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52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docx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用于合并

宇通12M客车二级维护工艺规程

序号

维护作业

作业内容

技术要求

1

发动机机油,机油滤清器

1)更换机油

2)更换机油滤清器

3)检查机油压力

1)机油规格为APICF;机油粘度等级(SAE标准)根据环境温度选择

2)容量为17L;检查机油油平面,应在机油标尺两刻度之间

3)患有前应使用清洁剂进行清洁工作,确保油路系统清洁.畅通

4)更换过滤器前应注满机油,并在密封圈上涂抹机油,按规定力矩安装,用冲击负荷法检试不得渗漏,机油滤清器密封良好,无堵塞

5)发动机各部不漏油

6)机油压力值:

怠速时不小于60kPa,1500~1600r/min时为250kPa

2

润滑油液压油品质和油面高度

检查离合器转向系统变速器主减速器及冷却液压油或齿轮油的品质及液面高度

1)离合器液压不变质.清洁.规格为JG3级制动液容量为油面高度为0.5L油面杯标志线范围每年更换一次换油后应排净系统里的空气

2)转向助力器液压油规格为Dexron11D,容量约为8.5L,油面高度应在储油罐标准刻度线范围内,液压系统应排净空气

3)变速器齿轮油清洁不变质,齿轮油规格为GL-5,容量为11.5L,油面高度应以油从加油孔溢出为准

4)主减速器齿轮油清洁不变质齿轮油规格为GL-5齿轮油,容量为14L,油面高度应以油从加油孔溢出为准

5)冷却液压系统抗磨液压油规格为DTE24,液面高度应在油罐标准可不限范围内容量为13L

6)每年更换齿轮油,每运行10万km更换转向助力器液压油冷却液压系统抗磨液压油

3

空气滤清器

1)清洁空气管滤清器

2)检查进空气管路密封.紧固状况

1)空气滤清器滤芯无断裂或开孔,用压缩空气逆向吹气进行清洁,吹气时应注意压缩空气压力和吹气距离,以免吹坏滤芯;每运行7.5万km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

2)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路连接可靠密封良好

4

燃油箱机油管.燃油滤清器.燃油泵

1)检查油箱.油箱盖.油管及接头状况.密封性能

2)更换燃油滤清器滤芯

3)检查油水分离器

4)检查燃油泵

1)油箱.油管及接头无破损.渗漏.紧固可靠,油箱盖及垫齐全有效

2)每运行5万km跟换燃油滤清器滤芯,密封良好

3)油水分离器工作正常

4)燃油泵工作正常,无影响

5

曲轴箱通风装置

检查.清洁

通风管清洁畅通连接可靠单向阀工作有效

6

散热器.护风罩.风扇.水泵.节温器.传动带.风扇液压驱动机构

1)检查冷却系统密封情况.散热器盖.液面高度.水泵.风扇.百叶窗护风罩

2)检查节温器工作状况

3)检视传动带外观,调整传动带挠度

4)检查风扇液压驱动机构

1)散热器热器及软管无变形.破损及渗漏,各紧固件卡箍紧固可靠,散热器盖结合表面良好,胶垫不老化

2)每运行5万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浓度,视情更换水滤器及添加冷却液;冷却液应添加充足,每年更换,容量为24L

