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72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docx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

题型:

1.判断题:

5道小题,10%

2.填空题:

10道小题,20%

3.简答题:

5道小题,20%

4.应用题:

4道小题,50%

(1)数据流程图:

15%

(2)代码设计:

15%

(3)数据库设计:

15%

(4)决策树:

5%

信息化概述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是物质、能源和信息。

–2、信息化反映了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的转型。

–3、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主要表现为:

科学计算,科学控制,管理

信息的概念

1.定义: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反映

•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信息可以形成知识

2.所谓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3.什么是数据?

–定义: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4.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基础数据。

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信息的性质

事实性:

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

这是信息的最基本属性。

时效性

不完全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收集和存储所有信息。

等级性

变换性

价值性: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系统的概念、特点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信息系统

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信息流)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类型

•作业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发展

•经理信息系统()

•战略信息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信息系统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是网络化。

信息系统的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特点:

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

目的:

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

高度集中(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

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

•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人、财、物等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要管理这些资源,需要通过反映这些资源的信息来管理。

决策和决策过程

概念:

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过程模型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

设计活动阶段

选择活动阶段

实施活动阶段

决策问题的类型

结构化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第一,如何深刻的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第二,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运用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第四,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运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

第五,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信息系统的运用和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面向管理决策

2.综合性

3.人机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指的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边缘交叉领域生成的新学科的统称)

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环境因素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Ø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生产特征和千差万别的内、外部环境,因而要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Ø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认真分析,以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Ø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Ø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要求。

Ø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人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它的成功应用必须以规范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因而在系统开发之前,就必须对不规范的管理进行规范化。

四、组织的系统性

Ø组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我们可以把组织看做一个人工系统。

五、信息处理与人

Ø管理决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既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

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现代化手段。

Ø现代管理中,更重要的是非结构化决策,因而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吸收人的经验和智慧。

①计算机长处:

1、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

2、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

3、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②人的特点:

1、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

2、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数据处理概念与目的

一.概念:

转换数据表现形式的过程。

二、目的:

1、方便分析、传送和处理的形式

2、抽取部分数据

3、保存和管理加工后的大量数据

数据组织(P48)

数据结构

数据文件

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1、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

4、人员

数据库操作

1、基本表的建立与删除

2、数据查询

3、数据更新

一、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

1、创建数据库

 

(,

'd:

\',

1,

10,

1

(,

'd:

\',

1,

5,

512)

2、使用数据库

数据库名

3、数据库更名

数据库名新数据库名

4、删除数据库

数据库名(注意:

数据库当前在使用的情况下不能删除。

二、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

1、创建数据表:

<表名>(列名1类型[,列名2类型……])

实例:

教材P54

((9),/实体完整性

(20),

(2)('男''女'),/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20),

2、修改数据表:

<表名>列名类型(增加列)

<表名>列名(删除列)

<表名>列名(修改列)

3、删除数据表:

<表名>

三、添加数据记录

1、数据表(字段1,字段2,……)(表达式1,表达式2,……)

功能:

将新记录插入到指定的表中,分别用表达式1、表达式2、…为字段名1、字段名2、…

赋值。

注意:

①指定待添加数据的具体值。

逐一:

表达式的排列顺序应与字段名的顺序一致,且个数、数据类型相同。

②若子句后面无任何字段,则插入的新记录必须在每个字段上都有值。

③未指定值的字段取空值。

四、修改数据

 

五、删除数据

 

六、查询数据

 

数据库保护(P56)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内容。

战略规划的作用、内容、组织

作用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

2.通过制定规划找出问题的所在

3.指导开发

内容

规划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长期的计划,同时还包含一年的短期计划。

其内容包括:

1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组织

1.规划领导小组

2.人员培训

3.规定进度

诺兰的阶段模型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般要经历若干阶段。

1973年,诺兰()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又进一步完善了该模型。

1、初装

初装阶段标志着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特点:

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2、蔓延

处于蔓延阶段的组织中,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

特点:

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3、控制

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

特点:

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采用了数据库()技术;

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4、集成

集成阶段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特点:

建立集中式的及相应的;

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5、数据管理

6、成熟

由于80年代时,美国尚处在第四阶段,因此,诺兰没能对该两个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

他认为数据管理应该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成熟应该是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

7、意义及作用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的建设。

制定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1.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简称法)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法的优点

•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2.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简称)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企业流程重组

1.什么是业务流程?

