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86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docx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正确叙述是(  )

A.不同地域中不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2.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3.下面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

B.激烈的种内竞争引起食性分化

C.为保护雷鸟种群且使其数量增加,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

D.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

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5.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等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

下列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  )

A.甲>乙>丙B.甲>乙=丙

C.甲=乙=丙D.甲<乙<丙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11的性别比例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7.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

8.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9.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0.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11.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12.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解释为(  )

A.种植过密,使同种作物个体之间种内斗争加强

B.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C.种植过密,容易造成大面积倒伏

13.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该曲线对微生物种群不适用

14.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92

4

0

0

1

1

1

1

0

25

20

20

20

5

0

0

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15.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1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6.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7.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18.下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

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

C.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率的限制因素是de段

D.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c点

19.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0.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8分)种群增长和环境负载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所有生物和种群增长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个“S”型曲线。

请根据下图完成问题:

(1)种群指数增长期是指图中的________。

A.aB.b

C.cD.d

(2)现在自然界多数生物都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种群数量一般不再增长,只有波动或变动,这种波动或变动一方面是由于种群有________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________。

(3)从该图曲线的实际意义分析,如果在灭鼠时,杀死了一半老鼠,存活的老鼠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那么更有效的灭鼠方法是__________。

使环境的负载能力降低,从根本上限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22.(10分)某科研人员在资源和空间充足的适宜场所通过对100个大草履虫的培养和研究发现,平均一个草履虫每24h能增殖2.309个新个体。

为了研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设计了如下数学模型。

请对该模型进行补充:

大草履虫情况

研究方法

平均一个大草履虫每24h能增殖2.309个新个体

观察研究对象,__

(1)__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境中,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__

(2)__

__(3)__(写出t天后种群个体数量的数学模型)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__(4)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

请分析完成问题。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

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

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草原类型

调查面积(cm2)     

A

B

C

10×10

3

3

2

20×20

5

5

3

40×40

8

6

5

80×80

14

9

8

90×90

16

11

8

100×100

17

13

8

110×110

19

13

8

120×120

20

13

8

130×130

20

13

8

140×140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________。

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测试答案

1.选择题

BBACDBDDBAAADCBCBDCB

2.非选择题

21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与环境负载能力的关系,并通过此关系考查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

指数增长是指迅速增长期,在a、b、c、d四个时期内b期的增长速度最快,故此题答案为B。

但是受环境容纳量的制约,种群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加。

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达到动态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外界因素影响了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故在灭鼠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使灭鼠更有效。

答案:

(1)B 

(2)自我调节 出生率、死亡率 (3)既杀死老鼠,又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22解析:

本题通过草履虫的繁殖构建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步骤为: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答案:

(1)提出问题 

(2)提出合理的假设 (3)Nt=N0×2.309t (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3解析:

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

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答案:

(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给分) 样方法 ②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③(n1+n2+n3)/(3S0)

(2)光 垂直 ①垂直结构:

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

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24解析:

(1)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A、B、C三种草原物种数量依次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依次降低。

影响物种数量的主导非生物因素是水。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

东北针叶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明显高于A草原,故A草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2)步骤①:

分析上述数据得知,B草原调查面积在100cm×100cm以后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因此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步骤②:

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即应在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方随机选取样方。

步骤③:

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答案:

(1)A、B、C 水 A草原

(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

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