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65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docx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DOC

正文:

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请勿删除或改动下述提纲标题及括号中的文字。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1研究意义

作为养老保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系所有退休职工和在职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决定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截至目前,由于对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中调整的基数、调整的触发点、调整的幅度、调整的效果评价等问题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在理论上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导致在实践上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制度,从而使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

自200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1年以10%的增幅上调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远高于同期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

这对改善城镇退休职工老年生活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这种连续多年普涨的调整方法既缺乏科学依据,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同时,普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日渐显现:

一方面,它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和公共财政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对个体而言,出现了在相同因素条件下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少于先退休人员的“倒挂”现象,进而衍生了激励“提前退休”的效应。

此外,由于养老金基数不同,在普涨的情况下,也进一步扩大了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同一区域内不同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

可见,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对于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最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因此,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求建立我国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要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机制”,是指有机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则应该是指一定水平的基本养老金在某一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整以达到既定目标的制度安排。

国内外学界关于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调整机制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2.1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公平性问题

公平、合理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是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出发点。

所谓公平,有两层含义,一是各项职位及地位必须在公平的机会平等下对所有人开放,即机会均等原则;二是社会中处于最劣势的成员受益最大,并与公平救济原则相容,即差别原则。

(Rawls,1971)

穆怀中(2007)将社会公平定义为两种标准:

一个是劳动标准,一个是生存标准。

景天魁(2011)则提出了底线公平的概念,认为在社会福利领域,“底线”是指社会成员基本需要中的“基础性需求”。

按照公平性原则,世界银行(2014)提出,一个合理的养老金水平,通常取决于社会中的家庭结构、与其他社会的相对生活水准比较和负担能力。

因此,世界银行建议将合理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确定为平均收入的50-60%。

1991年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的最低标准为55%。

我国学者邱东等人(1999)认为,无论从家庭成员数及结构看,还是从养老保险提供最基本保障与最低生活保障线之间的关系看,将我国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定为55%-58.5%左右是比较适宜的。

汪泽英(2014)也认为,合适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应高于最低生活保障而不高于职工在职时税后收入扣除供养家庭成员费用的余额。

一般应在40-70%为宜。

具体水平,因一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费率等因素而不同。

王晓军(2000,2002)运用保险精算方法考察了加入社保的年龄、工资水平、退休年龄、个人账户缴费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对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并对我国2000-2050年的养老金替代率做了精算评价。

高建伟和高明(2006)则对不同利率水平下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水平进行了精算分析,同时也考察了缴费年限低于15年的一次性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曹园、杨再贵(2016)将职业年金纳入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中,考察了不同加入年龄、工资水平、退休年龄和职业年金缴费率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合理的养老金水平不仅要满足退休一代基本生活的需要,还要有利于实现代际之间的利益均衡。

鲁全(2015)认为,养老金制度模式是体现代际关系的财务机制与体现风险承担主体的给付方式之间的搭配组合。

以代际养老为核心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的转轨是发展的长期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年轻一代不仅为自己缴费还得承担上一代的养老责任。

为了实现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就可能会让晚退休的一代在养老待遇方面受损。

(Verbon,1988)

Breyer(1989)也认为,相对于现收现付制,转轨一代的福利必然要因为转轨而恶化。

要补偿第一代的损失,则必定以至少一代人的福利损失为代价。

因此,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思路就代际公平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Marini&Scaramozzino(1999)提出,为了保持代际公平,在政策实践上要采取诸如激励延迟退休、抑制提前退休、强化福利资格条件、增加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等方式,在年轻一代和老年一代之间分享财政负担,并通过就业刺激计划等方式补贴年轻一代,缓解代际冲突。

我国学者邱玉慧(2015)认为,满足老年基本生活需要对于所有世代都是平等的。

养老金代际公平既包含未来基金可持续性的诉求,也包含代内再分配和代际间风险分担的责任。

此外,合理的养老金水平还需要一个合理的养老金结构来支撑。

褚福灵(2004)指出,要保障退休人员退休后的生活达到退休前的水平,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者共同的任务,不应全部由基本养老保险承担。

