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80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1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docx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试题

  9.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可分三种:

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

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

③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13.用典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4.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

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

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6.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7.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

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

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

容易误译为:

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

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望江南))(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诗歌鉴赏整合之表达技巧专题复习

(一)

教学重点:

修辞技巧

【总论】

一、 高中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汇总:

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 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寄托和象征《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绘画美的语言色彩;写实和象征交织;舍其形而传其神《老马》;象征的新颖《祖国啊,我亲爱的的祖国》;深刻的哲理《山民》;反讽和渲染作用《山民》;回忆和对比《卫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韵,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 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娇· 赤壁怀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 红酥手》;词中用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 ·淮左名都》

二、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修辞技巧】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

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

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

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二、拟人 

请看下面两首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 

三、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四、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①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

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再举几个例子: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他国都的代称。

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他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五、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

(6分)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

“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 

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1.例文一:

 

贵在想象 

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

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

“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

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

“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

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

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

 

例文二:

 

意境是诗的灵魂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

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

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

“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

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

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

“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

“天下白”,难道没有“黑”的地方?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

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

“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

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

2.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

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

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

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

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

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

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

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

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六、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七、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八、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九、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十、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十一、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

02年高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

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

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

“(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

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1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表达的意思是:

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当句互文 

8.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

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 十六诵诗书。

 

2.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

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

如:

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