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22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1.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C)

A.大汶口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韩非子》载:

“上古之世…民食果爪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搓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D)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3.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D)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4.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B)

① 统一货币②统一文字 ③统一度量衡④“焚书坑儒”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5.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8)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6. 被誉为“书圣”的是(A)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张仲景         

D.司马迁

7. 中国与欧洲的第一次直接的交往是(C)

A.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

B.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C.公元166年,大秦商人来到中国

D.班超出使西域

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

A.实行商殃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9.东汉初年,迁移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的是(B)  

A.鲜卑       

B.南匈奴      

C.北匈奴      

D.羯

10.唐朝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执行的是(C)

A.吏部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8. 东汉末年以来书法就成为一门艺术,而成为千年楷模,书法正统的是(B)

A.王羲之的书法 

B.颜体和柳体

C.赵孟兆页的“赵体”

D.苏轼的书法

11.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南宋抗战派大臣是(C)

A.于谦         

B.寇准         

C.文天祥       

D.戚继光

12.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   

A.元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3.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元朝才形成的民族是(A)

A.回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畏兀儿

1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红海沿岸                  

D.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5.“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下制造(B)  

A.钱币       

B.兵器       

C.生产工具      

D.生活用具

16..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

五经是(D)  

A.《诗》、《书》、《礼》、《论语》、《看秋》

B.《看秋》、《易》、《论语》、《书》、《诗》

C.《易》、《诗》、《书》、《孟子》、《礼》

D.《诗》、《书》、《礼》、《易》、《看秋》

17.下列农民起义军建宜的政权中,发行货币的是(D)

①张楚②大开③大顺①大西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18.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大运河的中心  

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  

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19.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完成于(D)

A.三国

B.南北朝

C.唐朝中期

D.两宋

20.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B)

A.卢沟桥

B.赵州桥

C.安平桥

D.西安桥

21.《玄秘塔碑》是下面哪位人物的作品(C)

A.柳宗元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杜甫

22.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它曾多次被定为都城。

下列政权中曾经建都在今北京的有(C)

①隋朝②明朝③北宋④元朝⑤清朝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3.下列历史事件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①清军入关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册封五世班禅④雅克萨之战

A.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24.下列文学作品中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D)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5. 反映我国古代医药学的最高水平的是( D)

A.《伤寒杂病论》              

B.麻沸散

C.五禽戏 

D.《本草纲目》

26.在明朝时期的厂卫制度中,特务机构“锦衣卫”设立于(B)

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27.下列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历史史实,发生在康熙帝时期的是(D)

A.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B.设置驻藏大臣 

C.迁都北京统治全国 

D.雅克萨之战

28.我国的国剧━━京剧,是由()衍化而来的(D)

A.沪剧       

B.豫剧     

C.黄梅戏      

D.徽、汉两剧

29. 下列古代盛世社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是(B)

①开元盛世  ②康乾盛世   ③贞观之治   ④开皇之治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30.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C)

A.屈原

B.曹植 

C.李白 

D.苏轼

31.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C)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3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33.1839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中国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是(C)

A.黄爵滋

B.邓廷桢

C.林则徐

D.魏源

3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35.1853年,太平天国政权正式定都于今(D)

A.洛阳

B.北京

C长沙

D.南京

36.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先进的中国人是(B)

A.洪秀全

B.洪仁歼

C.王韬

D.郑观应

37.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而掀起了(B)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护国运动

3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在1860年的是(B)

A.清政府设立台湾省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联是为哀悼清朝将领而写,这位将领是(B)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宝贵

40.1901年,慈禧太后推行“新政”,加强“改革”的目的是(D)

A.增强国力,发展经济

B.逐步实行宪政,改革政体

C.全面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D.欺骗人民,缓和国内人民反清情绪

41.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

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C)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D)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洋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43.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C)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44.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粱启超史学主张的是(B)  

①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  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  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  ④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5.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

方式的是(A)  

A.共产国际     

B.中国共产党     

C.孙中山      

D.廖仲恺

46.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C)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汪梢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4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B)

A.毛泽东、李大钊、鲁迅

B、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C、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

D、李大钊、周恩来、鲁迅

48.辛亥革命最先取得成功的地区是(D)

