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90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docx

河南省开封一中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

河南省开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

必修三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

1.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2010年的两会无疑是一次紧密扣合“民生议题”的两会,两会聚集三大民生热词:

“蜗居、蚁族、被增长”,这是我党“重民生、促和谐”执政理念的再次体现。

那么,孙中山先生所阐述的三民主义中,能突出体现这一点的是()

A.平均地权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反对民族压迫D.限制小私有者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是()

A.三民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下列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

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纲的手迹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6.孙中山先生曾说: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众生谋幸福。

”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共和

7.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实业救国思想

8.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9.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10.美国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照搬了列宁主义的思想精髓

C.完全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1.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12.下列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思想排序正确的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④三个代表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13.有人说:

“如果民国初年实行了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农民就会富起来,中国就能避免贫富悬殊的弊病。

”对于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农民得到土地自然会富起来

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土地平均了就能避免贫富悬殊

C.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资产阶级土地纲领行不通

D.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14.孙中山先生认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5.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

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

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

16.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

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20世纪20年代中期,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革命有如下的评价:

“孙中山及国民党‘希望在外国人眼里以一个与义和团运动毫无共同之处的、有声望的民主主义政党的姿态出现。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A.孙中山不反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B.旧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辛亥革命由于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而失败

D.孙中山希望通过实行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

18.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总结过:

“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

”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材料二“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

”“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我设计的这件服装,有人就用我的名字来称呼它,叫‘中山装’。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扣子,这是让人们记住,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就是我们的‘民族、民权、民生’——就是三民主义。

——选自《孙中山演讲录》

材料三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

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

材料四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1)西方启蒙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武器。

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宣传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其实践结果有何不同?

(2)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

谈谈你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

20.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

(6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21.思想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既然志在“以文化解决政治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而新文化派在文化和政治之间频繁穿梭时也从未感到有一道界线。

对他们来说,文化与政治是一体的。

陈独秀1917年写道:

“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道德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他显然将新文化运动看作他所理解的“共和政治”工程的文化方面c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也决非一个纯粹的政治运动,它也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只是它的文化诉求对立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诉求。

——摘自《中华读书报》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系动的关系。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

他指出第一次

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

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題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十年研究述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22.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

为什么?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

世间有两种:

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

今自家全不曾担者,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

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五》

材料二 

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思想错误而懈志。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

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

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

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国民!

国民!

究成何心?

不能乎?

不行乎?

不知乎?

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

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

材料三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

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

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

⑴据材料分别概括朱熹、孙中山、毛泽东关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观点。

⑵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知行学说提出的原因。

此后,孙中山在“知”的方面有了怎样的发展?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知行学说提出的背景。

此后八年间,毛泽东是如何“行”的?

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毛泽东与朱熹提出的知行学说在出发点上的差异。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说明李立三强调中心城市革命的重要性而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念并不赞同,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点评: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

2.A

【解析】略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②是错误的;新三民主义的理论是发展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不是一回事。

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4.C

【解析】略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表的重要作品,②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③是毛泽东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发表的重要作品,④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表的重要论著,所以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应该是③②①④,答案选C,ABD三项排序错误。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关键信息: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是为人民求幸福。

从关键信息可知孙中山强调民生,故B项正确;A项是说法正确,但并不是题干材料所强调的。

C项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材料所强调;D项说法正确,但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

考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点评:

三民主义的这是一定要全面掌握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祭奠明太祖朱元璋”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

可知,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清帝退位,满清的统治结束。

祭奠明太祖,这反映出当时孙中山的“大汉族主义”民族主义狭隘性,这在其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体现出来。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8.C

【解析】

试题分析: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强调学习苏俄不等同于放弃原有的主张,所以A错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广泛实行,所以B不正确,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所以D不正确,因此孙主张学习的是苏俄革命精神,但不学习苏俄的政治体制,所以选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思想演变的内外因素

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92年中共召开十四大,会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不符。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材料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说明毛泽东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A项说法错误,B项“全面照搬”错误,C项“完全吸收”说法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与四张邮票发行有关的重大事件依次是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因此选择B.

考点:

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江泽民在2000年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13.C

【解析】D项最容易错选,这儿需要注意的是C项涉及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土地纲领的阶级属性。

1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北伐战争开始时孙中山已经逝世,因此②④排除。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体现了群众路线,加强根据地建设体现了自力更生,所以选D。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6.D

【解析】略

17.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中关键词“与义和团运动毫无共同之处的”,可以看出,孙中山和国民党是希望给外国人的印象是和义和团完全不同的,根据所学,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的,因此答案为A。

另外三个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18.

(1)①潮流:

资产阶级革命潮流。

(2分)

②思想:

三民主义。

(2分)

③作用: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分)

(2)①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2分)

②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分)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图片和总结能力。

根据图片,我们得知图片二反映的是三民主义。

而图片二是对图片一的一种解释,因此图片一中的“世界潮流”就是三民主义中的民主共和思想。

三民主义的作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既要回答时代作用,又要回答对未来革命的影响。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部分,结合所学,这个时间正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阶段。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延安时期,根据中国的形势,提出抗日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3)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革命理论的发展。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反帝反封建而进行的理论探索,毛泽东思想是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理论探索。

据此可以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成功。

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

19.

(1)特点:

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场维新四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

(4分)不同: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

(4分)

(2)认同: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理念,但因历次资产阶级行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

(2分)或不认同: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己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

(2分)

(3)成果: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分。

“三民主义”占1分,其他任意答出三点即得3分。

)理解:

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一,二的文字信息可直接概括出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主张及其理论宣传的特点,即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场维新四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结合所学可知二者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