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54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

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练案[20]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20讲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A组 基础必做题

1.(2018·湖南长沙模拟)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45mol·L-1·s-1

②v(B)=0.6mol·L-1·s-1

③v(C)=0.4mol·L-1·s-1

④v(D)=0.45mol·L-1·s-1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中正确的是( B )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解析] 可用比值法进行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0.45mol·L-1·s-1;=0.2mol·L-1·s-1;=0.2mol·L-1·s-1;=0.225mol·L-1·s-1,故①>④>②=③,B项正确。

2.(2019·安徽铜陵一中月考)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1·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前2min生成Z的物质的量是(0.16-0.12)mol×2=0.08mol,所以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4.0×10-3mol·L-1·min-1,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前,v(逆)

3.(2019·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阶段检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均不同。

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若t1=15s,则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t5~t6阶段改变的条件是升高化学反应的温度

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

D.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3A(g)B(g)+2C(g)

[解析] 若t1=15s,物质C的浓度改变量为0.11mol·L-1-0.05mol·L-1=0.06mol·L-1,则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A正确;由题图乙可知,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平衡不移动,说明是减小压强,t5~t6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是升高温度,B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压强不能使平衡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在t1时,A减少了0.15mol·L-1-0.06mol·L-1=0.09mol·L-1,C增加了0.11mol·L-1-0.05mol·L-1=0.06mol·L-1,则B应增加了0.03mol·L-1,所以原来B的浓度为0.05mol·L-1-0.03mol·L-1=0.02mol·L-1,容器的体积V==2L,所以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L-1×2L=0.04mol,C不正确;根据上述分析,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3A(g)B(g)+2C(g),D正确。

4.(2019·福建三明一中月考)羰基硫(COS)可用于合成除草剂、杀草丹等农药,可通过H2S与CO2在高温下反应制得COS:

H2S(g)+CO2(g)COS(g)+H2O(g) ΔH>0。

在2L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S和CO2发生上述反应,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温度

/℃

起始时

平衡时

平衡

常数

n(CO2)

/mol

n(H2S)

/mol

n(COS)

/mol

n(H2O)

/mol

n(COS)

/mol

1

T1

0.200

0.200

0

0

0.020

K1

2

T2

0.200

0.200

0

0

n2

K2=1/36

3

T2

0.400

0.400

0

0

n3

K3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D )

A.K1=1/81

B.K2=K3且n3=2n2

C.初始反应速率:

实验3>实验2>实验1

D.实验2中平衡时的c(COS)约为0.0286mol·L-1

[解析] A项,实验1中平衡时n(COS)=0.020mol,则转化的COS的物质的量为0.020mol,故平衡时H2S、CO2、COS、H2O(g)的物质的量依次为0.18mol、0.18mol、0.02mol、0.02mol,K1==,正确;B项,实验2和实验3的温度相同,则K2=K3,实验3起始时CO2、H2S的物质的量为实验2起始物质的量的两倍,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实验3和实验2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则n3=2n2,正确;C项,实验3和实验2温度相同,实验3中初始浓度为实验2的两倍,则反应速率:

实验3>实验2,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1T1,实验2和实验1初始浓度相同,反应速率:

实验2>实验1,正确;D项,设实验2中转化的CO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1,则平衡时H2S、CO2、COS、H2O(g)的物质的量浓度侬次为(0.1-x)mol·L-1、(0.1-x)mol·L-1、xmol·L-1、xmol·L-1,K2==,解得x≈0.0143,故平衡时c(COS)约为0.0143mol·L-1,错误。

5.(2019·湖北武汉模拟)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H2的速率不变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对于反应2CO(g)+2NO(g)N2(g)+2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A项,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对盐酸稀释,反应速率减慢;B项,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反应,常温时发生钝化,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得不到氢气;C项,不论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温,化学反应速率必然加快;D项,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6.(2019·山东临沂二中月考)已知一定质量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H2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若将锌粒改为锌粉,可以加快产生H2的反应速率

B.反应前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C.反应前4min内生成H2的平均速率v(H2)=0.09mol·L-1·min-1

D.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解析] 一定质量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若将锌粒改为锌粉,由于锌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可以加快产生H2的反应速率,A正确;Zn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不断减小,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多,使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在反应开始的前几分钟内逐渐升高,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溶液很稀,这时溶液的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占优势,由于溶液浓度小,所以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反应前4min内反应速率不断增加,则说明前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B正确;反应前4min内生成H2的平均速率v(H2)===0.09mol·L-1·min-1,C正确;反应开始前2min内H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最小,所以平均反应速率最小,D错误。

7.(2019·浙江温州模拟)探究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温度

(℃)

催化

剂用

量(g)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KMnO4溶液褪色平均时间(min)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mL)

浓度

(mol·L-1)

1

25

0.5

4

0.1

8

0.2

12.7

2

80

0.5

4

0.1

8

0.2

a

3

25

0.5

4

0.01

8

0.2

6.7

4

25

0

4

0.01

8

0.2

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a<12.7,b>6.7

B.用KMn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3)>v(实验1)

C.用H2C2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1)约为6.6×10-3mol·L-1·min-1

D.可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CO2所消耗的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

[解析] 实验2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则a<12.7,实验4中,没有用催化剂,反应速率慢,则b>6.7,故A正确;实验3用的KMnO4溶液浓度低,反应速率慢,v(实验3)

8.(2019·山东济南模拟)Ⅰ.下列各项分别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哪个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将合适答案填入空格。

(1)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在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温度___;

(2)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反应物本身的性质___;

(3)MnO2加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加快__催化剂___。

Ⅱ.在一定温度下,某一反应在4L密闭容器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比较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正)__>___v(逆)(填“>”“=”或“<”)。

(2)若t2=2min,反应开始至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25_mol·L-1·min-1___。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75%___。

(4)如果升高温度,则v(逆)__增大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Ⅰ.

