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98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A.AB.BC.CD.D

2.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

A.试管B.坩埚C.烧杯D.蒸发皿

3.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A.烧碱

B.甲烷

C.酒精

D.白磷

4.下列微粒不具有氧化性的是()

A.Cl2B.Cl-C.H+D.Fe2+

5.下列反应中符合H++OH-=H2O离子反应的是()

A.稀硫酸与稀氨水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C.浓硝酸与氢氧化钡溶液D.盐酸与氢氧化铁胶体反应

6.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醋酸B.酒精C.铜D.小苏打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C.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1L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8.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只有Na+,Mg2+,Cl-,SO42-四种离子,其中含有0.2molNa+,0.25molMg2+,0.4molCl-,则SO42-为()

A.0.1molB.0.3molC.0.5molD.0.15mol

9.实验室制取少量N2的反应是NaNO2+NH4Cl

NaCl+N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是氧化剂B.生成1mol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mol

C.NH4Cl中的N元素被还原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呈酸性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Na+、NO3-、MnO4-B.Mg2+、Cl-、Al3+、SO42-

C.K+、OH-、HCO3-、NO3-D.Ca2+、Na+、Fe3+、SO32-

11.实验室中,欲除去食盐水中的水,需选用()

A.烧杯B.蒸发皿C.分液漏斗D.表面皿

12.下表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需鉴别物质

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木炭粉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通CO并加热

B

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稀HCl

Zn

C

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NaOH研磨并闻气味

稀H2SO4

D

稀HCl和KCl溶液

Fe2O3

无色酚酞

 

A.AB.BC.CD.D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B.大理石和醋酸:

CO32−+2H+=H2O+CO2↑

C.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Cu+Ag+=Cu2++Ag

D.向Ba(OH)2溶液中滴加KHSO4溶液至中性:

Ba2++2OH-+2H++SO42-==BaSO4↓+2H2O

14.已知Fe(OH)3胶体微粒能吸附Fe3+离子。

在约50mL的沸水中,滴入8—10滴(20滴约为1mL)饱和FeCl3溶液至其为红褐色后,将它们装入半透膜袋中,并浸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

隔一段时间后,烧杯里的水中含有的离子最多的是()

A.H+、OH-B.H+、Cl-C.Fe3+、Cl-D.Fe3+、OH-

15.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

由图可知,

在该反应中是(  )

A.还原剂B.氧化剂C.氧化产物D.还原产物

16.浓度为2.00mol/L的盐酸溶液1L,欲使其浓度变为4.00mol/L,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蒸发掉0.5L水B.标况下通入44.8LHCl气体

C.将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0.5LD.加入10mol/L盐酸0.6L,再将溶液稀释至2L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铜______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_。

18.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出符合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的一种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0.在C+CO2

2CO中,C被_______,是_________剂;CO2中的C元素化合价________,被________。

21.现有以下反应中,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②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③碳酸钠和硫酸反应④加热高锰酸钾固体⑤锌和稀硫酸反应⑥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属于离子反应的有___________(填各反应的序号,下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22.19.2g的氧气与0.4mol臭氧O3质量之比为______,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

23.在标准状况下,有CH4和CO的混和气体共6.72L,其质量为6g,该混和气体中CH4的物质的量是_____,CO的质量是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24.某次实验需用480mL、0.5mol/L的稀硫酸,某同学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进行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量简、玻璃棒,还需要______;

(2)计算:

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

(3)配制过程:

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至室温;

③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已经检漏的合适规格的容量瓶中;

④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⑤向容量流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然后定容;

⑥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待用。

上述步骤中一定用到胶头滴管的有____(填序号);若步骤⑤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该如何处置:

______。

(4)在横线上填写下列各种情况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

②用量简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______。

25.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需进行下列实验操作,请在()中填写所使用除杂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中填写实验操作名称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麻黄碱具有平喘功能,常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A正确;B.醋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降低药效,B错误;C.图示标志为放射性标志,对人体伤害较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C正确;D.该标志为可回收物标志,D正确;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

要熟悉常见的化学标志:

如物品回收标志

;中国节能标志

;禁止放易燃物标志

;节水标志

;禁止吸烟标志:

中国环境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

等。

2.C

【解析】

试题分析: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在试管、坩埚、烧杯、蒸发皿中不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硅及化合物