企业流程(过程)是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跨越时空的业务活动。

2.为什么要重组?

在手工管理方式下,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企业流程。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改变原有的信息采集、加工和使用方式。

3.重组的内容

企业流程重组()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巨大的成就。

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到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等。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和方法

策略

⑴“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

从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然后逐步向高级建设(即,增加管理/控制功能)。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

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策略

优点

缺点

备注

自下而上

能保证最终的系统可以运行(虽然系统性能不一定良好)。

缺乏整体优化;

开发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

一般发生在“初装”和“蔓延”阶段。

自上而下

整体性和逻辑性强。

复杂、繁琐。

一般发生在“集成”和“成熟”阶段

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法

2.原型法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4方法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管理上的可行性:

这是只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领导的态度)

技术上的可行性:

当前的软硬件技术能否满足对系统提出的要求,以及开发人员的水平

经济上的可行性:

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二、可行性分析的报告

可行性分析的结果要用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形式编写出来,内容包括:

可行性分析结论应明确指出以下内容:

 

详细调查的目的、原则

目的:

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做好准备。

原则:

用户参与

调查的方法:

开调查会、访问、发调查表、参加业务实践

内容:

管理业务调查、数据流程调查

数据流程调查过程中需收集的资料

收集原始数据

了解系统数据处理过程

了解系统数据流向(定义数据字典)

定义数据存储格式

数据流程图

概念: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的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特性:

抽象性、概括性

图形符号:

四种

外部实体

概念:

外部实体指本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他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

在绘制某一子系统数据流程图时。

凡属本系统外的人或单位,也都被列为外部实体。

符号:

数据流

概念:

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它可以是一项数据,也可以是一组数据(如扣款数据文件、订货单等),也可用来表示对数据文件的存储操作。

通常在数据流的上方标明数据流的名称。

符号:

处理(功能)

概念:

表示处理逻辑

符号:

数据存储

概念:

数据存储是指通过数据文件、文件夹或账本等存储数据。

符号:

实例

教材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学生首选提交购书单,系统查看库存记录审核后,如果书库中有所需教材,则开发票,登记并开领书单,学生凭领书单到书库领书;如果书库中该教材脱销,则填写缺书登记表。

根据缺书登记表,生成一张采购单,由教材采购人员根据采购单采购教材,新教材进库后,将进书单返回给系统。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基本步骤

1.把一个系统看成一个整体功能,明确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2.找到系统的外部实体。

一旦找到外部实体,则系统与外部世界的界面就可以确定下来,系统的数据流的源点和终点也就找到了。

3.在图的边上画出系统的外部实体。

4.找出外部实体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

5.从外部实体的输入流(源)出发,按照系统的逻辑需要,逐步画出一系列逻辑处理过程,直至找到外部实体处理所需的输出流,形成数据流的封闭。

6.将系统内部数据处理又分别看做整体功能,其内部又有信息的处理、传递、存储过程。

如此一级一级地剖析,直到所有处理步骤都很具体为止。

基本原则

1.绘制时采取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办法。

2.所有图形符号必须是所述的四种基本元素。

3.数据流程图上的数据流必须封闭在外部实体之间,外部实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4.处理过程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5.任何一个数据流子图必须与它的父图上的一个处理过程对应,两者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即所谓“平衡”。

