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70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节课主要学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说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因素并能判断工业区位类型

【教材分析】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鲁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目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二是不同的工业类型,其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又以知识窗的形式安排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亚洲硅谷班加罗尔,为知识的应用搭建了平台。

课本设计了活动,说说各种工业类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工业区位类型。

难点:

工业区位类型;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资料分析法、合作探究、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娃哈哈集团继续加大对贵州省的投入”。

贵州省能吸引娃哈哈集团的大力投资,肯定有其优越的工业区位条件,具体有哪些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重、难点。

知识点一: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角色扮演:

假设你是一位企业老总,需要建设工厂,在选择工厂地点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把学生分成传统产业老总和高科技产业老总)

学生上台扮演角色。

对学生进行点评。

接下来把选择工厂地点时考虑的因素进行归类-----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原料、土地、水源、能源(动力),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科技。

(进行板书)

承转:

企业老总建厂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赚取更多的利润,理想的区位条件是每一个老总都想得到的,但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抓住对工业区位影响最大的因素,也就是主导因素。

(板书)

知识点二:

主导区位因素

 

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

工业部门

生产成本(单位:

%)

原料运费

劳动力

技术研发

动力

其他

产品运费

A

35

20

10

10

15

10

B

10

20

10

10

15

35

C

5

25

40

5

15

10

D

15

35

10

10

15

15

E

20

20

10

30

10

10

思考:

A、B、C、D、E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不一样,造成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尝试决策

影响粉条加工工业、瓶装饮料制造、炼铝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背景知识:

粉条加工工业:

宁阳县盛产红薯,也是著名的粉条产地。

1000千克红薯能出约200千克粉条。

瓶装饮料制造:

(某品牌可乐)每1公斤可乐糖浆可灌装成50公斤的瓶装可乐。

炼铝工业:

生产1吨铝需要消耗电能约15000千瓦时。

请将下列表示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区位选择的字母或代号填表:

A.需消耗大量能源①接近原料产地

B.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②接近消费市场

C.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③接近能源供应地

工业部门

工业生产的特点

区位选择

粉条加工工业

瓶装饮料制造

炼铝工业

学生讨论,并找代表回答问题。

多角度练习:

列举服装加工业、飞机制造业,判断其区位类型并分析。

【总结归纳】

主要工业区位类型

工业类型

区位选择原则

工业特点

主要工业部门

原料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劳动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

 

 

【牛刀小试】做第1.2小题,引导学生回答、分析。

提问学生矿泉水厂属于什么指向性的工业,学生回答市场指向性工业,教师:

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下面我们来看工业区位因素中某些特殊案例的分析。

承转:

通过一般原则和特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工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

(板书:

工业区位变化)

学生合作探究,并找代表回答问题

归纳总结:

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和交通的影响增强。

学以致用

(1)读图对比鞍钢和宝钢的区位条件

项目

鞍钢

宝钢

时间

 建国前

 70年代后

铁矿石来源

 

 

能源来源

 

 

消费市场

 

 

工业类型

 

 

(2)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鞍钢选择动力和原料产地,对自然因素依赖大;宝钢接近消费市场,受交通条件的影响大。

通过学以致用来加强对案例一的理解及应用。

案例二

鞍钢与宝钢工人数量及文化程度对比:

表格说明钢铁工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案例三

材料一湖北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被称为“东方汽车城”,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1969年,根据国防安全的需要,将东风汽车公司选址在武当山北麓这个交通闭塞、满目荒凉的山沟里。

材料二河南双汇集团在俄罗斯建立分厂,生产双汇牌猪肉火腿肠并畅销俄罗斯,而没在阿拉伯国家建立分厂生产这种火腿肠。

材料三大连,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蓝天,白云,绿地,空气洁净,环境优美,2007年英特尔公司决定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设12英寸芯片厂。

三则材料各体现了什么区位因素?

学生合作探究,并找代表回答问题

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①污染空气的工厂设置在居民区盛行风向的或与相垂直的郊外。

②污水排放口应远离及河流上游。

③有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应远离和

通过以上案例做小结:

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读下图,指出下列一组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图相符()

A啤酒厂、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

B制糖厂、啤酒厂、炼铝厂、电子装配厂

C电子装配厂、炼铝厂、啤酒厂、制糖厂

D炼铝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啤酒厂

优质水源

劳动力

劳动力

劳动力

劳动力

原料

原料

原料

能源

能源

能源

市场

市场

市场

市场

原料

2、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工业,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D.政策

3、2010年11月26日,全球排名前5位的触控面板商台湾介面光电湖南厂项目正式在生物产业基地奠基。

该公司以制造触控面板见长,产品远销美国、日韩等地,主要供给三星、诺基亚、索爱、摩托罗拉等公司。

此次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厂,生产大型触控面板,并与园区内的电子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

叶裕洲董事长说,介面光电之所以选择长沙建厂,看中的是长沙各级党委、政府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良好服务,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叶裕洲透露,该公司还将生产专利产品,以后看3D电影、电视将不用戴眼镜。

 

台湾介面光电入驻湖南,主要看中了湖南哪些方面的优势?

