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68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复习题

A: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中上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E、《神农本草经》

2、下列哪位医家是“补土派”的代表人物:

A、刘完素B、李东垣C、朱震亨

D、张仲景E、张元素

3、下列外感病邪中,季节性最强的是:

A、风邪B、火邪C、湿邪

D、暑邪E、寒邪

4、惊则气:

A、上B、缓C、结D、下E、乱

5、下列人体的脏腑中,互为表里的是:

A、脾与胃B、心与大肠C、肺与小肠D、肝与肾E、肾与胆

6、怒伤:

A、胆B、脾C、肝D、肾E、心

7、肾在体合:

A、肉B、骨C、皮D、脉E、筋

8、手太阴经脉所属的脏腑是:

A、肺B、肾C、胃D、大肠E、肝

9、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

A、急则治其标B、寒因寒用C、因时制宜

D、缓则治其本E、标本兼治

10、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

A、心B、肺C、脾D、肾E、胆

11、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

E、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12、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

13、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卫气B、营气C、宗气D、元气E、正气

14、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

A、心B、肺C、脾D、肝E、膀胱

15、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

A、塞因塞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

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

17、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E、感应交合的

18、阴偏胜的病机特点为:

A、阴胜阳虚的实寒证B、阴胜伤阳之虚寒证

C、阴胜伤阳之阴阳两虚证D、阴胜阳未虚之实寒证

E、阳虚所致阴胜之病症

19、从胸走手的经脉是:

A、肺经B、大肠经C、小肠经D、胆经E、胃经

20、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肾中精气的充盛B、正气充沛C、肾阳的蒸腾

D、肾阴的濡养滋润E、肾之纳气

21、与足太阴经起点相接的是:

A、足阳明经B、足少阴经C、足太阳经D、手阳明经E、手太阳经

22、《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此说的发病类型属于:

A、感邪即发B、徐发C、伏而后发D、复发E、继发

2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心在志为喜B、肺在志为忧C、肝在志为怒

D、脾在志为意E、肾在志为恐

24、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

A、温阳制阴B、损益兼用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E、损其有余

25、下列何种为反治法?

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补泻兼用E、滋阴清热

26、致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A、气滞B、气逆C、气闭D、气陷E、气脱

27、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

B、邪正的盛衰消长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E、体质的强弱

28、中寒是指:

A、内寒B、中焦阳气不足C、感受外寒

D、寒伤肌表,阻遏卫阳E、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29、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症状,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症,而内热仍存,其病机为: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E、阴虚

30、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E、形体官窍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2、(B)3、(D)4、(E)5、(A)

6、(C)7、(B)8、(A)9、(E)10、(D)

11、(D)12、(C)13、(C)14、(C)15、(A)

16、(A)17、(B)18、(D)19、(A)20、(A)

21、(A)22、(C)23、(D)24、(C)25、(B)

26、(D)27、(B)28、(E)29、(A)30、(A)

B: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那一项是不对的:

A、木—肝、春、东B、土—脾、夏、中C、金—肺、秋、西

D、水—肾、冬、北E、火—心、苦、南

2、下列哪种治法不是根据相克规律制定的:

A、抑木扶土法B、培土制水法C、益火补土法D、佐金平木法E、泻南补北法

3、相傅之官是:

A、脾B、肺C、肝D、肾E、心

4、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

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E、稼穑

5、下列不属于五体的是:

A、筋B、脉C、肉D、口E、皮毛

6、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的是:

A、胃B、脑C、三焦D、胆E、髓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藏神B、肝藏魂C、肺藏魄D、脾藏思E、肾藏志

8、恐则:

A、气缓B、气上C、气下D、气消E、气结

9、最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腠理的外邪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

10、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气滞B、气虚C、血热D、津液干涸E、血虚

11、下面那种治法为从治法:

A、通因通用B、寒者热之C、用热远热D、补泻兼施E、虚则补之

12、“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寒湿泄泻E、肠虚滑脱

1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

14、肺在体合:

A、脉B、皮C、肌肉D、骨E、筋

15、易耗气伤津,又多挟湿的邪气是指:

