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63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晋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晋教版

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

1.1辽阔的国土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

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

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邻国: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

韩、日、菲、马、文、印。

5.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

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用著名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1.2众多的人口

1.2005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4.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5.我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1.我国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地势的影响:

使河流自西向东流,使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使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自东向西深入,带来充沛降水,沟通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2.我国近海大陆架的范围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3.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优势:

为发展多种农业和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5.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6.我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宽谷和湖泊镶嵌其中)、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起伏和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和云贵高原。

我国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7.

主要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东侧

西侧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高原

横断山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8.山区的优势:

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山区的劣势:

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2.2复杂多样的气候

1.冬季时,南方和北方温差大;夏季时,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

3.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灌溉。

东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降水不足。

华北地区夏秋两季多雨、春季干旱。

5.我国西南部山地迎着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是我国大陆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东南部濒临海洋,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变率小,季节变化小,是我国的多雨地区。

6.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沿海和南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小于内陆和北方。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空气湿润,不然则相反。

全国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7.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8.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C等温线)一致。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9.我国气候的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是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和高山气候。

10.在季风区内,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

2.3众多的河流

1.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

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流少而短,多为时令性河流。

2.我国唯一进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密度最大的平原湖泊聚集区。

4.外流河流量大,汛期由北向南变长,含沙量少,内流河则相反。

5.北方河流流量较小,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有结冰期,南方河流则相反。

6.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7.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它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东海。

长江北岸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的主要支流有乌江、沅江、赣江、湘江。

源头河谷宽浅,水流较缓。

上游(源头—宜昌)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宜昌—湖口)地势低平,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湖泊星罗棋布

下游(湖口—入海口)地势低平,江阔水深

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运输动脉;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较大;长江干流水量大,和京杭运河的众多支流相通,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

8.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上游(源头—河口镇)河水清澈,多峡谷

中游(河口镇—旧孟津)泥沙含量多

下游(旧孟津—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9.黄河的贡献:

①上中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提供丰富水资源,供人们饮用、灌溉农田

③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

10.地上河的形成:

中游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再加上地势低平,下游流速减慢,使泥沙淤积河床,形成地上河。

11.在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原因:

流经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穿行于高山峡谷中,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70%,泥沙含量少。

中游地区保持水土原因:

流经黄土高原,土质松软,一遇暴雨,泥沙随雨水汇入黄河,再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泥沙大量流入下游,形成地上河。

第三章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1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主要有: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3.可再生资源:

可以繁殖再生或反复利用(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

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就没有了(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

总量占世界排名(第几位)

人均占有量

土地面积

3

1/3

耕地面积

4

1/3

矿产资源

3

3/5

河川年径流量

6

1/4

森林总面积

6

1/5

5.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和管理不善,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

6.为了确保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必须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资源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3.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量少,类型多种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

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利于农业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我国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不合理,分布不均匀且破坏严重。

3.耕地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区(南方是湿润地区,降水量多,气温高,水田集中分布在这里)。

草地分布在西北季风区、半干旱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林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

4.保护土地资源:

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改进土地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合理利用,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严格执法,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行为,加强教育。

5.我国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3紧缺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形势:

总量多,人均少,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

2.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随季节更替有明显变化(夏秋多,春冬少)。

3.水资源短缺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水量增大,水资源短缺,再加上人类生产活动导致水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4.南方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降水极少,气候干燥,水资源最为紧张。

北方人口多、耕地多、水资源贫乏、水土配合极不合理。

南方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丰富。

5.塔里木河夏季水量大的原因:

河水来源主要来自高山积雪、冰川融冰,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原因:

人口密集、耕地面积大,水资源占有量少,人均占有量极少,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加剧缺水状况。

6.跨流域调水能部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如引黄入晋(通过万家寨水利枢纽)、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7.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

8.节约用水、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做好对污染企业的管理、禁止向江河湖泊中排放垃圾和未经处理的废水,做好宣传,使人们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增强节水意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

第四章经济发展——强国富民之路

4.1稳步发展的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有著名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

伊犁马、新疆细毛羊、哈萨克羊;内蒙古牧区:

载畜量最大,三河马、三河牛、乌珠穆沁马、阿拉善骆驼、沙毛山羊;青海牧区:

青海牦牛;西藏牧区:

西藏牦牛、藏南绵羊)

东部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种植业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地区(人工林);渔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发达的淡水渔业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捕捞、养殖基地)。

北方

旱地

一年一熟至一年两熟

小麦、花生、棉花、甜菜

南方

水田

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油菜、棉花

3.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降水较少,牧草茂盛,发展畜牧业),宜渔则渔(水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4.建设商品粮基地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东北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水热资源配合较好,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粮食、大豆、甜菜等作物的生产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国稻谷的重要生产基地。

5.9个优势产业带:

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兴安岭沿山麓地带、(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东北、黄淮海平原、(专用玉米产业带)

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一季稻区、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东北、(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

6.我国农业发展原因——东部沿海:

临海进出口方便,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

东部(出口创汇农业):

自然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便于发展沿海、对外联系

西部(退耕还林换草):

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中部(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

保证、稳定国内需求

4.2迅速发展的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对工业分布不合理的状况的做法:

充分利用、加强和发展沿海原有的工业基地;在广大内地大力建设新的工业基地。

3.中国工业布局:

沿海、沿江、沿河、沿铁路线布局的大势。

4.沿海集中了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利用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5.工业基地形成原因:

辽中南——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沪宁杭——有丰富的资源、雄厚的技术力量、统一的电网和发达的水陆空交通

珠江三角洲——靠近香港和东南亚、便于利用外资

京津唐——有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离煤炭、电力丰富的山西能源基地近,能源和原料充足,有石油管道连接华北和东北,有统一的电网,有便利的铁路、公路、近海运输,北京、天津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人口城镇集中、劳动力丰富、工业产品的市场广阔。

6.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特点:

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高。

7.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集中在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

8.北京、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北京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在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3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

1.汽车:

运量小,运费较高,但机动灵活,速度较快,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

火车:

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但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天气影响小

海轮:

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大,但运量大、投资少,长途运费低

飞机:

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大,但速度快,机动灵活

2.我国陆路运输网络的分布特点:

东密西疏。

3.北京是我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

4.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向西直抵荷兰的鹿特丹港,是横贯亚欧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陆联运通道。

5.

