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56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0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docx

家电行业分析报告

 

上篇:

行业分析提要1

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1

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3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3

二、行业规模分析3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3

四、行业效率分析4

五、盈利能力分析4

六、营运能力分析4

七、偿债能力分析4

八、发展能力分析5

九、成本结构分析5

十、贷款建议7

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8

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9

一、行业运行情况9

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9

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10

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11

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11

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11

下篇:

行业分析说明14

I行业分析14

一、行业运行分析14

二、行业资本变动趋势分析35

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37

四、上下游行业影响42

五、国际市场情况44

六、行业发展趋势49

II企业分析53

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53

二、主要企业分析61

三、企业(按规模)区域分布70

III市场产品分析77

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77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91

IV区域分析93

一、华南家电市场渠道变化分析93

二、中南电器市场96

三、乌克兰家电出口情况分析98

上篇:

行业分析提要

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指标

数量

同比增减

供给

实际生产量

3761904.7

7.14

进口量

134771.6万美元

31.34

需求

销售

42089814.4

22.44

出口量

792801.7万美元

40.04

趋势预测

本期市场供求特点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前期“非典”对空调设备的销售造成了一定冲击,后期价格竞争剧烈。

【结论】我国家电产品仍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

下期市场供求趋势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市场竞争剧烈,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种种限制。

【结论】多数小规模厂商将被淘汰,将向垄断趋势发展。

简要结论

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不建议进入。

企业指标参考

净资产

利润

自然排序法

较好值

6868.50

350.50

中间值

2075.00

0.00

较差值

457975.41

62171.64

算术平均法

较好值

71275.83

7238.95

中间值

9443.16

-471.51

较差值

6868.50

350.50

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1、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平均利润率

本行业

全部工业行业

与全部工业行业比较

全行业

3.87

4.40

87.96

Top10

2.86

4.40

65.00

2、行业规模分析

(1)本行业与整个工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

规模指标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总资产

36088638.60

1648013687.60

2.19

利润

1396855.90

72516479.80

1.93

销售收入

42089814.40

1245785800.80

3.38

从业人数

956960.00

56524091.00

1.69

(2)本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与整个行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

规模指标

总资产

利润

销售收入

从业人数

全行业

36088638.6

1396855.90

42089814

956960

Top10

8655185.9

247557.60

12459485

114160

3、行业集中度分析

Top10(%)

销售集中度

29.60

资产集中度

23.98

利润集中度

17.72

4、行业效率分析

单位: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每万元资产利润

387.06

440.02

87.96

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

1936.56

1126.77

171.87

人均利润

14596.81

12829.30

113.78

5、盈利能力分析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净资产收益率(%)

6.78

7.24

93.71

总资产报酬率(%)

4.70

5.55

84.57

销售利润率(%)

0.14

7.05

2.04

成本费用利润率(%)

3.44

6.28

54.78

6、营运能力分析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总资产周转率(次)

1.17

0.76

154.29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84

1.74

105.55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6.22

6.57

94.64

7、偿债能力分析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资产负债率(%)

61.75

59.25

104.22

已获利息倍数

5.68

4.81

118.08

8、发展能力分析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资本积累率

8.38

13.49

62.08

销售增长率

22.44

27.69

81.05

总资产增长率

14.94

14.60

102.33

9、成本结构分析

(1)成本费用结构比例

 

(2)去年同期成本费用结构比例

 

(3)成本费用变动情况

销售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

今年1~11月

35965137.60

2769339.10

1568275.80

298191.50

40600944.00

去年同期

29117480.91

2264766.69

1332537.71

271103.60

32985888.91

同比增长(%)

23.52

22.28

17.69

9.99

23.09

(4)本期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分析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指标来保证的。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变动分析,可以发掘出该行业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目标方案。

1、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较

今年1~11月

去年同期

同比增减(%)

成本费用

40600944.00

32985888.91

23.09

其中:

销售成本

35965137.60

29117480.91

23.52

销售费用

2769339.10

2264766.69

22.28

管理费用

1568275.80

1332537.71

17.69

财务费用

298191.50

271103.60

9.99

销售收入

42089814.40

34375463.46

22.44

利润

1396855.90

1162242.20

20.19

2、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

本行业A

全部工业企业B

与全部工业企业比较A/b(%)