A、风B、寒C、暑D、燥E、火

16、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卫气B、营气C、宗气D、元气E、水谷之气

17、下列经脉中哪一条经脉“主胞胎”:

A、督脉B、带脉C、阴维脉D、任脉E、冲脉

18、与足太阳经起点相接的经脉是:

A、手少阴经B、手太阳经C、手阳明经D、足少阴经E、手太阴经

19、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息道。

20、有“体阴用阳”特性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21、营气分布在:

A、胸中B、脉内C、中焦D、息道E、以上都不是

22、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祛邪后扶正E、祛邪为主

23、自然界的风有善动不居的特性,故中医认为人体出现游走性的症状属于风邪。

这种认识方法属:

A、比较B、分类C、类比D、归纳E、演绎

24、“筋之府”是指:

A、膝B、腰C、胸D、腹E、腕

25、主决断的是:

A、胆B、胃C、三焦D、大肠E、膀胱

26、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B、津C、水D、神E、精

27、“恐”伤:

A、心B、肝C、肺D、脾E、肾

28、哪项不是疾病复发的诱因:

A、感受新邪B、饮食不慎C、劳累过度D、滥施补剂E、过度安逸

29、出现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阳衰

30、季节性最明显的外感病邪为:

A、风邪B、火邪C、湿邪D、暑邪E、寒邪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2、(C)3、(B)4、(A)5、(D)

6、(D)7、(D)8、(C)9、(A)10、(E)

11、(A)12、(C)13、(C)14、(B)15、(C)

16、(C)17、(D)18、(B)19、(D)20、(B)

21、(B)22、(B)23、(C)24、(A)25、(A)

26、(A)27、(E)28、(E)29、(D)30、(D)

C:

一、单项选择题

1、金元四大家中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是:

A、张元素B、刘完素C、朱丹溪D、李杲E、张从正

2、明清时期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温病学家是:

A、叶天士B、吴鞠通C、吴又可D、薛生白E、徐灵胎

3、以阴阳来划分人体的脏腑,肾属于:

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阴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

4、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是:

A、精气B、阴阳之气C、风气D、阴阳之气E、云气

5、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了阴阳之间何种关系: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相互转化D、消长平衡E、自和

6、在五行学说中,长夏归属于:

A、木B、火C、土D、金E、水

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关系来看属于:

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

D、木胜土E、土侮木

8、手少阴经脉所属的脏腑是:

A、肺B、心C、胃D、大肠E、肝

9、“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相火妄动B、心阴虚心阳上亢C、肾阴虚心火旺

D、肾阴虚肝阳亢E、肾阳虚心火旺

10、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心之“子”是:

A、肝B、肺C、脾D、肾E、胆

11、五脏中,具有“以升为健”特点的脏是:

A、心B、肝C、肾D、脾E、肺

12、对肝主疏泄功能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A、怒B、悲C、思D、恐E、惊

13、“孤府”是指:

A、胃B、胆C、大肠D、三焦E、膀胱

14、下列哪项不属于“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

A、浮肿B、遗精C、小便失禁D、早泄E、带下清稀量多

15、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

16、“水火既济”反映了哪两个脏的相互关系:

A、肝与肾B、脾与肾C、心与肾D、肺与脾E、肝与脾

17、机体阳气不足与下列哪两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A、心与脾B、心与肾C、肝与肾D、脾与肾E、肺与肾

18、人体生长发育迟缓,主要与气的哪项功能有关:

A、温煦B、推动C、凉润D、中介E、防御

19、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宗气B、元气C、卫气D、营气E、心气

20、患者全身紫癜三个月。

素体虚弱,操劳过度,体疲乏力,头昏自汗,全身散在出血点,色淡紫,证属:

A、气不生血B、气不摄血C、气不行血D、气不养血E、气不调血

21、与足阳明经起点相接的是:

A、足厥阴经B、足太阴经C、足太阳经D、手阳明经E、手太阳经

22、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功能的是:

A、皮部B、维脉C、经筋D、别络E、督脉

23、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少,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

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

24、劳神过度,最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肺B、心脾C、脾肺D、脾肾E、肝肾

25、下列哪一项属于火、燥、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E、生风

26、上气不足属于下列何种病变:

