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445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doc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产生,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而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因其高度相关性和及时性,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成为目前国际会计界发展的方向。

在国际趋同的大环境下,我国充分考虑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全面谨慎的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巫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对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背景及今年在国际上以及国内的一些成果的调查和研究

主题词: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会计准则

Sincethe1990s,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economyandtheproductionoflargeNumbersoffinancialderivatives,thetraditionallimitationsofhistoricalcostmeasurementattributes,andthefairvaluebecauseofitshighrelevanceandtimelinessofaccountinginformation,justmakeupfortheshortage,hasbecomethedevelopingdirectionofthecurrentinternationalaccountingprofession.Underthecircumstancesofinternationalconvergence,fullyconsiderthepresentstageinourcountry'sbasicnationalconditions,formulated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system,comprehensiveandcautiousadoptedfairvaluemeasurementattributes.Butinthespecificapplicationprocesstherewassomewuneedtosolvetheproblem,therefore,thestudyofthefairvaluehasvery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Thisarticleisinunderthebackgroundoffairvalueaccountingstandardsandontheinternationalanddomesticthisyearsomeoftheresultsofinvestigationandresearch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产生,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存在注重成本、历史、利润,轻视价值、未来、现金流的局限性,而公允价值会计信启、因其高度相关性,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

月益被人们所重视,使其成为了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几年,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FinallcialAC“ountingStandardsBoard)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xnternationalAeeountingstandardsBoard)均没有放松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并欲将其应用领域逐步扩展到金融工具以外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最终达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重大变革。

FASB于2006年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明确了资产和负债计量和披露的一般框架,工ASB也于同年根据美国FASB发布的SFAS157号准则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为公允价值的全面应用提供了的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在国际准则趋同的大坏境下,我国财政部也颁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但在完成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现有的国情,要求“适度、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然而,正当全球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主要的计量模式时,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公允价会计准则再次成为国际会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选定的。

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全面谨慎的使用公允价

值计量模式后,其具体应用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哪些影响?

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其不会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最终推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本文的写

作背景。

(二)选题意义

随着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进行广泛应用,我

国也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新准则

中公允价值的引入无疑会对我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开展公允价值研究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5年9月将“公允价值计量”列入议程,并于2005至2006年举行了6次理事会会议讨论该项目。

2006年11月,IASB开始“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研究,在SFAS157的基础上发布“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并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在公允价值假设前提、定义、初始确认和披露等内容单方面向SFAS157趋同,在借鉴SFAS157以及相关改进性公告的基础上,2009年5月28日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涉及公允价值及相关术语的定义、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等方面。

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IASB与FASB开始了双方趋同。

从将公允价值列入议程开始,历经6年时间,2011年5月IASB联合FASB发布了IFRS13,以取代分布在各个国际会计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现行规定。

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进行有序交易时出售一项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会计准则中就有运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但各会计准则中分散而有限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指南越来越不能满足实务的需要。

为了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扩展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FASB分别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2006年3月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或FAS)《公允价值计量》的三次征求意见稿(ExposureDraft,ED)。

在此基础上,FASB于2006年9月15日正式发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157《公允价值计量》。

该公告定义了公允价值,为在公认会计原则(GAAP)中计量公允价值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且扩展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该公告运用于其他要求或允许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公告下,旨在解释如何计量公允价值,它本身并不要求任何新的或额外的公允价值计量。

[1]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包括“目标”、“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和“附录”三大部分。

“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阐述范围、计量、披露、生效日期和过渡性规定,其中,计量是重点,阐述了5个方面的问题:

公允价值定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价技术、计价技术中所用的输入值以及公允价值层级(第一层级输入值、第二层级输入值、第三层级输入值、基于出价和要价的输入值)

美国在会计上首次正式提到公允价值是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ARBchapter5,par.4,1953,指出了“以非货币交换形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当考虑为按其放弃或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定价”。

首次提出公允价值概念的是1970年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4辑(APBStatementNo.4),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

1990年9月,美国证券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应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

2003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计量”列入议程,2004年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征求意见稿。