成本费用/利润

29.07

15.83

183.61

成本费用/销售收入

0.96

0.93

104.15

利润/销售收入

0.03

0.06

56.72

十、贷款建议

行业资金流向

流出

利润水平可接受度

较低

建议开发热点

区域

广东、山东、江苏、福建

产品

技术附加值较高的冰箱、空调产品。

企业

海尔集团公司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风险

政策风险

大厂商联合制作技术标准、影响政策打击进入者。

市场风险

竞争剧烈,利润摊薄。

经营风险

电力、钢铁涨价影响成本。

技术风险

国外以“环保”作为技术壁垒抵制中国产品。

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风险揭示】

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2、农村消费环境仍然落后,家电购买能力不强。

3、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影响居民信心恢复。

【政策分析】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美的、春兰等企业影响制定“绿色空调”政策,此举名为消费者权益,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垄断行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负面信息】

美国反倾销诉讼尚未尘埃落定,一旦成立,将对国内彩电生产造成冲击。

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1、行业运行情况

运行特点

行业运行平稳,生产、销售同步增长。

行业出口保持良好的态势。

主要产品变动

竞争热度据高不下,钢铁、电力行业的影响使成本进一步升高,利润进一步摊薄。

存在问题

重复建设严重,产能供过于求。

上下游变动

钢铁、电力价格的飞涨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国际市场变动

美国、西欧纷纷对中国提出反倾销诉讼。

行业前景预测

强势的家电巨头将是未来几年中国冰箱业整合资源的主角,而中小企业将慢慢退出流通领域,替大企业做OEM,或卖设备,或被收购。

所以,强势家电企业对资本存在相当大的市场需求,而部分小型家电企业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

业内对策建议

涉足其他行业,分散分险。

2、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

强势

1、国内市场巨大,产销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

2、生产成本较低,部分国际家电企业增加了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投资,行业内许多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的较大份额。

弱势

1、下游的价格战把厂商的利润层层压缩,上游原材料的大幅涨价又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

2、欧盟出台两项草案,将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出口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地区相当分散,多数集中在南亚、中东、欧洲、拉美等非主流市场。

4、产品开发与关键核心技术的缺乏。

中国家电业是靠大量引进与仿制起步的,目前仍没有一种产品能够真正引领世界潮流。

发达国家在新冷媒替代、节能技术、采用可回收式设计等诸多方面占据着制高点。

机会

1、电脑控制型无论在波轮洗衣机中还是在滚筒型洗衣机中所占的比重都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尤其是微电脑控制的滚筒洗衣机利润率是洗衣机中最高的。

2、具有节水功能的洗衣机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家电制造商和消费者的选择,节水功能日益成为洗衣机市场的一大卖点。

风险

1、原材料涨价直接影响家电成本提高,成本提高会导致一些企业铤而走险降低原材料的硬性指标,甚至还有企业干脆改行重新入道。

2、今后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贸易争端将会激增,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成为制约我国家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3、行业经济运行指标

本行业A

同比增长

全部工业企业B

a/b

总产值(变价)

44958260.9

20.53

1253260178

3.59

总产值(不变价)