(1)夏天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大,冬天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小。

(2)反应物本身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镁比锌活泼,与盐酸反应更剧烈。

(3)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可增大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

Ⅱ.

(1)t2时刻,反应物物质的量继续减小,生成物物质的量继续增多,故反应未达平衡且正向进行,v(正)>v(逆)。

(2)v(M)===0.25mol·L-1·min-1。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剩余2molN,则N的转化率为×100%=75%。

(4)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B组 能力提升题

9.(2019·贵州贵阳检测)将一定量的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4B(g)===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A为0.5mol,B为0.4mol,C为0.2mol。

则用反应物B浓度的减少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C )

A.0.025mol·L-1·s-1 B.0.0125mol·L-1·s-1

C.0.05mol·L-1·s-1 D.0.1mol·L-1·s-1

[解析] 4s末C为0.2mol,则v(C)==0.025mol·L-1·s-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有v(B)=2v(C)=0.025mol·L-1·s-1×2=0.05mol·L-1·s-1,本题选C。

10.(2019·河北沧州一中月考)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④0.5mol·L-1的A、B溶液各50mL,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对于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反应物A、B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溶液①中c(A)=c(B)==0.5mol·L-1,溶液②中c(A)=c(B)==1.0mol·L-1,溶液③中c(A)=c(B)=×0.1mol·L-1=0.05mol·L-1,溶液④中c(A)=c(B)=×0.5mol·L-1=0.25mol·L-1,据此推知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②>①>④>③。

11.(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在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中正确的是( C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

B.tmin时,正、逆反应都不再继续进行,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C.若t=4,则0~4min的X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1mol·L-1·min-1

D.温度、体积不变,t时刻充入1molHe使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解析] 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之比为0.8mol∶1.2mol∶0.4mol=2∶3∶1,由于t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反应没有进行到底,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X3Y+Z,A错误;tmin时,正、逆反应继续进行,但二者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可得:

v(X)==0.1mol·L-1·min-1,C正确;温度、体积不变,t时刻充入1molHe,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12.(2019·浙江检测)为研究某溶液中溶质R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R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c(R)随时间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25℃时,在10~30min内,溶质R的分解平均速率为0.03mol·L-1·min-1

B.对比30℃和10℃曲线,在50min时,R的分解百分率相等

C.对比30℃和25℃曲线,在0~50min内,能说明R的分解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对比30℃和10℃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 由题图分析知,25℃时,在10~30min内,溶质R的分解平均速率v(R)==0.03mol·L-1·min-1,A项正确;由30℃和10℃对应曲线可知,反应进行到50min时,R均完全分解,B项正确;25℃曲线所代表的起始浓度比30℃曲线所代表的起始浓度大,但其分解平均速率反而小,说明R的分解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项正确;10℃曲线所代表的起始浓度比30℃曲线所代表的起始浓度小,分解反应速率较小不一定是由温度这一因素所造成的,还会受浓度影响,D项错误。

13.(2019·山西大同模拟)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D )

A.SO2被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2SO2(g)+O2(g)2SO3(g)

B.50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N2(g)+3H2(g)2NH3(g) ΔH<0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

H2(g)+I2(g)2HI(g)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l2+H2OH++Cl-+HClO

[解析]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但不会引起平衡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错误;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50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是从反应速率不能太低和保持催化剂活性两方面考虑,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错误;对于平衡H2(g)+I2(g)2HI(g),增大压强,各成分浓度增加,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错误;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较大,可以使Cl2与H2O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正确。

14.(2019·山东泰安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g),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g)和1molI2(g),再次平衡时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解析]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A项正确;加入氮气,因为容器体积不变,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B项错误;保持压强不变,加入氮气,容器体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项错误;保持压强不变,再次充入1molH2(g)和1molI2(g),则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平衡时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与原平衡相等,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等,D项错误。

15.(2019·浙江高三检测)某工业流程中,进入反应塔的混合气体中NO和O2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10和0.06,发生化学反应2NO(g)+O2(g)===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NO达到所列转化率需要时间/s

50%

90%

98%

1.0

30

12

250

2830

90

25

510

5760

8.0

30

0.2

3.9

36

90

0.6

7.9

74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慢

C.在1.0×105Pa、90℃条件下,当转化率为98%时的反应已达平衡

D.若进入反应塔的混合气体为amol,反应速率以v=表示,则在8.0×105Pa、30℃条件下,转化率从50%增至90%时段NO的反应速率为mol·s-1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压强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减慢,A不符合题意;温度相同条件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B不符合题意;在1.0×105Pa、90℃条件下,当转化率为98%时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已达平衡,C不符合题意;在8.0×105Pa、30℃条件下,转化率从50%增至90%时段所用时间为3.7s,NO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1amol×(90%-50%)=0.04amol,则NO的反应速率为mol·s-1,D符合题意。

16.(2019·广东中山检测)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甲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5%的H2O2溶液,各滴入2滴1mol·L-1FeCl3溶液。

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的H2O2溶液和5mL10%的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___;

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___。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_mol·L-1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乙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nO2,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小的是__C___。

②t1~t3时间内,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为  mol·L-1·min-1。

[解析] 

(1)过氧化氢分解生成H2O2和O2,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实验①中试管A、B的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故其目的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便于观察实验观象。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可能原因是温度过低、未使用催化剂,故改进措施是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1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4)①图中曲线的斜率代表生成O2的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越大,则瞬时反应速率越大。

图中曲线斜率大小:

A>B>C,故C点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小。

②t1~t3min内,V(O2)由bmL增大到amL,则有n(H2O2)=2n(O2)==mol,故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为v=min=mol·L-1·min-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