3)水泵无漏水.无异响

4)风扇固定可靠,运转平稳,不偏摆,无异响;风扇叶片无裂痕或明显变形;百叶窗开闭灵活

5)每运行5万检查节温器工作状况,开启温度为80~95摄氏度

6)传动带无裂痕和过度磨损,表面无油污,在传动带中间位置施以约40N的压力时传动带挠度为10~12mm,每运行8万km更换传动带,新旧传动带不得混装

7

进排气歧管.消声器.排气管

1)检查各衬垫

2)检查.坚固进排气歧管.消声器.排气管连接螺栓

1)各衬垫完好

2)进排气歧管无裂痕.不漏气,消声器性能良好,排气管固定可靠

8

废气涡管轮增压器.中冷器

检查.清洁

1)废气涡管增压器转子转动平稳

2)各连接油管畅通,气管密封可靠

3)每运行5万km检查废弃涡轮增压器转子轴向间隙,并清除压气机的灰尘和积碳,转子轴向间隙不大于0.10mm

4)中冷机工作良好,不漏气

9

发动机支架

检查.紧固

之家连接牢固,刚性件无变形.裂纹.支架软垫无分层.裂纹变形

10

喷油器.喷油泵

1)检查喷油泵润滑油及密封性

2)检查喷油器和喷油泵的作用

3)调整供油提前角

4)检测排放性能

1)喷油泵润滑油位符合要求

2)喷油泵.喷油器安装牢固,密封良好

3)喷油器雾化良好,无滴油漏油现象

4)供油提前角为11度

5)每运行10万km解体维护.调校喷油器喷油泵

6)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

.

11

气门间隙

检查调整

气门间隙(冷车时):

进气门间隙为0.25mm,排气门间隙为0.40mm

12

熄火装置.排气制动装置

检查熄火装置.排气制动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1)熄火装置控制机构灵活有效

2)排气制动碟阀工作灵活.可靠.各连接件.紧固件连接可靠.制动效果明显

13

离合器

1)检查离合器工作情况

2)调整分离轴承间隙

3)检查离合器主缸及工作缸的工作情况

4)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1)离合器分离彻底,接合平稳,无打滑.发抖现象,无异响

2)分离轴承与离合器接合面的间隙为2~3mm

3)离合器主缸,工作缸助力缸工作可靠.有效.橡胶密封件无老化龟裂等缺陷,,离合器主缸总泵推杆间隙为0.5~1.0mm

4)油路气路无泄漏

5)离合器操纵机构牢固可靠,灵活有效,锁止紧固有效

6)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25~40mm,各传动关节不松旷.回应灵活

14

前轮制动器及前桥

1)检查前轮制动调整臂的作用

制动调整臂作用正常,动作灵活,无卡滞.跳齿现象

2)拆卸前轮总成,制动蹄支承销,清洁转向节.轴承.支承销.制动器底板等部件

各部件清洁,无污垢

3)检查制动器底板,拧紧连接螺栓,检查制动凸轮轴

1)制动器底板不变形,拧紧力距160~200N·m

2)凸轮轴转动灵活,无卡滞,凸轮轴轴向间隙不大于1mm;凸轮轴与制动器底板孔衬套间隙<0.25mm

5)检查前轴、转向节及螺母、保险片、油封,转向节臂紧固螺栓

1)前轴应无裂纹、变形

2)转向节无裂纹,螺纹完好,与螺母配合无径向松旷,保险片作用良好,油封完好不漏油。

3)转向节臂紧固,锁止可靠,拧紧力距为:

