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38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docx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1

南通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附答案)

(1)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 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 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 忧   乐   八百里大湖

(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王年号纪年:

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

B. 七言律诗: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谥号命名:

《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

D. 作家称谓:

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

(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B;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2.学校某班级同学为组织红色研学活动,起草了一份实施方案。

请你阅读所选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中学×班2019年红色研学实施方案(节选)

   ①为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X班将组织以“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红色沂蒙人”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

   一,研学目的

   ②陆游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情景体验、资料搜集整理等方式学习红色沂蒙知识,进一步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研学方式及内容

   ③研学方式:

校外集中研学与校内自主研学相结合。

   ④研学内容:

听一场沂蒙精神辅导报告,学唱一首沂蒙民歌,讲一个沂蒙红嫂的故事,参观一座沂蒙精神展览场馆,考察一座红色故居,赏一部歌剧《沂蒙山》,写一篇研学心得体会。

   三,研学时间

   ⑤校外集中研学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校内自主研学时间自主安排。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3)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研学后的心得体会,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了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本次研学,让我的学习通道全部打开了。

我赏红色歌剧,如沐和煦春风,净化了我的审美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写红色心得,如经炉火淬炼,坚定了我的红色信仰。

巍巍沂蒙山,铭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要不断地留下自己的红色足迹,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红色沂蒙人。

(4)在参观某先烈纪念馆时,你的同学A嘻嘻哈哈,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

假设让你去提醒A同学遵守纪律,你会说什么?

(60字左右)

【答案】

(1)第⑤句,删去“大约”或“左右”。

(2)第②句,句末句号移到引号里。

(3)我听红嫂故事;如见长明航塔;校正了我人生的航向

(4)A同学,你好!

先烈为我们祖国献出了自己的富贵生命,我们今天是带着崇敬、庄严的心情来瞻仰他的;先烈虽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的灵魂是高贵的,我们这样在纪念馆不守纪律,嘻嘻哈哈,不好吧?

【解析】【分析】

(1)第⑤句语义重复,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2)注意使用引号时,句末标点如句号、感叹号、问号应在引号里面,句中停顿如逗号等应在引号外边。

因此,第②句,句末句号移到引号里。

(3)仔细分析例句,例句的模式是我赏(写)红色歌剧(心得),如什么,净化了(坚定了)我的审美情趣(人生的航向),因此仿写时也要按照这个句式和修辞来写,如:

听红嫂故事,如见长明航塔,校正了我人生的航向。

(4)此题要求劝说参观某先烈纪念馆时,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的同学,劝说时首先要有称呼,要有礼貌用语,要给他讲清楚先烈的精神以及参观的目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外,劝说的语气要委婉,要采用同学能接受的语气。

此题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⑴第⑤句,删去“大约”或“左右”。

⑵第②句,句末句号移到引号里。

⑶我听红嫂故事,如见长明航塔,校正了我人生的航向

⑷A同学,你好!

先烈为我们祖国献出了自己的富贵生命,我们今天是带着崇敬、庄严的心情来瞻仰他的;先烈虽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的灵魂是高贵的,我们这样在纪念馆不守纪律,嘻嘻哈哈,不好吧?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⑵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⑶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⑷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3.生活处处有语文。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1)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

妙手回春    灵丹济世    乐    医    百病    千家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

(2)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

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

小林母亲准备照做。

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

(50字左右)

(3)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

他们首先来到故宫。

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

爸爸说:

“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

”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

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诺。

(50字左右)

【答案】

(1)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2)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3)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

【解析】【分析】

(1)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妙手回春”对“灵丹济世”“医”和“百病”组成医百病,“乐”和“千家”组成“乐百家”都是动宾短语,“医百病”对“乐千家”。

根据对联上仄下平的要求,这幅对联为:

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2)此题要求劝说母亲不要为了一点钱就为不讲诚信的商家写好评。

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母亲这样做的坏处,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

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3)本题要求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话,答题时要注意从这些修复后的文物给游览者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工匠们精妙的眼光、手艺等方面赞美,注意语言要简洁、恰当。

故答案为:

⑴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⑵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⑶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的题关键在于平时,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积累的多了,实践的多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

品读juàn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弭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含英jǔ华,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澜的世界;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uàn

________永

含英________华

(2)下划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澜的世界;阅读,________,________;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明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是“阅读关乎文明素养”,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

(1)隽;咀

(2)弭——弥;澜——斓

(3)为你扬起一张风帆;引领你畅游蔚蓝的王国(为你插上一双翅膀,带领你翱翔自由的天空)

(4)示例一:

倡导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和谐!

示例二:

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答题,注意“隽永”的“隽”不要写成“携”或'“镌”;“咀嚼”的“咀”不要写成“狙”。

(2)根据平时对字词的掌握并结合语境辨析,“弭散”应为“弥散”;“斑澜”应为“波澜”。

(3)例句写自己对阅读的理解,而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要有这个特点,另外还要注意结构和字数。

(4)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要能吸引人;②要易于传播;③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

如:

走进传统文化,完美精彩人生。

故答案为:

⑴隽;咀;

⑵弭——弥;澜——斓;

⑶为你扬起一张风帆,引领你畅游蔚蓝的王国(为你插上一双翅膀,带领你翱翔自由的天空)

⑷示例一:

倡导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和谐!

