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526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0精益管理评价办法最终版(6.15定稿).doc

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烟草行业精益管理工作评价暨“精益十佳”标兵单位评选办法》的通知

各省级局(公司)、工业公司,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

为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及2014年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精神,紧紧围绕“精益管理做除法”,以更大力度推进精益管理工作,推动精益管理“更科学、更精准、上水平”,持续提升管理效益占行业新增效益的比重,国家局将全面组织开展行业精益管理评价和“精益十佳”标兵单位评选工作。

现将《烟草行业精益管理工作评价暨“精益十佳”标兵单位评选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烟草行业精益管理工作评价

暨“精益十佳”标兵单位评选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行业各单位精益管理工作评价和“精益十佳”标兵单位的评选。

二、评价原则

(一)效率与效益优先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定体现精益思想,突出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持续改善,降低资源投入,增加价值创造,减少各种浪费,提升管理效益。

(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过程指标注重流程管控,结果指标注重管理成效,科学评价管控水平。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把定性工作要求与定量指标导向有机融合,通过综合评价,寻找持续改进的方向。

(四)实用性与引领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力求既贴近企业发展实际,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又着眼未来发展,注重指标的引领作用,提升精益管理的工作成效。

三、评价内容

本办法由《精益管理工作评价表》、《精益管理关键指标评价表》构成。

《精益管理工作评价表》从“培训宣贯、方法工具、体系支撑、机制保障、目标实现”五个方面,评价企业精益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精益管理关键指标评价表》按照“关注流程节点、抓住关键环节、体现精益思想、突出标杆引领”的要求,在生产、研发、物流、营销各工作领域设置精益关键指标,评价企业精益改善目标完成情况。

四、“精益十佳”标兵单位评选程序

第一步,各基层单位自评互评。

各省级单位要认真组织各基层单位按照《精益管理工作评价表》和《精益管理关键指标评价表》开展自评工作。

自评结束后,各省级单位再组织各基层单位开展互评工作,并做好指导和督促工作。

各单位要确保自评互评工作的客观性和精益管理关键指标数据的真实性。

第二步,推荐参评单位。

自评互评工作结束后,各省级单位要及时做好精益评价工作的总结,并根据各基层单位自评互评情况,各省级工业公司在生产、研发和营销领域共推荐2到3家单位;各省级局(公司)在物流和营销领域各推荐1个单位注: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大连和深圳市局(公司)作为整体参评“精益十佳”标兵单位,报自评报告、精益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和精益评价工作总结。

分类别参加行业“精益十佳”标兵单位评选活动。

请各省级单位于9月20日前将推荐单位的自评互评报告、精益关键指标完成情况以及省级单位的精益评价工作总结报国家局。

第三步,评选“精益十佳”标兵单位。

根据各省级单位推荐情况、参评单位对标指标完成情况注:

由于各工业公司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的对标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其对标指标完成情况参照精益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判定。

综合评定,评选出行业“精益十佳”标兵单位。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精益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精益评价工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精益管理的重要手段,切实安排好、组织好。

各单位在推进精益管理的过程中,要将本办法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突出实效性,打造自身管理特色。

(二)评选延伸

精益管理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创新性工作,是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单位要按照本办法,对各工作领域进行评价和组织相关评选,全面提升精益管理水平。

国家局运行司联系人:

王允忠,电话:

010—63605407,电子邮箱:

wangyz@;陈铭,电话:

010—63606190,电子邮箱:

chenming@。

附表:

1.精益管理工作评价表

2.精益管理关键指标评价表

25

附表1

精益管理工作评价表

(占60%权重)

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分值

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

培训宣贯

(15分)

领导作用

2

领导层全面部署精益管理推进工作,组织召开各类精益管理推进会,积极宣贯精益理念和精益管理推进的战略部署,如参加精益课题评审会、成果发布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并有相应的领导讲话,得2分。

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等

分级培训

8

1.在年度培训工作计划中包含精益管理培训内容和实施计划,得1分;有涉及精益内训师注:

