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32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9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docx

城市管理学最终版3

城市管理学

UrbanManagement

联合国在《人居议程》中确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斗,其成功与失败将在城市内见分晓,而良好的城市管理将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联合国人居环境中心的公报上(1999,Vol.5,No.4)写道:

“良好的城市政府管理包含可广泛参与的决策制定”。

课程主要内容

⏹1.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学7.城市规划管理

⏹2.城市概论8.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3.城市管理理论9.城市经济管理

⏹4.城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10.城市社会管理

⏹5.城市竞争力11.城市生态管理

⏹6.城市资源及其经营12.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与危机管理

第一章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学

⏹§1.城市产生与发展

北京的区域特征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有着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

是全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等等。

所具有的区域特征有很多,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社会,等等。

什么是区域?

⏹区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事物的总称

⏹区域所包括的内容:

(1)自然因素和资源环境结构;

(2)经济因素和经济地域结构;(3)社会因素和社会结构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类型

⏹生产和经济活动是非农业-----人口密度高、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劳动生产率高

⏹自然因素和资源环境结构:

城市绿化与建设的关系

⏹经济因素和经济地域结构:

城市发展,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城市与周围地区(郊区,乡村)的关系、城市体系

⏹社会因素和社会结构:

人口(总人口规模,来源、性别、收入、职业等)、文化活动(水平、总量、分布、活动内容等)、政治生活(公民道德、民主制度等)、社会治安,等等

§2.城市管理

⏹一、城市管理的含义

⏹广义:

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为实现特定目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

⏹狭义:

基本等同于市政管理,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的控制、指导。

⏹二、城市管理的价值取向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1.城市规划管理4.城市社会管理

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5.城市生态管理

3.城市经济管理6.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与危机管理

⏹四、城市管理的特征

1、综合性、2、开放性、3、科学性

五、城市管理的目标与手段

⏹目标:

实现城市整体的协调运转。

⏹手段:

建立¡°以法制为规范、以行政为主导、以社会自治为基础¡±的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

⏹“以法制为规范”。

城市管理必须立法,同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国外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的体会。

⏹“以行政为主导”。

城市的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等行政机构,是城市管理任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这是城市管理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管理就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的行政管理。

⏹“以社会自治为基础”。

就是要培养、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功能,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城市管理中所担负的职责,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政府职能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必然结果。

§3.城市管理学及研究意义

⏹一、城市管理学

以城市为特定研究对象,着重回答谁来管理城市、怎么管理和管什么的问题。

城市管理学:

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其着眼点在于对城市公共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二、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研究意义:

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培养城市管理人才的需要;城市管理自身需要。

寻求科学管理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第二章城市概论

§1.城市及城市化

⏹一、城市概念

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产业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二、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口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物资高度集中、文化高度集中

城市的特点:

(1)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聚集地;(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4)不同文化的交汇处。

三、城市化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

其四个基本含义:

(1)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2)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3)是二、三产业向城市集中和发展的过程;

(4)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以及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I和城市化II。

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乡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前者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后者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指标:

区域城市化水平=区域城市人口/区域总人口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增长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大都市带开始发展。

中国城市化的轨迹及其阶段性

大都市带:

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都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5)规模特别庞大,一般在2500万人以上;

(2)多核心;(6)国家乃至世界的核心区域(政治经济上的中枢作用);

(3)交通走廊;(7)带状的空间结构。

(4)密集的交互作用;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3.出现乡村城市化的新模式(自下而上型)

2.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型)4.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

5.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空间上表现为离土离乡型、离土不离乡型两种类型,

6.人口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2)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3)奴隶社会初期,商业从手工业、农业中分离。

2.城市形成的历史条件

(1)战争防御的需要。

(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

(3)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阶段

(2)中世纪城市阶段(3)近代城市阶段(4)现代城市阶段

§3.城市的分类与规模

⏹一、城市按职能分类

⏹哈里斯是定量化城市分类的首创者。

⏹城市分类:

1、综合性城市——全国性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

2、产业城市——城市中单一产业为主,或是工业城市,或是旅游、商贸城市等。

3、交通枢纽城市——铁路枢纽、港口城市、空港城市等。

4、特殊职能城市——边防城市、大学城、纪念性城市等。

二、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指人口、经济等要素在城市的聚集规模。

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城市人口数量、占用地面积和国民生产总值。

城市规模主要有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种表达方法。

城市人口数量:

