.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12-7=5。

(师:

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2.小练习

11-6=14-6=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1---5题。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

快乐的小鸭

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12-7=5方法:

(1)7+5=1212-7=5

(2)12=10+210-7=33+2=5

(3)7=2+512-2=1010--5=5

总计第4节

课题

开会啦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具

投影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训练重点

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情景导入

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

引入新课----开会啦

二、新课讲授

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

并说出你的方法。

2、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

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

还缺几把椅子?

指名回答

3、谁能列出算式?

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第1、2题。

2、课本第9页第3、4、5题。

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小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11-7=4

总计第5节

课题

跳伞表演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具

圆片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训练重点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

(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

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

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

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

板书:

14-6=8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

”,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

14个黄色:

6个蓝色:

7个

14-6=8(个)14-7=7(个)

总计第6节

课题

美丽的田园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训练重点

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导入激趣

  1.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2.铺垫引入。

课件出示画面:

美丽的田园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

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

2、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

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

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馈。

  

(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

  

(2)、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

  (3)、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说想法。

三、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四、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美丽的田园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11-5=6

河里和岸上一共有多少只鸭子?

8+6=14

总计第7节

课题

练习一

课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2、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训练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复习导入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巩固练习(15页练习一)

1、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3、独立计算。

.

4、谁钓得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好缺几张椅子?

独立列式计算。

6、写算式。

独立列式计算。

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7、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正确数出图中每种小动物的只数,提出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8、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

9、看谁说得多。

独立解答。

组内交流,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

练习一

总计第8节

课题

练习一

课型

复习课

第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2、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训练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2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疑问呢?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

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课件出示:

教材第15、16页第1、5、7、8题)

学生观察图找出数学信息及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口算练习。

师:

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

我们看教材第15页第3、4、6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三、课堂总结

师:

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

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练习一

总计第9节

课题

做个减法表

课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经历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按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训练重点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发现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兔精灵,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我是来请教大家的,首先请你们计算几道题好吗?

看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点?

二、整理算式

1.独立观察思考,探索整理算式的方法。

2.小组讨论,整理算式。

3.全班交流整理结果。

4.根据整理结果探索减法表中的规律。

组内交流:

学生整理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表,说说有什么发现。

组间交流:

各组选派代表,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5.集体总结:

出示一个完整的减法表,分别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来展示规律。

三、游戏

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呀,老师给你们每个人还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呢,快来看看吧!

做个减法表

总计第10节

课题

观察物体一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训练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观察活动

出示洗衣机,每位学生坐在座位上看洗衣机,说一说你看到什么?

两人一组

说一说。

二、观察物体

1.出示小气车图。

(略)

2.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分小组讨论。

4.判断练习

5.出示小朋友看熊猫图。

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判断出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哪幅是兰兰看到的?

6.电脑显示大象、小猫、小猴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

分小组说一说,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用直线连接。

三、观察物体

1.桌上摆出自己的玩具,同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什么?

2.讨论:

为什么小组内四个同学看到的物体都不一样?

一个物体可以分为几个方向去看?

观察物体

多媒体课件展示

总计第11节

课题

观察物体二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加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

训练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构建设计过程方法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到物体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