精益内训师是指由所在单位选拔评聘的,根据所在单位推进精益管理的需求,量身定制精益管理内部培训的方案以及教材,懂理论、会实践,能指导他人进行精益改善的内部员工。

的管理制度,得1分。

2.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宣贯精益思想、理念,并对精益工具进行普及性培训,要求了解4种(含)以上的精益工具(如PDCA、5S、QC小组活动、标准作业、TPM、A3报告、目视管理、价值流程图、TWI、一点课程等),得2分。

3.一线员工通过培训掌握必要的精益工具,并能够熟练运用,及时发现新的精益改善点,得2分。

4.开展精益管理培训效果评价,形成齐全的档案,得2分。

精益管理推进计划、制度或办法、培训记录、抽查测试、现场访谈等

队伍建设

3

1.建立精益内训师队伍进行精益管理方法和工具的传授,精益内训师队伍总人数不低于本单位在岗人数的千分之三(研发中心至少要有1名精益内训师),得1分。

2.结合精益管理工作推进情况,每名内训师每年至少组织或者参加一次精益管理工具培训的授课工作,得1分。

3.每名内训师每年至少指导一个精益改善课题或QC小组课题,完成并通过本单位(含)以上课题评审的,得1分。

精益内训师的评聘文件、培训记录、课题评审记录等

氛围营造

2

1.积极对精益管理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展示的,如通过企业内网、内刊、工作简报等载体,得1分。

2.开展精益岗位明星评选活动的,得1分。

各种文化和信息传播载体、精益管理相关评选文件、工作通报、简报等

方法工具

(20分)

现场管理

(办公场所)

3

1.制定办公场所现场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形成定期检查督导机制,得1分。

2.办公场所无不必要品(或未定位物品);办公桌、物品柜清洁有序,办公家具摆放整齐,办公设施保持整洁;文件材料(含电子版)及时归、存档并设目录清单,便于查找。

符合3项得2分,符合2项得1分,其它情况不得分。

现场管理办法、检查记录及办公室现场等

合理化建议

3

1.制定合理化建议的管理办法,方便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有反馈、有落实的,得1分。

2.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参与率达到50%的,得1分;达到30%(含)—50%(不含)的,得0.5分;低于30%的,不得分。

3.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实施率达到80%的,得1分;达到60%(含)—80%(不含)的,得0.5分;低于60%的,不得分。

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评审记录、采纳实施过程相关记录或台账等

QC小组活动管理

(本大项不适用于研发中心)

5

1.QC小组的普及率达到20%的,得1分;达到10%(含)—20%(不含)的,得0.5分;低于10%的,不得分。

2.QC小组的活动率达到80%的,得1分;达到50%(含)—80%(不含)的,得0.5分,低于50%的,不得分。

3.QC小组的成果率达到60%的,得1分;达到30%(含)—60%(不含)的,得0.5分;低于30%的,不得分。

4.QC课题获得国家局或者中质协奖项的,有一项得1分,本项最高得2分。

(对于一个QC课题重复得奖的情况,按照最高奖项加分,不累计得分。

QC小组管理相关文件、活动评审记录、相关固化的文件记录或台账等

精益改善课题

5

1.实现了精益改善课题全过程管理(注册申报、过程管理、阶段评审、课题验收、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的,得1分。

2.精益改善课题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有一项得2分,本项最高得4分。

(对于一个精益改善课题重复得奖的情况,按照最高奖项加分,不累计得分)

精益改善课题管理相关文件、活动评审记录、成果推广的记录资料、向精益管理创一流网站报送情况等

有效使用精益方法和工具

4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广泛使用PDCA、5S、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标准作业、TPM、A3报告、目视管理、价值流程图、TWI、一点课程等各种改善工具进行管理,促使统计期间精益关键指标水平有实质提升的,每种工具计0.5分,最高得4分。

相关证明资料

体系支撑

(25分)

