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41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docx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

三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

1、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关键点击:

游园不值:

游园没有遇到人。

小扣:

轻轻地敲。

柴扉:

柴门。

应:

可能,大概。

怜:

爱惜,怜惜:

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怜悯。

苍苔:

青苔。

柴扉: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屐齿:

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

)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匠心独运:

园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所以客人轻敲柴门才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佳句赏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

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

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

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

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

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

“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

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

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

关键点击:

芙蓉山:

地名。

日暮:

傍晚。

苍山:

青山。

白屋:

贫家的住所。

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柴门:

农舍人家用柴木做成的门。

犬吠:

狗叫。

夜归人:

指诗人自己。

匠心独运: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刘长卿描绘了一幅"寒山夜宿图"。

诗中没有明写人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没有直抒怀有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

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著有《陋室铭》,《金陵五题》,《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等。

关键点击:

乌衣巷: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朱雀桥:

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匠心独运: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

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佳句赏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

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

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

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

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4、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关键点击:

大林寺:

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

指花凋谢了。

山寺:

指大林寺。

始:

才;刚刚。

长恨:

常常惋惜。

春归:

春天回去了。

觅:

寻找。

不知:

岂料、想不到。

转:

反。

此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匠心独运: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

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5.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关键点击:

秋夕:

秋天的夜晚。

银烛:

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

轻巧的丝质团扇。

天阶:

天庭上宫殿的台阶。

坐看:

一作“卧看”。

匠心独运:

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蛾。

天阶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这是一首宫怨诗。

诗人通过阴冷索寞的环境的描绘,暗示出宫女孤凄索寞的命运,表现出宫女孤寂的情思和幽怨。

6.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关键点击:

寄北:

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一说是友人。

君:

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一说是友人。

巴山:

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巴蜀之地)

何当:

什么时候才能够。

共剪西窗烛:

在西窗下共剪烛芯。

剪:

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却:

副词。

还,再,且。

表示小小的转折。

话:

谈论。

风:

一作“君”。

匠心独运: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

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

7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关键点击:

芙蓉楼:

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

作者的一位朋友。

寒雨连江:

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

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

清晨。

楚山: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洛阳:

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

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匠心独运: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所表现的内容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

就一般而论:

临别之际,依依惜别、内心的眷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的内容也就会着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本诗则是着重表现诗人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佳句赏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自己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矗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情感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引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用巧妙的比喻手法表现出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自己不因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高尚节操,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8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关键点击:

渔者:

捕鱼的人。

但:

只。

爱:

喜欢。

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

你。

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

波浪。

一叶舟:

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匠心独运: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看一叶小扁舟,出了风口又入波浪里。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

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关键点击:

城阙:

指古代都城长安。

辅:

护卫。

三秦:

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古为秦国,秦亡后,项羽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五津:

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匠心独运:

三秦护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

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普通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佳句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点出“送”的主题。

这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0、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温馨提示】

慧眼识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

南宋诗人。

谥文穆。

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关键点击:

杂兴:

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耘田:

除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

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

不懂。

供:

从事,参加。

匠心独运:

白天锄地夜晚捻搓麻线,农家男女没有片刻工夫休息。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呢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1.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

在长安城南。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

不悦,不快。

译文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没有了。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

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往,去。

3.扬州的旧名。

4.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5.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6.江顺流而下。

7.只。

8.天边。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13.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不值:

没有遇到主人。

2.屐:

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3.小扣:

轻敲。

4.柴扉:

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译文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14.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1.有约:

即邀约友人。

2.家家雨:

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译文

梅雨天里的雨下个不停,青草从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

邀约的朋友怎么还没有来呢?

已经过夜半了,怕是不会来了,我百无聊赖地闲敲着棋子直至灯花落尽。

15.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邸:

官府,官邸。

2.休:

停止、罢休。

3.直:

简直。

4.汴(biàn)州: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5.暖风:

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6.临安: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

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16.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

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诗的标题”。

2.丝方尽:

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

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

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

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17·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

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

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18.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

湖名,在湖南省。

2.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

指湖面。

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

形容洞庭湖。

青螺:

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译文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19.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1.柴扉:

柴门。

2.王孙:

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啊你能不能回归?

20.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1.随意移:

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2.树高低:

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3.金笼:

镶金的鸟笼。

4.百啭千声:

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5.始知:

现在才知道。

6.不及:

远远比不上。

译文

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

(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