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57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炮制学复习资料.docx

炮制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部分:

其中:

炒炭存性、对抗同贮法、煅法、饮片、火力、火候等比较重要。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历史沿革、传统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炮制原理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3.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以缓和苦寒之性,使药性转降为升。

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苦寒的黄连,可制其大寒之性。

4.相资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增强药效,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须”、“相使”。

如盐知母:

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酒仙茅:

辛热的酒来炮制辛热的仙茅,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

5.相恶为制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即指两种中药合用,一种中药能使另一种中药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一般属于配伍禁忌。

如枳实破气作用过强,可用麸炒的方法来缓和其破气作用。

苍术之燥性,可用米泔水制来缓和。

6.相畏为制:

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另一种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畏”、“相杀”。

如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炮制后降低毒性。

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等。

7.相喜为制:

是指用某种辅料(包括中药)或方法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病人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

如醋炙乳香、没药

8.炒炭存性:

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保存药性。

9.净度是中药炮制品的纯净程度,即炮制品中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10.泛油(泛糖)、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1.对抗同贮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而起到抑制虫蛀、霉等的储存方法。

12.净制是指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纯度标准的方法。

13.饮片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

14.饮片: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15.炒法:

炒制是将净选切制后的干燥药材,在不同火力加热容器内不断翻动至所需程度的炮制方法。

16.火候:

反映药物的受热程度和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的综合概念

17.火色:

药物炒制受热后色泽的改变

18.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19.煅法:

指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

20.明煅法:

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明煅法,又称直火煅法。

21.煅淬法:

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聚然冷却的方法称煅淬。

22.扣锅煅法(暗煅):

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称扣锅煅法,又称密闭煅、闷煅。

23.蒸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用水蒸气加热或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24.煮法:

将净选过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

25.燀法:

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26.复制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27.发酵法:

药物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28.发芽法:

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29.制霜法:

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称为制霜法。

30.水飞法:

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粉末的方法。

二、简答题、论述题部分(填空和选择部分把书或课件看熟):

其中:

(1)简答题包括各种炮制方法的目的、作用,中药炮制的目的、任务等;

(2)论述包括重点药的炮制原理、方法、鉴别(如苦杏仁的定性分析)及注意事项

(3)实验四重点掌握,各论的论述题应该是从本次试验出,重点是川乌和苦杏仁

(4)简答题和论述题在总论和各论各有一道

第一章

1.叙述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答:

(1)中药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中医临床辩证施治的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的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炮制传统理论、工艺技术、炮制原理、饮片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2.炮制任务包括那些?

答:

(1)探讨中药炮制机理

(2)改进和规范炮制工艺(3)制订学科合理的饮片质量标准(4)继承创新,促进学科发展

3.叙述中药炮制各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著作及其论述。

答:

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雷公炮炙学》,作者:

雷敩,南北朝,刘宋时期;载药300种,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

(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

(2)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的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形成时期):

《炮炙大法》,作者:

缪希雍,明代,载药:

439种,为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

(1)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修事指南》,作者:

张仲岩,清代,载药:

232种。

第三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2)进一步深化炮炙理论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附: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零散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

刘宋时代雷敩《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隋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新修本草》

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官方颁布的炮制规范)

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

明代陈嘉谟《本草蒙荃》(着重说明中药炮制前后的归经去向)

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

4.中药炮制的作用有哪些?

答:

(1)降低或消除药物毒附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5)便于保管贮藏及保存疗效

5.炮制分类及其特点?

答:

(1)雷公炮炙十七法,特点:

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概貌

(2)三类分类法,,古代分为:

火制、水制,水火共制;现代分为:

净制、切制和炮炙;特点:

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反映炮制的特色

(3)五类分类法,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五种。

特点:

此种分类方法对炮制方法的概括较为全面。

但不利于编写和讲学

(4)药用部位分类法,特点便于具体药物的查阅,适用于炮制规范及工具书类

(5)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特点是能较好的体现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条理性,既能体现整个炮制工艺程序,又便于叙述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

第二章

1.传统制药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举例说明?

答:

1).相反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以缓和苦寒之性,使药性转降为升。

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苦寒的黄连,可制其大寒之性。

2)相资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增强药效,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须”、“相使”。

如盐知母:

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酒仙茅:

辛热的酒来炮制辛热的仙茅,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

3.)相恶为制:

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即指两种中药合用,一种中药能使另一种中药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一般属于配伍禁忌。

如枳实破气作用过强,可用麸炒的方法来缓和其破气作用。

苍术之燥性,可用米泔水制来缓和。

4)相畏为制:

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另一种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畏”、“相杀”。

如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炮制后降低毒性。

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等。

5)相喜为制:

是指用某种辅料(包括中药)或方法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病人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

如醋炙乳香、没药

2.炮制对药性有何影响?