 

【课下探究】

目前宁阳县已经吸引包括王老吉集团、娃哈哈集团在内的2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投资设厂,分析宁阳县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并为我县提出一些招商引资的建议,为宁阳建设出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的变化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农村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以讲为主,多分析一些案例。

这个班人数多,地理基础参差不齐,加上不少学生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表达能力不够好,所以,课堂气氛难得活跃。

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很多人都想积极配合,但不少学生不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学生通过对所学的人口、城市、农业等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

效果分析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

教材分析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属于最基本的人类生产活动,只是工业生产的部门结构和布局更为复杂,而且工业生产的“非天然性”较突出。

本节教材由前后紧密联系的三部分组成。

工业区位因素是本节的基础,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前一部分内容的应用和延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工业生产活动的结果之一。

第一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又以知识窗的形式安排了工业区位论的相关原理,为知识的应用搭建了平台。

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不同的工业类型(部门),其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教材从这两个方面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二目“工业地域的形成”。

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扩散及工业地域三部分内容,教材以“工业地域形成过程网络图”为主线安排教材内容。

工业联系导致了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了工业地域;而工业扩散则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是形成新的工业地域,这部分内容是层层递进,紧密联系的,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它主要包括:

生产上存在的“投入一产出”联系、基础设施方面的空间联系和信息联系教学中为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可剖析典型案例加以讲述。

在讲述工业联系的基础上,教材分析了工业集聚和分散。

首先指出工业集聚可以带来规模效益的优势,接着从分析工业过度集聚产生的问题入手,引出工业扩散现象,并在这一基础上指出现代社会产生工业分散的其他因素。

教学中可以“知识窗”中“日本工业地域的变化”为例分析。

不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要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一些工业地区,例如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区、汽车工业区等,其内部的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城市。

另外一些地区,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如食品工业。

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域,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工业点、工业区、工业枢纽和工业地区这四种工业地域类型一般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但并不是任何较低级的工业地域类型都能发展成高一级的工业地域类型的。

因为越高级的工业地域系统,其形成条件也往往越高。

第三目“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由于第一节已经介绍了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但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质上是一样的。

教材主要概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教学中可以提供典型案例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评测练习

1.工业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

A.葡萄酒厂、甘蔗制糖厂、水果罐头厂 

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2.啤酒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

A.原料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市场指向型

3.航天工业属于(  )

A.市场指向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生产企业迁往中国、东南亚等地,主要是考虑利用当地(  )

A.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B.先进的科技

C.便捷的交通D.洁净的环境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5-7题。

5、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A、原料产地B、销售市场C、能源基地D、研发基地

6、以该种购物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7、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

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回答8-10题:

8.该厂产品可能是(  )

A.化工产品B.电子产品C.建筑陶瓷D.生物药品

9.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

A.海港B.航空港C.公路枢纽D.铁路枢纽

10.下列工厂中,有地域性分布特点的是()

A.汽车厂B.化肥厂C.电视机厂D.制糖厂

读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

A、低廉的工资B、广阔的市场

C、先进的技术D、通达的信息

12.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A、技术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原料指向型

课后反思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是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节,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对应的教学要求是: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上完这节课感觉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就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做一下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加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进行导入,直观地展示,充分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死扣教科书的局面,根据学生情况和本土实际,自己组合课程资源:

包括对教材重新组合,增加了乡土地理知识的补充,补充了典型题目的做题方法技巧的练习总结,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气氛,最终的学习效果明显。

3、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发扬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从学生在课堂的反应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4、有梯度地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个人能解决的独立回答,不能回答的小组协作,促进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

5、给学生展示材料和图,让学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最终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读图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6、有效地让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落实在学案上,有助于之后的复习总结。

7、用宁阳县著名的鹤山、乡饮红薯、粉条加工做背景材料,用宁阳县的招商引资作为课下探究,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用所学课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1、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备课时有意增加学生活动部分,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不过毕竟限于学生的素质和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活动还不能完全放手。

2、值得深思的是,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真的是大家讨论的还是个人的观点?

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人浑水摸鱼讨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

3、教学过程中在个别案例上还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资料提取有用的信息,学生回答错误时有个别案例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课标解读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

能说出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能说明一般工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条件;能例说明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土地、动力、原料、劳动力、市场、运输、技术、政策等。

由于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所以,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工业区位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一个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及其作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