480~600N·M

4)转向节与轴承配合间隙应<01mm,与主销衬套配合间隙<0.20mm,与前轴配合间隙<0.4mm

5)止推轴承无卡滞,松散现象,润滑良好

6)检查内外轴承

轴承滚柱保持架无断裂,滚柱不脱落,无裂损、烧蚀,轴承内、外圈无裂损、烧蚀和麻点

7)检查制动蹄及支承销

1)制动蹄摩擦片应无裂损、油污、老化、铆接可靠,当制动蹄摩擦片厚度小于9mm是,应更换

2)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蹄接触应密和,连接可靠

3)支承销与制动蹄的配合间隙应不大于0.2mm

8)检查制动蹄回位弹簧

制动蹄回位弹簧无明显变形,拉力良好,自由长度符合原车要求

9)检查前轮榖、制动鼓,校劲轮毂螺栓内螺母

1)轮毂无裂损,轴承外座圈与轮毂配合无松旷,不走外圈

2)制动鼓无裂纹,外边缘不得高出工作表面,工作沟槽深度不大于0.15mm,圆度不大于0.15mm,左右制动鼓内经相差不大于1mm,最大直径与标准直径差小于4mm

3)轮毂螺栓内螺母冲铆有效

10)装复前轮毂,调整前前轮轴承松紧度及制动间隙

1)装复支承销、制动蹄支承孔时应涂润滑脂,开口销、卡簧齐全有效

2)轴承加注锂基2号润滑脂

3)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为0.3~0.4mm,左右两轮间隙差不大于0.1mm,车轮转动无碰擦现象

4)轮毂间隙调整要求:

用240~280N·m的力距拧紧锁紧螺帽后退回1/6~1/4圈,用拉力计在轮毂螺栓处施加25~55N的拉力,轮毂转动灵活,不感觉有轴向间隙,不晃动

5)锁紧螺母保险可靠,防尘罩、衬套齐全,紧固件齐全可靠

6)制动软管不打结,无损伤、老化,不与任何零件擦碰

15

后轮制动器及后桥

1)检查后轮制动调整臂作用

调整臂作用正常,动作灵活,无卡滞,跳齿现象

2)拆卸后轮毂总成,制动蹄、支撑销、半轴,清晰制动器底板、半轴套管等各零件

各零件清洁、无油污

3)检查后桥半轴套管、螺母及油封、后桥壳

1)套管无裂纹、不松动,端头螺纹损坏不超过2牙,与螺母配合无径向松旷

2)油封完好,无损坏,不漏油

3)半轴套管轴颈与轴承的配合间隙应小于0.1mm

4)用磁性探伤仪检查后桥壳、半轴套管应无裂纹

4)检查制动器底板、制动凸轮轴,校紧连接螺栓

1)制动器底板不变形,拧紧力矩为200~260N.m

2)凸轮轴转动灵活、物阻滞,凸轮轴与座空的配合间隙小于0.25mm,轴向窜动量小于1mm

5)检查内外轴承

1)轴承保持架无断裂,滚柱不脱落,无裂痕和烧蚀

2)轴承座圈无裂纹、烧蚀、麻点

6)检查制动蹄、制动蹄摩擦片及支撑销

1)制动蹄摩擦片应无裂损、老化、油污,制动蹄摩擦片厚度不小于10mm,否则应更换

2)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蹄接触应密合,连接可靠

3)支撑销与制动蹄的配合间隙小于0.2mm

7)检查制动蹄回位弹簧

制动蹄回位弹簧工作可靠、无明显变形,自由长度符合原车要求

8)检查后轮毂、制动鼓,检查拧紧半轴螺栓,检查轮毂螺栓,校紧轮毂螺栓内螺母

1)轮毂无裂损,轴承外圈与轮毂配合不松旷,不走外圈

2)制动鼓无裂纹,沟槽深度小于0.15mm,圆度不大于0.20mm,左右制动鼓内径相差不大于1mm,最大直径与标准直径差小于4mm

3)轮毂螺栓内螺母冲铆有效

9)检查半轴及花键

半轴无弯曲、半轴花键齿形应无扭曲变形,磨损量小于0.60mm

10)装复后轮毂,调整轮毂间隙、制动间隙

1)装复时,制动蹄支撑销、支撑销孔均应涂润滑脂,开口销、卡簧齐全有效

2)轴承加注锂基二号润滑脂,套管轴颈表面应涂机油后装轴承

3)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凸轮处)

为0.3~0.4mm(从挡尘盘观测孔处测的间隙),左右轮间隙差不大于0.1mm,转动无碰撞现象

5)调整要求:

用220~270N.m的力矩拧紧锁紧螺母后退回1/6~1/4圈,用拉力计在轮毂螺栓处施加30~60N的拉力,轮毂转动灵活,轮毂转动应不感觉有轴向间隙

6)锁紧螺母保险可靠,防尘罩、衬套齐全,紧固件齐全、可靠

7)左右半轴应互换安装,半轴螺栓拧紧力矩为160~200N.m

16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

1)检查紧固横直拉杆、球头销、转向节臂

1)对横直拉杆、球头销、转向节、垂臂,转向节臂进行裂纹探伤检查,不应有裂纹或弯曲变形

2)横直拉杆8字孔槽磨损量小于2mm,与转向垂臂、转向节臂连接紧固可靠,不松动,拧紧力矩为280~350N.m,锁销齐全有效

3)球头销与球座配合转动灵活,不松旷,无卡滞,球面球座光洁,不允许有金属剥落,防尘套完好,球头销球面磨损量小于1mm

2)检查转向器工作情况,紧固各连接螺栓

1)各部连接螺栓紧固,防尘套完好

2)转向传动轴、万向节应转动灵活,不松旷,不得有损伤和裂纹

3)转向器转向轻便、灵活,转向盘自由转动量在正负十度内,各部无渗漏

3)检查转向液压泵、软管及液压系统密封状况

1)转向液压泵工作可靠,性能良好

2)液压系统管路连接密封可靠,无渗漏,每运行十万千米视情更换液压系统的软管

3)各连接螺栓紧固、可靠

4)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调压卸载阀装置在前轮转至左、右最大转向角位置前1度到3度内应起卸载作用

17

前轮定位角及最大转向角

检查、调整

1)前轮定位角标准值:

主销内倾角7度正负15分;主销后倾角为2度~3度;前轮外倾角为1度正负15分;前轮前束为0~2mm

2)转向角定位可靠;最大转向角为,内轮为50度,外轮为41度

18

变速器、主减速器、差速器

1)检查密封状况、操纵机构、清洁通气孔

2)检查主减速器、差速器工作状况

3)润滑里程表软轴

1)齿轮箱密封良好,通气孔畅通,操纵机构正常,无异响、跳档、乱档现象,换挡轻便,各连接螺栓紧固可靠

2)变速器输出轴螺母与主减速器突缘螺母连接紧固、锁止可靠

3)主减速器差速器运转平稳,无异响,主减速器主、被动齿轮吻合,间隙不大于0.8mm

4)应在软轴防尘罩内加入二号锂基润滑脂

19

传动轴、传动轴支架,中间轴承

1)检查防尘罩

2)检查传动轴及万向节

3)检查传动轴支架

4)检查中间轴承间隙

5)紧固各连接螺栓

1)防尘罩不得有裂纹、损坏,卡箍可靠,支架无松动

2)传动轴不弯曲,无凹陷、裂损等现象,万向节不松旷,各向间隙小于0.1mm、无卡滞无异响

3)传动轴突缘叉固定螺栓拧紧力矩为160~200N.m,传动轴突缘锁止螺母拧紧力矩为300~400N.m,锁止可靠;传动轴径向全跳动量不大于1.0mm,花键磨损量不大于0.4mm

4)传动轴支架无松动,拧紧力矩为130~150N.m,其橡胶衬套无变形或严重磨损

5)中间轴承间隙不大于0.15mm

 

