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69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docx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

[修炼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篇一:

修炼当下的力量

修炼当下的力量

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可能都在想:

起初,我想进大学想得要死;随后又巴不得赶紧大学毕业好开始找工作;接着我想赶紧结婚过日子;再后来,又巴不得赶紧去上班工作;之后,我每天想退休想得要死;现在,我真的快死了?

?

忽然之间,我明白了,我一直忘了真正去生活。

————无名氏

假如你诚实看待自己的生命,那么你每天的生活将会过的富有意义,且能使您心中充满微笑,充实。

但是我们是否每天真的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都很满意,我们是否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毫无乐趣的事情上了呢,审视你自己的内心深处,你真的快乐吗,是什么东西使你觉得必须拥有它你才会快乐,你确定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之后你真的会快乐吗,你就会满足了吗,我相信对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它会迫使我们反思,是我们不再一味机械、麻木地过日子,而是用心去生活。

有一个故事很有名的故事——一个弟子来到他师父的面前,请求他的师父启示给他生命的智慧,师傅注视了这个徒弟一会,然后用毛笔在纸上写下“用心”两个字。

弟子不解,急于请求师傅解释,师傅

又一次写下“用心”。

这时弟子又颓废、又着急,完全无法理解师傅要教给他的道理。

于是师傅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地写:

用心?

?

用心?

?

用心。

然而我倒觉得,倒不如问问:

“我们真的在这里吗,”这似乎是真正值得深思的?

?

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全然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无法心无杂念地感受当下的时刻,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心不在焉的事情上,以至于很难真正享受眼前的真实刹那,然而只有你百分之百地经历当下的那一真实瞬间,真实的刹那才有意义,富有力量,才能完满。

要真正享受真实的刹那,简言之就是全神贯注与在眼前在身边的事物,让自己的心灵心无杂念去体验当下的时刻。

事实是我们大多的时候却不能专注于那一真实的刹那,不能毫无遗漏地去感受自己当下所处的环境和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大部分时间都在麻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

因为麻木,你才可能维持着一段对你毫无益处、甚至可能有害的关系,而且完全无视于自己的不幸。

因为麻木,我们才会长年累月忽略身体对你发出的警告,忽视它的消化不良或者肠胃不适,只是晓得猛吞胃片,直到多年后医生对你说你已经病入膏肓,才懊悔不已。

因为麻木,你才可能明知道身处不公平的境遇,却仍默默承受,毫不反抗?

?

太多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困于这个习惯,然而一旦我们麻木地过日子,我们便错过了真实的刹那。

心理学教授蓝爵说:

“麻木生活和行动的人,一不小心就会坠入行尸走肉的池沼里。

在整个二十一世纪我们大部分人都在为明天而生活,为未来做打算,对于当下所付出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我们为未来计划、为未来担忧,然而在不

知不觉中,我们一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才忽然明白:

我们一心一意计较已经发生或者希望发生的事物,却忘记了享受当下的每一个片刻;我们都变成了“为生活做准备”的专家,同时也变成了“现在就充分享受活着”的低能儿;我们为事业做准备,为休假做准备,为周末做准备,为退休做准备——我们其实是在为生命的终结做准备。

我们相信当我们拥有某种经验、某种财富或者地位之后,我们便会很快乐,然而在这之前,快乐是不可能的。

1、突然发现自己一直执著于自己的痛苦,这份了悟可能相当令人惊讶。

但在你了悟的那一时刻,你已经打破那份执著了。

2、痛苦之身是因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存在,它是存活在你之内的过去。

而如果你认同它,就是认同过去。

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认同就是相信过去比当下更有力,但这与事实相反。

无意识创造了痛苦之身,而意识将它转化为意识本身。

正如你无法同黑暗抗争,你也无法与痛苦之身战斗,试图主么做只会创造内心冲突,也会带来更多痛苦。

唯一存在的力量,是隐含在当下的,视痛苦之身为当下本然的一部分,并接纳它。

3、除非你能够接触到临在的意识频率,否则所有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都是有瑕疵且最终会功能失调的。

爱可能在转瞬间变成粗鲁的攻击,彼此充满敌意,或是冷漠以对,变得爱情交加。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同时经历到爱,以及爱的对立面——攻击、情绪暴力等等,那么你很可能就是把爱跟小我的执著及瘾头混为一谈了,你不可能这一刻还深爱着你的伴侣,下一刻就对他展开攻击。