南北铁路干线

起止点

沿线主要枢纽

京沪线

北京,上海

北京、天津、徐州、上海

京九线

北京,九龙

北京、南昌

京哈——京广线

哈尔滨,北京,广州

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株洲

同蒲——太焦——焦柳线

大同,风陵渡,太原,焦作,柳州

大同、太原、柳州

宝成——成昆线

宝鸡,成都,昆明

宝鸡、成都、昆明

东西铁路干线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北京、大同、兰州

陇海——兰新线

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徐州、郑州、宝鸡、兰州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上海,杭州,株洲,桂阳,昆明

上海、株洲、桂阳、昆明

6.重要交通枢纽:

北京——京沪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包线

郑州——京广线、陇海线

兰州——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

成都——宝成线、成昆线

7.1988年,上海到嘉定的高速公路通车,实现祖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8.高速公路特点:

汽车专用,其他车辆、行人不准进入;来向与去向之间有隔离带;与道路交叉处有立交桥跨越;路面平整,坚固,坡度缓和,没有急弯和红绿灯。

9.2004年10月8日,江苏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全线通车。

这是我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通道,也是我国建成的最长的快速通道。

10.我国高速公路多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这里人口和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建设高速公路的资金雄厚。

这里多平原地形,建设高速公路的地形条件优越。

我国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少,这里多山川阻隔,地形不平坦,而且人口、城市分布稀疏。

11.我国河流众多,东部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口,具有发展内河航运与海洋运输的良好前景。

12.海洋运输分北方航区(以上海、大连为中心)和南方航区(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13.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我国民航运输量、周转量居世界第五位。

14.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是我国最长的输油气管道。

1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分布不平衡,东部密集(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人口城市分布集中,经济发达),西部稀疏(人口城市分布稀疏,经济发展落后,几乎没有发展水运的条件)。

第五章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可以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划分依据: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青藏地区

 

2.青藏、西北地区概况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

“高”、“寒”。

干旱。

位置和范围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以北,位于夏季风影响微弱的地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大部分地区、宁夏和甘肃北部地区。

地形地势

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地理区域。

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多雪山、冰川。

从东到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位于第二级阶梯,新疆境内有较为封闭的“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气候

纬度较低,海拔高,由高生寒,形成日照时数多,气温低,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其中,藏北地区是全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其中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河流

因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到了夏季冰川融化成细流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以内流河(湖)为主,距离海洋远,降水少。

农牧业生产

以牧业、河谷农业为主。

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因西南季风沿河谷北上而湿润多雨,自然条件优越,能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以牧业、灌溉农业为主。

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环抱之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盐矿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昆仑山脉是亚洲最长的东西走向山脉,公格尔是最高峰,北坡峻巍,南坡平缓。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纳木错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湖,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雅鲁藏布江流量丰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是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4.秦岭山脉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地区,主体位于陕西省境内,最高峰为太白山。

秦岭北坡冬季阻挡西北风南下,使秦岭南部少受寒冷和冻害影响;夏季拦截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加大了秦岭南北降水量的差异。

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

5.秦岭—淮河的重要地理意义:

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界线。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纬度位置

位于中纬度地区。

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地形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量较少,位于半湿润、湿润地区。

跨越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三个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高于0℃,降水量较多,位于湿润地区。

跨越亚热带、热带两个温度带。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受气温影响)

河流特征

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受降水影响)

流量大,汛期长,泥沙含量小,无结冰期。

农耕制度

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北方寒冷干燥)是全国重要的小麦、棉花、油料、杂粮产区。

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或三熟。

(南方高温多雨)是全国最重要的水稻、油菜产区。

传统运输方式

马(北方河道少)。

船(南方河道多)。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北方干冷)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南方湿热)

人文差异

以面食为主,娱乐主要有溜冰、滑雪。

以大米为主,娱乐主要有游泳、赛龙舟。

6.北方、南方地区概况

7.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东南丘陵,适宜发展多种多样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和果木。

长江中下游平原呈串珠状,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8.住宅朝南,在盛夏太阳高度角大,太阳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较少,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在隆冬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同时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使更多斜射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

6.1东北地区

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

濒临渤海、黄海,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相邻。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形成山水环绕(平原——山地——界河)的地表形态。

气候特点为长冬、严寒。

(纬度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

2.黑龙江支流以我国境内的松花江为最大。

黑龙江的中段及其支流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河,鸭绿江是中朝界河,图们江不仅是中朝界河,入海口附近还是朝俄界河。

3.东北平原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的特点是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

大兴安岭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坡陡,西坡缓;小兴安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东北坡陡,西南坡缓。

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平原地域辽阔,水土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等。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全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4.“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对我国饮食地域差异的高度概括。

5.东北地区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

本区国界线长,利于和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与日本、韩国等国家联系。

6.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

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和生长期长的作物,生长期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