20

空气压缩机、储气筒、安全阀、气压调节阀

1)清洁、检查储气筒、排气阀、安全阀、空气滤清器

2)检查气压调节阀

3)检查空气压缩机的效能

1)储气筒无锈蚀或裂纹,安装固定可靠,储气筒内无油、水、污物,排气阀清洁

2)安全阀工作正常,工作压力为800kPa正负50kPa

3)气压调节阀密封良好,工作正常

4)空气压缩机滤清器滤芯清洁、完好

5)空气压缩机工作状态良好,以中速运转4min系统压力应升至400kPa

21

制动阀,制动管路、制动踏板

1)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

2)检查紧固制动阀和管路接头

3)检查空气干燥器工作状况

1)制动踏板自由行程为8~12mm

2)制动阀和管路接头清洁,连接可靠,管路不漏气,无裂纹、堵塞无凹陷、扎扁现象,软管不打结,畅通不漏气,无运动干涉

3)空气干燥器工作正常,打开干燥器放气阀,应无水排出,否则应检修;干燥剂的更换周期为一年

22

ABS

1)检查ABS管路及线路

2)检查、清洁传感器及齿圈

3)检查ABS故障指示灯

4)检查电磁调节阀

1)气管无泄漏或堵塞,线路良好,连接柱连接可靠,发电机电压稳定

2)制动器拆检维护时不要碰伤齿圈及传感器,各部件的拆装须在停电后进行,并保持各部件清洁、干燥

3)传感器齿圈不松动、变形,齿圈轴向摆差小于0.2mm

4)传感器与齿圈间隙不大于1mm

5)ABS故障指示灯工作可靠,车速达到10km/h,无故障时应熄灭

6)连接柱连接可靠,电磁调节阀工作可靠

23

驻车制动器

检查驻车制动性能

驻车制动器工作行程符合标准,20%坡度正反向驻车锁止可靠,阻止阀工作可靠

24

缓速器

检查缓速器制动性能

各档位缓速器制动有效

25

悬架

1)检查气囊(空气弹簧)高度阀、调平阀和空气管路的密封性能

2)检查气囊工作高度

3)检查推力杆、横向稳定杆

4)检查减震器工作状况

1)气囊工作阀、调平阀工作良好,空气管路,固定可靠,气管密封无泄漏

2)气囊工作高度:

前左右气囊高度差小于4mm,后左右气囊高度差小于6mm,气囊无裂纹和损坏

3)减震器连接可靠,无渗漏

4)检查校紧悬架各连接螺栓的禁固力矩(N.m)

前悬架

横向推力杆支架200~240

纵向推力杆160~210

横向推力杆160~210

空气弹簧总成80~120

U型螺栓320~360

横向稳定杆140~180

后悬架

U型螺栓600~650

横向稳定杆180~240

下推理杆180~240

气囊支架总成140~190

上推力杆180~240

空气弹簧部坐板总成85~110

空气弹簧气囊托板总成50~70

26

车轮

1)检查、禁固、补气

2)对车轮进行动平衡

3)轮胎换位

1)轮胎清洁,无裂损、老化、变形,气门嘴良好,轮胎气压为785Kpa

2)轮胎螺栓紧固力矩为550~600N.m

3)轮胎有无异常磨损,转向桥轮胎花纹深度(残余凹槽)不小于3.2mm,其他桥不小于1.6mm,要求更换相同规格轮胎,同轴花纹必须一致,转向轮不得安装翻新轮胎,主、副轮胎直径差不大于5mm

4)车轮动不平衡量小于3000g.cm

5)备胎固定可靠,气压为785Kpa

27

发电机、发电机调节器、蓄电池、起动机

1)清洁、润滑发动机、起动机

2)检视传动带外观、调整传动带松紧度

3)检查、紧固、清洁蓄电池,必须时补给蒸馏水

1)各部螺栓紧固、可靠

2)发电机、发电机调节器工作电压平稳、线柱插接连接可靠

3)起动机工作正常看,无异响;电磁开关工作可靠

4)蓄电池通气孔畅通,端电压符合要求,电解液浓度:

夏季为1.26g/cm3,冬季为1.29g/cm3

5)传动带工作正常,中部施加力约100N;传动带无裂痕,无过量磨损,无油污,每运行8~10万km视情更换

6)每运行5万km解体维护发电机、起动机

28

润滑

加注润滑脂

1)润滑脂油嘴齐全、有效

2)将2号锂基润滑脂用滑脂枪压入,应压注到润滑脂从部件结合缝处挤出为止

29

车架、车身及附件

查阅客车车身部分通用二级维护工艺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