6.数据流程图上的每个元素都必须有名字。

顶层图

购书单

P1

审查

库存记录

库存信息

有效购书单

无效购书单

P2

开票

发票

P3

开领

书单

领书单

学生

P4

缺书

登记

缺书信息

缺书登记表

汇总缺书信息

P5

生成

购书单

购书单

采购员

进书单

P6

入库

登记

新书信息

一层细化图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一、决策树(又称判断树)

二、决策表(又称判断表)

三、结构英语表示法

四、数据字典

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新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是今后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逻辑方案的内容

1.新系统的可行性报告

2.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3.新系统的数据流程

4.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5.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

6.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代码设计

代码定义:

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1、代码的功能

a)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贮和检索。

b)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c)提高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d)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如零件号、图号等早已使用代码。

2、代码设计的原则

1逻辑上必须能满足用户的需要,结构应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

2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

3代码设计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4要注意避免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

5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

6适当分段,易于记忆。

3、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

顺序码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

–区间码:

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助忆码:

例如,用12代表12寸黑白电视机,用20代表20寸彩色电视机。

4、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为了保证正确输入,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另加一个校验位,作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验位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

代码一旦输入,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运算方法按输入的代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以证实输入是否有错。

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1.算术级数法

–原代码    1 2 3 4 5

–各乘以权  6 5 4 3 2

–乘积之和   6+10+12+12+10=50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若余数是10,则按0处理),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

50/11=4……6,因此代码为123456。

2.几何级数法

–原理同上,但把所乘权数改为3216842等。

3.质数法

–原理同上,但把所乘权数改为质数系列,如1713753等。

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

在数据库系统中,对现实世界中数据的抽象、描述以及处理等是通过模型来实现的。

模型是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架构,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为两个层次。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

–数据模型(网状、层次、关系和面向对象模型)

(一)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相关概念:

①实体

②属性

③联系

–1)一对一联系

–2)一对多联系

–3)多对多联系

(三)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相对概念模型而言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

•数据模型分为: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在关系模型下,数据的逻辑结构用二维表表示,即每一个关系为一张二维表,相当于一个文件。

实体之间的联系均是通过关系进行描述。

•关系模型相关术语:

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

关系模型的特点:

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

2.关系是规范化的关系。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在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与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相对应,详见下图。

物理系统的实施

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设备的定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调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基本原则:

能够满足的设计要求

此外应考虑:

(1)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价比

(2)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3)能否得到来自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

程序设计

可维护性

可靠性

可理解性

效率

程序和系统调试

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

一.程序调试(最底层模块)

(1)代码测试

调试过程中通常要编写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除采用正常数据外,还应包括一些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用来考验程序逻辑上的正确性。

常用的测试数据如下:

1.用正常数据调试

2.用异常数据调试

3.用错误数据调试

(2)程序功能测试

二.分调(中层模块)

系统的应用软件通常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一个或多个程序构成。

在单个程序调试完以后,尚需进行分调,即将一个功能内所有程序按次序串联起来进行调试。

三.总调(高层模块)

系统总调应由系统分析人员和程序员合作进行。

总调内容包括:

(1)主控程序和调度程序调试

(2)程序的总调

四.特殊测试

除了上述常规测试以外,还有一些必要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往往不是针对程序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的正确与否,而是根据系统需求选择进行的,主要有:

峰值负载测试、容量测试、响应时间测试、恢复能力测试等。

系统切换

系统切换是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响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

信息系统的切换一般有三种方法。

1.直接切换法

直接切换法就是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一般要经过较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

2.并行切换法

这种方法在新系统的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

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以原系统作业为正式作业,原系统作校核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在验证新系统处理准确、可靠后,原系统停止运行。

并行处理的时间视业务内容而定,短则2至3个月,长则半年至一年,进行转换工作时不应急于求成。

3.试点过度法

(1)试点过渡法选用新系统的一部分代替老系统,以此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

(2)新系统的投运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工作量特别大,应及早准备,尽快完成。

(3)系统切换不仅是机器的转换、程序的转换、更难的是人工的转换;应提前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4)系统运行时会出现一些局部性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