真正的爱没有对立面,如果你的“爱”有对立面,那就不是爱,而小我对更完整、更深层的自我感的强烈需求,而你的伴侣可能暂时可以满足这份需求。

你的爱是小我用来代替救赎的一种手段,而在短时间内,它的确看起来像救赎。

4、倘有一天,你伴侣的某些行为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也就是你小我的需要,而小我意识中固有的一些感受,如恐惧、痛苦及匮乏,原本暂时被“爱的关系”遮盖住,此刻会全部浮现。

你会把你的伴侣当做造成这些感觉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说你会把这些感觉向外投射,并且用野蛮的暴力攻击对方,而这种野蛮的暴力原本就是你痛苦的一部分。

如果你无意识地拒绝面对或经历自己的痛苦,上瘾症就出现了。

无论你上瘾的是什么——酒精、食物、合法或非法的药物,或是某个人——你都是在利用它们遮盖自己的痛苦。

所有上瘾症都以痛苦开场,也是痛苦收尾。

5、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试图逃离当下,而在未来寻找救赎的原因之一。

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就得立刻面对自己痛苦,而这正是他们所害怕的。

真希望他们明白,在当下汲取临在的力量来瓦解过去和过去的伤痛有多么容易。

为了避免痛苦而放弃拥有亲密关系也不是解决之道,因为痛苦无所不在。

6、所谓自由、救赎和开悟,就是知道你自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心智噪音下的定静,以及痛苦之下的爱和喜悦。

首先你停止批判自己,然后再停止批判你的伴侣。

最能催化关系转变的因素就是完全接纳伴侣此刻的模样,不以任何方式批判或改变他们。

这样一来,

你就立刻超越了小我,所有的心智游戏和上瘾症到此结束。

再也没有受害者,也没有迫害者;没有原告,也没有被告。

这也是所有共依存现象的终结,所谓共依存就是被扯进他们无意识的模式里,进而不自觉地助纣为虐,让那个模式继续存活。

一旦终结了共依存模式,你们要么会在爱中和平地分手,要么会一同更深入当下,进入本体之中。

7、爱是本体的一种状态,你的爱不假外求,它深植于你的内在,你无法失去它,它也不会离开你。

它无须依附他人,也无须依附其他外在形式。

除非你能永久地从心智认同中解脱,而且你的临在强烈到可以瓦解痛苦之身,或者你至少能够以观察者的身份保持临在,否则爱无法茁壮,只可能会有几次昙花一现。

如果你能做得到,那么痛苦之身就不会掌控你,更不会摧毁爱了。

8、如果你的亲密关系强化了小我心智的模式且赋予它更多能量,进而激发痛苦之身,那么何不接纳这个事实,而不要试图逃脱。

就你内在的转化而言,你无法自我转化,也可能转化你的伴侣或其他任何人。

你所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转化的空间,让转化得以发生,让恩典和爱能够进来。

9、如果你在伴侣身上观察到了无意识的行国,用你的觉知慈爱地环抱它,你就不会随之起舞。

在敌意和攻击背后的能量形式,绝对无法忍受爱的临在。

如果对伴侣的无意识行为做出反应,你自己也会变得无意识。

亲密关系不是为了让你开心或满足而存在的,如果你继续透过亲密关系寻求救赎,你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幻灭。

但如果你

能够接受亲密关系是为了让你更有意识,而不是更快乐的话,那么这种关系反而会给你救赎,你会与更高的意识联合一致,而这更高层的意识就是想藉由你而降临世界。

至于那些紧抓着旧模式不放的人,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痛苦、暴力、混乱和疯狂。

10、当你的伴侣做出无意识行为时,放下所有的批判。

批判不是会把对方的无意识行为和他的本质混为一谈,就是会把你自己的无意识投射到对方身上,而误以为那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放下批判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功能失调和无意识,而是要保持觉知,容许反应存在,并在其中观察它的那个空间。

你不与黑暗抗争,而是带进光来;不随幻相起舞,而是见相非相,看穿了它。

11、学习不带责怪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学习以开放、不防卫的方式倾听你的伴侣。

给你的伴侣一个表达自己的空间,并保持临在。

为他人留一些余地,也为自己留些空间,没有空间,爱就无法滋长。

12、把亲密关系当成灵性的修持,当各种想法和感觉一产生,或是一个反应起来的时候,你们可以马上向对方表明,这样就不会创造时间差,让未被表达或认可的情绪或怨气有机会滋长。

当痛苦之身被转化,你也不再认同心智和心理立场了,你们不再反映彼此的痛苦和无意识,也不再填补彼此上瘾般的小我需求,反而会把自己内在深处感受到的那份爱反映给对方,那份爱伴随着一份领悟,领悟到自己与万事万物合一,就这是没有对立面的爱。