邱玉慧(2015)认为,合理的替代率水平应当考虑养老保险的“支柱”层次;曹园、杨再贵(2016)的实证研究表明,二、三支柱的发展对养老金替代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1.2.2关于养老金调整的依据

关于养老金调整的依据问题,我国学者基本上都是在研究总结国外养老金调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养老金调整依据的。

胡逢云、姚培勤(1995)建议根据消费价格指数或者工资指数对养老金进行调整。

辛荣环(1997)对养老金分别与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挂钩以及与二者双挂钩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建议养老金应与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双挂钩。

李连友(2000)和马兰、杜佩莲(2005)等人都认为,对新人和中人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实行工资指数调整,对个人账户部分则实行物价指数调整。

“老人”的养老金应与调整后的全社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升幅相同。

徐延君(2010)提出建立复合调待指标,当工资增长幅度大于物价增长幅度,则选择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作为主要挂钩指标;而如果工资增长幅度小于物价增长幅度,则选择物价增长率作为主要挂钩指标,并与物价增幅保持同比例调整。

阳义南、申曙光(2012)也提出了一个与消费物价指数、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双挂钩的调整思路与系统方案。

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危机,世界各国先后加大了养老金改革的力度,修正、完善了原来的养老金指数调整机制,主要增加了预期寿命指数化、挂钩养老保险制度支付能力、养老金指数累进调节三个因素。

(林义、邱添,2011)瑞典、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还在实施指数化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AAMs)过程中引入了自动平衡机制(ABMs),以解决养老金跨期预算平衡问题。

(FrédéricGannon,2014;CarmenBoadoPenas,2016)

因此,郭正明(2005)提出,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应与其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挂钩。

吕志勇(2010)则认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的调整取决于缴费比例、在职人员的工资增长水平、缴费年限以及在职人员与已退休人员的比例。

叶璐,薛惠元(2016)建议,我国在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时,应以CPI为基础,适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同时考虑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状和在职员工岗平工资的因素。

1.2.3关于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构建

田青、张水辉(2009)提出以动态合意替代率作为参照系建立合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丁建定、郭林(2011)则认为,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精算公式、理性界定特殊调整对象的范围和制定规范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程序等措施,优化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建议。

阳义南、申曙光(2012)认为,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完整体系应包括启动机制、调整周期或时间、调整比例、调整基数等。

他们建立了一个基于定量指标的启动机制,以消费物价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两个指数作为参照指标,对我国养老金调整的启动机制、调整比例和调整基数做了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谭中和(2015)看来,养老金调整启动条件,是调整机制的重要环节。

可考虑实行以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城镇在岗职工实际工资增长率的和为条件,只要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增长,或者城镇在岗职工实际工资增长率增长,即可启动调整机制。

1.2.4关于养老金调整的绩效评价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对养老金调整的效果评价研究,以检验养老金调整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FrédéricGannon(2013)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并不足以保证一个跨期的预算平衡,因此应该引入一个基于使增加收入和减少开支实现最优均衡的自动平衡机制。

Sanchez,AlfonsoR.(2014)分析和评估了西班牙2011-2013年养老金改革对不同人群福利后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新的自动平衡机制在稳定制度系统的财务状况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加重了正在工作的年轻一代的福利成本。

在我国,吴道友等(2009)以浙江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为例对我国养老金调整政策的绩效评价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调整幅度太小,作用有限,且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与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邱玉慧等(2014)的研究也发现,现有的调待机制存在拉大养老金分配差距的趋势,尤其是部分地域养老金收入最低群体的上调幅度反而最低,其养老金的上调水平存在不能维持其当前基本生活水平的危险。

刘苓玲,任斌(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对基本养老金绝对待遇虽然起着改善作用,却不能保障基本养老金相对待遇的稳定性。

同时,在绝对待遇条件下,待遇调整机制对基本养老金名义待遇的保障显著大于对实际待遇的保障作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待遇调整对基本养老金待遇保障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呈中、西、东依次递减趋势。