文件体系整体策划

4

1.对现有规范性文件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策划,有企业文件体系表(文件目录),文件应覆盖所有核心业务流程和精益管理范围内的所有事项及管理要求,得1分。

2.围绕企业年度精益管理目标,制订年度文件制修订计划,并按其指导和实施文件制修废工作,得2分。

3.文件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包括建立文件制修订及审批工作流程,明确文件体系构成(规范各类标准相互关系、构成要素、各类层级文件之间接口关系),统一文件编号与标识规则,统一文控程序等。

得1分。

企业目标指标台账;标准文件清单或标准文件体系表;文件制修订计划、档案材料等

过程策划

支撑

8

过程策划注重与精益管理目标要求相结合,对生产、研发、物流、营销等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策划,对相关工作流程及标准的有关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如技术/工作的接收标准或要求、过程及关键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纠偏的方法与预案、过程信息的记录与传递要求、工作的职责界定等。

围绕精益目标实现,抽查4个配套支撑过程,每个过程满分2分,根据过程策划的有效性和标准的健全度进行评价打分。

标准文件体系策划表;会议纪要;相应的技术或管理标准

流程优化改进

9

1.注重跟踪精益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完成趋势,当目标指标未达标或发生同比、环比波动不理想时,采取针对性的分析及改进,以结果验证改进的有效性,改进措施进行标准化的,得3分。

2.通过文件执行率的检查,对文件执行不力的情况,从文件本身制订的科学性、严谨性、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对相应标准进行改进完善的,得3分。

3.各业务部门能够发挥体系运行维护的主体作用,在业务条线日常管理活动中,针对目标实现及波动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从保证绩效实现、减少不必要环节和过程、提升工作效率和改进管理短板等角度,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工作标准,设置关键控制点,发起文件制修订并有效实施的,得3分。

企业目标指标台账;围绕目标所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的相关会议及书面材料;内审计划、过程材料、审核报告等

形成标准

4

1.对于如何运用精益方法和工具(如PDCA、5S、QC小组活动、标准作业、TPM、A3报告、目视管理、价值流程图、TWI、一点课程等),形成标准文件或者运用手册,提供一个工具应用文件得1分,满分2分。

2.将精益改善后获得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固化到体系文件中,并已得到实施的,得2分。

有关标准文件或运用手册;

精益改善项目资料(重点关注输出形成的文件)与推广实施证据

机制保障

(15分)

组织保障机制

5

1.明确本单位精益管理牵头部门及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建立责任机制的,得1分。

2.按各单位精益管理工作推进计划,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工作进行部署和检查,得2分。

3.开展精益改善课题阶段评审,对各课题进展进行通报,对下步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得2分。

职能分工方案、岗位说明书、会议纪要、通报、问题反馈跟踪记录等

精益评审和激励机制

6

1.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精益管理成果评审机制,至少应包括评价程序、评价标准(含评价频次)、评审过程、结果公示等内容,并已经运行的,得2分。

2.建立有效的精益激励机制,对精益改善的建议者、实施者进行及时的物质奖励,得2分;进行精神激励的,如通过评先评优、集体表彰、专项命名等形式,得2分。

制度汇编、表彰通报、发布的标准、评审记录等

改善评估机制

4

1.企业管理评审应体现精益改善有效性的评价,每年对精益管理推行的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善和提高的方案和措施,得2分。

其中精益管理的输入输出应满足管理评审的要求,评审输入应关注内外部环境、机制保障、顾客需求、品牌发展、全员持续改善水平等,评审输出内容应包括精益管理推进方案、改善措施,方案与措施需成为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的组成要素。

2.改善措施和办法得到有效实施,解决相应问题或提升相关管理工作的,得2分。

管理评审报告、评估报告、方案等

目标实现

(25分)

目标考核管理

5

1.围绕精益管理推进方案,颁布精益管理推进的年度计划(包括年度推进的目标、内容和措施等),得1分。

2.将精益管理评价要点、量化评价指标和企业自身精益改进目标纳入企业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得1分。

