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75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docx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版选修31部分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选修3-1部分

第一章静电场

一、课标内容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理解电场强度。

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

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

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电荷的种类和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2.了解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3.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等现象,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4.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电荷量概念及其单位,知道元电荷的值。

发展要求

1.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异同。

2.能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现象。

说明

1.不要求了解正、负电子湮灭现象和光子概念。

2.不要求识记电子的比荷。

第二节库仑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库仑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点电荷的概念,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发展要求

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及其所蕴含的设计思想。

说明

1.利用库仑定律公式求解静力学问题,只限于所受各力在同一直线上或可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的情形。

2.利用库仑定律公式与其他动力学规律求解力学与电学综合的问题,只限于所受各力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形。

第三节电场强度

基本要求

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定义式及单位。

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5.认识匀强电场的特点。

6.了解电场线的作用和特点,能大致描绘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发展要求

1.经历场强概念建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会解决简单的两个电场的叠加问题。

说明

1.不要求了解电磁场的产生机理,本节不要求了解电磁场。

2.两个电场叠加的定量运算,仅限于在同一直线上或可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的情形。

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

基本要求

1.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2.知道电势能的概念。

3.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4.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了解电势概念及单位,知道它的定义式,理解φ与Ep、q无关。

5.理解电场线的方向与电势高、低之间的关系。

6.了解等势面的概念。

发展要求

1.理解电场线方向与等势面的关系。

2.经历电势能概念引入的过程,体会类比方法的应用。

3.知道电势(电势能)的相对性,并会选取合适的零电势(电势能)点。

知道电势是标量,知道正、负电势的意义。

4.了解单个点电荷电场与匀强电场等势面的形状。

说明

不要求用等势面去推断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第五节电势差

基本要求

1.知道电势差就是电压,理解电势差的概念。

2.知道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式,会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电势差正、负值的意义。

发展要求

理解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

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基本要求

掌握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知道lV/m=lN/C。

发展要求

知道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说明

不要求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

2.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点。

3.知道静电平衡的导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4,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腔内场强为零。

5.了解尖端放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了解金属壳的静电屏蔽作用及其应用。

发展要求

应用尖端敢电、静电屏蔽的相关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说明

1.不要求计算感应电荷的场强和静电力。

2.不要求应用“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第八节电容器与电容

基本要求

1.了解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

2.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场能的装置。

3.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4.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并会用电容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5.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

6.会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发展要求

1.经历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控制变量等思想方法。

2.了解电容器击穿电压的概念。

说明

不要求应用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进行计算。

第九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基本要求

1.知道利用电场可以改变或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

2.知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两种运动形式。

3.知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运动的特点。

发展要求

1.理解并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的规律。

2.理解并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运动的规律。

3.了解示波管的基本原理。

说明

1.示波管问题的分析与计算不涉及两个偏转电极同时加电压的情形。

2.解决带电粒子偏转运动问题只限于垂直电场方向入射且偏转电极加恒定电压的情形。

第一章课时分配建议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l课时

2.库仑定律l课时

3.电场强度2课时

4.电势能和电势2课时

5.电势差1课时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课时

7.静电现象的应用1课时

8.电容器与电容1课时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课时

复习评估2课时

第二章恒定电流

一、课标内容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

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8.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

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以及元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基本要求

1.了解电源使电路形成电流的机制。

2.了解恒定电场,知道恒定电流的定义。

3.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4.知道电流的定义式,并会用来解决导线中的电流问题。

发展要求

1.能区别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和建立电场的速率。

2.能根据电流的定义式计算电荷运动所产生的等效电流。

说明

1.不要求计算液体导电时的电流。

2.不要求解决与导线内部自由电子定向运动速率相联系的问题。

第二节电动势

基本要求

1.从能量的角度理解电源的作用。

2.知道电动势是描述电源特性的物理量,知道电动势的定义式和单位。

3.了解电源内阻的概念。

4.知道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重要参数。

发展要求

1.知道电动势定义式中,E跟W和q无关。

2.会用电动势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三节欧姆定律

基本要求

1.理解欧姆定律,并会用来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电阻的作用相定义式。

3.理解导体的U-I图象和I-U图象(伏安特性曲线)。

发展要求

知道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实验:

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基本要求

1.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电路图,知道伏安特性曲线与U-I图象的区别。

2.会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连接实物图,正确进行操作。

3.会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4.知道电压表、电流表读数的方法。

5.会用I-U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分析变化规律。

发展要求

知道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特征,并能解释形成的原因。

说明

不要求知道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特征与意义。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基本要求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

2.会推导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并会用来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表头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电阻,知道满偏电流、满偏电压及其关系。

4.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理解将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原理。

发展要求

1.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和电压关系。

2.了解简单的混联电路及其简化方法。

3.能定性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对电路测量的影响。

说明

1.不要求解决无穷网络等复杂的电路问题。

2.电表改装只限于改装成单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

第五节焦耳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电流做功的实质,知道电流做功对应的能量转化。

2.会推导电功和电功率的表达式。

3.知道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导体的内能。

4.知道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推导导体热功率的表达式。

5.会计算电路中的电功、电功率、电热和热功率。

发展要求

知道P=UI、P=U2/R、P=I2R的区别、联系和适用范围。

第六节电阻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电阻的电路,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会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3.会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4.理解电阻率概念,掌握电阻定律。