A、气滞B、气逆C、气闭D、气陷E、气脱

27、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

B、邪正的盛衰消长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E、体质的强弱

28、五脏中最常见哪两脏的血虚证:

A、心、肝B、心、脾C、脾、肾D、肝、肾E、心、肺

29、病人出现口舌糜烂、舌尖碎痛、小便黄赤,灼热疼痛等症状,其病机为:

A、心火上炎B、小肠有热C、心热下移小肠

D、肝火上炎E、胃火炽盛

30、通因通用的治法适用于:

A、中气下陷所致泄泻B、食积腹泄C、肾气不固之小便清长

D、气虚所致的出血E、肾虚泄泻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2、(A)3、(B)4、(A)5、(B)

6、(C)7、(C)8、(B)9、(C)10、(C)

11、(D)12、(A)13、(D)14、(A)15、(A)

16、(C)17、(D)18、(B)19、(B)20、(B)

21、(D)22、(C)23、(B)24、(B)25、(C)

26、(D)27、(B)28、(A)29、(C)30、(B)

D:

一、单项选择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E、《脉经》

2、五行之中,水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从革D、爰稼穑E、润下

3、既为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A、胃B、胆C、小肠D、三焦E、膀胱

4、“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

A、相乘B、炎上C、从革D、润下E、相侮

5、“唾”与下列何脏的生理功能密切:

A、心B、肝C、脾D、肺E、肾

6、导致“气消”的情志变化是:

A、喜B、怒C、惊D、悲E、恐

7、肝主藏:

A、神B、魂C、魄D、思E、志

8、惊喜过度易伤:

A、脾B、肝C、心D、肾E、肺

9、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依据:

A、失血伤津B、失血伤气C、失血伤营D、失血伤精E、失血伤营

10、“泌别清浊”属于下列何脏腑的功能:

A、脾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

11、下面那种治法为正治法:

A、通因通用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寒因寒用

12、“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症:

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寒湿泄泻E、肠虚滑脱

13、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A、生气B、纳气C、主气D、载气E、调气

14、心在窍为:

A、口B、目C、二阴D、鼻E、舌

15、小肠与大肠交接处以称:

A、户门B、贲门C、幽门D、阑门E、魄门

16、与血液的生成密切相关的是:

A、卫气B、营气C、宗气D、元气E、水谷之气

17、下列经脉中被称为“血海”的是:

A、督脉B、带脉C、阴维脉D、任脉E、冲脉

18、下列经脉中,属肝络胆的是:

A、手少阴经B、手少阳经C、足少阳经D、足厥阴经E、足太阴经

19、患者因经常急躁易怒,情志抑郁而致咳嗽、咯血、胸痛,证属:

A、肝火犯胃B、肝郁乘脾C、肝火犯肺D、心脾两虚E、土虚木乘

20、“仓禀之官”指是:

A、脾胃B、肾C、三焦D、小肠E、膀胱

21、宗气主要积聚在()

A、胸中B、脉内C、脉外D、肾E、命门

22、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祛邪后扶正E、祛邪为主

23、毛发的荣枯主要与下面哪两种物质的盛衰密切相关:

A、气与血B、精与血C、津与液D、津与气E、血与津

2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

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

25、温燥之邪侵袭人体发病最易发生于:

A、春末夏初B、长夏C、秋末初冬D、冬末春初E、夏末秋初

26、其性趋下的邪气是:

A、风B、寒C、暑D、湿E、燥

27、人体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物质被称为:

A、邪气B、疠气C、阳气D、正气E、宗气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治则内容的是:

A、正治与反治B、治标与治本C、调理脾胃D、调整阴阳E、扶正祛邪

29、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正气不足B、邪气过盛C、饮食失常D、阳气过盛E、情志失常

30、以下关于疾病寒热病性转化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

A、阳盛体质易热化B、阳虚体质易寒化C、阳盛体质易燥化

D、阴虚体质易燥化E、阴盛体质易寒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2、(E)3、(B)4、(E)5、(E)

6、(D)7、(B)8、(C)9、(A)10、(C)

11、(B)12、(C)13、(B)14、(E)15、(D)