2005年公允价值准备工作草案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现时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该资产或负债的参考市场中参与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草案提出了现时交易、脱手价格、市场参与者、参考市场等概念。

2006年9月,FASB发布《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准则内容为公允价值定义、计量框架、披露要求等,2009年4月发布3项立场公告,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和使用指南,11月增加新的披露要求。

2011年FASB发布了《2011年第4号会计准则更新———公允价值计量(主题820):

为取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要求的统一而作的修订》(ASUNo.2011-04)。

ASUNo.2011-04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IFRS13)基本一致。

而IFRS13保留了SFAS157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论

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109代财经ContemporaryFinance&Economicsmeasuremen),二者是完全对立的。

(二)国内研究成果

公允价值规范研究方面。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了解对国际最新研究动态缺乏了解,使得公允价值概念在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中还很少被提及或被用.1997年至2000年期间,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初步引入阶段。

我国的会计一准则中明确树立了公允价值目标,但同时也规定了暂时不使用现值。

《企业会计一准则一债务重组》中对此进行了解释:

一是由于确定现值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成本费用较高。

二是由于会计信息、提供者以及信息使用者的能力所限。

2001年一2004年,是公允价值的限制使用阶段。

虽然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采取明确回避的态度,但现值计量仍然有所增加。

2004年财政部对公允价值运用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重新将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上了日程。

此前也有不少学者也指出,回避公允价值,是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否定,这不仅仅是一个会计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具有严重的后果,必须加以纠正。

2005年4月在厦门举行的中国则一务会计概念框架及会计准则专题研讨会上,财政部氏文lJ玉廷指出:

“今年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主要是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更深层次土,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

”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将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1项基本原则和38项具体准则。

新会计准则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公允价值列为计量属性之一,38项会计准则中有21项涉及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使用范围,至此,我国进入一个了全面谨慎使用公允价值新的时期。

公允价值实证研究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准则主要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很少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因此,我国学术界主要是以公允价值的理论规范研究为主,对公允价值实证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

但随着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扩展,已出现借鉴国外模型检验价值相关性的文献,一社要集中于资产减值、金融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证研究,均一致认为公允价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 

石本仁和赖红宁[2]指出公允价值本身并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一个检验尺度。

任世驰和陈炳辉[3]分析了FASB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既不是一种组合计量属性,也不是一种评判标准。

因为如果公允价值是一种组合计量属性,那么它只不过是原来3种计量属性的一个别称而已,没有单独提出公允价值概念的必要。

如果它是作为一种评判标准,是一个主观的概念,那么,它对改进会计计量而言实际上毫无用处。

 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

 黄平[4]辨析了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区别,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

黄学敏[5指出,狭义地讲,公允价值是一个独立的计量属性。

葛家澍和徐跃[6]也认为公允价值是与前述计量属性有所区别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 关于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学术界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公允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立的复合计量属性,如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7];公允价值是包涵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现值5种计量属性的复合计量属性,而对可变现净值没有区分短期和长期,对现值没有区分是以特定主体为计量目的还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目的[8];

公允价值是包涵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短期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现值[9]88,[10]85。

王建成,胡振国[11]分析了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后认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由于计量时间基点不同,现行成本和公允价值由于入账/脱手价值不同,均不符合公允价值定义,因此公允价值包涵现行市价、短期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现值。

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

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比较研究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国内外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_二是对公允价位、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五种计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案例分析则体现为:

本文收集了一些2009年年报中有关公允价值的数据信息,并具体以中航地产为例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确认与计量、优缺点以及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然后对美国会计一准则委员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和经验借鉴。

接着系统梳理了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具体现状。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力一向。

参考文献

[1]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

[2]石本仁,赖红宁.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J].暨南学报: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1(4):

54-61.

[3]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

(1):

72-76.

[4]黄平.浅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内涵[J].财会月刊,2003(3):

10-11.

[5]黄学敏.公允价值:

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

17-21.

[6]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7-14.

[7]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4):

60-62.

[8]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

(1):

3-4.

[9]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M].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谢诗芬.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11]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5):

10-16.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