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83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docx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3.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5.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6.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4.能用速度措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

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应用知识解决具结问题

四、教学过程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要点: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____等其他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和____。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和____。

5.____和__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以____,但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前情回顾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

零刻度线要_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与尺面__________。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___________的下一位。

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________。

3.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

五会。

4.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细钢丝的直径?

针对练习

1.一张纸的厚度约70μm = _____________ mm = _____________ m  学生常用直尺长为20 cm =_____________ m = _____________nm一节课45 min = _______ h = ______ s, 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____,一位初二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________。

2.一节课45 min = _______ h = ______ s, 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____,一位初二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________。

3.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

分度值

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2)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_。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_______。

3.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不同是的参照物,结果可能也不一样,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

前情回顾

1.在我们看来,我们所在的教室是静止的,教室里的课桌、凳子、黑板等都是静止的,这是选择以______作参照物的。

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太阳作为参照物,他们就都是______的。

2.回忆一下我们坐车时的感觉:

党我们看窗外时,会发现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都被抛在我们身后,这是以云与我俱东;如果此时认为汽车在快速前进,又是以以云与我俱东作参照物的。

针对练习

1.有关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不变的物体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

D.除研究对象外的其他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

2.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诗句:

“飞花两岸照船出,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______和______作参照物的。

(选填“榆堤”或“船”)

第2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要点

1.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符号______表示。

2.在物理学中,把______与______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

______。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或______;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两个速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m/s=______km/h。

4.物体沿着______且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常常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用______来表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情景回顾

在田径比赛中,我们常常关注谁在最前面,这是因为我们习惯采用______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比赛结束公布结果时,裁判是依照所用时间的长短排名的,因为他们采用的是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小明在长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7秒,前小明前后50米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第3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要点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要测量平均速度应测量______和______物理量。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和______。

情景回顾

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明确运动物体的______和______的对应性,即明确计算的是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运用公式计算时,______要统一。

针对练习

1.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格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回答:

SAB=______cm,tBC=______s,vAC=____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

(填“大”、“小”)

2.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电子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右图所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格式是“时:

分:

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丙至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m

26.0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m/s)

15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由甲至乙的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斜面应保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__(选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3)写出会使得平均速度测量误差偏大的两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105μm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5m/s

C.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D.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2.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A.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

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

3.甲乙两车在相距2.4km的两地同时相向行驶,速度分别是39.6km/h、32.4km/h,两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A.1minB.2min

C.3minD.4min

4.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几个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并排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说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地球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测量所产生的误差是因为未遵守操作规则

  D. 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6.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了写单位,请你在他记录的下列数据中,选出单位是m的一项(  )

A. 一扇门的高度是2.35 

B. 一个人的身高是165

C. 一张电脑软盘的厚度是3.0 

D. 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是2.4

7.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86.10毫米 B.8.610厘米 C.8.6厘米 D.8.61厘米

8.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__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的,后来龟、兔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的。

9.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使用之前应注意观察它零刻度线位置、_______和_______。

10.填写合适的单位:

(1)窗户的高度是15_______;

(2)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_______;

(3)一张纸厚79_______.

11.在如图的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金属块的长度为_______。

 

12.三位同学分别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都严格按照测量要求进行,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为25.1cm,25.1cm,25.2cm,则他们测量物体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这个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_______。

13.某同学想要测量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他设计的测量方案如下: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合拢;

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L;

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L/10.

该同学设计的方案中存在三处错误,请你指出: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

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