72448405.8

29.10

1139118136

6.36

产品销售收入

42089814.4

22.44

1245785801

3.38

利润总额

1396855.9

20.19

72516479.8

1.93

税金总额

760190.1

12.64

64904114.5

1.17

应收账款

6765029

18.62

189500531.6

3.57

产成品

3761904.7

7.14

84078455.6

4.47

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

1、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

业内按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

千元/人

排名

销售收入

资产

利润

从业人数

1

29088280

19813657

983720

17181

2

15437682

5458284

83046

6864

3

14148571

8985853

275783

20000

4

11857273

22248084

101783

34407

5

11350000

8857767

80200

2834

6

9328528

2933808

317201

15348

7

9127902

1587724

67262

2745

8

8625764

8734144

371290

8019

9

8321684

5476938

62281

5100

10

7309170

2455600

133010

1662

2、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

(1)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

包括制冷、空调、通风、厨用、卫生、美容保健、配件制造

地区

企业数

亏损企业数

亏损企业比例

全国

1394

290

20.80%

北京市

26

10

38.46%

天津市

28

10

35.71%

河北省

6

1

16.67%

山西省

1

0

0.00%

内蒙

1

0

0.00%

辽宁省

14

6

42.86%

吉林省

5

2

40.00%

黑龙江省

7

2

28.57%

上海市

94

26

27.66%

江苏省

156

28

17.95%

浙江省

295

27

9.15%

安徽省

27

11

40.74%

福建省

20

4

20.00%

江西省

3

1

33.33%

山东省

70

19

27.14%

河南省

13

5

38.46%

湖北省

14

5

35.71%

湖南省

12

1

8.33%

广东省

555

115

20.72%

广西

10

6

60.00%

海南省

1

0

0.00%

重庆市

8

5

62.50%

四川省

13

0

0.00%

贵州省

7

2

28.57%

陕西省

4

3

75.00%

甘肃省

4

1

25.00%

(2)家用影视设备制造业

地区

企业数

亏损企业数

亏损企业比例

全国

282

87

30.85%

北京市

9

3

33.33%

天津市

8

4

50.00%

河北省

1

0

0.00%

山西省

3

0

0.00%

内蒙

1

0

0.00%

辽宁省

5

1

20.00%

吉林省

1

1

100.00%

黑龙江省

1

0

0.00%

上海市

18

4

22.22%

江苏省

38

16

42.11%

浙江省

26

4

15.38%

安徽省

5

1

20.00%

福建省

11

4

36.36%

江西省

3

0

0.00%

山东省

11

2

18.18%

河南省

2

2

100.00%

湖北省

2

2

100.00%

湖南省

1

0

0.00%

广东省

124

39

31.45%

重庆市

1

1

100.00%

四川省

5

1

20.00%

陕西省

5

1

20.00%

甘肃省

1

1

100.00%

(3)家用音响设备制造业

地区

企业数

亏损企业数

亏损企业比例

全国

336

92

27.38%

北京市

5

2

40.00%

天津市

9

5

55.56%

吉林省

2

1

50.00%

上海市

19

7

36.84%

江苏省

19

9

47.37%

浙江省

47

7

14.89%

福建省

21

3

14.29%

江西省

2

1

50.00%

山东省

6

2

33.33%

湖北省

2

1

50.00%

湖南省

1

0

0.00%

广东省

197

52

26.40%

广西

3

1

33.33%

重庆市

1

0

0.00%

四川省

1

0

0.00%

贵州省

1

1

100.00%

详细分规模企业分布情况参见下篇企业分析部分

下篇:

行业分析说明

VI行业分析

1、行业运行分析

(1)总体形势分析

2003年是一个充满意外的年份,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很多行业的生产、销售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家电行业也是其中之一,原本企盼的“五一”销售高峰降到了谷底,市场情况令人担忧。

然而,从第三季度开始,形势的变化又一次出人意料,随着整体经济增长的强劲回升,家电行业也迅速增长,不仅“金九银十”旺销,就连11月份都出现了往年不曾有的销售高峰。

非典之祸让不少家电企业饱受销售下滑之苦,但同时非典也意外地给家电企业带来了一个新亮点,这就是健康浪潮。

纵观今年家电产业,是个多事之年,多变之年。

多事带来多变,整个行业在变化中前进、发展,同时很多变化也带来了一些值得企业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喜有忧。

1、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家用电器出口已经突破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7%。

这是中国家电业首次实现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根据预测,今年全年我国家电出口额有望突破12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5%以上。

据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我国主要大家电产品仍保持了大幅度出口增长,空调器、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等的出口增幅均有较大增长。

其中电风扇的出口增长最为显著,前10个月出口达到1.4亿台,增长7.84倍;其次,空调出口增幅也达到了96.82%。

据预测,今年全年我国空调出口将突破1500万台、微波炉2700万台、电冰箱800万台、洗衣机300万台、电饭锅1300万台。

2、跨领域融合成趋势

今年家电行业一个最大的变局就是不同产品生产企业出现跨跃领域式融合。

以前家电行业大致分为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小家电、IT通讯产品等领域。

而今,这种单一的划分现在已很难框住很多企业,白电生产企业进入黑电领域,黑电生产企业进入白电领域,大家电企业生产小家电,小家电企业生产大家电,IT企业生产家电,家电企业生产手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已很少有企业固守某一个生产领域,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家电行业的各个产品领域渗透。

这种跨领域发展的现象,是很多跨国公司也曾走过的一条路。

它标志着一个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市场触角的伸展,在技术上的不断提高和成熟。

我国家电企业正在走上这条路,特别是家电企业生产IT产品,IT企业生产家电产品,更是说明许多新技术已经应用在家电产品上,如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等,这都给家电产品的性能提高注入了活力。