叶璐、薛惠元(2016)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现行的养老金调待方案将导致短期和长期的基金财务危机。

因此,他们建议构建科学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坚持替代率和基金平衡的双重检验标准,以使养老金调整既能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又不给基金收支平衡带来压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界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的研究可以说是视角多维、内容广泛。

但是,国内现有文献多是从某一个或某几个侧面来研究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而缺少对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系统研究。

实际上,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公平合理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是建立合理养老金调整机制的起点和归宿;科学的调整触发机制和调整幅度是养老金调整机制建立与运行的关键;完善的绩效评价和风险预警体系是养老金调整机制运转的有效保障。

因此,我们将以精算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为主线,通过揭示养老金替代率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动规律,探索建立我国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结构及功能,促进我国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在分配上更加公平合理,在财务上更加稳定、可持续。

1.3主要参考文献

[1]CarmenBoadoPenas.Linkingpensionstolifeexpectancy:

Asolutiontoguaranteelong-termsustainability?

AbstractsatAFMathConf2016.http:

//www.afmathconf.ugent.be/Abstracts/BOADOPENASCarmen20150826174527.pdf

[2]FrédéricGannon,FlorenceLegros,VincentTouze.AUTOMATICADJUSTMENTMECHANISMSANDBUDGETBALANCINGOFPENSIONSCHEMES.workingPaper,2014,24[EB/OL].

http:

//www.ofce.scences.-po.fr/pdf/dtravail/WP2014-24.pdf

[3]PensionsataGlance2015:

OECDandG20indicators,OECDPublishing,Paris.[EB/OL].

http:

//dx.doi.org/10.1787/pension_glance-2015-en

[4]EdwardWhitehouse.Earningsrelatedschemes:

Design,optionsandexperience.WorldBankcorecourse,WashingtonDC,March2014

[5]NicholasBarrandPeterA.Diamond.ImprovingSweden’sAutomaticPensionAdjustmentMechanism.January2011,Number11-2

[6]CarlosVidal-Meliá,MaríadelCarmenBoado-PenasandOleSettergren.AutomaticBalanceMechanismsinPay-As-You-GoPensionSystems[J].TheGenevaPapersonRiskandInsurance,(2009)34,287-317.doi:

10.1057/gpp.2009.2

[7]QueisserM.,WhitehouseE.,WhitefordP..ThePublic-privatePensionMixinOECDCountries[J].IndustrialRelationJournal,2007(06):

542-568

[8]BreyerF.OntheIntergenerationalParetoEfficiencyofPay-as-you-goFinancedPensionSystems[J].JournalofInstitutionalandTheoreticalEconomics,1989(04):

643-358

[9]Miles,DavidandAndreasIben.TheReformofPensionSystems:

WinnersandLosersacrossGenerationsintheUnitedKingdomandGermany[J].Economica.NewSeries,2000(67):

203-228

[10]FeldsteinM.StructuralReformofSocialSecurity[J].Th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2005(02):

33-55

[11]Kotlikoff,L.J.,Smetters,K.&Wallise,J.DistributionalEffectsina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ofSocialSecurity[A].inFeldstein,M.,JeffreyB.Liebman(eds.).TheDistributionalAspectsofSocialSecurityandSocialSecurityReform[C].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002.

[12]RodrigoA.Cerda.TheChileanPensionReform:

AModeltoFollow?

[J].JournalofPolicyModeling,2008(30):

541-558.

[13]Marini,G.andScaramozzino,P..SocialSecurityandInternationalEquity[J].JournalofEconomics,1999(70):

17-35

[14[Howse,K.UpdatingtheDebateonIntergenerationalFairnessinPensionReform[EB/OL].

http:

//www.Ageing.ox.ac.uk/files/workingpaper_107.pdf,2007.