13、如果你的伴侣还是与心智与痛苦之身认同,你却已经解脱了,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不是对你,而是对你的伴侣而言。

痛苦之身要求回馈却得不到,那么它对争辩、戏码和冲突和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

跟一个开悟的人在一起生活并不容易,他的小我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14、如果你独处时无法自在,就会寻求一份亲密关系来遮掩你的不安,可以确定的是,你的不安会在这份关系中以其他形式重新浮现,到时候你可能会归咎到你的伴侣身上。

15、唯有意识到本体,你才能与他人有更深的连结。

你的表层形相或许还是有些需求,本体却无所求,因为它本身已经完整了。

如果这些需求被满足了,很好,但是它们满足与否对你深层的内在状态而言,无关紧要。

所以,对一个开悟的人来说,如果异性相吸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在外相的层次上,他是很有可能感到缺乏或不完整,但同时,他的内在会感受到全然地完整、圆满及平和。

16、在开悟的状态中,你就是你自己——“你”和“你自己”合而为一,你不会批判自己,不会为自己感到难过,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不爱自己,不恨自己,以此类推。

自我反射意识造成的分裂愈合了,它的诅咒也被解除了。

再也没有一个“自己”需要你去保护、防卫或喂养了。

17、当你开悟时,你会失去一个关系:

你和你自己的关系。

一旦你放弃了和自己的关系,你其他所有的关系都将是爱的关系。

18、在成功的周期中,事事水到渠成、欣欣向荣;而当事物凋零或瓦解时,就进入了失败的周期。

你必须放下它们,以便腾出空间,让新的事物得以出现,或是让转化得以发生。

如果你紧握住不放且抗

拒的话,就表示你拒绝顺随生命之流,那么你就会受苦。

消融瓦解是新生命的前奏,周期循环相依相生,缺一不可。

19、衰退周期对灵性的领悟来说绝对必要,你必须在某个层面受到重挫,或是经历一些重大的损失或痛苦,才会被灵性的向度吸引。

再不然,就是你的成功让你感觉虚空,没有意义,反而让你受挫,你才会走向灵性。

20、从外在世界这个“二手”源头所衍生出来的幸福快乐,从来无法深入人心,那只是本体喜悦的微弱反映。

本体的喜悦是你进入不抗拒的状态时,在你内在找到的充满生命力的平安。

本体会带你超越心智的两极化,让你从对外相的依赖当中解脱。

即使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崩裂坍塌了,你还是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内在核心的平安,你也许不会快乐,但是你会在平安之中。

21、所有的内在抗拒都会以不同的负面形式被经历到,所有的负面性都是抗拒。

一旦你认同某种形式的负面性,你就不想放手,而且在深层的无意识里,你不想要正面的改变,因为正面的改变会威胁到那个沮丧、愤怒或受到苛刻待遇的你。

因此,你会忽视、否认或破坏你生命中的正向事物,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也很疯狂。

22、不要寻找平安,不要寻找你此刻状态之外的其他任何状态,否则你会造成内在的冲突及无意识的抗拒。

原谅自己不能处在平安之中,当你完全接受自己无法平定的这个事实,你的不平安就会在那一刻转化为平安。

任何你全然接纳的事物都会这样——带你进入平安,这就是臣服的奇迹。

当你接纳事物的本然时,那一刻都是最好的一刻。

这就是所谓的开悟。

23、超越了心智创造的对立面之后,你就会成为一座深不可测的湖。

你生命的外在情境,就是湖水的表面,随着周期和季节不同,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

然而在湖的最深处,永远平静无波。

你就是这整座湖,而不只是湖面,你与自己内在的最深处相连,那儿永远是绝对的宁静。

你不会在心理上执著某种特定情境而抗拒改变,你内在的平安不依附外在状况。

你安住在不变的、永恒的、永生的本体中,不再依赖诡谲多变的外在形相世界提供你圆满或快乐,你还是可以享受形相的世界,在其中嬉戏游玩,创造新的形相,欣赏所有形相之美,但你不需对任何事物产生执著。