3.将精益管理的改进目标纳入目标责任书进行管控,目标分解到所涉及的职能和层次(如:

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形成分层、分类和分级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并清晰定义了指标的目标值、统计口径、测量周期、责任人等的,得1分。

4.目标管理机制完善,形成标准化文件的,内容包括目标策划、分解展开、动态监视测量、分析改进、目标绩效考核等相关内容,得2分。

方案、计划、目标及分解记录、企业方针目标管理标准文件等

管理改善成效的评定

(本大项不适用于研发中心)

20

1.各类管理改善活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占三项费用的比重达到5%,得20分。

低于5%时,每降低0.25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不足0.25个百分点,按照下降0.25百分点计算。

(适用于商业地级以上城市)

2.各类管理改善活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占管理费用的比重达到15%,得20分。

低于15%时,每降低0.75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不足0.75个百分点,按照下降0.75百分点计算。

(适用于卷烟工厂)

管理改善效益统计、审核验证记录;财务部门认可验证资料等

加分项

自主创新

5

1.运用精益思维,对精益管理工具进行创新,开展精益改善取得实质效果,并在省级局(公司)或者工业公司内部推广使用,产生实质效益的,加3分。

2.根据自身战略前景、自身精益管理改进方向,综合考虑风险和质量成本后,形成专项业务领域个性化精益改进目标指标的,经国家局评审,增补进本办法精益关键指标体系的,加2分。

精益改善课题管理文件、活动评审记录、推广记录、国家局精益关键指标体系等

否决项

1.出现重大质量事故、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一票否决。

2.国家局将对参加行业“精益十佳”标兵单位评选的各参评单位进行抽查,凡评选各环节,在数据填报、资料备查等方面弄虚作假的单位,一律取消评选资格,并通报批评。

指标解释

1.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参与率=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员工数/在岗的员工总数*100%

2.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实施率=发布实施的合理化建议数/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数*100%

3.“QC小组的普及率”是衡量QC小组活动全员性的指标,公式=QC小组注册人数/职工总人数*100%

4.“QC小组的活动率”是衡量QC小组活动经常性的指标,公式=坚持活动的QC小组数/QC小组注册数*100%

5.“QC小组的成果率”是衡量QC小组活动有效性的指标,公式=有成果的小组数/QC小组注册数*100%

附表2

精益管理关键指标评价表

(占40%权重)

一、精益生产关键指标(适用于卷烟工厂)

序号

评价维度

关键指标

统计口径(测量方法)

指标说明

评分标准

1

现场管理

(10分)

现场管理综合得分(分)

(10分)

根据《烟草行业基础管理应用指南

(一)》里6S注:

《烟草行业基础管理应用指南

(一)》在5S现场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生产活动,增加了安全(safety)要素,形成“6S”。

规范评价标准评价

反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95010分

<950且≥9008分

<900且≥8506分

<850且≥7504分

<750且≥7002分

<7000分

2

生产加工(28分)

在岗职工人均劳动生产率(箱/人•年)

(8分)

卷烟产量/平均在岗职工人数

反映企业人力投入产出比

≥6508分

<650且≥4706分

<470且≥3804分

<380且≥2802分

<2800分

3

包装与卷制质量检验加权平均值(分)

(9分)

国家局组织的上、下半年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市场抽查和国家烟草质检中心、各省级烟草质检站等承担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市场抽查检验得分

反映卷烟加工制造水平

≥99.89分

<99.8且≥99.47分

<99.4且≥995分

<99且≥983分

<980分

4

烘丝机出口水分偏差(%)

(5分)

∑每次抽检样本偏差绝对值/抽检次数

反映企业制丝过程控制精度

≤0.02%5分

≤0.06%且>0.02%3分

≤0.15%且>0.06%1分

>0.15%0分

5

烟支单支克重偏差(毫克)

(6分)

∑每次抽检样本偏差绝对值/抽检次数

反映企业卷制过程控制精度

≤46分

≤6且>44分

≤10且>62分

>100分

6

成本管控(39分)