发展要求

1.领会“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想。

2.会推导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3.定性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说明

1.不要求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2.不要求定量分析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的实验中电表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七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闭合电路(全电路)的构成,能识别闭合电路中的内电路、外电路、内电阻、外电阻、内电压、路端电压(外电压)。

2.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知道路端电压和内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4.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知道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值等于电源电动势。

发展要求

1.能将实际电源分解成不计内阻的理想电源和内阻两个部分。

2.能结合其他电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综合性问题。

3.能分析外电路为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动态电路问题。

说明

不要求分析外电路为混联电路的动态问题。

第八节多用电表

基本要求

1.了解欧姆表的电路结构和测电阻的原理,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2.认识指针式多用电表的面板,知道它能测量的电学量。

3.了解欧姆表与电流表、电压表刻度盘的区别。

说明

不要求了解多用电表的电路结构。

实验: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基本要求

1.会对指针式多用电表进行机械调零和电阻挡调零。

2.知道多用电表的操作程序与使用要求。

3.会用指针式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并正确读数。

发展要求

1.认识二极管,知道二极管的符号,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会用指针式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酌正、反向电阻。

说明

不要求了解数字式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第九节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基本要求

1.知道伏安法测定电源电动势、内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会用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3.会利用U-I图象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发展要求

1.领会利用图象求电源电动势、内电阻的优点。

2.了解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其他方法。

说明

不要求分析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误差。

第十节简单的逻辑电路

基本要求

1.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是三种最基本的逻辑电路。

2.能画出“与”门、“或”门、“非”门的符号,了解三种门电路所反映的逻辑关系,会填写真值表。

3.能分析三种门电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发展要求

能分析涉及单一门电路应用的实际问题。

说明

1.不要求分析由多个门电路组合的问题。

2.不要求利用门电路进行实际控制电路的设计。

第二章课时分配建议

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2.电动势1课时

3.欧姆定律l课时

实验:

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课时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课时

5.焦耳定律1课时

6.电阻定律2课时

7.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

8.多用电表1课时

实验: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l课时

9.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课时

10.简单的逻辑电路2课时

复习评估2课时

第三章磁场

一、课标内容

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了解磁场,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会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4.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

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

5.通过实验认识洛伦兹力。

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

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6.认识电磁现象的研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基本要求

1.了解磁性、磁极的概念。

2.了解电流的磁效应,领会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意义。

3.知道磁体和通电导体周围都有磁场,磁体与磁体、磁体与通电导体、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发展要求

1.大致了解地磁场的分布。

2.初步了解磁偏角的概念。

第二节磁感应强度

基本要求

1.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知道磁感应强度方向的规定、定义式和单位。

2.通过探究,了解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3.知道公式F=BIL或B=F/IL的适用范围,并会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发展耍求

由公式B=F/IL,进一步理解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法。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磁场

基本要求

1.了解磁感线的概念,知道磁感线的作用。

2.了解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并会用磁感线描绘。

3.会用安培定则解决直线电流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判断问题。

4.了解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内、外部磁场的分布,并会用磁感线描绘。

5.会用安培定则解决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判断问题。

6.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磁现象。

7.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会画匀强磁场的磁感线。

8.了解磁通量的概念,知道公式Φ=BS及其适用条件,知道磁通量的单位,会计算平面与磁场垂直时的磁通量。

9.会用传感器研究磁场。

发展要求

1.认识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统一性。

2.了解磁通密度的概念,知道磁通密度也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3.会计算磁场方向与平面不垂直时的磁通量。

4.会定性分析平面内具有相反方向磁场的磁通量问题。

说明

不要求计算磁场的磁通密度。

第四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基本要求

1.了解安培力的概念,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条件。

2.了解决定安培力方向的因素,知道安培力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导线垂宣。

3.会用左手定则判断有关方向。

4.知道安培力公式F=BIL的适用条件,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发展要求

1.了解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2.会用矢量分解方法,推导导线与磁场不垂直时的安培力公式。

说明

1.不要求计算导线与磁场不垂直时的安培力。

2.利用安培力公式,综合其他力学规律,求解力学与电学综合的问题只限于所受各力在一条直线上或者相互垂直的情形。

第五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基本要求

1.了解洛伦兹力的概念,知道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条件。

2.了解决定洛伦兹力方向的因素,知道洛伦兹力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速度方向垂直。

3.会用左手定则判断有关物理量的方向。

4.知道洛伦兹力计算公式F=qvB的适用范围,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发展要求

1.认识通电导体受到的安培力是其中运动电荷受到洛伦兹力合力的表现。

2.初步了解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说明

1.不要求计算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情况下的洛伦兹力。

2.不要求推导洛伦兹力公式。

第六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基本要求

1.认识洛伦兹力只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方向,不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洛伦兹力不对带电粒子做功。

2.理解垂直射入匀强磁场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3.能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表达式,理解周期与速度的无关性。

4.能求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简单问题。

发展要求

1.了解质谱仪的原理和用途。

2.知道加速器的用途,了解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体会回旋加速器设计中蕴含的思想方法。

第三章课时分配建议

1.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2.磁感应强度】课时

3.几种常见的磁场2课时

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2课时

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1课时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3课时

复习评估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