3.A

【解析】

试题分析:

A.烧碱属于腐蚀品,A错误;B.甲烷是易燃气体,B正确;C酒精是易燃液体,C正确;D.白磷是易燃固体,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化学药品安全

4.B

【解析】

【详解】

A.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不选;B.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为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故选B;C.H+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为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故C不选;D.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D不选;所以选B。

【点睛】

处于最高价的微粒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的微粒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微粒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5.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

稀氨水的主要成分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故错;B项:

还有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故错;D项:

氢氧化铁是不溶物,不能拆开,故错。

故选C。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能代表一类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6.D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

醋酸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属于弱电解质,故错;

B项:

酒精是化合物,但其水溶液只存在乙醇分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错;

C项:

金属铜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错;

故错D。

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点评:

本题是对基本概念强电解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平时学习注意概念的辨析、基础知识的积累。

7.C

【解析】

试题分析:

A.标况下,22.4LH2含有的分子数=22.4L÷22.4L/mol×NA/mol=NA,A正确;B.碳酸钠的物质的量=1.06/106=0.01mol,每个碳酸钠化学式中含有2个钠离子,所以钠离子个数是0.02NA,B正确;C.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越大,N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V=(N/NA)×Vm知,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大于22.4L,c错误;D.1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氯化镁的物质的量=0.5mol/L×1L=0.5mol,每个氯化镁化学式中含有2个氯离子,所以1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D正确;选C。

考点:

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8.D

【解析】

【详解】

由电荷守恒n(Na+)+2n(Mg2+)=n(Cl-)+2n(SO42-)得到0.2mol+0.25mol

=0.4mol+2n(SO42-),解得n(SO42-)=0.15mol,故D项正确。

答案为D。

9.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方程式可知,NaNO2作氧化剂,被还原,NH4Cl作还原剂,被氧化,氮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当生成1mol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10.B

【解析】

【分析】

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根据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MnO4-、铁离子等,以此来解答。

【详解】

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A.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选项A错误;B.Mg2+、Cl-、Al3+、SO42-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C.H+、OH-、HCO3-之间相互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D.Fe3+、SO3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为有色离子,SO32-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并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题目难度不大。

11.B

【解析】

【详解】

氯化钠难挥发,水受热易挥发,可用蒸发分离,蒸发需要使用蒸发皿,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B。

12.C

【解析】

【详解】

A.均为黑色粉末,CO能还原CuO,则方法1不能鉴别,故A不选;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均与Zn不反应,则方法2不能鉴别,故B不选;C.NH4HCO3与NaOH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选;D.盐酸与氧化铁反应,二者加酚酞均为无色,则方法2不能鉴别,故D不选;答案:

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殊现象加以区别。

13.D

【解析】

【详解】

A.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B.大理石难溶,醋酸为弱电解质,发生离子反应不能拆,离子反应方程式CaCO3+2CH3COOH=H2O+Ca2++CO2↑+2CH3COO-,故B错误;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C错误;D.向Ba(OH)2溶液中滴加KHSO4溶液至中性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D正确;答案:

D。

14.B

【解析】

【详解】

在约50mL的沸水中,滴入8—10滴(20滴约为1mL)饱和FeCl3溶液至其为红褐色后,得到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Fe(OH)3胶体微粒吸附Fe3+,将它们装入半透膜袋中,并浸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氢离子和氯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所以烧杯里的水中含有的离子最多的是H+、Cl-;答案:

B。

【点睛】

考查胶体的知识。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15.A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据图可知A失去电子,B得到电子,所以A是还原剂,A正确,正确答案为A

16.D

【解析】

【详解】

A.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掉0.5L水时HCl也会逸出,所以不能实现;B、标况下的44.8LHCl气体物质的量为2mol,原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为:

2.00mol/L

1L=2mol,溶液的总体积大于1L,故不能实现;C.将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0.5L,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此法不能达到;D.加入盐酸,再将溶液稀释至2L,HCl的浓度为c(HCl)=(0.6L

10mol/L+2.00mol/L

1L)/2L=4.00mol/L,故D正确;答案:

D。

17.CuCl2=Cu2++2Cl-Fe2(SO4)3=2Fe3++3SO42-

【解析】

【详解】

氯化铜为强电解质,全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CuCl2=Cu2++2Cl-;硫酸铁为强电解质全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