24、在本体的层次,所有受苦都被视为幻相。

受苦是因为认同形相而起。

疗愈的奇迹有时会经由这样的领悟发生——经由唤醒他人内在的本体意识。

25、慈悲就是觉知到你与众生之间那份深深的相连,它是最广义的疗愈。

在这种状态下,你的疗愈能力主要不是来自你做了什么,而是来自你的存在。

凡是与你接触的人都会被你的临在触动,也会被你散发出来的平安感动,无论他们有没有意识到。

你成为“世界的光”,散发着纯粹的意识,进而在“因”的层面消除了苦难的源头,你歼灭了这个世界的无意识。

26、臣服是简单却影响深远的智慧——顺应生命之流,而不是逆流而上。

你唯一可以体验生命之流的时刻就在当下,所以臣服就是

无条件地、毫无保留地接纳当下时刻。

它是放下对事物本然的当下时刻。

如果你想要把痛苦和悲伤从生活中排除的话,在事情出差错的时候更是需要练习臣服。

接纳本然会立刻把你从心智认同中释放出来,因而让你重新与本体连结,抗拒就是心智。

27、你不需接纳一个令人不快的生命情境,也不需欺骗自己说这样没什么不好。

你可以全心全意地承认你想离开这个情境,然后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刻,而不要以任何方式为它贴上心理标签。

28、在抗拒的情况下,不仅你的心理形相,就连你的物质形相——身体——都变得僵硬。

身体的不同部位会出现紧张的情形,整个身体也会收缩,而对身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的生命能量之流也会大受限制,而无法地身体里自由流动。

身体工作和某些形式的物理治疗对恢复这个生命之流会有帮助,但是除非你在每日生活之中练习臣服,否则这些方法只能短暂地舒缓一些症状,因为病因——抗拒的模式——还没有拔除。

29、如果你觉得你的生命情境令人不悦,甚至难以忍受,只有先经由臣服,你才有可能打破让这个情境持续存在的无意识抗拒模式。

那就是你的生命,你的核心本体,它永恒地存在当下的无时间领域中。

臣服与采取行动、进而改变或达成目标,是完全并行不悖的。

但在臣服的状态,会有一份完全不同质量的能量流入你的作为里,臣服将你与本体的能量源头重新连结,而如果你的作为中注入了本体,它就会成为一个生命能量的欢庆,带着你更深入当下。

30、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一百件你未来要做,或可能要做的事上,

而是要专注在一件你此时可以做的事情。

你采取的任何行动也许都不会立刻有结果,但在结果出现前,不要抗拒本然。

如果你此刻无法采取任何行动,也无法从这个情境中抽身而出,那就利用这个情境,让你更深入臣服的状态,更深入当下,更深入本体。

当你进入了临在的永恒向度,改变可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而不需要你花费很多力气。

生命会提供援助,而且非常配合。

而如果恐惧、内疚或懒惰之类的内在因素阻止你采取行动,它们也会在你意识临在的光芒中消融无踪。

31、先从承认自己内在有抗拒开始,当抗拒升起时,与它同在,去观察你的心智如何创造它,又如何为各种情境、你自己或其他人贴上标签。

察看这其中的思考过程,感受情绪的能量。

藉由目睹抗拒,你会发现它毫无用处;藉由全神贯注在当下,无意识的抗拒就被意识到了,而这就是它的末日。

你无法既有意识又不快乐,既有意识又处于负面情绪中。

负面性,不快乐或痛苦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意味着有抗拒存在,而抗拒总是无意识的。

32、如果你无法臣服,那就立即采取行动;直言不讳,或是做些事情让你不喜欢的情境有所改变——或从情境中抽身而出,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别让负面性污染你美丽、明亮的内在本体,也别让它污染地球,别让不快乐在你的内心有任何形式的落脚处。

如果你无法采取行动,那你就只有两个选择了:

抗拒或臣服,束缚或不依附外在的内在自由,受苦或内在平安。

33、当你与伴侣或亲近的人陷入争执,或是某种情境冲突之中,先观察当自己的立场被攻击时,你如何展开防卫,或者在你攻击对方的立场时,感受一下自己攻击的力量。

也许在争执中,你会突然领悟到你是有选择的,而你也许决定放下自己的反应,只为了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臣服了。

如果你突然感受到光亮、清明及深刻的平安,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说明你臣服了。

然后你可以观察一下:

当你不再透过抗拒对方的心理立场而赋予它能量之后,对方的心理立场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与心理立场的认同被排除以后,真正的沟通就展开了。

34、小我相信你的抗拒会带来力量,然而真相是,抗拒切断了你与本体的连结,而本体才是真正力量的唯一源头。

抗拒其实是伪装成坚强的软弱和恐惧,而处于纯净、无邪和力量中的本体,却被小我视为软弱。

也就是说,小我认为刚强的,其实很软弱,所以小我会存在于持续的抗拒模式中,并且假扮不同的角色来遮盖你的“软弱”,其实它眼中的软弱才是你的力量。

当然,小我不知道的是,只有透过放下抗拒,变得脆弱,你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百害不侵的本质。