16、(B)17、(E)18、(D)19、(C)20、(A)

21、(A)22、(B)23、(B)24、(D)25、(E)

26、(D)27、(D)28、(C)29、(A)30、(B)

E: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战国至秦汉时期B、夏朝C、唐宋时期D、金元时期E、商朝

2、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

A、朱丹溪B、刘完素C、张子和D、李杲E、吴又可

3、用阴阳来划分人体的五脏,则心为:

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体阴用阳

4、以阴阳来划分时间,则一天当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

5、下面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抑木扶土B、培土制水C、佐金平木D、泻南补北E、益火补土

6、下列选项中其五行属性属“金”的是:

A、发B、甲C、皮D、耳E、口

7、面青、嗜酸、脉弦,病多在:

A、心B、肝C、肺D、肾E、脾

8、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三焦B、肝C、心D、肾E、脾

9、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功能密切相关:

A、肝脾B、脾肾C、肝肾D、肺肾E、心肾

10、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B、调畅气机C、调节血量D、疏通水道E、调节脾胃运化功能

11、四肢肌肉壮实主要取决于:

A、心主血脉B、脾主运化C、肝主疏泄D、肾主藏精E、肺主气

12、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肺C、肾D、肝E、脾

13、“元神之府”是指:

A、脑B、骨C、脉D、胆E、女子胞

14、患者因思虑过度而出现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证属:

A、肝气乘脾B、心脾两虚C、肝火犯肺

D、肝气犯胃E、心肾不交

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肝在液为泪B、脾在液为涎C、肾在液为涎

D、肺在液为涕E、心在液为汗

16、人体生长发育迟缓,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有关:

A、凉润B、温煦C、推动D、防御E、中介

17、水谷精气中剽疾滑利的哪部分为:

A、营气B、卫气C、宗气D、清气E、元气

1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由于:

A、气随津脱B、气随血脱C、气不化水D、气不摄血E、气血两虚

19、十二经脉中,行于躯干胸腹面的阳经是:

A、手太阳经B、足太阳经C、足少阳经D、足阳明经E、手阳明经

20、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功能的是:

A、十二皮部B、十二正经C、十二经筋D、十五别络E、奇经八脉

21、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

A、寒化B、燥化C、湿化D、热化E、虚化

22、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寒邪B、风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23、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E、生风

24、湿邪致病,可见:

A、汗出恶风B、狂燥妄动C、皮肤干皲

D、小便清长E、小便浑浊,下利粘液

25、病人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代,此时宜采取的治则是:

A、扶正B、祛邪C、扶正兼祛邪

D、先祛邪后扶正E、先扶正后祛邪

26、治疗阴偏衰时,在补阴的药物中适当佐以扶阳药,这又称:

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并补D、扶阳抑阴E、滋阴制阳

27、寒性病变出现寒象,用温热药物进行治疗,这属于:

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实则泻之

D、虚则补之E、寒者热之

28、热病后期,形瘦骨立,大肉尽脱,肌肤毛发枯槁,舌红少苔,主要是:

A、伤津B、亡血C、脱液D、脱液兼伤津E、气随津脱

29、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出血的病机:

A、血瘀B、血热C、气虚D、血寒E、肝不藏血

30、病人因情绪波动,出现胸胁痞闷不舒、腹泻等症,是由于:

A、肝气乘脾B、肝气郁结C、肝气犯肺

D、胃不气和E、肾气不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2、(B)3、(A)4、(D)5、(E)

6、(C)7、(B)8、(C)9、(C)10、(B)

11、(B)12、(C)13、(A)14、(B)15、(C)

16、(C)17、(B)18、(A)19、(D)20、(C)

21、(B)22、(A)23、(C)24、(E)25、(E)

26、(A)27、(E)28、(D)29、(D)30、(A)

一、名词解释

1、气机:

指气的运动。

2、三因制宜:

指因时、因人和因地制宜,是中医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3、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4、辨证:

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势,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5、藏象:

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6、七情: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7、元气:

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8、气闭:

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

9、扶正:

指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

10、泻南补北:

是指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11、滋水涵木:

是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

适用于肾阴虚损而肝阴不足证。

12、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