举例说明

答: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性味、升降浮沉、毒性的影响等。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缓和药物原有性味,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

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原有性味,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

性,所谓“寒者益寒”。

(3)改变药物性味,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改变药物作用的趋向,如黄柏原是清下焦湿热之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热。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1、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醋延胡索

2、炮制增强药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如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固精、缩尿等功效;盐炙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

醋柴胡

3、炮制改变药物归经,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精补肾见长。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

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姜半夏

4、增强机体对药物毒性成分的解毒能力,如甘草制法半夏。

3.叙述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举例说明

答:

(1)炮制能保证药物净度,提高临床疗效。

如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会降低疗效。

(2)炮制后可提高成分的煎出率,增强临床疗效(3)炮制辅料的增效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蜜制黄芪,增强补气作用;蜜制麻黄,增强止咳(4)炮制后产生新的成分,提高临床疗效。

如姜半夏,经姜制后可增强其化痰止呕的作用。

4.叙述炮制对生物碱、苷类、挥发油成分的影响,从加热、水处理和辅料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叙述。

答: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大多数生物碱不溶于水,但有些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一些季铵类生物碱如小檗碱也溶于水,在炮制过程中如用水洗、水浸等操作是,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的时间,即使含有难溶于水的生物碱类药材,在切制时,宜采取少泡多润的原则—尽量减少在切片浸泡过程中生物-碱的损失,以免影响疗效。

(2)各种生物碱都有不同的耐热性。

高温情况下某些生物碱不稳定,可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

炮制常用煮、蒸、炒、烫、煅、炙等方法,改变生物碱的结构,以达到解毒、增效的目的。

(3)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亦可溶于酸水(形成盐),大多数生物碱盐类则可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媒,所以常用酒,醋等作为炮制辅料.

2、炮制对含苷元类药物的影响

(1)苷的溶解性能,常无明显的规律,一般易溶于水或乙醇中,溶解度还受糖分子数目和苷元上极性基团的影响,若糖分子多,苷元上极性基因多,则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反之,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小。

(2)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

由于苷类成分易溶于水,故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尽量少泡多润,以免苷类物质溶于水而流失或发生水解而减少。

(3)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往往在不同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被相应的酶所水解,从而使有效成分减少,影响疗效。

如花类药物所含的花色苷也可因酶的作用而变色脱瓣,所以含苷类药物常用炒、蒸、烘、蝉或曝晒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以保证药物有效物质免受酶解,保存药效。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挥发油要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凡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加热处理尤须注意。

(2)但也有些药物需要通过炮制以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医疗的需要。

又如苍术的炮制,苍术含挥发油较多,故应根据临床不同要求,相应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3)药物经炮制后,不仅使挥发油的含量发生变化,有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颜色加深,折光率增大,有的产生新的成分,有的还可改变药理作用。

挥发油在植物体内,多数是以游离状态存在,有的则以结合状态存在,对游离状态存在的薄荷、荆芥等宜在采收后或喷润后迅速加工切制,不宜带水堆积久放,以免发酵变质,影响质量;但对结合状态存在的厚朴、鸢尾等宜经堆积发酵后香气才能逸出。

5.“逢子必炒”的含义?

答:

因为大多数种子外有硬壳,其药效成分不易被煎出,经加热炒制后种皮爆裂,便于成分煎出,疗效更佳。

第三章

1.中药炮制常用辅料的作用、要求及存在问题?

答:

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用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

炮制辅料的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中间传热体的作用;另一个是发挥药性作用(协同或拮抗)。

其中常用的有酒、醋和蜂蜜,其作用如下:

(1)酒: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为:

a.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b除去某些药物的异味而起到矫味矫臭的作用。

(2)醋:

醋性温,味酸苦;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

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为:

a使生物碱溶出增加而增效;b杀菌防腐;c解毒;d矫味矫臭等。

(3)蜂蜜:

蜂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味甘;能解毒、润燥、缓急止痛、矫味矫臭、调和药性。

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为:

a与药物起到协同作用;b增效;c解毒;d缓和药物作用;e矫味矫臭等。

第四、五章

1.中药炮制品有哪些质量要求?