35、每当某种灾难来临,或是事情出现了“严重”的差错,你要知道这些事情还有另外一面,要知道你与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只有一步之遥。

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就是:

炼金般的完全转化,把痛苦和受苦的贱金属彻底转化成黄金。

而所差的那一步就叫臣服。

我并不是说你在这样的处境中还会快乐,你不会的。

但是恐惧

和痛苦会转化成一种来自极深处的内在平安与祥和,这个极深之处就是未显化的状态。

这是“上主的平安,超越所有的理解”。

相比之下,快乐显得相当浮浅。

36、在一些极端的情境中,要你接纳当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你随时都有第二次臣服的机会。

你的第一次机会,就是时时刻刻对当下的实相臣服,了解到本然是无法变更的——因为它已经如实存在了——然后对娄下的本然说“是”,或者接纳当下的缺失。

然后依当时情境之所需,做你该做的事。

如果你安住在接纳的状态中,你就不会再创造负面性,不会再创造痛苦和不快乐。

然后你就可以在一个不抗拒的状态下生活,这是恩典和轻盈的状态,毫不费力。

每当你做不到,因而失去第一次臣服的机会时——也许是因为你没有足够有意识的临在,来阻止习惯性且无意识的抗拒模式升起,或者因为情况实在太极端了,让人完全无法接受——那么你就会创造某种形式上的痛苦,因而受苦。

乍看之下,好像是那个情境创造了痛苦,其实不然——痛苦是你的抗拒创造出来的。

现在你有了第二次臣服的机会,如果你无法接纳外在的本然,那就接纳内在的本然。

如果你无法接纳外在的状况,就接纳内在的状况。

不要抗拒痛苦,允许它如实存在。

向悲痛、绝望、恐惧、孤独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痛苦臣服,不要在心理上为它贴标签,就只是如实地观察它,然后拥抱它。

接着看看臣服的奇迹如何将深沉的痛苦转化为深刻的平安,这是你的十字架,你的苦难,让它成为你的复活与升天。

37、痛苦刻骨铭心,痛苦如此之深,你很可能会有强烈的冲动想要逃离它,而不是臣服于它。

但是,那里没有出口,你无路可逃。

当无路可逃时,总还是有一条路可以穿越。

所以,不要转身背离你的痛苦,相反地,要面对它,全然地感受它——是去感受,而不是去思考~如果必要的话,可以把痛苦表达出来,但是不要在脑袋里为它编写剧本。

把你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感受上,而不是那个似乎引发了这个痛苦的人、事或情境。

别让心智利用痛苦来为你自己创造一个受害者的身份,为自己感到难过,并跟他人述说自己的故事,只会让你困在痛苦中,无法脱身。

既然无法从感受中脱身,唯一改变的可能性就是向它靠近,进入它,要不然,一切都不会改变。

接纳痛苦是一个通往死亡的旅程。

面对深沉的痛苦,允许它如实存在,把注意力带入其中,就是有意识地进入死亡。

当你经历这一次的死亡之后,你就了解到其实没有所谓的死亡,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死去的只是小我。

在每一个当下跟过去说再见,并让那个沉重的、被时间束缚的自我在你临在之光的照耀下消融殆尽。

38、没有人会选择功能失调、冲突和痛苦,也没有人会选择疯狂。

这些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你之内没有足够的临在去瓦解过去,也没有足够的光去驱逐黑暗。

你不是完全地临在此地,也还没有完全觉醒。

而当你没有完全临在,完全觉醒时,被制约的心智就会操控你

的生命。

如果你被心智所掌控,即使你没有选择,还是会为你无意识的后果受苦,也会继续创造更多痛苦。

你会承受恐惧、冲突、问题和痛苦的重担,到了最后,这些被创造出来的痛苦会迫使你从无意识的状态中脱身而出。

39、只要你还从过去汲取自我感,你就无法真正宽恕自己,宽恕他人的。

只不过藉由取用当下的力量,才有真正宽恕的可能。

这会使得过去不再有力量,而你也深切领悟到:

你过去所做的,或是别人对你做的,根本一点也碰触不到你真实身份那光芒四射的本质。

40、既然抗拒与心智是无法分离的,放下抗拒——臣服——就使得心智无法再主宰你,你或是冒名顶替,成为假的神。

所有的批判和负面性都瓦解了。

而一直以来被心智遮蔽的本体范畴,就会再度开启。

突然之间,你的内在会升起极大的定静,一种深不可测的平安感。

在那平安之中,有着极大的喜悦,在那喜悦之中,有着爱。

而在最深入的核心,是神圣的,不可测量的,无以名之的“那个”(Th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