以市区常住非农人口作为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的标准。

(一)、人口规模

1、城市人口概念

按照城市人口的原本语义,城市人口是指从事非农生产的、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

但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也有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实际居住人口视作城市人口,即在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以及暂住期在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的总和。

2、城市的规模等级

⏹通常,以2万人作为区分城市与镇的界限,视人口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100万以上的为特大城市。

⏹根据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等级规模,按照市区与近郊区中非农业人口规模(可近似看作城市人口),划分为以下三类:

(1)小城市:

城市人口不满20万人的城市;(3)大城市:

城市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2)中等城市:

城市人口介于20万到50万之间的城市;另外,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称为特大城市。

3、城市规模等级的其他概念:

(1)国际城市

⏹国际都市评价指标

国际竞争力:

城市信息化指数;主要检索工具收录论文数;国际航空港旅客吞吐量;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国际控制力和影响力:

国际组织总部数;著名跨国公司和区域总部数。

国际交往与交流能力:

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境外游客接待量;常住居民中外籍居民比例。

其人口规模大多超过500万。

  

(2)省会城市

⏹一般来说,省会就是本省最大的城市,一般都位于区域中心,主要是省区便于管理的原因。

所以,省会位置显要,在省区内的发展规模一般也最大。

(3)副省级城市

⏹副省级城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行政级别相同。

⏹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

成都沈阳长春哈尔滨武汉西安南京济南广州杭州

厦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

⏹后五位城市是计划单列市,即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的计划决策权和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省一级行政级别。

(4)地级市

设立地级市的标准是:

⏹市区从事非农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

⏹GDP在25亿元以上;

⏹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

(5)、县级市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2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8万。

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万;

⏹GDP不低于10亿元;

⏹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6000万元。

3、城市人口的变化

⏹城市人口增长通常由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所组成。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年平均人口数}×1000(0/00)。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0/00)。

(二)、用地规模

1、用地规模的概念与预测方法

⏹城市用地规模是城市规划建设所占用的地域空间。

⏹预测并确定城市城市用地规模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按照已确定的人口规模,选用一定的人均用地规模标准,计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并对城市中各主要用地种类的面积规模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因此,这种方法通常成为宏观总量控制法,或称分配法。

⏹另外,就是根据城市发展要求,首先计算出组成城市用地各主要类别的用地规模,然后累计得到城市用地规模总量的方法,通常被称为迭加法或累计法。

2、城市用地规模的总量控制及按类分配

⏹在我国目前所执行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人均城市用地被划分为60平米/人~120平米/人的4个等级。

3、实际规划中,一般大中城市人均用地规模不超过100平米/人;小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20平米/人。

4、按照城市的地理位置分类:

⏹沿海城市、内陆城市、边境城市。

5、按照城市的结构分类:

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

6、按照城市所享受的管理权限分类:

⏹行政特区城市(如澳门、香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汕头)

§4.城市体系

⏹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的交换,这些交换被称之为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其发生取决于三个条件:

互补性、中介性、可运输性。

正是这种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才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成为城市体系。

城市体系的概念(UrbanSystem)

⏹城市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内,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它具有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

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

⏹城市经济区:

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体系为骨架,以城乡间、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和经济文化交往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经济发展与布局、经济结构调整、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在联系,自然形成的网状式的经济综合体。

⏹城市经济区的基本结构:

第一,经济中心。

第二,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畅通的流通渠道。

第三,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

第四,已形成的经济网络。

⏹城市经济区没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经济区之间往往犬牙交织,相互渗透,重叠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且经常变动。

⏹城市经济区在组织形式上以网络的形式存在和维持。

第三章城市管理理论基础

§1.城市管理的理论体系

一、城市管理理论的演进

⏹城市管理理论是在城市理论与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而形成的,以1933年《雅典宪章》为标志。

1、早期城市科学的发展2、西方城市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理论雏形;城市更新理论;多元化趋势

二、城市管理理论体系

⏹1、生态城市管理理论

基本思想是以城市为对象,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探讨其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的生态学机理与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中。

⏹2、经营城市理论

主要思想:

将城市作为一个生产单元,通过营销策略对城市资源进行各种包装整合,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旅游业、吸引投资、发展产业,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继而促进城市发展。