具体含义以及检测方法?

答:

(1)净度

(2)片型及粉碎粒度(3)色泽(4)气味(5)水分(6)灰分(7)浸出物(8)有效成分(9)有毒成分(10)显微及理化鉴别(11)有害物质的检查(12)卫生学检查(13)包装的检查

2.中药炮制品贮藏保管中有哪些变异现象?

那些药材容易发生?

答:

(1)发霉,含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多的药材易发生,如牛膝、天冬玉竹

(2)虫蛀,含蛋白质、糖分、脂肪油多者易发生,如杏仁、枸杞等(3)变色,含不稳定化学成分者易发生,如黄芪、黄柏(4)泛油,含油脂多的中药,如苦杏仁、桃仁等(5)气味失散,含挥发油多者易发生,如薄荷、荆芥(6)风化、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如芒硝、硼砂(7)潮解,含糖类或盐类的固体中药,如肉苁蓉(8)粘连,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或动物胶类,如乳香(9)挥发,含挥发油的中药,如肉桂(10)冲烧,如红花、艾叶(11)腐烂,如鲜生地

3.中药炮制品产生变异现象的原因是都有哪些?

答:

原因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一是自身因素,一是外部因素。

(1)自身因素,包括含水量、化学成分

(2)外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时间因素

4.中药炮制品贮藏保管方法有哪些?

各法包括哪些内容?

答:

(1)传统贮藏保管方法,包括清洁养护法,防湿养护法、密封贮藏法、对抗同贮法

(2)化学熏蒸法,所用气体包括二氧化硫、氯化苦、磷化铝等

(3)现代贮藏法,包括气调养护、气幕防潮、低温冷藏、蒸汽加热、无菌包装等

第六章

1.净选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

(1)除去非药用部位,使调配剂量准确或减少服用时的副作用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使作用不同的部位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发挥疗效(3)分档,保证药材便于切制和有效成分达到规定的要求

2.去除杂质的方法有哪些?

举例说明应用特点。

答:

(1)挑选

(2)筛选(3)风选(4)水选(5)其他方法

3.常见的非药用部位有哪些?

用什么方法去除?

答:

去根去茎、去枝梗、去皮壳、去毛、去心、去核、去卢、去瓤、去头尾、去残肉、去杂质及霉败品。

第七章

1.叙述饮片的含义和切制的目的。

答:

饮片的含义: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饮片切制的目的:

(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2)利于炮炙(3)利于鉴别(4)

利于调配和贮存

2.水处理软化药材的原则是什么?

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各自的适用范围?

答:

原则:

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常用方法:

(1)淋法,适用:

气味芳香、质地疏松及有效成分易流失的药材

(2)淘洗法,适用:

质地疏松、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

(3)泡法,适用:

适用于质地坚硬的药材,比如块根、茎、枝类等

(4)漂法,适用:

毒性药材:

乌头;用盐醃制过的药物:

肉苁蓉;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

紫河车

(5)润法

3.润法的优点有哪些?

答:

(1)有效成分损失少

(2)饮片颜色鲜艳(3)水分均匀,饮片平坦均匀

4.叙述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及适用范围

答:

(1)弯曲法适用:

长条状药材,白芍、山药

(2)指掐法适用:

团块状药材,白术、天花粉

(3)穿刺法适用:

粗大块状药材,大黄、虎杖

(4)手捏法适用:

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的药材,如当归、独活

5.常见的饮片类型有哪些?

其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

饮片类型:

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斜片(2-4mm)直片(2-4mm)、丝(细丝2-3mm,宽丝5-10mm)、段(长10-15mm)、块(边长8-12mm)

选择原则:

(1).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

如乌药

(2)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

如天花粉(3)为方便切制,选择直片、斜片(4)形态细长、内含成分又易煎出的、可切制成一定长度的段(5)皮类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制成一定宽度的丝(6)为了方便炮制可对药材进行炮炙,可切成一定规格的块或片

6.饮片人工干燥的注意事项

答:

(1)排除干燥室中的湿气

(2)掌握干燥时间和温度:

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0C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500C为宜(3)干燥后需放冷(4)干燥后药材含水量宜控制在7%~13%

第八章

1.试述清炒法的含义和目的?