单箱可控费用(元/箱)

(12分)

可控费用(包括可控管理费用和可控制造费用)/卷烟产量

反映卷烟的费用控制水平

≤12012分

≤150且>1209分

≤180且>1506分

≤220且>1803分

≤280且>2201分

>2800分

7

单箱耗烟叶量(公斤/箱)

(9分)

折算烟叶消耗量/卷烟产量

反映企业烟叶消耗水平

≤32.89分

≤33.5且>32.87分

≤34.5且>33.55分

≤35.2且>34.53分

>35.20分

8

单箱耗嘴棒量(支/箱)

(9分)

折算嘴棒消耗量/卷烟产量

反映企业嘴棒消耗水平

≤104409分

≤10460且>104407分

≤10480且>104605分

≤10520且>104803分

>105200分

9

单箱卷烟综合能耗(公斤标煤/箱)

(9分)

卷烟综合能源消耗/卷烟产量

反映企业能耗管理控制水平

≤11.59分

≤13.5且>11.57分

≤16且>13.55分

≤25且>163分

>250分

10

设备保障

(13分)

卷包设备综合效率(%)

(8分)

Σ(合格品产量)/Σ(额定单位产能*统计期内生产总时间)*100%(计算期内有安排人员工作的时间,具体指各机台的计划工作时间,加上加班时间,减去计划安排的工作时间内因计划产量提前完成、员工提前下班的时间。

不扣除:

试制时间;计划维修时间,不包括大、中(项)修;换牌时间;保养时间,包括班前、班中保养,周期性轮保等。

反映企业卷包设备的综合效率水平

≥80%8分

<80%且≥70%6分

<70%且≥60%4分

<60%且≥40%2分

<40%0分

11

备件资金周转率(%)

(5分)

统计期备件消耗总金额/统计期备件库存资金平均值*100%

备件库存资金当期平均值=当期每月末备件库存资金值的平均值

反映企业备品备件库存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100%5分

<100%且≥70%3分

<70%且≥50%1分

<50%0分

12

物料管理

(10分)

嘴棒库存周转次数(次)

(5分)

嘴棒使用量总金额/[(期初嘴棒库存总金额+期末嘴棒库存总金额)/2]

反映企业嘴棒库存是否合理

≥305分

<30且≥153分

<15且≥51分

<50分

13

商标纸库存周转次数(次)

(5分)

商标纸使用量总金额/[(期初商标纸库存总金额+期末商标纸库存总金额)/2](其中商标纸指条盒商标纸和小盒商标纸总和)

反映企业商标纸库存是否合理

≥255分

<25且≥123分

<12且≥41分

<40分

备注:

精益生产与对标相同的指标,解释口径按照对标指标口径。

二、精益研发关键指标(适用于工业企业研发中心)

序号

评价维度

关键指标

统计口径(测量方法)

指标说明

评分标准

1

品牌研发维护

(5分)

品牌研发维护目标完成率(%)

(5分)

统计期新产品研发及产品维护完成数/统计期新产品研发及产品维护计划数*100%

反映企业品牌研发维护完成情况。

≥100%得5分,否则不得分。

2

产品市场表现

(30分)

新产品销量增长率(%)

(15分)

统计期新产品的销售增长数量/同期新产品的销量*100%

反映研发新品的成长性

≥100%15分

<100%且≥80%10分

<80%且≥50%7分

<50%且≥20%5分

<20%0分

3

新产品利税贡献率(%)

(15分)

统计期新产品实现的利税总额/统计期企业全部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100%

反映新品对企业的贡献

≥10%15分

<10%且≥8%10分

<8%且≥5%7分

<5%且≥2%5分

<2%0分

4

研发设计成本控制(45分)

研发经费支出额占销售收入比重(%)

(15分)

统计期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统计期销售收入*100%

反映科研研发的投入产出比

≥1%15分

<1%且≥0.8%10分

<0.8%且≥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