示例二:

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⑷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5.阅读下面文段,根据内容完成小题。

   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耿耿于怀,(   ),与其抱怨命运不公,还不如从容淡定的笑对人生。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①亮丽的色彩    ②昂扬的旋律    ③精彩的细节

④忧伤的音符    ⑤乏味的字眼    ⑥灰暗的色调

(1)文段中的括号里应填入的一个成语是(   )

A. 一蹶不振                           

B. 怒发冲冠                           

C. 萎靡不振                           

D. 杞人忧天

(2)把节选的6个短语,依次填入这段文字横线上,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⑤④⑥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③⑤②④①⑥

【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词语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可以采用排除法。

第一个空,对于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来说一蹶不振。

故选A。

⑵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表意程度的深浅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

由“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故选BD,由上文可知应少一些乏味的字眼,这样就筛去B选项,故选D。

故答案为:

⑴A;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注意词意的适用范围,表意程度的深浅。

⑵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

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

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________喝

小巷(yǒu)②________深,院子里(fán)③________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án)④________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__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_______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________”的说法。

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答案】

(1)吟;幽;繁;酣

(2)C;A;B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吟”的右边不要写成“令”,“酣”左边不要写成“西”。

(2)从“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可知①应选C;从“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可知②应选B;从“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可知这里应选B。

故答案为:

⑴吟;幽;繁;酣

⑵①C;②A;③B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⑵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这段话的大意,然后再根据谚语的意思进行选择。

7.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

(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甲)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________;乙:

________

(2)【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的同学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

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________

(3)【信中国】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了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

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

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

(不少于两点)

【答案】

(1)C;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3)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

(1)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格式来判断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

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纱。

(2)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分析上联可知,上联由“变形式”和“演绎经典”两个词语组成,这两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出合适的下联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拟写的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3)此题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结合现实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都是精髓,我们当然要传承它,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后代传承中国文化,还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⑴C、B;

⑵咏诗词弘扬传统;

⑶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有关“词”的常识的积累能力。

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⑶本题考查针对某个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诗经》三百篇的产生时代约在西周武王初年至东周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创作背景几乎遍及周室封建势力到达之地。

黄河流域的沃壤孕育了它们,作为引渡我们探访这五百年信息的舟楫。

在此之前的古诗歌,偶有见录于各种典籍者,如神农时的《蜡辞》。

   材料二:

汉乐府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为郊庙歌辞,多系贵族文人为祭祀所作乐歌,模仿《诗经》、楚辞之颂诗祭歌的风格。

二为鼓吹曲辞。

以箫、茄演奏之《鼓吹》及以鼓、角演奏之《横吹》皆为胡乐。

   材料三:

唐代沿承六朝文化遗产与诗歌体式,五古、乐府之外,七古、律诗、绝句在长期酝酿后方告成熟,三方新辟的沃土正提供唐人驰骋其才思。

大唐国势以玄宗、肃宗二朝为分水岭,由前期的兴扬鼎盛转渐衰颓,作为人世反影的诗歌发展,亦大抵可依此分为两期。

前期诗人纵横捭阖的生命风神发展出唐诗的开阔气象;而鼎盛之后,后期诗人则须从前人盛迹中翻新求变,多呕其心血于丈量辛风格的经营。

(1)请依据(材料)按照创作时间的年代先后,将下列作品排序:

________。

①《将进酒》    ②《上邪》    ③《蒹葭》    ④《登幽州台歌》

(2)请结合(链接)材料选出下列选项中与另三部作品创作背景不一致的一项(   )

(链接)

天宝十四年底,唐世表面上的升华平静终告瓦解,安史之乱起,势如野火。

次年,兵陷长安,玄宗奔蜀,帝室在血雨腥风中飘摇。

A. 《捕蛇者说》                      B. 《石壕吏》                      C. 《蜀道难》                      D. 《新婚别》

(3)请将下列诗句按照上下句配对,并将配对的诗句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民生各有所乐兮     B.怀此王佐才         C.慷慨独不群     D.夕阳无限好  E.银瓶乍破水浆迸   F.余独好修以为常    G.只是近黄昏H.铁骑突出刀枪鸣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答案】

(1)③②④①

(2)C

(3)AF;BC;DG;EH

【解析】【分析】

(1)①《将进酒》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唐代。

②《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③《蒹葭》《诗经》中的一篇,春秋时期。

④《登幽州台歌》陈子昂(661年-702年),唐代。

故而排序是③②④①。

(2)链接材料写的是《安史之乱》,与ABD三项背景一致,C项,《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诵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

揭露了从唐玄宗天宝后期至作者被贬官永州时约六十年间人民的苦难生活。

故选C。

(3)AF,屈原《离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BC,三国魏曹植《薤露行》: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DG,李商隐(唐)《登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EH,白居易(唐)《琵琶行》: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故答案为:

⑴③②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