3、标准落后影响产品竞争力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李忠海主任说,目前我国的技术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制定周期长,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

中国产业标准数量在国际产业标准总量中所占比例甚至不到5%,这些原因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差。

中国家电近年来一直在商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着主要位置。

空调年出口到中东、北美、东南亚等市场。

与国际品牌相比,中国空调出口到美洲、西亚、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比例要小很多,但事实上这些区域才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因此,对于中国空调企业来说,大力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才是竞争的方向,才是国际营销的重点。

4、专利大网捆住手

近年来,我们的专利纠纷不是太多了,而是刚刚开始,来自国内外的证据证明,中国的家电制造已经进入跨国公司撒开的专利大网中。

中国在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后专利纠纷增长4倍,其中近一半与日本企业有关。

专利已经成为日本企业围追堵截中国家电扩展的工具。

我们的DVD正在按照每台4美元的专利费上缴,每年仅专利费用就超过几个亿元人民币,中国的家电制造已经生存于专利的夹缝中,如果再听任这种状况发展下去的话,中国家电制造成为跨国专利的打工者绝不是危言耸听。

专利已经成为日、美等国企业获得市场垄断利润的基础,97%的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在目前的中国家电市场,专利已经成为日、美企业向中国直接投资的替代品,中国家电业面临严重的专利逆差。

对我国家电企业来说,只拥有中国市场本土的有形要素优势就不会有发展优势,因为跨国公司已经拥有了这些要素优势,而他们现在正急于做的事情就是要布防一个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在把知识要素优势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同时把中国家电企业排除在外。

所以说,我们如果丢失了专利的控制权利,就等于把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之路永远地堵上了。

(2)彩电业形势分析

价格战在中国彩电业的发展进程中无疑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曾几何时,那场国内品牌发起的以价格战为主要武器的行业“肃清运动”席卷了整个中国的彩电市场,成功地将一些觊觎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拒之于国门之外,而成为多年来业内人士茶余饭后经久不衰的谈资。

但到了2003年,细心的人会发现,当年这场运动的参与者们渐远离当年的狂热,而彩电企业更是在价格问题上三缄其口,很少再有企业主动宣传其“价格战”策略。

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除了传统彩电产品的价格已到底线,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启动,2003年既是“数字电视元年”又是企业的“闯关年”--在这一年,企业如果能在高端市场、数字电视市场圈块地、分杯羹即生,反之即死。

于是,企业开始在高端产品、数字产品上大做文章:

海尔、长虹、TCL、康佳……都无一例外地开始争食这最后一道晚餐。

而价格战的阴影却挥之不去--价格战这把利剑虽被生产企业束之高阁,但剑法却被商家学得青出于蓝--“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店庆、周末促销,被商家拿出来降价祭旗的,往往都是彩电。

即便是高端产品,即便是数字电视,也难逃此劫:

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刚刚启动,便有苏宁跳出来大搞“全国数字高清推广月”,主要节目仍然是降价,只是降价的主角换成了数字高清产品。

面对商家的降价攻势,生产企业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很显然,价格战这把双刃剑的第二刃开始发威了。

从表面看来,生产企业开始不谈价格战,大家的争论焦点已放在技术上。

但无论是新显示路线与传统显示路线之争,还是等离子、液晶以及背投之争,都有些让人怀疑企业隐藏在这些争论身后的真实目的--虽然企业们争得热热闹闹,却争得有些虚伪,甚至争得有些不得要领。

让人觉得,争得这么利害,也许企业的真实目的,只是把人们的视线从价格上引开,进而扩大自己所走路线的产品的市场前景。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只有一个:

技术同质化。

无论是等离子、液晶还是背投,都不是任何一家“国”字号企业的独有技术,你能借力我也能借力。

在技术同质化的前提下,商家在掀起降价风潮时必将毫不手软。

而面对商家的价格屠刀,希望自己的产、能在高端市场多圈点地的生产企业们,只能选择低头或是做帮凶。

此时,技术路线之争便成为一种背景、一种噪音。

当然,总是有企业能够摆脱价格战的纠缠,完成龙门一跃的。

而最有希望完成这一动作的,是那些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行业现状,并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