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95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模拟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I,所示。

在常温下,先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震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进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II所示。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有甲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2.下列各组物质中,构成微粒相同的一组是()

A.铁、液氧

B.汞、干冰

C.硫酸铜、氯化钠

D.水、金刚石

3.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保障。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先预热,后对准液体集中加热

B.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后将导管浸入水中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氢气可燃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气体

4.圆明园兽首是由含一定比例金、银、锡、锌的铜合金铸造的.铜合金属于()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和用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成蓝色,加热后恢复为紫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的二氧化碳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或舞台的人造云雾

6.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

A.滴水成冰

B.积土成山

C.磨杵成针

D.死灰复燃

7.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H2

B.HCl

C.SO2

D.NH3

8.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个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序号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黄金和黄铜

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洗洁剂

饱和的Ca(OH)2溶液和饱和的NaOH溶液

碳铵和硝酸铵

第一方案

观察颜色

取样,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降温,观察现象

取样,分别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第二方案

分别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取样,分别测定溶液的pH,比较大小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取样,分别闻气味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方案,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是

项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品加水溶解,滴加酚酞试液观察

B

区分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加入氯化钡溶液

C

比较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硝酸镁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

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10.关于下列几种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空气 ②H2 ③CuO  ④Fe3O4 ⑤KClO3 ⑥冰水混合物,

A.属于纯净物的有②③④⑤⑥

B.属于单质的有②,属于化合物的有③④⑤⑥

C.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⑥

D.属于氧化物有③④⑥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硫酸铜和氯化钡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D.盐酸和碳酸氢钠

12.配制13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收废弃塑料不仅减少白色污染,而且节约资源

B.为防止骨质疏松,应多食用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

C.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

D.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物品质、口感的可食用物质,添加越多越好

14.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3.8%、Na2O5.8%、NaOH90.4%,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为()

A.23.4g

B.30.6g

C.35.7g

D.58.5g

二、填空题

15.硫酸是工业上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种酸,工业上常使用煅烧黄铁矿的方法来制备硫酸

(1)黄铁矿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X+11O2

2Fe2O3+8S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中,V2O5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为m,则V2O5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炼铁厂常用一氧化碳炼铁,请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反应序号)。

1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的关系如图:

“—”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

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C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A放入B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类型(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选择)。

(4)D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

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哪些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_________(填序号)。

A.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          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C.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17.金属冶炼是把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如炼铜的方法有:

(1)湿法炼铜:

Fe+CuSO4=Cu+FeSO4,这是利用铁的活动性比铜  .

(2)干法炼铜:

CO+CuO

Cu+CO2,这是利用CO的  性.

18.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的溶解度是_____g,C点的含义是_____;

(2)0℃时,把36g物质B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g;

(3)现有t3℃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温度降低至t2℃,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大小关系为:

ωA_____ωB(选填“>”“=”或“<”)。

(4)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9.请你从H、O、C、S、Na、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相应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

(2)一种有毒气体是______________;

(3)蒸馒头用的纯碱是__________;(4)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

(5)形成酸雨在主要气体是_________。

20.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

(2)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图所示的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可将导管a和收集装置D中的d管相连接,请在方框内将D装置补画完整________。

(2)

A.C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氢气或二氧化碳。

和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

写出用B或C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2.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和气体性质的验证,请回答: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

(2)图示装置中有明显错误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取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盐酸通过装置B、F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

四、推断题

23.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建筑材料,A、B、C、D分别为不同物质类别。

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中的短线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B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E

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4.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氢化钙

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探究斯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

 加入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NaOH、

     猜想四:

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不成立

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写出氢化钙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向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______。

登山运动员携带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写一条即可

六、综合题

2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1)在实验室配制所需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稀硫酸时需将浓硫酸稀释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在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药品放在___________中称量。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人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

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

【实验探究】

(2)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

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实验探究】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102克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三、实验题

1、

2、

四、推断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