答:

含义:

净制后或切制后的饮片,不加辅料,置预热炒制容器内,加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要求的的方法,称为清炒。

按照炒制药物时火力及程度标准要求不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目的:

(1)增强药效

(2)降低毒性或毒附作用(3)缓和药性(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5)保证药效,利于贮存(6)便于调剂和制剂

2.清炒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药物炒制前必须大小分档,分次炒制,以免受热程度不均二造成生熟不均。

(2)炒药前容器必须先预热至一定程度,不宜下冷锅,以免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或某些药材粘锅。

(3)炒制时应选择适当的火力,并掌握好药物受热程度标准要求,以免炒黄的药物焦化。

(4)翻炒要均匀,翻动要有规律,使药物受热均匀。

(5)出锅应迅速,并摊开冷却。

3.加固体辅料炮制含义目的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

【含义】:

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常见的加辅料炒法包括:

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

【目的】:

(1).增强疗效

如具有补脾作用的药物白术、山药等麸炒后增强补脾益气作用,土炒增强补脾止泻作用,米炒党参也能增强补脾止泻作用,蛤粉炒阿胶能增强清热化痰的功效。

(2).缓和药性

某些药物药性过偏,作用强烈,如枳实、枳壳破气,苍术、白术性燥,麸炒后缓和药性,姜地磁极性。

胶类药材滋腻碍胃,蛤粉炒降低滋腻之性,如阿胶、鹿角胶等。

(3).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如米炒斑蝥、红娘子,砂烫马钱子,滑石粉炒刺猬皮等能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4).使药物易于粉碎和煎煮,利于制剂。

如砂烫、滑石粉烫、蛤粉烫可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

【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要求使用不同火力

如麸炒、米炒、土炒、蛤粉炒、滑石粉炒一般情况下用中火,砂烫一般用武火。

(2).恰当掌握翻炒速度、温度、时间

如马钱子炮炙温度在230-240度之间,时间为3-4min,阿胶宜控制在130-150度之间,时间为3-5min。

(3).灵活掌握辅料用量

烫法辅料用量以能掩埋药物为度,土、麸、米用量按照各自不同要求执行。

(4).某些辅料可重复使用

如砂、滑石粉、土粉、蛤粉等辅料可反复使用,但颜色加深后要更换。

(5).贵重药材可先试温

如阿胶、穿山甲等,先试投少量药材,测定温度,以便控制火力。

4.火力和火候的含义是什么?

答:

火力:

是指火的大小,即温度的高低。

火候:

指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5.炒药为什么要用热锅?

答:

(1)以免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或某些药材粘锅

(2)便于掌握温度,预先将锅烧热,可以在投药前就控制所需的温度

6.王不留行的炮制作用、炮制方法和炮制原理是什么?

答:

【方法】王不留行: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成米

花,迅速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

(1)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长于活血通络、通淋;

(2)扩大用药范围

【炮制原理】王不留行炒制成爆成米花后,其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较生品高,可增强

其疗效。

7.其他重点内容

答:

(1)各种炒法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选择、填空部分可能性较大)

(2)重点药材:

清炒:

莱菔子、苍耳子、王不留行、槐花、山楂、栀子、槟榔、荆芥、

干姜;加辅料炒:

枳壳、苍术、僵蚕、党参、马钱子、鸡内金、山药、白术、阿胶、

鱼鳔胶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等

第九章

1.炙法与炒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

相同点:

炙法与加辅料炒法在操作方法上基本相似,均加入辅料加热拌炒,但两者又略有区别。

不同点:

(1)加辅料炒法使用固体辅料,掩埋翻炒使药物受热均匀或黏附表面共同入药;而炙法则是用液体辅料,拌匀闷润使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发挥作用。

(2)加辅料炒的温度较高,一般用中火或武火,在锅内翻炒时间较短,药物表面颜色变黄或加深;炙法所用温度较低,一般用文火,在锅内翻炒时间稍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炒者取芳香之性”,以缓性为主;“炙者取中和之性”,以增效为主。

2.简述各种炙法的目的和应用药物?

答:

炙法根据所用的辅料不同,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法。

一、酒炙法的主要目的和应用药物为: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的主要目的和应用药物为: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没药,三棱等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点作用;又如柴胡,香附,青皮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如京大戟,甘遂,芫花等经醋炙后,可消减毒性,缓和峻下作用

(3)矫臭矫味。

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经醋炙后,不但增强活血散瘀作用,而且还减少了不少气味,便于服用

三、盐炙的主要目的和应用药物为: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一般补肾药如杜仲,巴戟天,韭菜籽等盐炙后能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药,盐炙后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车前子等药盐炙后泻热利尿的作用增强;益智仁等药,盐炙后则可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知母,黄柏等药,用盐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