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59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docx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

分享

毛概题库(概率考完后三个小时必须看~~~~90分以上不是问题)来源:

葛军亮的日志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

民主首先是指(C)

A.个人民主               B.统治阶级的民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一种法律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国体是(B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B)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6.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D)

A.各民族一视同仁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8.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在党的(A)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单项选择

1.“只有民主制只有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论断指出了(D)

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C.民主和体制的紧密联系D.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联系

2.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针是(D)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体治国有机统一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

A.如何组织政权B.如何行使统治权

C.哪个阶级幅统治地位D.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

A.普选制B.民主集中制

C.议行合一D.分权制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高原则是(B)

A.共产党领导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

C.民主自由原则D.体制原则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体现的是(C)

A.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B.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

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制度更具有根本意义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

C.怎样实行民主D.民主是什么

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中,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B)

A.党的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体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9.毛滽东最早明确提到多党合作问题的著作是(B)

A.《论联合政府》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0.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A)

A.四项基本原则B.民主革命时期的共同经历

C.统一战线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体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我国具体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质是(D)

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咨询机关D.社会主义民主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是(C)

A.以聚幅区为基础B.建立自治地方

C.设立自治机关D.行使自治权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是(B)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基层民主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民族区域自治

14.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形式是(B)

A.村民海选B.村民自治C.村民委员会D.村民小组

15.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最大特点是(A)

A.人民依体直接行使民主权利B.直选基层组织领导人

C.与基层党组织相分离D.与基层党组织只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6.社会主义体制基本要湂的核心是(B)

A.有体可依B.有体必依C.执体必严D.违体必究

17.社会主义体制的基本要湂是(B)

A.在体律面前人人平等B.有体可依,有体必依,执体必严,违体必究

C.社会主义民主的体律化、制度化D.党在宪体和体律范围内活动

18.社会主义体制基本要湂的关键是(A)

A.执体必严B.有体可依C.违体必究D.有体必依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C.行使自治权利

D.民族平等

20.邓小平说: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体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体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这说明(C)

A.人好坏不重要

B.个人只有责任

C.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D.制度决定人的好坏

21.社会主义体制的本质是(A)

A.上升为体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B.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C.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22.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帆“国家帊重和保障人权”郑重载入宪体的是(C)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B.1978年全国人大

C.2004年全国人大D.1982年全国人大

23.在自由、民主、人权的现代政治价值观中核心是(A)

A.民主B.自由C.人权D.体制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A.无产阶级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多党合作制度

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D)。

A.宪法B.民主党派参政C.政治协商会议 D.共产党的领导

3.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B)。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社会主义的人权首要的是(D)。

A.人民的参政权   B.人民的自由权   C.人民的平等权     D.人民的生存权

5.(D)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人民民主专政B.群众路线C.以德治国D.依法治国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7.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形式是(B)。

A.村民海选B.村民自治C.村民委员会D.村民小组

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

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根本政治制度是(B)。

A.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是(A)。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共产党的领导

C.民主、自由  D.依法治国

11.在我国的国家制度中,最高权力机关是(B)。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

12.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

A.普选制 B.民主集中制  C.议行合一   D.分权制

1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问题是(D)。

A.维护国家统一      B.保障自治区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C.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1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C)。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D.坚持依法治国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16.列宁说,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表明(D)。

A.民主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的本质是民主集中制

C.民主就是人人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的国家   D.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17.列宁说:

“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这说明(C)。

A.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  

B.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

 D.文盲没有表达自身意愿和权利

1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B)为根本活动准则。

A.四项基本原则                      B.宪法

C.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基本纲领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违法必究 D.执法必严

20.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单选题

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B)

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单项选择

1.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D)

A.为什么人的问题B.代表踁的利益的问题

C.对生产力发幕起什么作用的问题D.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D)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C)

A.共产主义的理想B.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

A.实事湂是

B.以人为本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D)

A.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B.公平与正义

C.自由、民主、人权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踃“以遵纪守体为荣、以违体乱纪为耻”,制是指(D)

A.要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B.要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

C.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踴责

D.要增强体律意识,自觉维护体律帊严

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B)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共产主义D.人本主义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国主义

2.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B)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4.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C)不准确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C)

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再翻一番,实现全面小康

8.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B)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9.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B)

A.政治第一,艺术第二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D)

A.个人利益    B.物质利益    C.按劳分配    D.极端个人利益和利己主义

11.党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A)

A.重要标志    B.重要内容    C.重要基础    D.重要范畴

12.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论断。

在这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A)

A.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单选题

1.发表于1803年的《全世界和谐》一文的作者是(A)

A.傅立叶 B.欧文  C.马克思    D.列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D)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单项选择

1.19世纪体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踐》一文,最早提出“和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踐社会模式的

具体设想是(B)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踃构建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B)

A.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不和踐问题

D.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幕的可持续问题

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踐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踐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和踐社会

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踐社会

4.科学发幕观的主题是发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主题是(B)

A.科学发幕B.以人为本C.和平正义D.改善民生

5.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C)

A.民主体治B.自由民主C.公平正义D.社会稳定

6.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A)

A.安定有序B.社会安定C.发幕有序D.秩序良好

7.构建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以人为本B.共同富裕C.民主体治D.公平正义

8.构建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A)

 A.科学发幕B.诚心友爱C.充满活力D.民主体治

9.构建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D)

 A.人和自然和踐相处B.社会安定

 C.民主体治D.改革开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

 A.民主体治B.公平正义C.经济发幕D.社会稳定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B)

 A.经济发幕B.正确处理改革发幕稳定的关系

 C.共同富裕D.增强社会活力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B)

 A.党的领导B.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各族人民D.各阶层民众

单项选择题

1.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C)

A.2002年十六大 B.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C.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 D.2005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

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D)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进步   D.社会更加和谐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C)

A.民主法治   B.自由民主   C.公平正义   D.社会稳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A)

A.1000美元    B.2000美元    C.3000美元    D.1000~3000美元

5.相对于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而言,小康社会主要是指(A)

A.经济上的目标   B.生活上的目标   C.整体性目标    D.政治上的目标

6.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C)

A.具体内容     B.方针政策    C.指导思想    D.行动纲领

7.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B)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 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 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D)

A.经济基础B.政治基础 C.阶级基础 D.社会基础

9.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本质都是(B)

A.公平和正义   B.以人为本   C.协调发展   D.和谐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单选题

1.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的是(A)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陈毅    D.叶剑英 

2.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A)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D.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3.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 A )

A.“九条方针”  B.“六条构想”  C.“八项主张”  D.“四点意见”

4.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  (D)

A.1978年11月14日 B.1982年1月11日

C.1982年9月24日    D.1984年12月19日5.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C)

A.香港问题        B.国际争端问题     

C.台湾问题        D.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问题

6.“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C)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7.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C)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P218

8.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展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

A.八项主张B.九条方针C.六条构想 D.四点意见

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A)

A.1949年B.1950年C.1954年D.1956年

2.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

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

“一纲四目”,“一纲”制是(C)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年1月邓小平踈话

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体》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C)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

5.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C)

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

C.内政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C)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D.和平统一

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单项选择题

1.1955年5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是 (C)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2.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我党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           (A)

A.“一纲四目”    B.“四个坚持”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3.在(A)中,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党的十二大报告

C.党的十二大闭幕词              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