[15]叶璐,薛惠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检验与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6(01):

91-97

[16]翁仁木,段迎君.国外公共养老金调整机制比较研究[J].西北人口,2015(06):

57-62

[17]邱玉慧.国外养老金代际公平论争及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15(11):

63-69

[18]刘苓玲,任斌.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保障了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吗?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5(05):

100-114

[19]褚福灵.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何[J].中国社会保障,2014(01):

42-43

[20]丁建定、郭林.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变迁、问题与优化[J].保险研究,2011(09):

47-52

[21]王晓军.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入替代率的定量模拟分析[J].统计研究,2002(03):

27-30

[22]邓大松,李琳.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及其敏感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97-105

[23]田青、张水辉.建立合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动态合意替代率作为参照系的探讨[J].人口经济,2009(01):

78-84.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2.1项目研究内容

(1)根据精算平衡原则,构建我国基本养老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影响因素的精算分析,研究养老金合理水平的确定问题。

(2)研究探索养老金调整机制的触发机制,确定养老金的调整范围。

影响养老金替代率的因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

因此,养老金的调整应该是普调和特殊调整相结合。

普调的触发点要依物价上涨、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养老金收支状况等宏观因素的指数化变动情况综合确定,同时确定普调的幅度;根据微观因素的指数化变动情况对个体养老金进行特殊调整,使得个人养老金水平在普调基础上有差别的增长。

(3)建立养老金调整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

在依据精算平衡原则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协同理论,构建养老金调整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推动我国养老金的调整在分配上更加公平、合理,在财务上更加稳定、可持续。

2.2研究目标

(1)探索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目标的实现。

(2)构建一个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对已做调整做出科学评估,对未来调整提出建议和风险警示。

2.3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通过构建我国基本养老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精算分析,确定合理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找到宏观变量的临界值,以确定对我国基本养老金进行普调的触发机制和调整幅度;通过对微观变量的精算分析,确定个体特调的幅度。

(2)根据协同理论,构建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的评价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调整做出评估和提出风险预警。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3.1研究方案

第一部分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合理水平的确定。

结合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运用精算平衡原理和方法,建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精算模型,通过对养老金替代率影响参数的分析,确定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合理水平。

第二部分国外公共养老金调整机制的经验借鉴。

通过文献搜集和访问、实地调研、研究交流等方式,研究分析国外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典型案例,如瑞典、美国、日本、加拿大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开阔视野,获得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三部分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精算平衡原则,从影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的宏观因素中选取若干个宏观变量作为参照指标,设定这些指标变动的临界值(触发点),当该参照指标达到或超过自动调整的临界值时,自动启动养老金调整;否则,则不予调整。

“普调”的幅度则在养老金精算平衡的约束下,根据我国历年基本养老金的实际调整比例数据以及相关参照指标的数据进行拟合和测算获得。

第四部分同样在精算平衡的约束下,通过对影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微观变量的分析,确定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个调”方案。

第五部分我国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效果评价及风险预警。

引入协同理论,建立养老金调整评估模型,研究基本养老金调整中的“序参量”变化规律,促进我国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由无序走向有序。

3.2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

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架构

依据精算平衡原则,构建基本养老金收支平衡的精算模型,通过对养老金替代率影响因素的精算分析,确定基本养老金水平

调整的起点

通过精算模型分析,找到基本养老金调整的触发机制、确定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调整方案

信息反馈

调整的关键

引入协同学理论,构建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效果评价及风险预警模型

调整效果检验

 

3.3可行性分析

(1)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本课题研究始终坚持以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把养老金替代率的变化看成是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基本养老金调整的触发点和调整幅度由宏观变量和微观变量共同作用来决定;养老金调整的效果评价和风险预警模型更是以系统科学的协同理论建立起来的。

精算平衡原则既是商业养老保险运营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必须坚持的原则。

合理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仅要体现社会公平原则,而且要体现养老金收支精算平衡原则。

本研究将养老金水平及其调整触发点及调整幅度的确定置于精算平衡原则约束下,使得养老金调整的基础更加稳健,更有利于贯彻调整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对养老金待遇合理水平及调整效果评价的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取国内外关于养老金待遇水平的研究资料,可以使得研究结论更加科学可行。

为了综合评判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合理性及其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