A.北京

B.成都

C.天津

D.武昌

49.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C)

A.洋务运动期间

B.维新运动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5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C)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5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材”这首诗的作者是                             (B)

A.黄遵宪 

B.龚自珍 

C.张维屏 

D.谭嗣同 

5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D)

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②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5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是(B)

A.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

B.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D.中国共产党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54.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A)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

C.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

D.北洋军阀政府的成立

55.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的是(A)

①毛泽东②周恩来③朱德④李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李达

57.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C)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一二”政变

5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

D.北伐战争的开始

59.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出伐。

下列不属于这次北伐的主要对象的是(B)

A.吴佩孚

B.汪精卫

C.孙传芳

D.张作霖

60.大革命失败后,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B)

A.黄花岗起义

B.南昌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秋收起义

6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陕北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62.1931年,为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日本侵略者制造了(A)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是(B)

A.昆明

B.重庆

C.武汉

D.广州

64.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D)

A.遵义会议

B.巧渡金沙江

C.陕北会师

D.会宁会师

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D)

A.共产党发表七八通电    

B.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C.改编红军和游击队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66.1946年初,重庆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制造了(C)

A.下关惨案  

B.李闻惨案  

C.较场口血案  

D.“一二一”血案

67.使日本帝国主义惊呼:

“对华北应有再认识”的战役是(C)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南昌战役

6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B)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69.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事件是(D)

A.五四运动

B.五卅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九”运动

70.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

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当年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从此(C)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7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

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D)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72.1940年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壮烈殉国在(C)

A.淞沪会战中

B.徐州会战中

C.枣宜会战中

D.太原会战中

73.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的是(D)

A.刘伯承

B.贺龙

C.林彪

D.彭德怀

74.1942年,为加强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D)

A.开展反“扫荡”斗争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开展整风运动

75.1945年,中共中央派往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的代表有(C)

①毛泽东②刘少奇③周恩来④王若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6.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是(A)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7.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C)

A.辛亥革俞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78.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A) 

A.没收地主的上地 

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79.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召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

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党命委员会    

80.建国以来开展的涉及反腐败的运动是 ( A)

A.1951年的三反运动          

B.1957年的整风运动

C.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        

D.1966年开始的文革

8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B)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厂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8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83.从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垦(B)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84.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起步于(B)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85.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的重心转移到(C)

A.思想解放上来                     

B.民主法制建设上来

C.经济建设上来                     

D.组织建设上来

86.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的会议是( 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八大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7.可是在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

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的某些领导同志针对的是( D)

A.刘伯承、邓小平   

B.刘少奇、陈毅   

C.刘澜涛、陈伯达    

D.刘少奇、邓小平

88.“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五一六”通知的发出

C.“一月革命”的开始

D.“十六条”的发出

8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D)

A.中共“九大”召开

B.林彪集团覆灭

C.“四五运动”爆发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9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坚持放在首位的是(A)

A.农业

B.教育

C.商业

D.信息产业

91.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决议是在20世纪(D)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92.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多次对这一构想作了全面阐述的是(C)

A.毛泽东

B.叶剑英

C.邓小平

D.江泽民

93.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

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这个场景发生在( B)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94.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在当年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辛苦干一年,结果喜获丰收。

小岗村的其他10来农户受灾减产。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B)

A.旱情不一样                       

B.生产积极性不一样

C.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不一样           

D.土地贫瘠肥瘦不一样

95.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他所讲的一些话,后来统称为“南巡讲话”。

这次南巡讲话主要是解决了(A)

A特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问题

C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南方的落实问题       

D如何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使用问题

96.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的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即后来的“汪辜会谈”,推进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

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的原则               D.首先实行“三通”的原则

07..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主要原因是(D)

A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B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实力比较弱

C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D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98.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

“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

谁是中国氢弹之父?

”你认为是(D)

A、袁隆平     

B、钱三强     

C、王进喜  

D、邓稼先

99.20世纪60年代,轰动一时的历史剧《武则天》的作者是(D)

A老舍        

B巴金          

C曹禺          

D郭沫若

100.1972年,访问我国的美国总统是(A)

A.尼克松

B.福特

C.布什

D.卡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