⏹3、城市竞争力理论

强调城市管理就是将提升城市竞争力作为管理工作首要任务,通过城市实力、城市能力、城市活力、城市潜力和城市魅力等来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新公共关系理论体系

§2.城市管理的培训体系

⏹城市管理的教学和培训在国际上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主要有三大培训机构:

一、世界银行培训体系

二、美国城市协会培训体系

三、荷兰鹿特丹住房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与伊拉斯谟大学合作培训机构

世界银行的培训体系

⏹初期,主要资助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逐渐涉及住房(通过位置选择、城市服务和改善贫民窟的项目)和住房信贷(为可持续的市政府信用市场和住房信贷市场创造了条件)

⏹上世纪80年代,城市管理逐步成为重要议题

⏹从城市管理所表现的方式来看,还主要集中于策划可由银行担保的城市建设项目上。

因为投资的目的仍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世界银行城市管理的理念

⏹城市管理是为了获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所指的可持续是从不断提升居民的社会福利来说的.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包括四个方面:

居民能够有体面的生活质量,良好的秩序,良好的管理,可持续的资金收入。

联合国人居环境中心的公报上(1999,Vol.5,No.4)写道:

“良好的城市政府管理包含可广泛参与的决策制定”,它是指“一系列用于管理城市的复杂的数据、准则、流程和制度”。

荷兰培训机构与世界银行理论体系的比较

⏹伊拉斯谟大学新兴经济课程中的城市管理特征:

规划方法、强调成功案例(提供最好的实践经验)规划、经济理论和实践理想的方式:

市场一定起作用思想论:

倾听人民的声音,设计经济上可行的项目和一定制度背景下的政策新主题:

⏹城市暴力、都市发展中性别的融合以及强调环境和可持续性在都市发展、社会发展、研究方法与技术中IT的作用、住房政策的重要性焦点:

孤立的城市在区域和国家经济背景下的城市重点:

第三世界,尤其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城市非洲、东欧和印度尼西亚的城市

⏹中国2000-2004年都市贫困人口情况调查

⏹——北京为例

中国2000-2004年农村贫困与都市贫困人口的变化

抽样调查所得北京各收入阶层的状况与北京2004年统计年鉴的比较

1.北京贫困居民的分布

2.流动人口的低收入比重低于户籍人口

3.贫困阶层受教育程度

4.贫困居民失业率高达51.4%

5.多数贫困居民感觉生活艰难

6.贫困居民住宅拥挤

7.大部分贫困居民没有参加保险

8.贫困居民最担心物价上涨

9.半数以上贫困居民感觉小康生活遥遥无期

⏹关注都市贫困,建立和谐社会

(1)针对贫困居民进行职业培训,提供就业补助基金;

(2)贫困居民家庭孩子基础教育免费,教育扶贫进入都市;

(3)拉大基本工资与低保差距,鼓励就业;

(4)建立社会捐助网络,使救助成为城市居民经常性的自觉行为。

⏹细节决定成败。

现代城市管理的具体化和细化,将为建立现代城市秩序、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四章城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管理的结构化与体系化,是城市管理活动所涉及的组织和各个部门之间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与一个城市的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的素质及权力分配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城市管理体制科学与否,关系到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成败。

§1.城市管理体制概要

▪体制是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制度化形式,是组织动作的基本框架、基本条件、基本规则。

▪城市管理体制:

指城市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的总和。

一、城市管理主体的权力分配

▪城市管理体制主要规范和调整城市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之间、城市内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最核心的关系——权力分配关系;

▪表现在:

公共决策权,执行权及监督权在不同的国家机构和政党组织之间的分配和制约。

▪不同的城市管理体制下,城市权力配置方式有很大差异。

西方:

城市议会、城市政府、市长、司法机关

中国:

中国共产党市委、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二、影响城市管理体制的因素

▪*城市管理体制要与国家的结构形式和政治体制相适应;

▪*环境制约着城市管理体制的分化与融合;

▪*城市管理体制不能忽略人及社会的心理因素。

§2.西方国家城市管理体制

一、美国的城市管理体制

▪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州政府不是联邦政府的次级行政单位,而是联邦政府的组成部分。

▪城市管理体制有四种:

(一)市长——市议会制

▪美国最普遍的市政府组织形式,占40%

▪基于“议行分立”原则,设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构。

市议会是立法机关,市长是城市行政首脑。

“议行分立”的市政府体制

绝对的“议行分立”体制,由选民通过两次选举,直接分别产生议决机关和执行长官(行政首长);