答案:

CuCl2=Cu2++2Cl-、Fe2(SO4)3=2Fe3++3SO42-

18.Cu2++2OH-=Cu(OH)2↓CO32-+2H+=H2O+CO2↑

【解析】

【详解】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都是强电解质,两者混合后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碳酸钠、盐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2H+=H2O+CO2↑。

答案:

(1)Cu2++2OH-=Cu(OH)2↓

(2)CO32-+2H+=H2O+CO2↑。

19.BaCl2+H2SO4==BaSO4↓+2HCl

【解析】

【详解】

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说明是可溶性的钡盐或Ba(OH)2与可溶性的硫酸盐反应,或者可溶性的钡盐与硫酸反应,即:

BaCl2+H2SO4=BaSO4↓+2HCl,答案:

BaCl2+H2SO4=BaSO4↓+2HCl。

20.氧化还原剂降低被还原

【解析】

【详解】

在C+CO2

2CO中,C的化合价升高,C属于还原剂被氧化,CO2中的C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答案:

氧化、还原剂、降低、被还原。

21.③⑤⑥①②④⑤

【解析】

【详解】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反应过程中铁和氧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为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2CuO

2Cu+CO2

,反应过程中铜和碳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离子反应;(3)碳酸钠和硫酸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O32-+2H+═H2O+CO2

,故为离子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4)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2KMnO4

K2MnO4+MnO2+O2

反应过程中锰和氧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离子反应;(5)锌和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反应过程中锌和氢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是离子反应;(6)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Na2SO4+BaCl2═BaSO4↓+2NaCl,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BaSO4↓,故为离子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属于离子反应的有③⑤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①②④⑤。

【点睛】

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定义判断即可。

22.1:

13:

21:

1

【解析】

【详解】

19.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6mol,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0.4mol臭氧的质量为19.2g,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1.2mol,所以两者的质量之比为1:

1,分子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0.6mol:

0.4mol=3:

2,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mol:

1.2mol=1:

1。

答案:

1:

1、3:

2、1:

1。

23.0.2mol2.8g

【解析】

【详解】

标况下,6.72LCH4和CO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6.72L/22.4L

mol-1=0.3mol。

设CH4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x+y=0.3,16x+28y=6;计算得出x=0.2,y=0.1;则CO的质量为0.1mol

28g/mol=2.8g。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0.2mol、2.8g。

24.500mL容量瓶13.6①⑤重新配制偏低偏高

【解析】

(1)没有480mL容量瓶,因此需要配制500mL溶液,则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量简、玻璃棒,还需要500mL容量瓶;

(2)根据

可知浓硫酸的浓度是

由于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3)量取浓硫酸和定容时需要用到胶头滴管,则其中一定用到胶头滴管的有①⑤;若步骤⑤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失败,需要重新配制。

(4)①浓硫酸吸水,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导致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②用量简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导致量取的硫酸体积增加,溶质增加,浓度偏高。

点睛:

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误差分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实验过程中引起溶液浓度存在误差的因素有很多。

从大的方面讲,一是由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二是由仪器或药品等系统原因引起的。

由于引起误差的原因复杂,所以误差分析就成为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难点。

在命题时,有关误差分析的内容既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也可以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既可以考查判断误差导致的结果,也可以考查引起误差的可能原因。

25.H2O溶解NaOHBaCl2Na2CO3过滤HCl蒸发

【解析】

【详解】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CaCl2、MgCl2和Na2SO4的方法:

(1)加水使粗盐溶解;

(2)加入过量NaOH除去镁离子Mg2++2OH-=Mg(OH)2↓;(3)加入过量BaCl2除去硫酸根离子SO42-+Ba2+=BaSO4↓;(4)加入过量Na2CO3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CO32-+Ba2+=BaCO3↓、Ca2++CO32-=CaCO3↓;(5)过滤将沉淀和溶液分离;(6)加过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7)蒸发,让多余的盐酸以氯化氢的形式挥发出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H2O、溶解、NaOH、BaCl2、Na2CO3、过滤、HCl、蒸发。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相关知识。

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除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除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除硫酸根用钡离子,要注意除杂质的顺序,后加的试剂最好能把前面先加的过量试剂除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