▪相对的“议行分立”体制,由选民选出的议决机关产生执行长官(行政首长),后者产生后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二)市委员会制

▪20世纪初,美国非常盛行市委员会制,特点:

所有市的立法与行政权典型的“议行合一”。

适用于小城市。

▪在绝对的“议行合一”体制下,由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并承担执行的职责;

▪相对的“议行合一”体制则由议会产生的执行机关承担行政职责,或议会行使全部政治权力,但另设行政机关负责社会公共管理。

(三)市议会——经理制

▪市经理制,是将企业管理的方式移植到城市管理的体现,也是为弥补市委员会制的缺点而派生出来的一种城市管理体制,体现美国城市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的原则。

美国1/3城市实行市经理制。

(四)市镇会议制

▪植根于美洲殖民地的一种城市管理体制,只在新英格兰各州存在。

▪是纯粹的直接民主形式,每一位该市选民都有权参与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投票进行表决城市的各项法规政策。

二、英国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政治制度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一样,是权力联合制;议会——委员会制。

英国的城市议会由所在城市市民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任期四年;

议会主席——市长由议员和名誉参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市长是市议会政策发言人,并正式出席多数礼仪性活动。

城市委员会由城市议会决定设置,是市议会的执行机构。

分为法定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

三、法国城市管理体制

▪在法国,市镇是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数量非常多,面积与人口悬殊很大。

▪市镇是“议行分立”,无论规模大小,均设市镇议会,市镇长和市镇政府。

▪市镇议会是自治机构,掌握立法权。

▪市镇长是市镇行政首脑,代表市镇利益领导市镇政府负责行政工作,并代表中央政府执行国家公务,双重身份。

§3.当代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一、当代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

▪*一党执政的单一制国家

▪*城市作为行政区域单位存在行政等级

▪*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由市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议制机构

二、当代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现状

(一)中国城市设置:

市、市辖区、镇

(二)当代中国城市管理体系

▪权力体系——决议权

▪权力——执行系统,监督系统

▪非权力体系——政治、社会系统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长期以来,党的市委一直是我国城市拥有全权的领导机构,对城市重大事务拥有决策权力,并可直接或与市政府联名向社会发布决定,因而实质上是城市权力政治系统核心或中枢。

城市政府行政组织体系

▪市人民政府:

性质和组成、职权、机构设置

▪区人民政府:

性质和组成、职权、机构设置

▪街道办事处:

性质和组成、职权

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

需要原则、精干原则、法制原则、效能原则。

城市司法机关组织体系

▪市各级人民法院

▪市人民检察院

非权力系统

▪它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非权力城市政治系统包括城市各种党派组织(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各级执政党的委员会例外)、各人民团体;

▪非权力的社会系统包括各种社会利益团体、民间组织和市民社会等。

▪二者的功能是进行利益表达、利益聚合,向城市权力政治系统施加影响,从而使城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好地体现自身利益。

城市非权力政治系统

▪市民主党派组织:

八大党派

▪市人民团体:

八大团体

▪市政治协商会议

▪社区居民委员会

非权力社会系统

▪营利性企业、非营利性组织(NPO)和非政府机构(NGO)

(三)当代中国城市行政建制

▪市管县;整县改市;镇改市;

▪大都市区:

沈大都市区、京津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珠三角都市区

三、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

运行原因、动力、功能和运行中交互作用状况等。

▪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城市管理过程中城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所依据的原则,是城市体制中最基层、最基础的组成要素,其构造和职能受到不同管理体制的制约,同时管理体制的发育、体系化要依靠各类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行来维持并加以延续化。

(一)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改善的背景

(二)城市管理决策机制的完善——公众参与

▪(三)城市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多元化竞争

▪*引进竞争机制*创新投资机制

市民与市民参政

▪市民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户籍的公民,其类别非常纷繁复杂。

▪市民参政,亦称市民政治参与,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利益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权、罢免权等权利,监督权力的行使,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

市民是城市社会的主体,是我国城市管理体系的主人。

从本质上说,城市一切公共设施和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市民展开并服务于市民的。

市民参政议政的三种基本途径

市民利益表达,是指城市公民的群体、个人和组织,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执掌者提出政治和经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